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必定会适得其反。一份小小的贺卡看似微不足道,但从中折射出的思考却耐人寻味。
年前收到不少贺卡。说实在没太有兴趣看,一来赶上太忙无暇顾及;二来都是些工作关系,无非说几句祝福话,看多了也就索然无味了;三来毕竟已经过了激动好奇年龄了,对这些形式上的东西看得极淡。
但既然收到了不看也不好,于是集中时间一次性完成浏览,然后对应回复。你说我唱,我喊你叫,像在做游戏。不做又不行,人之交往要不断线,就凭类似这种游戏来加固。
大致数了数,没上百份,也有个八九十份。寄出后没几日接到几个短信,是收到贺卡人发来的,表示谢意。虽寥寥数语,但心里倍觉温暖,终究还有人回应,没白写也没白寄。
后来遇一相识,见面颇亲热。日:多日未见了,也好久不联系了。我回日:才收你贺卡时间不长,我也寄你贺卡了,不能说不联系了。似愕然,然后有些尴尬笑笑:是吗?瞧我这记性。
事实上,看了他的表情我心里已经有数了:贺卡是他那里寄的假不了,但肯定不是他写的。手下代他捉笔,他不过提供个姓名地址而已。我的名字如何谴破罗列进去,他大概也稀里糊涂。至于我寄的贺卡收没收到他肯定不知晓。果然他也挺实在,坦言相告:收到的贺卡太多,都堆在办公室桌上,来不及看。
我寄出那些没见回音的贺卡主人是不是也像此兄一样,没当回事或忙得懒得一阋,就不得而知了。我想,这些不被重视却印制的非常精美的“精神”礼品,年后将一文不值,统统进入垃圾行列。
贺卡应该算是“舶来品”,以前很少有人在节日寄贺卡。那时也没有厂家生产贺卡,最多邮电局发行明信片。讲究时尚的人会写上几句不怕别人看到的祝愿祝福之类的话,寄给亲人朋友同学。后来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贺卡也随着国外的物品流入国内,年轻人特别是大中学生对此钟爱,每年圣诞节、元旦、春节会消费大量贺卡。慢慢机关、事业、企业,以单位名义也加入到寄送贺卡的队伍中来,让贺卡的销量直线上升。直到现在一些单位每逢元旦春节来到之际,都要大批量印制一些贺卡,寄往方方面面。
毋庸置疑,这种精神上的投资和联络,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银行、保险、通信、旅游等涉及业务行业的单位,向用户、关系单位寄送贺卡,让人感到一种亲切感。
麻烦的是单位之间的联络。尽管也是寄给某个人,但架不住寄得多,收得多。开始稀罕还看看,起码知道是谁寄来的,写的什么。后来太多了,又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词句,干脆也就不看了,有些领导直接安排秘书看,许多人一番苦心白费了!
大量的贺卡白白失去了“作用”,每年春节过斛多单位卖废品,都会有相当数量没启封的贺卡。其实,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寄个贺卡,互道一声问候很有亲情味。西方人圣诞节热衷寄送贺卡是很有道理的。见字如面,寥寥数言能让人体会和惑陪到情真意切。跟打电话发邮件还不—样,它是寄卡人表达的一种不便用语言来叙述的情感。
贺卡作为个人间的交流,怎么做也不过分。感情友谊的表达,两者之间只要默契就是最佳的运作模式。但是一旦成为公费,由单位埋单,再值钱的东西也会变得贬值。你寄我送,不经意中贺卡满天飞。邮局没做过统计,如果统计一下保准会发现,如今真正个人出资寄贺卡的寥寥无几,大量都是“公费贺卡”。很快人们收到贺卡的激动兴奋劲荡然无存。反正又不是个人掏钱,这份情谊不值得领。滥发的贺卡不值钱。
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必定会适得其反。一份小小的贺卡看似微不足道,但从中折射出的思考却耐人寻味。
年前收到不少贺卡。说实在没太有兴趣看,一来赶上太忙无暇顾及;二来都是些工作关系,无非说几句祝福话,看多了也就索然无味了;三来毕竟已经过了激动好奇年龄了,对这些形式上的东西看得极淡。
但既然收到了不看也不好,于是集中时间一次性完成浏览,然后对应回复。你说我唱,我喊你叫,像在做游戏。不做又不行,人之交往要不断线,就凭类似这种游戏来加固。
大致数了数,没上百份,也有个八九十份。寄出后没几日接到几个短信,是收到贺卡人发来的,表示谢意。虽寥寥数语,但心里倍觉温暖,终究还有人回应,没白写也没白寄。
后来遇一相识,见面颇亲热。日:多日未见了,也好久不联系了。我回日:才收你贺卡时间不长,我也寄你贺卡了,不能说不联系了。似愕然,然后有些尴尬笑笑:是吗?瞧我这记性。
事实上,看了他的表情我心里已经有数了:贺卡是他那里寄的假不了,但肯定不是他写的。手下代他捉笔,他不过提供个姓名地址而已。我的名字如何谴破罗列进去,他大概也稀里糊涂。至于我寄的贺卡收没收到他肯定不知晓。果然他也挺实在,坦言相告:收到的贺卡太多,都堆在办公室桌上,来不及看。
我寄出那些没见回音的贺卡主人是不是也像此兄一样,没当回事或忙得懒得一阋,就不得而知了。我想,这些不被重视却印制的非常精美的“精神”礼品,年后将一文不值,统统进入垃圾行列。
贺卡应该算是“舶来品”,以前很少有人在节日寄贺卡。那时也没有厂家生产贺卡,最多邮电局发行明信片。讲究时尚的人会写上几句不怕别人看到的祝愿祝福之类的话,寄给亲人朋友同学。后来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贺卡也随着国外的物品流入国内,年轻人特别是大中学生对此钟爱,每年圣诞节、元旦、春节会消费大量贺卡。慢慢机关、事业、企业,以单位名义也加入到寄送贺卡的队伍中来,让贺卡的销量直线上升。直到现在一些单位每逢元旦春节来到之际,都要大批量印制一些贺卡,寄往方方面面。
毋庸置疑,这种精神上的投资和联络,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银行、保险、通信、旅游等涉及业务行业的单位,向用户、关系单位寄送贺卡,让人感到一种亲切感。
麻烦的是单位之间的联络。尽管也是寄给某个人,但架不住寄得多,收得多。开始稀罕还看看,起码知道是谁寄来的,写的什么。后来太多了,又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词句,干脆也就不看了,有些领导直接安排秘书看,许多人一番苦心白费了!
大量的贺卡白白失去了“作用”,每年春节过斛多单位卖废品,都会有相当数量没启封的贺卡。其实,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寄个贺卡,互道一声问候很有亲情味。西方人圣诞节热衷寄送贺卡是很有道理的。见字如面,寥寥数言能让人体会和惑陪到情真意切。跟打电话发邮件还不—样,它是寄卡人表达的一种不便用语言来叙述的情感。
贺卡作为个人间的交流,怎么做也不过分。感情友谊的表达,两者之间只要默契就是最佳的运作模式。但是一旦成为公费,由单位埋单,再值钱的东西也会变得贬值。你寄我送,不经意中贺卡满天飞。邮局没做过统计,如果统计一下保准会发现,如今真正个人出资寄贺卡的寥寥无几,大量都是“公费贺卡”。很快人们收到贺卡的激动兴奋劲荡然无存。反正又不是个人掏钱,这份情谊不值得领。滥发的贺卡不值钱。
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必定会适得其反。一份小小的贺卡看似微不足道,但从中折射出的思考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