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如何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已成为中职教育主体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都亟待改革。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行业企业对会计人员规格的需求,剖析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条教学改革措施,最后分析了评价量规的构建方法,文中提出的教学措施或办法可为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职业能力;会计教学;教学改革
1.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负责数以亿计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道德素养的教育任务,而综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仍然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观念守旧、师资力量薄弱、设置专业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弊端[1-2]。近年来,我国的中职会计职业教育内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会计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要求各级职业类院校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中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嘉兴对中职会计类人才的发展要求,本文对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
2. 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迁,会计行业职业特征也相继发生变化,各行各业都需要配备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已俨然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下面2.1、2.2小节给出中职人才现状、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等情况。
2.1 中职人才现状及行业对中职会计人才的需求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部分企业,结果显示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下述不足:1、实践经验缺乏,纳税办理及法律知识掌握不够。2、实务经验不足,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位的定位不准。3、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业务钻研精神。4、吃苦耐劳和协作共享精神较差。
会计工作主要包括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而企业对中职类的会计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核算工作岗位,比如出纳、收银、会计核算、仓库管理、税务会计等,这些岗位比较注重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求这类工作岗位的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够吃苦耐劳、踏实工作[3]。
2.2 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4-5]:
(1)职业素质要求。面对日常烦琐工作会计人员除了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提升,熟知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2)专业能力要求。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业务钻研的能力,在工作实践和继续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
(3)协调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组织能力,能够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具备良好的组织筹化分配资金能力等。
3. 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单一,教学内容重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实施仍然是以传统学科教学为中心,没有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实践课程内容单一,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差距甚远,课程内容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未能突显;由于会计知识是一个连续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经常会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节奏的情况;此外,教学手段简单、落后,无法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
(3)考试与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考试和考核工作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而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比如教师命制的期中、期末试卷中的绝大部分试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记忆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试题明显不够。
(4)实训环境设计单调、功效不足。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场所,一般以建立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停留在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和较简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阶段。在其被广泛认同和推行的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显然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实训项目的模拟和仿真要求,体验式和情景式教学无法开展。
(5)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院校,对于企业真实账务处理流程并不清楚,缺乏相应的实操经验和企业背景,教师们平时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抽出时间到企业培训实践,诸多因素致使教师与企业脱节严重,直接制约了教师运用新理念传授新知识的能力。
4. 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根據上述小节提到的内容,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管理实践,对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1)引入先进理念,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会计教学应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以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职业需求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需求和课程体系改革,核心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会计基本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要体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通过模拟真实企业环境,让学生在仿真条件中参与做账,强化学生的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实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在课程中邀请有实际操作水平的专家进入课堂,如点钞、就业指导等课程;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举办系列讲座,把企业文化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带进校园,做好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有效对接。
(2)注重职业能力,革新教学模式。根据会计专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由承传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向适应性教学模式过渡。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目标,重在岗位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分阶段递进式教育,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学习方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做到知识和实践相衔接,教学方式则以递进式来呈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籍此提高中职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3)依托多元平台,改进评价模式。建立一套多元评价考核机制,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建立学校与社会、智与能相结合的过程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习惯与能力相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考核与贡献、职业道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制。
(4)创设仿真情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对原有会计模拟做账室、会计电算化室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个会计专项技能实训中心,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设置实训教学环节,以会计工作岗位工作为主线实行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同时加大实训课时数 。引入用友新道“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身临其境地岗前实习,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此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如组建代理记账公司等,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进入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训练。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建立教师下企业蹲点实习项目的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入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进入企业,通过实习既可搜集校内模拟实训资料,又可以开展专题研究,在调查分析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打造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即能够出色完成理论教学任务,以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的项目实训工作。
5. 教学质量新型评价量规设计方法
为了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给出几条教学质量新型评價量规则的设计方法,具体如下:
(1)真正有效的量规需要包含一套关键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类如在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时,关键的指标有语言、表情、眼神交流等,不过笔者在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时,还增加了“自信”这一关键指标。评价指标遴选时,需要注意保持指标的广泛性和多元化。
(2)评价量规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保持原子性,即不可分解性。
(3)保持量规的等级区别。所有的量规都应具有一定的区分量,且容易被理解和描述。比如在评价学生是否会使用财务基础软件,很多人喜欢使用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等作为评价的等级,看似这种设置简单,其实这种等级设置无法呈现给评价人一种清晰的评判向导,会影响最终的评价效果。所有的量规和评价结果尽量不要使用简单的分数,对于教学评价来说,一个简单的分数与传统的学生考试分数一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评价对象的实质情况。
(4)构建动态、互动性的网络评价平台。通过基于WEB的信息化平台,评价设计者可以方便地获取到一手资料,方便评价人做出评价。此外,平台还可为评价体系设计者、评价人、教师、学生等多方提供一个便捷的互动环境,可为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途境。
此外,在制定教学评价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时,必须保持评价模式与培养目标一致,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促进培养目标实现。
6.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定位,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态度、素质并重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为此,本文对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析,系统地分析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价体系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玉水, 张凤伟. 坚定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深化中职学校教学改革[J]. 2013, 11(4):57-59.
[2] 李文.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0(2):19-20.
[3] 刘桂霞. 中职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0(19):20-21.
关键词:中职;职业能力;会计教学;教学改革
1.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负责数以亿计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道德素养的教育任务,而综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仍然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观念守旧、师资力量薄弱、设置专业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弊端[1-2]。近年来,我国的中职会计职业教育内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会计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要求各级职业类院校为经济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中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嘉兴对中职会计类人才的发展要求,本文对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
2. 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迁,会计行业职业特征也相继发生变化,各行各业都需要配备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已俨然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下面2.1、2.2小节给出中职人才现状、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等情况。
2.1 中职人才现状及行业对中职会计人才的需求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部分企业,结果显示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下述不足:1、实践经验缺乏,纳税办理及法律知识掌握不够。2、实务经验不足,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位的定位不准。3、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业务钻研精神。4、吃苦耐劳和协作共享精神较差。
会计工作主要包括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而企业对中职类的会计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核算工作岗位,比如出纳、收银、会计核算、仓库管理、税务会计等,这些岗位比较注重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求这类工作岗位的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够吃苦耐劳、踏实工作[3]。
2.2 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4-5]:
(1)职业素质要求。面对日常烦琐工作会计人员除了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提升,熟知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2)专业能力要求。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业务钻研的能力,在工作实践和继续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
(3)协调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组织能力,能够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具备良好的组织筹化分配资金能力等。
3. 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单一,教学内容重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实施仍然是以传统学科教学为中心,没有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实践课程内容单一,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差距甚远,课程内容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未能突显;由于会计知识是一个连续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经常会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节奏的情况;此外,教学手段简单、落后,无法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
(3)考试与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考试和考核工作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而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比如教师命制的期中、期末试卷中的绝大部分试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和记忆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试试题明显不够。
(4)实训环境设计单调、功效不足。现有的会计专业实训场所,一般以建立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停留在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和较简单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阶段。在其被广泛认同和推行的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显然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实训项目的模拟和仿真要求,体验式和情景式教学无法开展。
(5)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院校,对于企业真实账务处理流程并不清楚,缺乏相应的实操经验和企业背景,教师们平时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抽出时间到企业培训实践,诸多因素致使教师与企业脱节严重,直接制约了教师运用新理念传授新知识的能力。
4. 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根據上述小节提到的内容,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管理实践,对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1)引入先进理念,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会计教学应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以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职业需求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需求和课程体系改革,核心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会计基本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要体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通过模拟真实企业环境,让学生在仿真条件中参与做账,强化学生的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实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在课程中邀请有实际操作水平的专家进入课堂,如点钞、就业指导等课程;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举办系列讲座,把企业文化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带进校园,做好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有效对接。
(2)注重职业能力,革新教学模式。根据会计专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由承传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向适应性教学模式过渡。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目标,重在岗位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分阶段递进式教育,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学习方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做到知识和实践相衔接,教学方式则以递进式来呈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籍此提高中职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3)依托多元平台,改进评价模式。建立一套多元评价考核机制,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建立学校与社会、智与能相结合的过程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习惯与能力相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考核与贡献、职业道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制。
(4)创设仿真情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对原有会计模拟做账室、会计电算化室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个会计专项技能实训中心,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要求设置实训教学环节,以会计工作岗位工作为主线实行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同时加大实训课时数 。引入用友新道“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身临其境地岗前实习,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此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如组建代理记账公司等,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进入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训练。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建立教师下企业蹲点实习项目的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入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进入企业,通过实习既可搜集校内模拟实训资料,又可以开展专题研究,在调查分析中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打造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即能够出色完成理论教学任务,以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的项目实训工作。
5. 教学质量新型评价量规设计方法
为了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给出几条教学质量新型评價量规则的设计方法,具体如下:
(1)真正有效的量规需要包含一套关键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类如在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时,关键的指标有语言、表情、眼神交流等,不过笔者在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时,还增加了“自信”这一关键指标。评价指标遴选时,需要注意保持指标的广泛性和多元化。
(2)评价量规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保持原子性,即不可分解性。
(3)保持量规的等级区别。所有的量规都应具有一定的区分量,且容易被理解和描述。比如在评价学生是否会使用财务基础软件,很多人喜欢使用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等作为评价的等级,看似这种设置简单,其实这种等级设置无法呈现给评价人一种清晰的评判向导,会影响最终的评价效果。所有的量规和评价结果尽量不要使用简单的分数,对于教学评价来说,一个简单的分数与传统的学生考试分数一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评价对象的实质情况。
(4)构建动态、互动性的网络评价平台。通过基于WEB的信息化平台,评价设计者可以方便地获取到一手资料,方便评价人做出评价。此外,平台还可为评价体系设计者、评价人、教师、学生等多方提供一个便捷的互动环境,可为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途境。
此外,在制定教学评价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时,必须保持评价模式与培养目标一致,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促进培养目标实现。
6.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定位,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形成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态度、素质并重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为此,本文对职业能力导向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探析,系统地分析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价体系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玉水, 张凤伟. 坚定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深化中职学校教学改革[J]. 2013, 11(4):57-59.
[2] 李文.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0(2):19-20.
[3] 刘桂霞. 中职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0(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