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栏语:理性思辨决定一个人思维的高品质,而思维的高品质决定他为人处事的高境界。为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我们的高考试题也一直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今后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显著。
本栏目旨在通过简约清晰的梳理和深入浅出的例析,以例话与操练的方式,通俗而有趣地启迪读者,什么是理性思辨,怎样用好理性思辨以进入语文学习和高考作文的卓越境界,同时提升为人处事的品位。
肖家芸,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上海教育年度人物、上海市育德之星等称号。出版有《理性思辨与高考作文修炼》《理性思辨例话》等著述。
“后”可为时间上的,可为空间上的;“顾”有回望的意思,也有顾惜眷顾的意味。相对于前瞻性思辨而言,后顾性思辨指的是通过回望眷顾的思维方式,去对面临的成功或是问题,进行冷静思考辨析做出的理性抉择的思辨模式。或从时间上回望(历史)思辨,或从空间上回望(身后)思辨。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何出发。”后顾性思辨解决的就是“为何出发”和“怎样再出发”的问题。
一、后顾是固本,是保障
任何发展变化都有“昨天——今天——明天”。在这个链中,前为基础,后为发展,相继循环。也就是说,没有昨天,哪有今天和明天,忘了昨天从哪儿来(有什么)到哪里去(缺什么),就不知今天传承的使命在哪儿、奋斗的责任在哪儿;而一旦离弃了原本,犹如花枝离弃了依托的根干一样,就会枯萎凋落。所以,发展趋向需要前瞻,发展蓄势需要后顾,犹如起跑后蹲蓄力足,冲刺快而稳,后顾性思辨是循环发展的基本,也是良性发展的保障。“忘记过去就是忘本”(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揭示的更为深刻——背叛(指对过去,对历史,对起源)的第一步是忘记,忘记就是背叛的起始。
(一)人生需在后顾中调养进取
1.后顾自己的过往,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人生是一个人过往的经验和教训的凝结。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发扬,是我们再出发的底气和信心所在;失败的教训有待我们吸取,克服了弥补了我们便不会重蹈覆辙,这样失败就成了成功之母。这种发扬与吸取,思维方法上靠的是我们后顾性思辨去反思总结改进完成的。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日参省乎己”即通过频繁的后顾性思辨来发现吸取指导改进,其后顾非但丝毫没有耽误前行,反而渐趋“知明而行无过”的理想境界!
有一个穷人在圣诞节时遇到了一个天使,天使问他想要什么?他想了想说,我要整箱的钱。天使立即拿给了他。他开心地回家了。之后他不再为生计而奔波,可真正的开心却远离了他。他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不开心?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人们忙碌的身影后,忽然想明白了,过回了自己的生活。原来他真正需要的是生活的动力,而钱只不过是他一个虚设的目标罢了。
寓言中的“穷人”从后顾反思中,找回了原本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生活的动力,而不只是钱这种虚设的目标),从而找到了有钱了反而“真正的开心却逃离了”的根由所在,于是及时调整自己(过回了自己),重回开心的本真。其实,人往往太爱关注一些虚无的东西,如金钱、地位、权势等身外之物的粉饰的所谓成就荣耀,而忘了生命的本质意义。一味急于求成、高歌猛进,迷失了自己,即便成功了,到头来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丢了,有事业有钱但并不快乐幸福。常言道“做人向后看”,就是提醒我们常怀谦卑之念,不忘最初的生活,最初的梦想,最初的你,我,他!
印第安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停一停,借回头看看给心灵一个解乏的时间;停一停,借回头理理给情感一个调剂的空间;停一停,借回头想想给灵魂一个思索的机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唯有在不断地后顾思考辨析之中,我们才能客观判断自己是站在哪一级的台阶上,做了什么、得了什么、失了什么,今后该向哪里走、怎么走,确定前进的坐标之后,我们才能快步前行,所向披靡!“停一停”,“等一等”,其实就是后顾性思辨的一种方式,一个过程。
2.后顾身后的风景,得以收获自信与沉稳
人总是要向前走的,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停留,哪怕只是片刻。但是人总是会累的啊,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放下紧张的心情,从容地走一程。或许我们还可以看看旁边美丽的风景,想想美好的回忆,然后拉着友人的手再次出发。向前走,是必须的。向后看,更是必需的。
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旁,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生活中人们习惯了一味“向前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看沿海发达地区,仰慕外国,艳羡他乡,而缺少必要的后顾,所以很少看到自己身后的发展与美丽,难以有快乐与感动,不会有自信与责任,而只能牢骚满腹,横竖不如意。倘若客观地后顾自己(个人、地区或国家),将横向比与纵向比结合起来,差距中就能看到进步以获得自信,改进中自有力量而不失沉稳。
3.后顾身后的亲人,从中获得支持与促进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当人遇到挫折的时候,认为不能克服的时候他就会后退,后退到某一点,那点,或许是朋友的支持,或者是家人的鼓励,然后他又会充满信心,重扬斗志向前走去。
身后,便是你的大本营,你的后盾——家人和朋友。一个人在无助的时候,看看后方,你可以看到家人在给你助威;一个人在失败的时候,后方的一切会让你重扬斗志。总之,前面,是未知;后方,是鼓勵。 匆匆前行的时候不要忘了回味,回忆的时候更要充满信心。这样,人才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二)城市需在后顾中保持特色
城市同样是以个性见长的,这种个性就是它原本拥有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积淀,包括自然与人文风貌。保持一个城市的个性,须在不断后顾性思辨中,敬畏其历史,珍惜其命脉,保持其特色。 近年来,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门非常热门的学科。其通过还原城市历史面貌、保存城市历史文脉,来指导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建筑作为一个物理空间,其本身无法述说百年沧桑,只有让后人看到前人创造性的遗迹、审美的留痕,这不仅是静态的呈现,更重要的是活态的传承,只有唤起公众共同的记忆,才具有启示和指引的作用。
从最近各地公布的大规模城市建设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少再有“一拆了之”的思路与做法,而是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历史风貌,这种越来越注重“向后看”的做法,实际上是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关注。这说明,一味向前看的“大拆大建”的非理性发展思维已经被逐步唾弃,我们国家正在走向在后顾中保持城市特色的理性发展阶段。只有知道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只有注重“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
(三)国家需在后顾中传承复兴
历史虽是前辈认知与实践的经历,但历史与现实是先后相继紧密联系的,有些人事境变相似而重现,即所谓现实往往是历史的重演。所以后顾历史,可以史为鉴,正衣冠,知兴替。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好的可以借鉴,坏的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忘记历史就忘记了过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她的历史,忘记了国仇家恨,忘记了过去,就忘本了,所以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后顾思辨,我们得到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每当我们后顾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的屈辱历史,后顾日寇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我们便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有了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不让悲惨历史重演的使命感责任感,有了时不我待的决心和毅力。
这样后顾性思辨,给我们清醒,给我们发展的正能量。
同样是面对二战侵略的罪恶历史,德国人采用后顾性思辨,充分意识到曾经的罪恶,竭尽真诚洗心革面: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争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真诚努力中,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而日本人尤其是极右势力,不但不做后顾性思辨,反而变本加厉地掩盖历史、美化侵略、参拜靖国神社,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二战后,德国在直面罪恶的后顾性思辨中弃恶从善,从而全面崛起;而日本在以恶掩恶拒不后顾中,恶性循环始终抬不起头来,尽管其经济崛起也依然为世界正义之族所不屑。
(四)人类需在后顾中守护家园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原本的天是什么美颜,河流是怎样吟唱,花木是怎样婆娑,牲畜是如何起舞……人类只有在不断后顾性思辨中比较反思,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贪欲,纠正自己的错误,守住适合自己生存的家园,避免牺牲永恒家园以换取短暂发展的悲剧发生。
曾有个圆,它滚动得很快很快,快得看不清沿路的风景。有一天,圆缺失了一大块,不再规则的它只能慢慢移动。它第一次仔细观察眼前的世界,向小草问候,同白云聊天,只为寻回缺失的部分。有一天,它如愿地找到了缺失的碎片,它又飞速滚动起来,这时,它意识到,慢慢走,才是想要的状态。于是疲惫的它丢掉千辛万苦找回的碎片,慢而快乐地移动。
其实,每个时代都是这样的圆。时代像个齿轮在转动,人仿佛就站在这只大齿轮上。当大齿轮转得越来越快时,不知所措的人们只会被强大的离心力甩出。据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灾民将达到1亿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多少年了,我们努力打造“地球村”,却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片休养生息不被打扰的净土。于是,恐惧、茫然、疲惫,这就是我们全力打造的高速时代吗?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小河不再清波荡漾?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四季的感觉产生了怀疑?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海啸,飓风,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喷发已经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吗?可为什么,当天摇地撼,大地崩裂,当愤怒的火焰从地心喷薄而出?我们为什么感觉如此惧怕?为什么感觉如此渺小?
欲速则不达,高速的时代令人生的旅客丢失了看風景的权利,却不知这是悲哀。在追赶时效的今日,我们赢得了时间和发展,却失去了生活与生存质量。
1.后顾是得以调整促进我们更好前行的正能量,如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落脚点,奋进的初心和经验教训是支撑点,身后的状态和家人亲友是动力点。后顾是为前进。
2.后顾与前瞻各有所重,各有所优,互补共荣,不可僵化。前瞻知进,但不是冒进;后顾知退,但不是放弃;得意时需前瞻给动力,也需后顾稳方向;失意时需前瞻引方向,也需要后顾得自信。人生与社会的发展是在前瞻与后顾中良性循环的。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 2010上海世博盛大开幕,参观者无不惊叹人类智慧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与此同时,也传出一种声音:世博中国馆集中展现五千年古老文明,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馆则更多展示了先进的高科技,传递了未来的前瞻性,从而悲观认为:中国只会在故纸堆中发掘历史的光辉。
你对此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2.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华丽向后,只为灿烂向前
佚 名
以愚之见,悲观者所谓“(中国)只会在故纸堆中发掘历史的光辉”,是见其一不思其二,是站不住脚的。
综观世博中国馆的设计,无不包蕴着科技元素的内核:挑檐口的叠篆文字“中国印”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巧妙的通风口,屋顶与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可让中国馆照明用电自给自足,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就连地区馆屋顶“新九洲清晏”园林,同时也是一个降温的“空调”,而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更让人们的思绪在历史、现在和未来之间自由翱翔……对国人而言,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在某些社会层面出现自高自大妄自菲薄甚至“娱乐至死”的奢靡之风时,站在现代化的展馆审视历史,或许更能呼唤人文价值的回归。这又何尝不寓示着:根植于悠久灿烂文明的科学技术,能让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沉稳、更加坚定。相对世界而言,中国馆所展示的“自强不息、师法自然、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更宣扬了全人类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日渐强大,和世界和平相融、携手发展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中国,在后顾展示过去时也正在放眼未来。后顾是为了蓄势,是为了前瞻时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也让世界对崛起的中国多一些认识少一些误解。而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在感受百年梦圆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世博,更是我们开阔眼界、学习世界长处的一个绝好平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世博,我们可以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加清楚我们的发展定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举办世博本身就是一种向前看的姿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从后顾历史中寻找智慧和灵感,发掘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新契合点增长点,与其说是历史使命,不如说是发展战略。
华丽向后,只为灿烂向前。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智慧与成效,堪为楷模。
生活的真谛
某考生
在千姿百态的社会中,有人生活得五彩斑斓,从来不知愁滋味;也有人生活得穷困潦倒,从来不曾舒愁眉。但是,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懂得向后看总结人生所犯错误,始终“向前看”不懈向前进,我们便能生活得多姿多彩。
懂得“向后看”,我们才不会浑浑沌沌,不知所以。荀子曾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日参省乎己”,多么频繁的“向后看”呀!可是,这样做丝毫没有耽误行程,反而达成了“知明而行无过”的理想境界!
当然,“向后看”必须有层次。李后主曾是多么!终日饮酒乐甚,直至国破家亡之时,才痛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于是,李后主开始了频频“向后看”,终日怀恋那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感叹愁思如一江春水般连绵不绝。然而,他的“向后看”没有意义,他的人生终是悲剧终是遗憾。为什么?只因他的“向后看”不得要领,只停留在对帝王奢华生活的追思上,而没能反省错误,进而找到“向前”的动力。
“向后看”还必须讲彻底。海尔公司曾因一举砸掉百余件质量不合格的家电产品而获得轰动效应,这不仅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态度,更是一个企业懂得“向后”反省、“向前”生活的人生至理的体现。勇敢“向后看”,毅然用铁锤砸掉劣质产品,彻底告别过去,走向新生,这是海尔企业永葆青春的秘方。
“向后看”不是目的,而是途径,生活必须向前,我们的眼睛,必须始终“向前看”。生活时常欺骗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忧伤,不要哭泣,只要昂首“向前看”,执着向前进,忧愁的日子终将过去,光明的未来必然拥有!
不是每个人都有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只要能认真“向后看”并坚定“向前看”,每个人都有追求到幸福生活的可能!
曾读过一句话: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永远向前,而不是躲在被窝里消磨青春,人生才能精彩,人们才能赢得锦绣的前程。
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勇敢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简析:
文一是专业人士后顾性思辨的杰作。作者围绕“悲观者”对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肤浅而片面理解,结合自己对该设计的专业理解和辩证思辨,通过关键细节(“中国印”“清明上河图”)的事实分析与现实联系,精深而充分揭示了其中“顾后与向前”的内在联系和智慧匠心——“根植于悠久灿烂文明的科学技术,能让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沉稳、更加坚定”即是经典性阐述。随后,笔触一转,由个别走向一般,进一步揭示后顾历史实为当下发展战略的道理,将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智慧与成效推向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高度,既有力启发了不谙其妙者的认识,又修正了一知半解者的短視。本文标题与点题句“华丽向后,只为灿烂向前”,引用古语句“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本身就是后顾性思辨的点睛之笔,值得积累仿用。
文二是考生后顾性思辨的习作。首先,能将哲人所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即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两面互补贯通,而不是肢解抓一弃一的单向思维单级立论。审题扣得准,立意兼顾全。其次,正确把握哲人所说的重心——怎样看待“生活”而不是泛说“生活”;同时把好自己“感想”的重心(个性化理解)——之于“生活”而言,“向后看”“向前看”都有效用都重要,但相对而言,当下“向后看”更需要,所以文章展开上上先言“向后看”的重要,后说“向前看”,详说(三大段)“向后看”而略说“向前看”。详略得当,个性鲜明。再次,落实“感想”二字。不是停留在原句上,对“这句话”作简单印证唯唯应和,而是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拓展,由浅入深地比较思辨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认识:或阐析“向后看”与“向后看”的适应面与辩证关系,或说明“向后看”与“向后看”的功效点与互补选择。突出“感想”,内容充实。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论述文。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点拨】
“为什么会这样?”侧重后顾性思辨,即从面对既往(或曰:现实),反思、探究、总结的角度思考立意;“为什么不能这样?”侧重前瞻性思辨,即从开辟未来着眼,不拘泥于古,敢想敢做,新世界是闯出来的。两面都可以切入,但兼容终须有自己的重心。浮躁的当下,绝大多数人从后者切入谈梦想重要,很容易大而空。相对而言,借助“为什么会这样”去后顾思辨一番,或总结经验供当下参考,或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是有益且必须的。
本栏目旨在通过简约清晰的梳理和深入浅出的例析,以例话与操练的方式,通俗而有趣地启迪读者,什么是理性思辨,怎样用好理性思辨以进入语文学习和高考作文的卓越境界,同时提升为人处事的品位。
肖家芸,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上海教育年度人物、上海市育德之星等称号。出版有《理性思辨与高考作文修炼》《理性思辨例话》等著述。
“后”可为时间上的,可为空间上的;“顾”有回望的意思,也有顾惜眷顾的意味。相对于前瞻性思辨而言,后顾性思辨指的是通过回望眷顾的思维方式,去对面临的成功或是问题,进行冷静思考辨析做出的理性抉择的思辨模式。或从时间上回望(历史)思辨,或从空间上回望(身后)思辨。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何出发。”后顾性思辨解决的就是“为何出发”和“怎样再出发”的问题。
一、后顾是固本,是保障
任何发展变化都有“昨天——今天——明天”。在这个链中,前为基础,后为发展,相继循环。也就是说,没有昨天,哪有今天和明天,忘了昨天从哪儿来(有什么)到哪里去(缺什么),就不知今天传承的使命在哪儿、奋斗的责任在哪儿;而一旦离弃了原本,犹如花枝离弃了依托的根干一样,就会枯萎凋落。所以,发展趋向需要前瞻,发展蓄势需要后顾,犹如起跑后蹲蓄力足,冲刺快而稳,后顾性思辨是循环发展的基本,也是良性发展的保障。“忘记过去就是忘本”(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揭示的更为深刻——背叛(指对过去,对历史,对起源)的第一步是忘记,忘记就是背叛的起始。
(一)人生需在后顾中调养进取
1.后顾自己的过往,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人生是一个人过往的经验和教训的凝结。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发扬,是我们再出发的底气和信心所在;失败的教训有待我们吸取,克服了弥补了我们便不会重蹈覆辙,这样失败就成了成功之母。这种发扬与吸取,思维方法上靠的是我们后顾性思辨去反思总结改进完成的。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日参省乎己”即通过频繁的后顾性思辨来发现吸取指导改进,其后顾非但丝毫没有耽误前行,反而渐趋“知明而行无过”的理想境界!
有一个穷人在圣诞节时遇到了一个天使,天使问他想要什么?他想了想说,我要整箱的钱。天使立即拿给了他。他开心地回家了。之后他不再为生计而奔波,可真正的开心却远离了他。他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却不开心?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人们忙碌的身影后,忽然想明白了,过回了自己的生活。原来他真正需要的是生活的动力,而钱只不过是他一个虚设的目标罢了。
寓言中的“穷人”从后顾反思中,找回了原本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生活的动力,而不只是钱这种虚设的目标),从而找到了有钱了反而“真正的开心却逃离了”的根由所在,于是及时调整自己(过回了自己),重回开心的本真。其实,人往往太爱关注一些虚无的东西,如金钱、地位、权势等身外之物的粉饰的所谓成就荣耀,而忘了生命的本质意义。一味急于求成、高歌猛进,迷失了自己,即便成功了,到头来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丢了,有事业有钱但并不快乐幸福。常言道“做人向后看”,就是提醒我们常怀谦卑之念,不忘最初的生活,最初的梦想,最初的你,我,他!
印第安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停一停,借回头看看给心灵一个解乏的时间;停一停,借回头理理给情感一个调剂的空间;停一停,借回头想想给灵魂一个思索的机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唯有在不断地后顾思考辨析之中,我们才能客观判断自己是站在哪一级的台阶上,做了什么、得了什么、失了什么,今后该向哪里走、怎么走,确定前进的坐标之后,我们才能快步前行,所向披靡!“停一停”,“等一等”,其实就是后顾性思辨的一种方式,一个过程。
2.后顾身后的风景,得以收获自信与沉稳
人总是要向前走的,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停留,哪怕只是片刻。但是人总是会累的啊,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放下紧张的心情,从容地走一程。或许我们还可以看看旁边美丽的风景,想想美好的回忆,然后拉着友人的手再次出发。向前走,是必须的。向后看,更是必需的。
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旁,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生活中人们习惯了一味“向前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看沿海发达地区,仰慕外国,艳羡他乡,而缺少必要的后顾,所以很少看到自己身后的发展与美丽,难以有快乐与感动,不会有自信与责任,而只能牢骚满腹,横竖不如意。倘若客观地后顾自己(个人、地区或国家),将横向比与纵向比结合起来,差距中就能看到进步以获得自信,改进中自有力量而不失沉稳。
3.后顾身后的亲人,从中获得支持与促进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当人遇到挫折的时候,认为不能克服的时候他就会后退,后退到某一点,那点,或许是朋友的支持,或者是家人的鼓励,然后他又会充满信心,重扬斗志向前走去。
身后,便是你的大本营,你的后盾——家人和朋友。一个人在无助的时候,看看后方,你可以看到家人在给你助威;一个人在失败的时候,后方的一切会让你重扬斗志。总之,前面,是未知;后方,是鼓勵。 匆匆前行的时候不要忘了回味,回忆的时候更要充满信心。这样,人才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二)城市需在后顾中保持特色
城市同样是以个性见长的,这种个性就是它原本拥有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积淀,包括自然与人文风貌。保持一个城市的个性,须在不断后顾性思辨中,敬畏其历史,珍惜其命脉,保持其特色。 近年来,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已经成为了一门非常热门的学科。其通过还原城市历史面貌、保存城市历史文脉,来指导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建筑作为一个物理空间,其本身无法述说百年沧桑,只有让后人看到前人创造性的遗迹、审美的留痕,这不仅是静态的呈现,更重要的是活态的传承,只有唤起公众共同的记忆,才具有启示和指引的作用。
从最近各地公布的大规模城市建设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少再有“一拆了之”的思路与做法,而是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历史风貌,这种越来越注重“向后看”的做法,实际上是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关注。这说明,一味向前看的“大拆大建”的非理性发展思维已经被逐步唾弃,我们国家正在走向在后顾中保持城市特色的理性发展阶段。只有知道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只有注重“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
(三)国家需在后顾中传承复兴
历史虽是前辈认知与实践的经历,但历史与现实是先后相继紧密联系的,有些人事境变相似而重现,即所谓现实往往是历史的重演。所以后顾历史,可以史为鉴,正衣冠,知兴替。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好的可以借鉴,坏的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忘记历史就忘记了过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她的历史,忘记了国仇家恨,忘记了过去,就忘本了,所以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后顾思辨,我们得到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每当我们后顾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的屈辱历史,后顾日寇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我们便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有了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不让悲惨历史重演的使命感责任感,有了时不我待的决心和毅力。
这样后顾性思辨,给我们清醒,给我们发展的正能量。
同样是面对二战侵略的罪恶历史,德国人采用后顾性思辨,充分意识到曾经的罪恶,竭尽真诚洗心革面: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争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真诚努力中,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而日本人尤其是极右势力,不但不做后顾性思辨,反而变本加厉地掩盖历史、美化侵略、参拜靖国神社,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二战后,德国在直面罪恶的后顾性思辨中弃恶从善,从而全面崛起;而日本在以恶掩恶拒不后顾中,恶性循环始终抬不起头来,尽管其经济崛起也依然为世界正义之族所不屑。
(四)人类需在后顾中守护家园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原本的天是什么美颜,河流是怎样吟唱,花木是怎样婆娑,牲畜是如何起舞……人类只有在不断后顾性思辨中比较反思,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贪欲,纠正自己的错误,守住适合自己生存的家园,避免牺牲永恒家园以换取短暂发展的悲剧发生。
曾有个圆,它滚动得很快很快,快得看不清沿路的风景。有一天,圆缺失了一大块,不再规则的它只能慢慢移动。它第一次仔细观察眼前的世界,向小草问候,同白云聊天,只为寻回缺失的部分。有一天,它如愿地找到了缺失的碎片,它又飞速滚动起来,这时,它意识到,慢慢走,才是想要的状态。于是疲惫的它丢掉千辛万苦找回的碎片,慢而快乐地移动。
其实,每个时代都是这样的圆。时代像个齿轮在转动,人仿佛就站在这只大齿轮上。当大齿轮转得越来越快时,不知所措的人们只会被强大的离心力甩出。据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灾民将达到1亿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多少年了,我们努力打造“地球村”,却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片休养生息不被打扰的净土。于是,恐惧、茫然、疲惫,这就是我们全力打造的高速时代吗?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小河不再清波荡漾?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四季的感觉产生了怀疑?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海啸,飓风,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喷发已经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吗?可为什么,当天摇地撼,大地崩裂,当愤怒的火焰从地心喷薄而出?我们为什么感觉如此惧怕?为什么感觉如此渺小?
欲速则不达,高速的时代令人生的旅客丢失了看風景的权利,却不知这是悲哀。在追赶时效的今日,我们赢得了时间和发展,却失去了生活与生存质量。
1.后顾是得以调整促进我们更好前行的正能量,如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落脚点,奋进的初心和经验教训是支撑点,身后的状态和家人亲友是动力点。后顾是为前进。
2.后顾与前瞻各有所重,各有所优,互补共荣,不可僵化。前瞻知进,但不是冒进;后顾知退,但不是放弃;得意时需前瞻给动力,也需后顾稳方向;失意时需前瞻引方向,也需要后顾得自信。人生与社会的发展是在前瞻与后顾中良性循环的。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 2010上海世博盛大开幕,参观者无不惊叹人类智慧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与此同时,也传出一种声音:世博中国馆集中展现五千年古老文明,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馆则更多展示了先进的高科技,传递了未来的前瞻性,从而悲观认为:中国只会在故纸堆中发掘历史的光辉。
你对此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2.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华丽向后,只为灿烂向前
佚 名
以愚之见,悲观者所谓“(中国)只会在故纸堆中发掘历史的光辉”,是见其一不思其二,是站不住脚的。
综观世博中国馆的设计,无不包蕴着科技元素的内核:挑檐口的叠篆文字“中国印”实际上就是一个个巧妙的通风口,屋顶与外墙上的太阳能电池可让中国馆照明用电自给自足,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就连地区馆屋顶“新九洲清晏”园林,同时也是一个降温的“空调”,而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更让人们的思绪在历史、现在和未来之间自由翱翔……对国人而言,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在某些社会层面出现自高自大妄自菲薄甚至“娱乐至死”的奢靡之风时,站在现代化的展馆审视历史,或许更能呼唤人文价值的回归。这又何尝不寓示着:根植于悠久灿烂文明的科学技术,能让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沉稳、更加坚定。相对世界而言,中国馆所展示的“自强不息、师法自然、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更宣扬了全人类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日渐强大,和世界和平相融、携手发展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中国,在后顾展示过去时也正在放眼未来。后顾是为了蓄势,是为了前瞻时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躁,也让世界对崛起的中国多一些认识少一些误解。而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在感受百年梦圆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世博,更是我们开阔眼界、学习世界长处的一个绝好平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世博,我们可以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加清楚我们的发展定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举办世博本身就是一种向前看的姿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从后顾历史中寻找智慧和灵感,发掘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新契合点增长点,与其说是历史使命,不如说是发展战略。
华丽向后,只为灿烂向前。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智慧与成效,堪为楷模。
生活的真谛
某考生
在千姿百态的社会中,有人生活得五彩斑斓,从来不知愁滋味;也有人生活得穷困潦倒,从来不曾舒愁眉。但是,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懂得向后看总结人生所犯错误,始终“向前看”不懈向前进,我们便能生活得多姿多彩。
懂得“向后看”,我们才不会浑浑沌沌,不知所以。荀子曾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日参省乎己”,多么频繁的“向后看”呀!可是,这样做丝毫没有耽误行程,反而达成了“知明而行无过”的理想境界!
当然,“向后看”必须有层次。李后主曾是多么!终日饮酒乐甚,直至国破家亡之时,才痛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于是,李后主开始了频频“向后看”,终日怀恋那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感叹愁思如一江春水般连绵不绝。然而,他的“向后看”没有意义,他的人生终是悲剧终是遗憾。为什么?只因他的“向后看”不得要领,只停留在对帝王奢华生活的追思上,而没能反省错误,进而找到“向前”的动力。
“向后看”还必须讲彻底。海尔公司曾因一举砸掉百余件质量不合格的家电产品而获得轰动效应,这不仅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态度,更是一个企业懂得“向后”反省、“向前”生活的人生至理的体现。勇敢“向后看”,毅然用铁锤砸掉劣质产品,彻底告别过去,走向新生,这是海尔企业永葆青春的秘方。
“向后看”不是目的,而是途径,生活必须向前,我们的眼睛,必须始终“向前看”。生活时常欺骗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忧伤,不要哭泣,只要昂首“向前看”,执着向前进,忧愁的日子终将过去,光明的未来必然拥有!
不是每个人都有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只要能认真“向后看”并坚定“向前看”,每个人都有追求到幸福生活的可能!
曾读过一句话: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永远向前,而不是躲在被窝里消磨青春,人生才能精彩,人们才能赢得锦绣的前程。
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勇敢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简析:
文一是专业人士后顾性思辨的杰作。作者围绕“悲观者”对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的肤浅而片面理解,结合自己对该设计的专业理解和辩证思辨,通过关键细节(“中国印”“清明上河图”)的事实分析与现实联系,精深而充分揭示了其中“顾后与向前”的内在联系和智慧匠心——“根植于悠久灿烂文明的科学技术,能让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沉稳、更加坚定”即是经典性阐述。随后,笔触一转,由个别走向一般,进一步揭示后顾历史实为当下发展战略的道理,将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智慧与成效推向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高度,既有力启发了不谙其妙者的认识,又修正了一知半解者的短視。本文标题与点题句“华丽向后,只为灿烂向前”,引用古语句“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本身就是后顾性思辨的点睛之笔,值得积累仿用。
文二是考生后顾性思辨的习作。首先,能将哲人所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即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两面互补贯通,而不是肢解抓一弃一的单向思维单级立论。审题扣得准,立意兼顾全。其次,正确把握哲人所说的重心——怎样看待“生活”而不是泛说“生活”;同时把好自己“感想”的重心(个性化理解)——之于“生活”而言,“向后看”“向前看”都有效用都重要,但相对而言,当下“向后看”更需要,所以文章展开上上先言“向后看”的重要,后说“向前看”,详说(三大段)“向后看”而略说“向前看”。详略得当,个性鲜明。再次,落实“感想”二字。不是停留在原句上,对“这句话”作简单印证唯唯应和,而是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拓展,由浅入深地比较思辨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认识:或阐析“向后看”与“向后看”的适应面与辩证关系,或说明“向后看”与“向后看”的功效点与互补选择。突出“感想”,内容充实。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论述文。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点拨】
“为什么会这样?”侧重后顾性思辨,即从面对既往(或曰:现实),反思、探究、总结的角度思考立意;“为什么不能这样?”侧重前瞻性思辨,即从开辟未来着眼,不拘泥于古,敢想敢做,新世界是闯出来的。两面都可以切入,但兼容终须有自己的重心。浮躁的当下,绝大多数人从后者切入谈梦想重要,很容易大而空。相对而言,借助“为什么会这样”去后顾思辨一番,或总结经验供当下参考,或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是有益且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