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站在学生的立场看教育,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备课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备课如同将军运筹帷幄,是实施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我认为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倡导合作备课。合作备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相同科目教师的合作,另一种是相异学科教师间的合作。教师在备课中要与同学科教师进行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各抒己见,探讨教学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不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和配合。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课前可以和美术老师协调,安排一节以画太阳为主题的美术课;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可以与音乐老师合作,教学生唱《快乐的节日》这首歌……这样做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为专业的指导,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语文学科教学能与其他学科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要对一堂课有超前的布控意识,教师要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及练习量实行控制。课堂教学应该有层次性,有节奏性、弹性,体现延续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扩展个性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信息的单项传递。重视教法。忽视学法,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思维被困囿于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陷阱里,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缺少主动性和独立性。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重建教学模式,变学生的继承性学习为发展性学习,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1 讲究精讲巧练。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如:(1)对重点词、句、段做点拨式的讲;(2)对较深僻的词句做启发式的讲;(3)对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重点讲。力求讲得精当、通俗,不拖泥带水。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多一点。做到巧练:(1)对于需要加强识记的内容进行反复性的练;(2)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性的练,如用形近字组词,选择近义词填空等。(3)对于重难点问题要进行讨论性的练,如课后思考题、提高题之类的问题。
2 重视学法指导。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法,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如通过教学拼音、查字典。使学生掌握自学汉字的本领;通过归类识字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基本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预习,使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等。只有让学生掌握学法并形成能力,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激发参与意识,提供个性发展的条件
罗杰斯说过:“有意义的学习只是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这就是说,真正的学习,必须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把愉快带进课堂,以亲切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热心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善于应用敏锐的观察视角,关注学生个体学习上的差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情感的独特体验,用温馨的话语与孩子沟通,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通过电教设备、实物演示、即兴表演、听录音、做游戏、搞竞赛、编儿歌,猜谜语等形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操作的过程,促使学生爱学、会学。
四、秉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的关键。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不同品种、不同剂量的知识“营养素”,使优者成“品牌”,中者创“名优”,差者注“商标”,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在布置“造句”作业时。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的学生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作业题:程度差的,只要求句子通顺,能用好标点;程度中的,就要求句子通顺具体一点;程度好的,则要求句子生动形象,还可要求用同一个词造不同形式的几个句子。这样的分类要求,将使学生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可较好地促使优等生的发展和保持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发展。
五、倡导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对于教师特别要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更好地发展。
总之,我认为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小学语文教学与人的个性发展和谐结合,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为孩子个性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一、创新备课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备课如同将军运筹帷幄,是实施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确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我认为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倡导合作备课。合作备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相同科目教师的合作,另一种是相异学科教师间的合作。教师在备课中要与同学科教师进行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各抒己见,探讨教学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不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和配合。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课前可以和美术老师协调,安排一节以画太阳为主题的美术课;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可以与音乐老师合作,教学生唱《快乐的节日》这首歌……这样做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为专业的指导,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得语文学科教学能与其他学科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要对一堂课有超前的布控意识,教师要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及练习量实行控制。课堂教学应该有层次性,有节奏性、弹性,体现延续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扩展个性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信息的单项传递。重视教法。忽视学法,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思维被困囿于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陷阱里,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缺少主动性和独立性。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重建教学模式,变学生的继承性学习为发展性学习,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1 讲究精讲巧练。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如:(1)对重点词、句、段做点拨式的讲;(2)对较深僻的词句做启发式的讲;(3)对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做重点讲。力求讲得精当、通俗,不拖泥带水。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多一点。做到巧练:(1)对于需要加强识记的内容进行反复性的练;(2)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性的练,如用形近字组词,选择近义词填空等。(3)对于重难点问题要进行讨论性的练,如课后思考题、提高题之类的问题。
2 重视学法指导。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法,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如通过教学拼音、查字典。使学生掌握自学汉字的本领;通过归类识字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基本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预习,使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等。只有让学生掌握学法并形成能力,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激发参与意识,提供个性发展的条件
罗杰斯说过:“有意义的学习只是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这就是说,真正的学习,必须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把愉快带进课堂,以亲切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热心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善于应用敏锐的观察视角,关注学生个体学习上的差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情感的独特体验,用温馨的话语与孩子沟通,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通过电教设备、实物演示、即兴表演、听录音、做游戏、搞竞赛、编儿歌,猜谜语等形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亲身体验操作的过程,促使学生爱学、会学。
四、秉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的关键。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不同品种、不同剂量的知识“营养素”,使优者成“品牌”,中者创“名优”,差者注“商标”,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在布置“造句”作业时。可分别给上、中、下程度的学生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作业题:程度差的,只要求句子通顺,能用好标点;程度中的,就要求句子通顺具体一点;程度好的,则要求句子生动形象,还可要求用同一个词造不同形式的几个句子。这样的分类要求,将使学生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可较好地促使优等生的发展和保持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发展。
五、倡导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对于教师特别要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更好地发展。
总之,我认为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小学语文教学与人的个性发展和谐结合,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为孩子个性发展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