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4日,我到高二(2)班听“推门课”。上午课间操之后,我便提前五分钟来到二(2)班,学生们正在发放牛奶,我就在教室后门靠近的一个学习小组旁边坐下来。我观察了一下教室里的情况,这个班共54人,分有9个学习小组,每个组6个学生。黑板上抄录的课程表显示,第三节课是语文。学生们一边喝牛奶,一边闲闹着。上课铃响时,语文老师吴修云准时走进教室,课在常态的问候声中开始了。这时还有五六个同学还在喝牛奶。吴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上课喝牛奶,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那些喝牛奶的同学不好意思,赶紧把牛奶盒放开,冲着吴老师笑嘻嘻的。“你们喝过羊奶吗?”同学们大都哈哈一笑,说“没有”。只有一个男同学说:“我在陕西的姑姑家喝过鲜羊奶。”“是牛奶好喝,还是羊奶好喝?”“鲜羊奶不好喝,不甜,膻膻的。”有些同学马上反驳说“鲜羊奶没有加工,所以有些膻,鲜牛奶和鲜羊奶肯定是一样的味!”“为什么呢?”“它们吃的都是草!”“你们真幽默!羊奶到底好不好喝,我们还是来认识一下‘山羊兹拉特’吧,看看小说中的阿隆怎么说?”吴老师便在黑板上写出小说的标题“山羊兹拉特”。同学在融融喜悦中打开了课本。
本节课依托“导学案”,是以学习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而进行的一堂“展示课”。主要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能简要概括出小说的主要情节,认知情节冲突在小说中的作用;二是能理清小说情感发展的脉络,把握小说处理情感的方式。吴老师的导学案精心设置了两个合作探究的话题,一是关于情节,二是关于情感。对情感话题又设置了4个具体问题。通过细细品读来领悟,阿隆家人对山羊兹拉特的情感、山羊兹拉特对阿隆的情感、阿隆对山羊兹拉特的情感以及本文处理情感的方式。
课堂上,学生们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了精细的品读和热烈的讨论,气氛活跃,轻松愉快。而在“阿隆对山羊兹拉特的情感”一环,形成了课堂的高潮。这一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请细细品读演读下面的文段,发挥想象,揣摩山羊兹拉特的内心世界,试着把文中兹拉特的五处带序号的“咩”字的意思分别表达出来,然后说一说阿隆对兹拉特的情感。
“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①”兹拉特说。(______ ____________)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②”山羊又答道。(___________ _______)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③”兹拉特叫了一声。(________________)
“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
“咩——咩——④”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______)
“噢________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⑤”(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老师是这样组织学生品读的:
“这段对话是小说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同学们用3分钟独自地品读,不能默读,要大声地、体验性地读,看谁能读出山羊的“咩”字的意思。”
学生纷纷大声读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羊的“咩咩”之声。
紧接着,吴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出两名同学进行演读。
首先是第3组男女对话朗读,男生扮阿隆,女生扮山羊。男生读得很平缓温暖,但女生羞羞涩涩地,把“咩”字读得低沉,没有放开,很拘谨,并且把五个“咩”字都读成一个声调,没有区别。就好像是随便应答声“嗯”一样,很冷漠,没有把握好山羊的情感。
吴老师引导说:“第3组的演读把文段中的五处‘咩’字都读成一个声调,这是很多同学都容易犯的毛病。这段文字是阿隆和山羊在危难之中的双向交流,充满了深深的情谊。你们品味得还不够细腻,读的时候,既要品悟出阿隆问话中的情感,又充分想象,揣摩出山羊的情感。‘咩’字后面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但五个‘咩’字声音长短是不一样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一、二两处‘咩’字要读得平缓一些,第三处‘咩’字要高亢一些,第四句两个‘咩’连用,要短促一些,第五句‘咩’字要温暖深情一些。”
接下来第五组的女同学扮阿隆,男同学扮山羊开始演读。女同学读得很亲切,问得很温暖。男同学读得很到位,很准确,声调的长短、强弱把握很好,与女同学朗读很和谐,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随后各组同学讨论,寫出“咩”字的意思:
第一组:①随遇而安吧;②当然;③没事儿;④苦难会过去的;⑤聪明。
第二组:①我不怨你,我只要和你在一起就好。②即使冻僵,我也要和你死在一起。③没关系,我会紧紧地留在你身边。④你不必担心,我有草吃,你有奶吃,我俩互相取暖。⑤对呀,有你才有我,有我就有你,咱俩永远是朋友。
第三组:①我们好像很倒霉。②可是你找到了,我们还是很幸运的。③别担心,我们会平安无事的。④不怕不怕,在草垛里,我有草吃,你有奶吃。⑤是啊。
第四组:①都怨你!②话该!③随便。④真烦真烦,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⑤不是的,你不是想把我卖了吗?
第五组:①真的很糟糕,但是一切困苦危险都会过去的。②是啊,我们还真的要感谢这个草垛。③不用怕,我们一定能渡过这次危难!④我是说,不必担心。这草垛够我吃好几年的,我有草吃你就有奶吃,你可以抱着我取暖。⑤是的,你我是不会分开的。
第六组:①我们好像很不走运。②是的,多亏了雪地里有这草垛,不然我们就会命丧荒野。③不用担心,我们是能够战胜暴风雪的,会渡过难关的。④在这里,我有草吃,你有奶吃,呆几天,暴风雪就会过去。⑤是的,我们是好朋友。
……
在点评环节中,各小组争论激烈,都认为自己的答案好。吴老师最后站出来说:“本题是开放性的,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哪个小组最好,还得请你们把置换的语言放进文段中再去品读,仔细揣摩,看语言风格是否一致?看是否符合山羊的形象特征?看是否与阿隆完成了真挚的情感交流?《山羊兹拉特》这篇小说的语言十分平实质朴,感情深挚而不外露;山羊温驯、善良、信任人、忠诚于主人、又善解人意,具有人的悲悯情怀。这段文字传递了阿隆与山羊之间的深挚友谊和情感。阿隆充满爱心和悲悯情怀,山羊更具有善解人意的灵性、高贵无比的忠诚!作者在这草垛狭小的空间里,通过人与动物的对话、心灵的交流,营造了无比温馨的氛围,表达出令人震撼的脉脉温情!这就是爱!正是这种爱,让阿隆和山羊跨越了苦难,平安地回到了家园!作者不仅将爱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山羊。
结合小说的主题、情感和语言风格来看,第一组的回答过于从容淡定,第四组的回答充满怨恨,不太切合。第二组、第三组、第五组、第六组的回答体现了山羊善解人意、宽慰劝勉、充满爱心、重情重义、忠诚厚道的品性,值得全班同学借鉴。”
听了这一节课,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活”,二是“实”。一堂有魅力的课要把握好“活”与“实”的平衡点。
“实”是指课堂的有效性——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得到训练,语文素养得到积累,人文精神得到感染。我一向赞同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教学与人文教育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活”是指课堂的开放度,学生的参与度。这不仅是外显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发言、讨论、交流的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内在思维活跃度和情感体悟度。语文课堂要培育“活泼泼”的生命。我们的学生本来就是鲜活的、灵动的、独特的生命个体,生命成长需要精神的滋养、抚育和分享。
从“实”与“活”两个要素来回评吴修云老师课,可以说很精彩。
从“实”方面讲,她的导学案设计得很“实”,有基础语音词语、有语言知识应用、能力训练,有精细的品读体验,有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升华。课堂有章法,有秩序,很有实效性。
从“活”方面讲,一是她巧借学生喝牛奶导入新课,很机智灵活;二是导学案的设计体现出开放、多元的问题情境,如:文本研读、品读、演读,有读有品,有赏有析,特别是“咩”字的语言置换设计显得丰富多样,开放自如,激活了学生读的激情和思维的活力。三是导引学生展示、质疑问题,灵活多变,学生表现活跃,气氛和谐。最精彩的是学生的品读与“咩”字的含义,形成课堂的高潮,精读细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共鸣,读出妙悟!
熊贵忠,教师,现居湖北随县。
本节课依托“导学案”,是以学习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而进行的一堂“展示课”。主要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能简要概括出小说的主要情节,认知情节冲突在小说中的作用;二是能理清小说情感发展的脉络,把握小说处理情感的方式。吴老师的导学案精心设置了两个合作探究的话题,一是关于情节,二是关于情感。对情感话题又设置了4个具体问题。通过细细品读来领悟,阿隆家人对山羊兹拉特的情感、山羊兹拉特对阿隆的情感、阿隆对山羊兹拉特的情感以及本文处理情感的方式。
课堂上,学生们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了精细的品读和热烈的讨论,气氛活跃,轻松愉快。而在“阿隆对山羊兹拉特的情感”一环,形成了课堂的高潮。这一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请细细品读演读下面的文段,发挥想象,揣摩山羊兹拉特的内心世界,试着把文中兹拉特的五处带序号的“咩”字的意思分别表达出来,然后说一说阿隆对兹拉特的情感。
“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你是怎么想的?”
“咩——①”兹拉特说。(______ ____________)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②”山羊又答道。(___________ _______)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③”兹拉特叫了一声。(________________)
“咩——是什么意思?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
“咩——咩——④”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______)
“噢________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⑤”(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老师是这样组织学生品读的:
“这段对话是小说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同学们用3分钟独自地品读,不能默读,要大声地、体验性地读,看谁能读出山羊的“咩”字的意思。”
学生纷纷大声读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羊的“咩咩”之声。
紧接着,吴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出两名同学进行演读。
首先是第3组男女对话朗读,男生扮阿隆,女生扮山羊。男生读得很平缓温暖,但女生羞羞涩涩地,把“咩”字读得低沉,没有放开,很拘谨,并且把五个“咩”字都读成一个声调,没有区别。就好像是随便应答声“嗯”一样,很冷漠,没有把握好山羊的情感。
吴老师引导说:“第3组的演读把文段中的五处‘咩’字都读成一个声调,这是很多同学都容易犯的毛病。这段文字是阿隆和山羊在危难之中的双向交流,充满了深深的情谊。你们品味得还不够细腻,读的时候,既要品悟出阿隆问话中的情感,又充分想象,揣摩出山羊的情感。‘咩’字后面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但五个‘咩’字声音长短是不一样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一、二两处‘咩’字要读得平缓一些,第三处‘咩’字要高亢一些,第四句两个‘咩’连用,要短促一些,第五句‘咩’字要温暖深情一些。”
接下来第五组的女同学扮阿隆,男同学扮山羊开始演读。女同学读得很亲切,问得很温暖。男同学读得很到位,很准确,声调的长短、强弱把握很好,与女同学朗读很和谐,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随后各组同学讨论,寫出“咩”字的意思:
第一组:①随遇而安吧;②当然;③没事儿;④苦难会过去的;⑤聪明。
第二组:①我不怨你,我只要和你在一起就好。②即使冻僵,我也要和你死在一起。③没关系,我会紧紧地留在你身边。④你不必担心,我有草吃,你有奶吃,我俩互相取暖。⑤对呀,有你才有我,有我就有你,咱俩永远是朋友。
第三组:①我们好像很倒霉。②可是你找到了,我们还是很幸运的。③别担心,我们会平安无事的。④不怕不怕,在草垛里,我有草吃,你有奶吃。⑤是啊。
第四组:①都怨你!②话该!③随便。④真烦真烦,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⑤不是的,你不是想把我卖了吗?
第五组:①真的很糟糕,但是一切困苦危险都会过去的。②是啊,我们还真的要感谢这个草垛。③不用怕,我们一定能渡过这次危难!④我是说,不必担心。这草垛够我吃好几年的,我有草吃你就有奶吃,你可以抱着我取暖。⑤是的,你我是不会分开的。
第六组:①我们好像很不走运。②是的,多亏了雪地里有这草垛,不然我们就会命丧荒野。③不用担心,我们是能够战胜暴风雪的,会渡过难关的。④在这里,我有草吃,你有奶吃,呆几天,暴风雪就会过去。⑤是的,我们是好朋友。
……
在点评环节中,各小组争论激烈,都认为自己的答案好。吴老师最后站出来说:“本题是开放性的,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哪个小组最好,还得请你们把置换的语言放进文段中再去品读,仔细揣摩,看语言风格是否一致?看是否符合山羊的形象特征?看是否与阿隆完成了真挚的情感交流?《山羊兹拉特》这篇小说的语言十分平实质朴,感情深挚而不外露;山羊温驯、善良、信任人、忠诚于主人、又善解人意,具有人的悲悯情怀。这段文字传递了阿隆与山羊之间的深挚友谊和情感。阿隆充满爱心和悲悯情怀,山羊更具有善解人意的灵性、高贵无比的忠诚!作者在这草垛狭小的空间里,通过人与动物的对话、心灵的交流,营造了无比温馨的氛围,表达出令人震撼的脉脉温情!这就是爱!正是这种爱,让阿隆和山羊跨越了苦难,平安地回到了家园!作者不仅将爱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山羊。
结合小说的主题、情感和语言风格来看,第一组的回答过于从容淡定,第四组的回答充满怨恨,不太切合。第二组、第三组、第五组、第六组的回答体现了山羊善解人意、宽慰劝勉、充满爱心、重情重义、忠诚厚道的品性,值得全班同学借鉴。”
听了这一节课,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活”,二是“实”。一堂有魅力的课要把握好“活”与“实”的平衡点。
“实”是指课堂的有效性——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得到训练,语文素养得到积累,人文精神得到感染。我一向赞同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教学与人文教育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水乳交融,不可剥离。
“活”是指课堂的开放度,学生的参与度。这不仅是外显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发言、讨论、交流的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内在思维活跃度和情感体悟度。语文课堂要培育“活泼泼”的生命。我们的学生本来就是鲜活的、灵动的、独特的生命个体,生命成长需要精神的滋养、抚育和分享。
从“实”与“活”两个要素来回评吴修云老师课,可以说很精彩。
从“实”方面讲,她的导学案设计得很“实”,有基础语音词语、有语言知识应用、能力训练,有精细的品读体验,有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升华。课堂有章法,有秩序,很有实效性。
从“活”方面讲,一是她巧借学生喝牛奶导入新课,很机智灵活;二是导学案的设计体现出开放、多元的问题情境,如:文本研读、品读、演读,有读有品,有赏有析,特别是“咩”字的语言置换设计显得丰富多样,开放自如,激活了学生读的激情和思维的活力。三是导引学生展示、质疑问题,灵活多变,学生表现活跃,气氛和谐。最精彩的是学生的品读与“咩”字的含义,形成课堂的高潮,精读细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共鸣,读出妙悟!
熊贵忠,教师,现居湖北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