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的提高,癌症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人们对癌症恐惧已经到了“谈癌色变”的程度。但是,对人类而言,癌症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最后一节内容是“关注癌症”,了解癌细胞的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多感官参与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教学后反思如下。
1 重构教学目标
1.1 依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江苏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简述癌细胞的概念含义;简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搜集并讨论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
1.2 重构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说出癌细胞的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解释细胞癌变的机理,说出预防癌症的方法和措施,确立积极的生活的态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3 教学反思
从课堂实施效果看,专家与听课老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关键是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准确、具体。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是正确的做法。但由于课程标准过于概括、简练,一节课要教多少内容,要教多深,课程标准不能解答,因此,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依据本省的教学要求以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来分解课程标准。课程分解的步骤为: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第二步:拓展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从知识的角度看,本节内容属于了解水平层次,且知识点不多;从能力的角度看,本节课要求搜集材料,属于独立操作水平,但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都忽略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而本节标题是“关注癌症”,“关注”这个词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性目标动词,属于反应水平,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掌握癌细胞的知识更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从预防的角度看如何避免癌症的发生,预防和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弄清细胞癌变的机理。
2 构建教学策略
2.1 合作探究策略
2.1.1 策略基础
由于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较为简单,或不具有趣味性,很难让学生去合作和探究。因此,教师通过提供内容翔实、形式多样、数量丰富的资料,同时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和思维梯度,让学生合作和探究成为可能。
2.1.2 构建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个体的责任不明确,有的学生大包大揽,不由自主地掌控小组活动;有的学生则置身度外,坐享其成,当“南郭先生”。为了实现尽可能的合作,在新课之前,教师首先界定小组角色的分配和职责的界定,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争取人人参与合作(表1)。
另外,为了让每个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教师通过对观察小组参与度来进行评价,对不参与的进行鼓励、引导,并使组长积极发挥带领作用,来实现每个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确保学生的参与和承担相应的责任,调动积极性,评价方式采取整体评价。
2.1.3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对教学材料的改造方面比较成功。对癌细胞的特征的探究,采用图像结合数据材料。在说明性材料很少和教师不进行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要想总结癌细胞的特征,就必须借助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为了进一步合作,要求组长组织学生轮流说,然后确定本组的结论,进行汇报。对于癌症的内因,教师则给出“一个正常细胞的癌变之旅”的故事,故事真实、生动、有趣,但学生要从故事中提取出细胞癌变的内因还是有难度的,但可以集思广益,合作完成。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开放者。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采取了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以及小组整体的评价和个别监督机制,但由于分组过大(9人每组),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小,合作不够深入。教师要及时分组打分,若有漏评和错评的现象,会导致小组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参与度降低。
2.2 多感官教学策略
2.2.1 策略依据
玛丽亚·蒙台梭利的感官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通过所看、所听、所学、所嗅、所触、所做来完成的。学生们动眼看、动手做、动耳听、用鼻闻、用肤触、用口说、动脑想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科学知识用身心去体验、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显示,不同的感知方式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学习效果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2.2.2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策略,在探究细胞癌变的机理时,教师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卡片,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相应的箭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故事,借助小组的力量,建立一个细胞癌变机理的概念模型,并要求学生根据模型来解释细胞癌变的机理。
2.2.3 教学反思
利用不同的颜色卡纸合作构建概念模型,学生可以用多感官去收集、整理信息,并进行交流,最后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多感官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学生创设“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调动多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用身心体验、理解知识和现象。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变化与交替使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能力、情感得到更大化发展,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3 课堂预设或落空
用死于癌症的明星导入新课,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可以快速进入课题,但笔者选择的明星是乔布斯、梅艳芳和李晓旭,从结果来看学生对李晓旭比较陌生,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意图。所以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应具有鲜活性和贴近性。
由于这节课是去另一所学校借班上课,笔者以本校某个班的整体水平来预设教学,结果导致上课时间与之前的预估出现了明显偏差。如何避免这一问题?
现在反思有两种解决办法:
① 提前去实地了解学生状况;
② 若不能直接去,则根据本学校同一层次的学生作为参照来进行备课,在上课时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之前的预估来调整教学的速度,另外还必须做好预案,根据班级整体反应来调整教学。
4 课堂生成更精彩
在完成预设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反馈后,时间还剩下好几分钟,笔者灵机一动换为“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以及根据所学知识来谈如何预防癌症”,让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讲述,虽然无意为之,但意外的生成恰好完成了这节课的情感目标,而且结束时间刚好下课铃声响起。
看来,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预设之外的生成会让课堂更精彩。
1 重构教学目标
1.1 依据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江苏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简述癌细胞的概念含义;简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搜集并讨论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
1.2 重构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江苏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说出癌细胞的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解释细胞癌变的机理,说出预防癌症的方法和措施,确立积极的生活的态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3 教学反思
从课堂实施效果看,专家与听课老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关键是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准确、具体。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是正确的做法。但由于课程标准过于概括、简练,一节课要教多少内容,要教多深,课程标准不能解答,因此,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依据本省的教学要求以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来分解课程标准。课程分解的步骤为: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第二步:拓展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从知识的角度看,本节内容属于了解水平层次,且知识点不多;从能力的角度看,本节课要求搜集材料,属于独立操作水平,但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都忽略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而本节标题是“关注癌症”,“关注”这个词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性目标动词,属于反应水平,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掌握癌细胞的知识更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从预防的角度看如何避免癌症的发生,预防和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弄清细胞癌变的机理。
2 构建教学策略
2.1 合作探究策略
2.1.1 策略基础
由于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较为简单,或不具有趣味性,很难让学生去合作和探究。因此,教师通过提供内容翔实、形式多样、数量丰富的资料,同时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和思维梯度,让学生合作和探究成为可能。
2.1.2 构建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个体的责任不明确,有的学生大包大揽,不由自主地掌控小组活动;有的学生则置身度外,坐享其成,当“南郭先生”。为了实现尽可能的合作,在新课之前,教师首先界定小组角色的分配和职责的界定,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争取人人参与合作(表1)。
另外,为了让每个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教师通过对观察小组参与度来进行评价,对不参与的进行鼓励、引导,并使组长积极发挥带领作用,来实现每个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确保学生的参与和承担相应的责任,调动积极性,评价方式采取整体评价。
2.1.3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对教学材料的改造方面比较成功。对癌细胞的特征的探究,采用图像结合数据材料。在说明性材料很少和教师不进行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要想总结癌细胞的特征,就必须借助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为了进一步合作,要求组长组织学生轮流说,然后确定本组的结论,进行汇报。对于癌症的内因,教师则给出“一个正常细胞的癌变之旅”的故事,故事真实、生动、有趣,但学生要从故事中提取出细胞癌变的内因还是有难度的,但可以集思广益,合作完成。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教授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开放者。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采取了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以及小组整体的评价和个别监督机制,但由于分组过大(9人每组),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小,合作不够深入。教师要及时分组打分,若有漏评和错评的现象,会导致小组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参与度降低。
2.2 多感官教学策略
2.2.1 策略依据
玛丽亚·蒙台梭利的感官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通过所看、所听、所学、所嗅、所触、所做来完成的。学生们动眼看、动手做、动耳听、用鼻闻、用肤触、用口说、动脑想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科学知识用身心去体验、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显示,不同的感知方式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学习效果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2.2.2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策略,在探究细胞癌变的机理时,教师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卡片,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相应的箭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故事,借助小组的力量,建立一个细胞癌变机理的概念模型,并要求学生根据模型来解释细胞癌变的机理。
2.2.3 教学反思
利用不同的颜色卡纸合作构建概念模型,学生可以用多感官去收集、整理信息,并进行交流,最后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多感官教学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学生创设“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调动多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用身心体验、理解知识和现象。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变化与交替使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能力、情感得到更大化发展,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3 课堂预设或落空
用死于癌症的明星导入新课,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可以快速进入课题,但笔者选择的明星是乔布斯、梅艳芳和李晓旭,从结果来看学生对李晓旭比较陌生,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意图。所以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应具有鲜活性和贴近性。
由于这节课是去另一所学校借班上课,笔者以本校某个班的整体水平来预设教学,结果导致上课时间与之前的预估出现了明显偏差。如何避免这一问题?
现在反思有两种解决办法:
① 提前去实地了解学生状况;
② 若不能直接去,则根据本学校同一层次的学生作为参照来进行备课,在上课时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之前的预估来调整教学的速度,另外还必须做好预案,根据班级整体反应来调整教学。
4 课堂生成更精彩
在完成预设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反馈后,时间还剩下好几分钟,笔者灵机一动换为“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以及根据所学知识来谈如何预防癌症”,让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讲述,虽然无意为之,但意外的生成恰好完成了这节课的情感目标,而且结束时间刚好下课铃声响起。
看来,如果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预设之外的生成会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