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unb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评价学生
  诊断性评价用于判断评价对象现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性评价用于跟踪评价对象的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用于评估评价对象的学习效果。三种评价结合起来,从评价对象的起始状态、过程状态、终止状态进行评估,使教育评价具有动态的特点,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对学生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实施方案:开学初或章节的开始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诊断学生之前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生物学常识和学生对生物学的关注度。教师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在学习新知识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每节课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巩固新知识,每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可以调整教学步伐和策略。不同阶段的总结性评价能断定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就,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能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
  二、注重动态式的教育评价
  个性化教育评价强调动态式的评价,体现学生个体在起点上前进了多少,而不是笼统地说一个学生有或没有生物科学素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不是一个“无”或“全”的变化,而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学生处于这个变化过程的不同位置上。因此,动态式的教育评价符合生物学素养培养的特点。
  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时,可通过学前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起点,在学生接受生物学知识后,将学生的学习点滴记录下来,包括:实验报告、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反馈、研究性学习成果、阶段性评价等。当我们评价学生时,以学生的起点开始,分析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每个学生个体学习过程是不同的、能力是不同的、态度是不同的。过程性评价比起单纯的成绩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促进学生反思,从而改进学习策略。
  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量化评价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量化评价是比较客观的,也是对群体相对公正的评价方式,所以高考也是采用这种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几乎所有学校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但是这种评价比较局限,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度强调量化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将质性评价结合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质性评价是通过描述性的语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判,通常表现为“鉴定”或“评语”。质性评价的优点一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是独一无二的,是个性化教育评价的重要体现;二是能使学生更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加强师生间教学的互动性;三是比起成绩,教师的评语更具有人情味,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当然,质性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生物学科是理科,过于主观的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规范的生物素养。
  我们不妨将两种教育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学生的考查中,既给出明确的分数,客观评价教育质量,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出评语,鼓励并向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四、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评定的方式,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积极性,也能洞察评价对象的自我定位,这是他人评价无法达到的。小组评价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方式,适用于生物研究性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从学生层面了解评价对象的学习态度、对探究活动的贡献、与组员之间的交流等情况。教师评价是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做较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三种评价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比较科学,具有客观、真实、全面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案(以评价一个研究性实验为例):教师先制定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明白活动的要求。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标准评价自己和组员,教师再根据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教师将三个评价结果一同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差距找到自己未能重视的“症结”,并参考相对较为公正的教师评价进行修正。
  五、师生都应正面对待评价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不同的时期善用各种教育评价方法,能预测评价结果并预先调整评价方式,尽量使评价结果公正全面、指向性强。同时通过教师的重视带动学生理解不同教育评价的意义,学生自己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努力的方向。学生如果能驾驭评价结果而不是被评价结果所“奴役”,就能理性对待学业对待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  一、源于课程标准建议的细化  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其中,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条件选择,也可根
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教学的整体性、有效性和人文性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爱做”“乐做”,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为此,“高质轻负”成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从枯燥走向趣味,激发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一、精心选图  精心选图是指导写话的基础。我们选取了以下贴近学生生活、色彩明艳的课内外图片:二上园地四插图《猴山》,二下P2《找春天》、P100页《我为你骄傲》、P105页《三个儿子》、P114页《语文园地六》、P128页《丑小鸭》;《课间十分钟》、《值日》、《咋俩一起坐》、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等课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数学课堂难免存在一些偏颇、缺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说讲、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催问,那么课堂教学活动会缺少深度和活力。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课堂实际,捕捉精彩的瞬间,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让课堂上的巧引妙领来促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变得精彩。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
所谓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由异常心理引起的不利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如注意力涣散、理解力欠缺、思维迟钝、想象力贫乏等(因身心发育不健全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心理现象不在此列)。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习惯,主动学习数学产生好奇与兴趣的一种状态,主要是指数学学习时的情绪、情感、动机、兴趣、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等方面
概念是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研究2014年广东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教学案例,发现概念导入环节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导入耗时,游离课堂主题  教师对概念课导入的设计应紧紧抓住知识背景隐含的概念思维方法,尽量淡化情境的外在形式,避免因“枝繁叶茂”而导致学生未能快速发现数学概念
一、关注情感,营造吸引的课堂气氛  教学的过程犹如人吃食物的过程,不能一下子把大块的食物硬吞下去,将“美食”在这40分钟里慢慢咀嚼,那这道菜就是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  我会将教学内容比喻成食物素材,可以只要它的精髓;教学方法就是它的调味材料,可以种类多一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多放或少放;整个教学过程则是它的火候,刚开始可以用猛火,后面可以用文火,煮好前可再大火点,完全由你来掌控。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