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霍姆林斯基(1981)认为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捆绑式评价,就是将个人的诸多方面结合在一起,个人与小组结合在一起,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评价方式。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小组捆绑式评价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初一 捆绑式评价 英语学习动机
1. 问题的提出
初一的学生进入初中时,无论以前基础如何,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还抱有希望。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初二时就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感到失望,到初三就变得绝望了。如何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2. 研究过程
2.1前测
2012-2013学年初一新生入学军训期间,为了更平衡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阳光分班,学校组织了一次语数英三科的摸底考试(2012-08-16)。其中英语试卷满分为100分,即为前测。笔者以自己任教的两个平衡班学生作为对照班与实验班为对比研究对象,学生人数均为47人,平均年龄为13岁,来自同一地区。为了验证这两份独立样本的可比性,笔者采用SPSS19.0的描述统计对前测成绩数据的正态性分布进行验证,结果如下图:
■
可以看出:两个班前测成绩的正态P-P图中散点都紧贴45°直线,且前测成绩的趋势正态P-P图中的点也都散布在0这条直线周围并形成不规则图形。由此可知独立样本的数据都是正态性分布的。
为了将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的均数科学地进行分析,笔者采用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结果见下表:
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组统计量
■
独立样本检验
■
这次前测两个班各47人,其中对照班平均分58分,实验班平均分57.49分,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得出的sig值是0.690,大于0.05,说明两个样本方差齐性;均值方程的 t 检验结果中第一行sig值是0.906,大于0.05,说明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是没有差异的。
综上所述:对照班与实验班的英语基础相当,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条件。
2.2教育实验
捆绑式评价,就是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考核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即个人的诸多方面结合在一起,个人与小组结合在一起,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管理。笔者于2012--2013整个学年进行了捆绑式评价的实验。在此期间,本研究者对两个班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教学,即在平时只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对小组的评价也仅仅限于整个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且相关评价不与其他方面挂钩。而实验班则按照小组捆绑评价方式来处理。以下是实验班的小组捆绑式评价方式的一些处理方式:
(1)将早读、课堂、家庭作业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纳入积分统计中。
(2)任务目标分层:维果斯基(Vygotsky,1978),认为儿童通过成人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会表现出潜在的发展水平,能够促使最近发展区更好地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为高级的行为。笔者根据各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分别就早读任务、课堂听写、测验三方面按层次定出不同的目标,学生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加分。
(3)将积分与学校管理中的处罚联系起来;将学生的积分与期末英语总评成绩挂钩。
(4)采用捆绑式评价激励机制。强化(Skinner,1956),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笔者根据各小组一周的积分情况评出5个优秀小组(下一周每个组员自动获得10分的积分奖励);个人积分未达到小组平均分的一半者则获得“一周希望之星”称号。连续两周获此称号者上报年级进行处分;如果全班当周没有学生被评为“一周希望之星”,下周一的英语自习课就用一节课时间学唱英文经典歌曲或欣赏英文短片。
3. 后测成绩对比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于2013年7月同时在学校参加了全市统一的年度期末联考,满分为100。笔者收集了两个班此次考试所得的原始卷面分数,是为后测。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可看作两份独立样本,笔者采用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4-1: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檢验
组统计量
■
独立样本检验
■
从独立样本t检验输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班与实验班参加后测的人数都是47人,与参加前测的人数相同。在后测卷面分数中,对照班平均分为63.51,实验班平均分为70.87,对照班与实验班均值差值为-7.362。表中的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所得的sig值0.876>0.05,说明这两份独立样本方差齐性;均值方程的 t 检验第一行所得的sig值0.036<0.05,说明这两份独立样本的均数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综合后测成绩的各项数据可知: 小组捆绑式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激发初一阶段学生英语外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只限于本人任教的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研究时间仅为两个学期,所以捆绑式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更长的时间内更大的研究范围内才能进一步证实它的效用。
■
[1] Deutsch. Cooperative and trust:some theoretical notes. Lincoln,NE: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2.
[2] 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4] 刘儒德, 陈琦. 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关键词】 初一 捆绑式评价 英语学习动机
1. 问题的提出
初一的学生进入初中时,无论以前基础如何,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还抱有希望。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初二时就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感到失望,到初三就变得绝望了。如何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2. 研究过程
2.1前测
2012-2013学年初一新生入学军训期间,为了更平衡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阳光分班,学校组织了一次语数英三科的摸底考试(2012-08-16)。其中英语试卷满分为100分,即为前测。笔者以自己任教的两个平衡班学生作为对照班与实验班为对比研究对象,学生人数均为47人,平均年龄为13岁,来自同一地区。为了验证这两份独立样本的可比性,笔者采用SPSS19.0的描述统计对前测成绩数据的正态性分布进行验证,结果如下图:
■
可以看出:两个班前测成绩的正态P-P图中散点都紧贴45°直线,且前测成绩的趋势正态P-P图中的点也都散布在0这条直线周围并形成不规则图形。由此可知独立样本的数据都是正态性分布的。
为了将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前测成绩的均数科学地进行分析,笔者采用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结果见下表:
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组统计量
■
独立样本检验
■
这次前测两个班各47人,其中对照班平均分58分,实验班平均分57.49分,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得出的sig值是0.690,大于0.05,说明两个样本方差齐性;均值方程的 t 检验结果中第一行sig值是0.906,大于0.05,说明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是没有差异的。
综上所述:对照班与实验班的英语基础相当,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条件。
2.2教育实验
捆绑式评价,就是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考核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即个人的诸多方面结合在一起,个人与小组结合在一起,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管理。笔者于2012--2013整个学年进行了捆绑式评价的实验。在此期间,本研究者对两个班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教学,即在平时只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对小组的评价也仅仅限于整个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且相关评价不与其他方面挂钩。而实验班则按照小组捆绑评价方式来处理。以下是实验班的小组捆绑式评价方式的一些处理方式:
(1)将早读、课堂、家庭作业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纳入积分统计中。
(2)任务目标分层:维果斯基(Vygotsky,1978),认为儿童通过成人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会表现出潜在的发展水平,能够促使最近发展区更好地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更为高级的行为。笔者根据各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分别就早读任务、课堂听写、测验三方面按层次定出不同的目标,学生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加分。
(3)将积分与学校管理中的处罚联系起来;将学生的积分与期末英语总评成绩挂钩。
(4)采用捆绑式评价激励机制。强化(Skinner,1956),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笔者根据各小组一周的积分情况评出5个优秀小组(下一周每个组员自动获得10分的积分奖励);个人积分未达到小组平均分的一半者则获得“一周希望之星”称号。连续两周获此称号者上报年级进行处分;如果全班当周没有学生被评为“一周希望之星”,下周一的英语自习课就用一节课时间学唱英文经典歌曲或欣赏英文短片。
3. 后测成绩对比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于2013年7月同时在学校参加了全市统一的年度期末联考,满分为100。笔者收集了两个班此次考试所得的原始卷面分数,是为后测。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可看作两份独立样本,笔者采用SPSS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4-1: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檢验
组统计量
■
独立样本检验
■
从独立样本t检验输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班与实验班参加后测的人数都是47人,与参加前测的人数相同。在后测卷面分数中,对照班平均分为63.51,实验班平均分为70.87,对照班与实验班均值差值为-7.362。表中的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所得的sig值0.876>0.05,说明这两份独立样本方差齐性;均值方程的 t 检验第一行所得的sig值0.036<0.05,说明这两份独立样本的均数出现了显著的差异。
综合后测成绩的各项数据可知: 小组捆绑式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激发初一阶段学生英语外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只限于本人任教的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研究时间仅为两个学期,所以捆绑式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在更长的时间内更大的研究范围内才能进一步证实它的效用。
■
[1] Deutsch. Cooperative and trust:some theoretical notes. Lincoln,NE: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2.
[2] 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4] 刘儒德, 陈琦. 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