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呈现学科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评价 有效课堂教学
评价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是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发展。因此,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都应该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有效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专家和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出“以教学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其关注点是以“教师”为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也应首先体现在有效课堂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能够热情地参与,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文本、学生构成的交流平台上,获得主动的发展。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总结了十六字的好课观,即一堂好课要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这十六个字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所有的课堂,但却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的状态。如达到这一点,学生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照“立足过程”的评价观,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即使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其学习过程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精彩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因为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他起码具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锻炼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学习体验,掌握了学习方法,其素养也必然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二、呈现学科特色
学科间的综合化不能改变各门学科自身的特色。也就是说,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数学课应该有数学课的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最根本的是语文味。王老师说,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的确,不少语文课在热热闹闹的教学中失去了语文味,守不住语文教学的一亩三分地。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兵马俑》一课时,花了很多的时间,发挥网络的优势,带领学生上网检索,充实知识容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似乎带有明显的渗透新课程的意识,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回顾这课的教学,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什么课?是历史知识课还是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有没有关注这篇状物类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细想想,这节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已经失去了语文味。
语文教学需要拓宽教学渠道,施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鼓励学科知识综合化,但切不可本末倒置,使语文课成了披着“羊”皮的“狼”。守住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亩三分地,上出语文味,只有立足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说这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语文课。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学问。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过程,才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小镇的早晨》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小镇的早晨那么热闹,沿街摆满了各种农副产品。为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我设问:“你见过哪些农副产品?卖主是怎样吆喝着做买卖的?”一个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大声吆喝:“快来买,新鲜的鱼,便宜卖啊!”另一个学生则热情地喊:“看,又嫩又新鲜的青菜,正宗的绿色食品,快来买啊!”这样根据文本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无拘无束地表演,使语文与生活这一活水源头相沟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恰到好处地使生活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
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生活,能力的培养运用离不开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要使学生拓宽视野,将思维的触角延展到生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能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
四、能够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理应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身上,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存在。教师的行为理应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我们听特级教师的课,常常感到师生互动极其融洽,甚至感觉学生一直在围着教师转,但却总是那么和谐。教师的风采在课堂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表现出极大的魅力,也许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得到主动发展。我曾经听薛法根老师教学《爱如茉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薛老师没有借助任何教学辅助设施,仅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使学生在阅读时全身心地浸润在文本之中,明其意,悟其神,感其情,晓其理,演绎出了一幕幕叫人感叹、折服、受益的“精彩”。
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匠心独运地创设教学情境,灵活地处理教学意外,展现教学语言的幽默机智,发挥独特的个人能力,必定能够真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述,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但从评价内容的角度来说,一节好课必定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定要体现出学科的特色,必然要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也一定离不开教师出色的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多种元素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完美整合,就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评价 有效课堂教学
评价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是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发展。因此,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都应该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有效课堂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专家和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出“以教学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其关注点是以“教师”为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也应首先体现在有效课堂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能够热情地参与,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文本、学生构成的交流平台上,获得主动的发展。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总结了十六字的好课观,即一堂好课要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这十六个字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所有的课堂,但却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的状态。如达到这一点,学生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照“立足过程”的评价观,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即使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其学习过程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精彩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因为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他起码具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锻炼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学习体验,掌握了学习方法,其素养也必然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二、呈现学科特色
学科间的综合化不能改变各门学科自身的特色。也就是说,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数学课应该有数学课的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最根本的是语文味。王老师说,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的确,不少语文课在热热闹闹的教学中失去了语文味,守不住语文教学的一亩三分地。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兵马俑》一课时,花了很多的时间,发挥网络的优势,带领学生上网检索,充实知识容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似乎带有明显的渗透新课程的意识,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回顾这课的教学,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什么课?是历史知识课还是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有没有关注这篇状物类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细想想,这节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已经失去了语文味。
语文教学需要拓宽教学渠道,施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鼓励学科知识综合化,但切不可本末倒置,使语文课成了披着“羊”皮的“狼”。守住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亩三分地,上出语文味,只有立足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说这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语文课。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学问。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过程,才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小镇的早晨》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小镇的早晨那么热闹,沿街摆满了各种农副产品。为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我设问:“你见过哪些农副产品?卖主是怎样吆喝着做买卖的?”一个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大声吆喝:“快来买,新鲜的鱼,便宜卖啊!”另一个学生则热情地喊:“看,又嫩又新鲜的青菜,正宗的绿色食品,快来买啊!”这样根据文本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无拘无束地表演,使语文与生活这一活水源头相沟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恰到好处地使生活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
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生活,能力的培养运用离不开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要使学生拓宽视野,将思维的触角延展到生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能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实践。
四、能够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理应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身上,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存在。教师的行为理应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我们听特级教师的课,常常感到师生互动极其融洽,甚至感觉学生一直在围着教师转,但却总是那么和谐。教师的风采在课堂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表现出极大的魅力,也许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得到主动发展。我曾经听薛法根老师教学《爱如茉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薛老师没有借助任何教学辅助设施,仅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使学生在阅读时全身心地浸润在文本之中,明其意,悟其神,感其情,晓其理,演绎出了一幕幕叫人感叹、折服、受益的“精彩”。
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匠心独运地创设教学情境,灵活地处理教学意外,展现教学语言的幽默机智,发挥独特的个人能力,必定能够真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述,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但从评价内容的角度来说,一节好课必定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定要体现出学科的特色,必然要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也一定离不开教师出色的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多种元素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完美整合,就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