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记
《大师的手稿——马克思·贝克曼》 印张/4.5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艾瑞克·费舍尔》 印张/4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亚历克斯·卡茨》 印张/3.5 定价/26.00元
《大师的手稿——乔治·修拉》 印张/4.5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凯绥·珂勒惠支》印张/4 定价/30.00元
《大师的手稿——约瑟夫·博伊斯》印张/4 定价/30.00元
《大师的手稿——伊丽莎白·佩顿》印张/3.5 定价/26.00元
《大师的手稿——玛琳·杜马斯》印张/5 定价/37.00元
《大师的手稿——奥德·内尔吕姆》 印张/4.5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理查德·迪本科恩 弗兰克·洛布德尔》印张/4 定价/30.00元
主编/孙建平 康 泓
大8开 总定价/311.00元(共10册)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3年4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邮购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新文里8号
邮编/050071
邮购电话/0311-85915035
《大师的手稿》系列图书是一套关于艺术创作的美术图书。这套书立足于解析艺术大师们风格形成过程中的种种元素及创作方法,用生动、简明、深入浅出的文字,全面、系统、清晰地向人们阐述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方法和艺术规律。从分析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方法开始,经过几套书的阶梯式的阐述,尽量完善和总结出一套关于绘画创作的规律。下面要介绍的这套单行本图书就是其中的一套,为个案分析,通过10位大师的艺术经历来阐释个人风格形成所必需的一般性条件和因素。
20世纪欧洲进入了追寻个性化的时代,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成为社会的和个人的艺术判断的依据和立足点,因此与表现传统“圣经”题材的主体模式彻底分道扬镳,此时的画风更是风格多样化,并且时代先锋特色更加明显和强烈。从创作主题神圣化到主题平淡化、日常化,从主题非客观化到主题客观化,一直到表现主义,绘画创作越来越倾向表现艺术家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正如康定斯基所说:艺术是属于精神的,艺术创作应来自于自然,而又应独立于自然之上而存在,这和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着类似的道理。20世纪以后的艺术创作更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特色和智慧,更加关注本体对客观的看法和观点。比如画家珂勒惠支,就是以自身感受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源泉。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情感、愿望、思想和自我修养通过某种方式在具体材料上的体现。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用其时代内特有的材料方式记录下该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对社会的态度以及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不同时代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上的差异是不同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不同的生活境遇,面临不同的社会矛盾,在不同的政治、哲学、宗教观念的思想情感中,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展现出来的创作思路和方式以至最后呈现出来的艺术面貌也各不相同。据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
进行艺术创作,在浅层意义上,是艺术家综合自己的构图、技巧训练,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的手段等等。从历史的学习与借鉴角度来看,艺术家是在有选择的学习、吸收自己需要的“养料”。创作本身不是生搬硬套的借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吸取历史中、传统中对自己有用的成分,通过自己的变通形成新的样式。从深层次上说,“创作”是艺术家思想、情感、观点的表达,是艺术家不断完善、不断进化自己艺术思想的过程和体现,通过这一过程使艺术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艺术创作角度大体涉及到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二是为实现艺术思想所需要的表现技法和手段。在这两个重要因素下,再配以艺术的审美品位、艺术的意境营造等因素,把这些因素统一协调起来,加上创作欲望的实施,最后才能营造出艺术意境,以达到艺术作品的最佳效果。整个艺术创作过程,融入了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和客体性认识,包括创作情感、创作观念、创作思维、创作环境、创作方法以及创作的技巧等等,在这些因素的统一协调中传承和创新艺术。
在社会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的灵性、智慧、学识等程度以及情感、精神的高度决定了艺术创作的高度。优秀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创作者对自然、社会充满感悟而精心构架并高度提炼和尽情发挥的成功典范。艺术家们会以某种因素作为自己创作灵感的主要基点,正如此套书中的艺术家们,最终形成让人称赞的一幅幅作品,都是在以自己的某一个因素为主的情况下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尝试而最终完成。比如《马克思·贝克曼》中叙述了贝克曼创作艺术的形成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贝克曼从最初兴趣的牵引,进入美术院校后开始了漫长的艺术学习,在几年的时间里他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了鲁本斯、伦勃朗、勃卢代尔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之后又进入了肖像画和风俗画家卡尔·史密斯的工作室。在他毕业后,以旅行的方式在巴黎、日内瓦等地进一步学习,对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贝克曼后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以医护兵的方式亲身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疯狂,看到了在战争中人们为了生存表现出的种种无奈和丑态。他亲身感受到了士兵在受到毒气的伤害后,在生命的最后发出的垂死的呼吸声。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私欲,深深的刺痛着画家的心灵,这些经历最终成为他作品创作的灵感和主要特点。所以后来贝克曼接受了叔本华和尼采悲剧式的哲学思想,他的绘画内容最终确定以描绘关于痛苦、悲伤和绝望,一幅幅以这种思想构成的画面最终成为了贝克曼创作上的基本风格。在遵循自身感受的前提下,配以亲身的特殊经历,使贝克曼最终寻找并接受了悲剧式的哲学思想,使自己的绘画内容越来越充实、饱满。再如美国画家艾瑞克·费舍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风格非常明显的展示了当代一部分美国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个性化风格强烈,画面时代气息浓厚,费舍尔更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示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正如画家对自己的作品有过这样的阐述:“我想说,我的作品的中心是一个人面对一生中富有深切感受的事情时所经历过的尴尬和自我意识的感情。这些经历,诸如死亡、失败或性爱,不可能由奋力谋求否认他们意味的生活方式,以及结构已经破损得令附随的符号不能再编织适体外衣的文化来证实。人们真不知道怎么做; 每一件新事都在我们心中充入了与我们在梦中发现自己赤身露体于大庭广众之下时所感受到的完全相同的焦虑。”这些语言充分说明了画家是以生活经历、个人感受为自己的精神创作灵感的。
通过阅读这套书,让我们明白对于艺术创作的形成应解决两个必要的问题,对于创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每个人的关注点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也许是兴趣的延续,也许是个人经历的催生等等,这些现象其实体现了一个艺术家或者说一个画者个人观点的起点,在不断地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不停地锻炼、净化、深挖和不断训练对问题观点的捕捉能力、形成能力和表达能力。而绘画技巧与手段也在随着时代的转变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永远会给人以特别的感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标的人,在品读这样的作品时都会有着不同理解,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经典艺术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作品会被从更多的角度去诠释,这也许就是创作后的魅力,这也许就是人的智慧的体现,这也许就是作品本身的生命力。
《大师的手稿——马克思·贝克曼》 印张/4.5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艾瑞克·费舍尔》 印张/4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亚历克斯·卡茨》 印张/3.5 定价/26.00元
《大师的手稿——乔治·修拉》 印张/4.5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凯绥·珂勒惠支》印张/4 定价/30.00元
《大师的手稿——约瑟夫·博伊斯》印张/4 定价/30.00元
《大师的手稿——伊丽莎白·佩顿》印张/3.5 定价/26.00元
《大师的手稿——玛琳·杜马斯》印张/5 定价/37.00元
《大师的手稿——奥德·内尔吕姆》 印张/4.5 定价/33.00元
《大师的手稿——理查德·迪本科恩 弗兰克·洛布德尔》印张/4 定价/30.00元
主编/孙建平 康 泓
大8开 总定价/311.00元(共10册)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3年4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邮购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新文里8号
邮编/050071
邮购电话/0311-85915035
《大师的手稿》系列图书是一套关于艺术创作的美术图书。这套书立足于解析艺术大师们风格形成过程中的种种元素及创作方法,用生动、简明、深入浅出的文字,全面、系统、清晰地向人们阐述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方法和艺术规律。从分析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方法开始,经过几套书的阶梯式的阐述,尽量完善和总结出一套关于绘画创作的规律。下面要介绍的这套单行本图书就是其中的一套,为个案分析,通过10位大师的艺术经历来阐释个人风格形成所必需的一般性条件和因素。
20世纪欧洲进入了追寻个性化的时代,强调个性和内省反思成为社会的和个人的艺术判断的依据和立足点,因此与表现传统“圣经”题材的主体模式彻底分道扬镳,此时的画风更是风格多样化,并且时代先锋特色更加明显和强烈。从创作主题神圣化到主题平淡化、日常化,从主题非客观化到主题客观化,一直到表现主义,绘画创作越来越倾向表现艺术家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正如康定斯基所说:艺术是属于精神的,艺术创作应来自于自然,而又应独立于自然之上而存在,这和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着类似的道理。20世纪以后的艺术创作更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特色和智慧,更加关注本体对客观的看法和观点。比如画家珂勒惠支,就是以自身感受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源泉。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情感、愿望、思想和自我修养通过某种方式在具体材料上的体现。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用其时代内特有的材料方式记录下该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对社会的态度以及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不同时代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上的差异是不同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不同的生活境遇,面临不同的社会矛盾,在不同的政治、哲学、宗教观念的思想情感中,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展现出来的创作思路和方式以至最后呈现出来的艺术面貌也各不相同。据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
进行艺术创作,在浅层意义上,是艺术家综合自己的构图、技巧训练,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的手段等等。从历史的学习与借鉴角度来看,艺术家是在有选择的学习、吸收自己需要的“养料”。创作本身不是生搬硬套的借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吸取历史中、传统中对自己有用的成分,通过自己的变通形成新的样式。从深层次上说,“创作”是艺术家思想、情感、观点的表达,是艺术家不断完善、不断进化自己艺术思想的过程和体现,通过这一过程使艺术家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艺术创作角度大体涉及到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二是为实现艺术思想所需要的表现技法和手段。在这两个重要因素下,再配以艺术的审美品位、艺术的意境营造等因素,把这些因素统一协调起来,加上创作欲望的实施,最后才能营造出艺术意境,以达到艺术作品的最佳效果。整个艺术创作过程,融入了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和客体性认识,包括创作情感、创作观念、创作思维、创作环境、创作方法以及创作的技巧等等,在这些因素的统一协调中传承和创新艺术。
在社会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的灵性、智慧、学识等程度以及情感、精神的高度决定了艺术创作的高度。优秀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创作者对自然、社会充满感悟而精心构架并高度提炼和尽情发挥的成功典范。艺术家们会以某种因素作为自己创作灵感的主要基点,正如此套书中的艺术家们,最终形成让人称赞的一幅幅作品,都是在以自己的某一个因素为主的情况下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尝试而最终完成。比如《马克思·贝克曼》中叙述了贝克曼创作艺术的形成就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贝克曼从最初兴趣的牵引,进入美术院校后开始了漫长的艺术学习,在几年的时间里他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了鲁本斯、伦勃朗、勃卢代尔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之后又进入了肖像画和风俗画家卡尔·史密斯的工作室。在他毕业后,以旅行的方式在巴黎、日内瓦等地进一步学习,对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贝克曼后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以医护兵的方式亲身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疯狂,看到了在战争中人们为了生存表现出的种种无奈和丑态。他亲身感受到了士兵在受到毒气的伤害后,在生命的最后发出的垂死的呼吸声。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私欲,深深的刺痛着画家的心灵,这些经历最终成为他作品创作的灵感和主要特点。所以后来贝克曼接受了叔本华和尼采悲剧式的哲学思想,他的绘画内容最终确定以描绘关于痛苦、悲伤和绝望,一幅幅以这种思想构成的画面最终成为了贝克曼创作上的基本风格。在遵循自身感受的前提下,配以亲身的特殊经历,使贝克曼最终寻找并接受了悲剧式的哲学思想,使自己的绘画内容越来越充实、饱满。再如美国画家艾瑞克·费舍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艺术家,他的绘画风格非常明显的展示了当代一部分美国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个性化风格强烈,画面时代气息浓厚,费舍尔更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示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正如画家对自己的作品有过这样的阐述:“我想说,我的作品的中心是一个人面对一生中富有深切感受的事情时所经历过的尴尬和自我意识的感情。这些经历,诸如死亡、失败或性爱,不可能由奋力谋求否认他们意味的生活方式,以及结构已经破损得令附随的符号不能再编织适体外衣的文化来证实。人们真不知道怎么做; 每一件新事都在我们心中充入了与我们在梦中发现自己赤身露体于大庭广众之下时所感受到的完全相同的焦虑。”这些语言充分说明了画家是以生活经历、个人感受为自己的精神创作灵感的。
通过阅读这套书,让我们明白对于艺术创作的形成应解决两个必要的问题,对于创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每个人的关注点和经历不同,环境不同,也许是兴趣的延续,也许是个人经历的催生等等,这些现象其实体现了一个艺术家或者说一个画者个人观点的起点,在不断地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不停地锻炼、净化、深挖和不断训练对问题观点的捕捉能力、形成能力和表达能力。而绘画技巧与手段也在随着时代的转变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永远会给人以特别的感受,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标的人,在品读这样的作品时都会有着不同理解,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经典艺术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作品会被从更多的角度去诠释,这也许就是创作后的魅力,这也许就是人的智慧的体现,这也许就是作品本身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