写假有因,写实有用,写深有得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2002年《人民教育》第9~12期连载的“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的多家争鸣,和2005年《小语论坛》第2期刊出的《我不写教案》等个性十足的“奇文”之后,感悟颇多。
  
  一、无奈写“应付型”教案
  
  “应付型”的虚假教案是指草率抄袭、对教学无实用价值、用来敷衍上级的虚假教案。李启咏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9期《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一文中说:“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假教案是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造成的”。两年多过去了,抄教案之风依然盛行。2003年春,县里举行了一次新课程备课学习,一位教研室主任指导说:现在写教案应把原来的“教学目的”换成“教学目标”,并在每课教案后写上教学反思,于是这两年多来又出现了虚假的教学流程和空洞无物的教学反思组合成的“新八股”教案。假教案,能应付学校和教育局的检查,能领到学校的备课奖,能评职晋升。有的老师抄得心烦,大声疾呼:我宁愿不领备课奖,也不愿意抄这假教案。可他甩不掉备课制度这根绳索,不写教案轻则通报批评,重则降一级工资。所以,与其“怒人不争”,不如自己随波逐流,你抄我也抄,多少也能落点实惠。
  
  二、应该写“书记型”教案
  
  “书记型”实用教案就是在书眉或书页其他空白处,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形式记下备课内容。李国金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11期《扬弃而不革命》一文中写到:“教案中的形式主义要坚决摈弃,但有益于教学的教案不可不写。”什么样的教案最有益于教学呢?笔者认为,“书记型”教案是最好的选择。备课时,在标题的上方记下教学目标;在标题的下方或一侧记下文章的出处和主要内容;在作者的下方记下简介;在学生要掌握的字词下面加红点和红线,并在对应的地方记下它的注音、解释,在每个自然节前标上序号,在每段尾的空格记下段意;要掌握的语法修辞、名言警句,可圈点标明,并作上批注,记下相关的知识;在要背诵的句段下画上波浪线;在书眉处记下要补充的相关知识,在文章的末尾记下写作特点和总结、拓展的内容……当然,这种“书记型”的教案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根据自己需要记录清楚便于教学使用即可。这种“书记型”教案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高,节省写文本的时间,是教师快捷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大多数教师普遍使用的备课方法,可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书记型”教案正是教师研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最好的手段。由此,我设想,教科书编辑者能否设计出专做教本用的“教学书案本”即放大原教科书的规格,让每篇课文留有三分之一的空白,足够教师的备课用。这样教科书和备课本一体化的设置,既可增强备课的实用价值,又可防止“八股”式的无意义的教案复制。
  
  三、提倡写“反思型”教案
  
  “反思型”教案就是对教案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包括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进行必要的记录和理性的思考,并以书面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悟。这种教案的模式不固定。写这种教案不仅是对预设教案的补充完善,更是以后再教书、教好书的经验预案。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任英老师,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12期《教案:下课之后才完成的故事》一文中说到:“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下课之后才完成的”。写教案是上课用的,但课上过了再去写教案,不是本末倒置了吗?但若想到“亡羊补牢”的寓义,就会觉得这样做很有道理。预设的教案用于教学时,可能会出现达不到预设教学目标或超越预设目标的生成内容,但不管是达不到还是超越,都需要教师认真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闪失,对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偏颇,对课堂教育火花的玩味,对文本意蕴的更深体悟,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更多感慨,都需要深刻的反省,认真的总结。教学的真理来自于教学实践。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做到感受多就多写,感受少就少写,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即能获得理性飞跃,这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
  不容置疑,教书就得备课,而写教案又是备课的主要体现。那“八股”式的虚假教案,早晚会被摒弃。而实用教案,促进反思创造的教案,现在要写,将来仍然要写。
其他文献
教育是教人觉悟的高尚事业,教育者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德性觉悟他人的智慧和德性。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
宋朝的科举制度建设,不仅建立了怎么考的制度,健全了考试规程,对后来的科举考试,具有示以准绳、框其趋向的作用;而且对考什么,究竟是重经义还是重诗赋,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在唐朝,明经和进士是最重要的考试科目。虽然这两科的内容屡有变化,但基本上是明经着重帖经和墨义,进士侧重诗赋。所谓的帖经,就是给出一行或几行经书中的文字,要求将其中故意隐缺的文字填上,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所谓的墨义,也就是以书面的形式
两种风格的历史记忆    去年暑期,读了两本个性鲜明的日记。一本是丰子恺的《教师日记》,记录着他抗战初期的流浪教学;一本是《吴宓日记》,记录了作者学习于清华学校开始直至晚年的生活。  抗战时期,是中国知识人最痛苦的岁月之一。当时的大学中人,因不甘心在沦陷区仰侵略者之鼻息,卷起行囊,背井离乡,跟随不断退却和迁移的大学,奔波流浪。丰子恺就是这流动大军中的一员。空袭、废墟、穷困、生离死别……也是其日记所
生命是远离的过程  那天肠镜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没有哭,你却一个人站在太阳底下,号啕着给你的大姐——我远在美国的女儿打电话。通完电话之后,你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然后将头埋在膝盖间,宽厚的肩膀不停地颤抖……10分钟后,你擦干眼泪走向我:“妈……”我知道你决定坚强面对的,可是,面对“恶性肿瘤晚期”这样的结果,你根本就无法接受。  你扑到我的怀里,死死地搂着我。可是我的心里,反而变得坦然而宁静。我一直
我区实施新课程已有三年,在实施的初期,全体执教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体会最深的是:让学生们都动起来才是新课程的主旋律。  政治新课程强调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道德自主性,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重视教学
习作教学走向儿童,不仅体现着语文课程观念的转变,而且突出了儿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成为大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滚滚的“儿童化”的洪流中,习作教学出现了“唯儿童”是瞻而放弃自身坚守倾向:强调儿童的自然天性,丢弃习作教学的传统经验;强化儿童的写作兴趣,弱化习作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淡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冷落语文课程中固有的习作教材,热衷
一线教师常说,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太忙,没时间搞研究,将教育研究看作“软任务”。教师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一是由于教师对从事教育研究的不当认识所引起的,正是这种不当认识导致了教师对研究产生了种种误解;二是基于传统认识所造成的,仅仅把教师局限在狭隘的“教书”角色上,使广大教师望“研究”却步,同时也使许多教师有了推卸“研究”责任的借口。  确实,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课务安排紧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不增加教
在关怀和拷问人性、呼唤人性复归的诸多影片中,以残疾人为主角的残障电影是不容忽视的。正因为其核心人物所具备的特殊性,此类电影也大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感人力量。据统计,国内外电影中,以残疾人为主角的达到了上百部。我们从中选择了三部电影,对之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它们分别为:《雨人》《我是山姆》和《第八日》。    一、《雨人》:寻回失落的亲情    1988年上映的《雨人》曾一举拿下了数项大奖,在电影史上
一、何谓教育叙事研究    《韦伯第三国际辞典》把“叙事”解释为“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现代汉语词典》把“叙事”解释为“叙述故事(指书面的)”。有学者认为,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动的序列。由此可见,叙事的要义就是讲故事,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  而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育生活
纵观个人主义思想史,杜威的新个人主义思想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转折点。横贯杜威个人的思想图谱,其新个人主义思想可谓是一个核心内容。那么,杜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自己的新个人主义思想的?他的新个人主义思想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思想呢?本文将基于对杜威著作的文本分析,尝试解答以上问题。    一、思想背景    对于美国来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变革和动荡的年代。科学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