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dwer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言志。但言的是谁的志、通过何种方式言志,却是每个历史时期每个艺术家都不能不(自觉或不自觉、主动或非主动)回答的问题。应该说,任何历史时期的艺术文化基本风貌都取决于此。试以新中国成立17年的中国画创作做一简单论述。
  要说新中国成立17年的中国画创作,必须先了解“十七年文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1966年“文革”前这17年间,各种涌动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蜂拥而至、交相辉映,其主要特征集中于:
  政治性 不管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是《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在真切感受那个时代政治气息和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之余,所有文学创作均被强行要求内置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
  局限性 虽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都追求带着新历史观的宏大叙事,但其题材的局限性却也大得出奇。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忆苦思甜”,细分就是“歌颂”、“回忆”、“斗争”等。
  英雄性 17年文学总的基调是塑造各行各业的超级典型人物。
  乡土性 对城市的刻意疏离和对乡土的刻意眷恋,事实上仍然来自意识形态泛化。
  尽管因为刻意追求与历史及传统割裂等原因而存在先天的不足,但并不妨碍“十七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相当显眼的位置。
  与“十七年文学”一样,“十七年艺术”创作也主要以政治性、局限性和英雄性为特征,并且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历史艺术风貌。值得关注的是,“十七年艺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几乎都来自对乡土隔绝的城市,且这些人在解放前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他们的艺术语言和意象系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风格。此外由于艺术创作本身一度对现实政治有相当程度的滞后,因此,“十七年艺术”创作虽然避免不了鲜明的政治烙印,但在艺术主题的深化和艺术手法的完善上却收到了意想不到之喜。
  考察“十七年艺术”创作的整体风貌,主要着眼在这些艺术家本身的艺术主张和社会地位。从艺术主张而言,借用上世纪30年代最流行的两个短语,即所谓“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前者仍然以徐悲鸿、石鲁等人为主要代表,关注的是艺术的社会工具性和现实功利性,因而徐悲鸿创作了时事政治巨制《九州无事乐耕耘》;而后者则是以林风眠为代表,关注的是艺术本身的审美性和情感性。
  而像吴湖帆、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这种比较注重艺术纯洁性的海派艺术家群体,尽管对艺术政治化颇有微词,但仍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创作,并且能取得新的成就。另一种是来自苏区、解放区的艺术家,对新政权有着天然的好感,对以艺术创作表现新社会、歌颂新政权乐此不疲。然而怪异的是,留学东瀛的傅抱石与一直在苏区摸爬滚打的石鲁最后会走到一条道上来,并以火热的真诚和情感投入对新社会极尽之能的艺术讴歌中,即便他们的创作题材并不一致:傅抱石主要以山水再现领袖诗意,如《芙蓉国里尽朝晖》等作品;而石鲁则直接以领袖入画,如《转战华北》之类。
  不管是否出自自觉,“十七年艺术”在创作上还是取得了相当的艺术高度—惟一可惜的是徐悲鸿英年早逝,否则以他的才能应该能为该时期的艺术增色不少。首先是在以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和艺术语言表现新的审美对象—特别是劳动人民生活—这一方面,“十七年艺术”算是一个新的高度,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事实上,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表现对象下移,并随之将审美重心下移,通俗来说,就是画普罗大众能看懂能欣赏的东西,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及其情趣,这是“十七年艺术”最成功的地方。贺天健1958年冬创作的《炼钢场所见》,表现的是炼钢工人的工作场景,虽然新的意象表现尚未完全得心应手,但作品的结撰方法和角度却别具一格。以传统山水见长的周元亮1961年创作的《粮菜丰收》表现的也是农民的生活场景,传统山水技法和新生的表现主题的融合也卓有成效。周怀民表现大寨人民生活的《大寨精神遍地开花》以及沈迈士表现渔民生活的《长兴岛》也是如此。
  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以傅抱石等人为代表的艺术家的神话题材创作,譬如他依照郭沫若改编的《九歌》创作的《云中君与大司命》系列作品。这其实仍属红色题材范畴。另外还有一批以当时红色小说文本为表现主题的作品,如刘旦宅与吴青霞合作的《赴宴斗鸠山》。
  其次,“十七年艺术”拓展了新的山水艺术表现境界。傅抱石《韶山》、《芙蓉国里尽朝晖》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韶山》、《井冈山》系列成功在前,带动了当时一大批艺术家的创作。一个通行的艺术创作手段是以历代不为文人重视和表现、但与新政权历史紧密相关的所在为题,比如韶山、延安、陕北、井冈山、南湖等。前述傅抱石、李可染诸名作以及谢稚柳1961年的《南湖之春》都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流风所及,红色山水画掀起了一股创作高潮。但似乎艺术水平和思想主题均达到相当高度的,仍只有傅抱石、李可染等数人和数件作品而已。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审美内容及表现主题的艺术创作,“十七年艺术”在新中国艺术史上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假以时日,这一不可复制的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将会更受市场垂青。
  据悉,在7月30日、31日举办的北京保利第35期精品拍卖会上,将有这一时期创作的多件精品上拍,值得期待。
其他文献
清宫旧藏的赵孟《六体千字文》已被前人认定为伪作,但对于前后的明清题跋尚未深入探究,对于赵书是元代还是明代的伪作也说法不一。今天,经过抽丝剥茧可以发现,这卷赵书《六体千字文》连同台北故宫所藏元代俞和的《篆隶千字文》,竟都指向一个人的手笔。此人可算名门之后,书画皆精。倘用《六体千字文》比鉴迄今流传的一些宋元书画,其结果是会令人触目惊心的。  赵孟《六体千字文》再考  赵孟《六体千字文》为清宫旧藏,原存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佛教艺术关注度的提高,不少拍卖公司纷纷推出了佛造像艺术专场。其中大威德金刚造像以其较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繁复精巧的制作工艺,在众多佛教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备受藏家们的青睐。现撷取几件精品,以飨读者。
期刊
高考刚刚结束不久,许多学子正翘首以盼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笔者就收藏有一件与考试相关的帽镇。主体为神话传说中的鳌鱼,即跃过龙门后未能升天成龙的金鲤所化成的一种龙首鱼身的神鱼,鳌鱼头上站立了一位头戴纱帽身穿官袍的状元郎,意为“状元及第,独占鳌头”。  从隋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余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文人都将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惟一途径。
期刊
对于多数人来说,打火机不过是生活中一件普通的用具而已。甚至大多时候提到它,人们都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吸烟。不过,习惯性地把打火机和吸烟联想在一起,未免太轻视了这件工具。任何人在需要用火的时候,打火机一定是最便捷的火种。深深融在现代城市生活里的我们,也许已难以体会到火种对于生活的重要了。  而把打火机作为收藏项目,在国内可能更是非常小众的。打火机在中国也是舶来品,我们没有经历它的发明与改进过程。当我们
期刊
近两个月以来,连续的强降雨使得多条河流水位远超警戒线,防汛形势严峻。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17年,海河流域爆发了20世纪第一场特大洪水,流域内70条河流所有堤坝全被冲毁,受灾范围遍及直隶全境,受灾人数达620万。这场世纪大灾难,既是由于台风造成的“天灾”,又有河道年久失修的“人祸”。透过一组当时的老照片和相关文字记载,或许可以为我们的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一些启发。  小便宜与大水灾  1917年8月2
期刊
山水纹用于瓷器装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晚期湖南长沙窑,其以褐、绿等色绘制的青釉高温釉下彩山水纹,“略具透视原理,如绘近景,有婀娜多姿的树木,苍劲古朴的山石,展翅飞翔的群鸟;绘中景,远山的树木变得小如米粒;绘远景,则远山点点,隐约浮现在万里江山之中。”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白地黑花山水纹,多采用白描技法,构图简约,开启了瓷绘文人画的新风尚。明代晚期,江西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迅速发展,构图多样,
期刊
尽管在数量和品种上,广东钱票较南方其他诸省并不算丰富,但此地凭借广州是中国最早开放且从未关闭过的贸易通商口岸,于清代民国年间,也是商号云集。这诸多商号曾发行过的各类民间钱票,以图案华丽、印刷精美、纸质精良而独领风骚。  但就目前所见,广东地区的民间钱票多为民国时期所制,出自清代者极为少见。所幸在2016年3月,广东泉友刘源集得一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广东汕头的“怡和庄”印制发行的壹百文钱
期刊
“苏武牧羊”持节不屈,“太白夜咏”豪放不羁;  “母子情”深,“腰鼓舞”欢;  “群鹅戏银波”,又见浣纱人……  这不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一件件栩栩如生、灵动传情的黄杨木雕作品。不久前,一场散发着古朴气息的黄杨木雕展在国家大剧院登场。本次展览展出了浙江乐清王家黄杨木雕传人的手工精品。20余件惟妙惟肖的木雕作品流淌着别样的“雕艺流音”,让观众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之美。  我国木雕的历史十分
期刊
从边塞诗到豪放词,从唐朝到宋代,豪气云天的大英雄感动了我身边的所有江湖,但是,稍一偷懒,我就读到了宋人杨万里的诗: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喜欢。一点儿压力都没有的喜欢。人之一生,倘若没有这等喜欢,再好的酒,再香的茶,再好看的风景,也只是“枉然”二字。而蔺雨的书法恰恰就是这般轻松。即使牛刀,他也只是“小试”,最终立在艺术的春风里。  蔺雨不是没有担当的人。不管是“牛刀小试”,还是“春风小立”
期刊
飞快地拉坯、精确地修坯、麻利地蘸釉、熟练地勾勒……一口气形成一件器物,这是制瓷留给我们的印象。但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其实在这种娴熟与一气呵成背后,是周而复始的功力练习,以及被逐渐打磨平和的心态。匠心需要『慢下来』。  瓷器,是金、木、水、火、土的幻化之作,延续了千年,各个窑口的作品各有特色,脾气秉性大不相同。在装饰上,古人多用一色瓷,或者对比强烈的黑白配、青白配,既明亮又省工,可谓性价比高。可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