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人到一家点心店吃早餐。他先要了一只肉包,觉得没吃饱,便又要了一只菜包。吃完后,他依然觉得肚子没饱,便再要了只豆沙包。豆沙包下肚之后,他觉得饱了。于是,他把小店老板唤来,说:“你卖的肉包和菜包都是骗钱的,吃下去一点不顶用。只有豆沙包是真的,吃一只就饱了。所以,我只能付豆沙包的钱……”
看过这个故事,你的感觉是什么?是不是觉得这人有点傻?再说“看病吃药”这件事,其实很多人也在犯同样的错误。
时常去医院或陪亲友去医院看病的人,对医生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总要估量一番。时间一长,也能感觉到哪位医生好些,哪位医生差些。然而,这些评价未必都是客观,专业和准确的,因为普通人对医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只能看到表象,很难真正了解诊疗过程的复杂性。
我们来看几个就诊的小故事。
一天早上,A医生接诊了一位突发胃痛的病人。检查后,A发现该病人除中上腹有轻压痛外,没有其他异常,血常规检查也正常。A想:“如果是单纯胃痛,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阑尾炎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因为急性阑尾炎早期常表现为中上腹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医学术语叫‘转移性腹痛’)。病人目前症状不明显,如果现在让他留院观察,肯定有很多不便。”于是,他便嘱咐病人,如果到下午腹痛还不好转,特别是腹痛转移到右下腹的时候,一定要立刻去医院。
病人回家后,腹痛一直没有好转。傍晚,他在家属的陪伴下,再次去医院看病。这次,接待他的是一名年轻医生。当他发现该病人的右下腹有明显压痛且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时,诊断他患了急性阑尾炎,立刻将其收入院,开刀去了。
从表象来看,很多人都会认为,A医生连最普通的阑尾炎都没诊断出来,水平真是不怎么样。而那位看急诊的年轻医生,技术倒真不错,一摸肚子就知道是阑尾炎,神啊!实际上,在内行人看来,A医生不是技术差,而是不走运,因为他碰到的是无法立刻确诊的早期阑尾炎病人。尽管他已经想到了阑尾炎可能,但由于病人当时并不具备诊断的条件,他也就只能背上漏诊的“黑锅”了。相比之下,看急诊的那位医生就很走运,因为他接诊病人时,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已经表现出来,即便他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能够诊断出来。
走运或倒霉,医生自己是无法选择的。这次是那位年轻医生沾了光,不过下次,也许他的位置会反过来。所以,一时一事的成败,很难作为评判医生水平高低的依据。
还有一个例子。某人因受凉后咳嗽、发热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患了急性支气管炎,给他开了抗生素和咳嗽药水。病人吃了2天药,感觉症状一点没减轻,便又去了趟医院,找另外一位医生看。这位医生给他换了种抗生素,没想到只过了1天,热度就退了,咳嗽也有所减轻。于是,病人便认为,第一位医生差劲,连感冒都不会看;第二位医生水平高,药到病除。
从表面上看,病人似乎并没有错。殊不知,急性支气管炎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需要三四天才能见效。也就是说,若只吃了2天药,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是正常的。而后面接手的那位医生则拣到了便宜,因为他治的是“病尾”,用药才1天,就有了明显疗效。
医学界有句名言——倒霉医生看病头,走运医生看病尾。意思是说,不管什么病人,第一个“接手”的医生多半是不走运的,因为在疾病的早期,许多重要症状还没来得及表现出来,诊断相对比较困难。治疗同样如此,药物从应用到起效需要一段时间,并不一定能马上见效。然而,心急的病人常因此埋怨医生无能,“另请高明”去了。后一位“接手”的医生则比较走运,前一位医生用的药已经快要起效,或自然病程已经临近结束,因此他开的药(哪怕是同样的药),就像前面说的“豆沙包”,一吃就立马见效,自然而然博得了好名声。
看过这个故事,你的感觉是什么?是不是觉得这人有点傻?再说“看病吃药”这件事,其实很多人也在犯同样的错误。
时常去医院或陪亲友去医院看病的人,对医生的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总要估量一番。时间一长,也能感觉到哪位医生好些,哪位医生差些。然而,这些评价未必都是客观,专业和准确的,因为普通人对医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只能看到表象,很难真正了解诊疗过程的复杂性。
我们来看几个就诊的小故事。
一天早上,A医生接诊了一位突发胃痛的病人。检查后,A发现该病人除中上腹有轻压痛外,没有其他异常,血常规检查也正常。A想:“如果是单纯胃痛,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阑尾炎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因为急性阑尾炎早期常表现为中上腹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医学术语叫‘转移性腹痛’)。病人目前症状不明显,如果现在让他留院观察,肯定有很多不便。”于是,他便嘱咐病人,如果到下午腹痛还不好转,特别是腹痛转移到右下腹的时候,一定要立刻去医院。
病人回家后,腹痛一直没有好转。傍晚,他在家属的陪伴下,再次去医院看病。这次,接待他的是一名年轻医生。当他发现该病人的右下腹有明显压痛且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时,诊断他患了急性阑尾炎,立刻将其收入院,开刀去了。
从表象来看,很多人都会认为,A医生连最普通的阑尾炎都没诊断出来,水平真是不怎么样。而那位看急诊的年轻医生,技术倒真不错,一摸肚子就知道是阑尾炎,神啊!实际上,在内行人看来,A医生不是技术差,而是不走运,因为他碰到的是无法立刻确诊的早期阑尾炎病人。尽管他已经想到了阑尾炎可能,但由于病人当时并不具备诊断的条件,他也就只能背上漏诊的“黑锅”了。相比之下,看急诊的那位医生就很走运,因为他接诊病人时,典型的阑尾炎症状已经表现出来,即便他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能够诊断出来。
走运或倒霉,医生自己是无法选择的。这次是那位年轻医生沾了光,不过下次,也许他的位置会反过来。所以,一时一事的成败,很难作为评判医生水平高低的依据。
还有一个例子。某人因受凉后咳嗽、发热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患了急性支气管炎,给他开了抗生素和咳嗽药水。病人吃了2天药,感觉症状一点没减轻,便又去了趟医院,找另外一位医生看。这位医生给他换了种抗生素,没想到只过了1天,热度就退了,咳嗽也有所减轻。于是,病人便认为,第一位医生差劲,连感冒都不会看;第二位医生水平高,药到病除。
从表面上看,病人似乎并没有错。殊不知,急性支气管炎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需要三四天才能见效。也就是说,若只吃了2天药,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是正常的。而后面接手的那位医生则拣到了便宜,因为他治的是“病尾”,用药才1天,就有了明显疗效。
医学界有句名言——倒霉医生看病头,走运医生看病尾。意思是说,不管什么病人,第一个“接手”的医生多半是不走运的,因为在疾病的早期,许多重要症状还没来得及表现出来,诊断相对比较困难。治疗同样如此,药物从应用到起效需要一段时间,并不一定能马上见效。然而,心急的病人常因此埋怨医生无能,“另请高明”去了。后一位“接手”的医生则比较走运,前一位医生用的药已经快要起效,或自然病程已经临近结束,因此他开的药(哪怕是同样的药),就像前面说的“豆沙包”,一吃就立马见效,自然而然博得了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