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最初的顾锦年,是一棵繁茂的树。
刘正是顾锦年的学长,儒雅温润,供职于上海一家知名外企,年薪七位数。他来学校表白的那天,开着顾锦年最喜欢的路虎揽胜,穿阿玛尼,戒指是卡地亚经典款,一大束蓝色妖姬,不知晃晕了多少女生的眼睛。
孙茂是顾锦年爸爸朋友家的儿子,自由职业者,天性浪漫富有情趣,摄影、美术、写字、行走都是他生活的方式。他来表白的那天,剪掉了顾锦年不喜欢的长发,穿棉布格子衬衫,李维斯501牛仔裤,背着帆布包,目光炯炯有神。他比刘正阳光帅气,浑身散发着一股诗人的气息,他带的行李是双人份,手里一直攥着两张去拉萨的火车票。他说,他要和顾锦年一起,一步一步,向天荒地老朝拜。
不是每个女生都有幸受爱神如此眷顾。顾锦年微微笑着,跳上了卓扬的单车后座,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食粮的夹缝中前行,并坚定地告诉全世界,我顾锦年想要的爱情不仅是现世安稳,也不仅是诗情画意,我只是个普通女子,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哪怕岁月再无情,哪怕世事多沧桑。
只要卓扬是确定的,就好
顾锦年和卓扬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他们设计好的未来。毕业后一起留在家乡做中学老师,一个教文科,一个教理科,假期出去补课赚些外快,在中心广场附近买套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努努力买个小车,将来生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白胖娃娃,到时一家三口晚上吃过饭,就一起去散步,去广场上喂鸽子。要是老了呢?卓扬说,老了就跟着群众扭大秧歌。
平静的生活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就在卓扬开始为争取一个优秀教师名额烦恼的时候,北京一家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几天后,顾锦年才知道,那封简历是顾锦年的老友孙乐私下投递的,孙乐毕业后经表哥介绍进了这家公司,发展得很好,前途和钱途都不错,俨然一副女强人的做派。当年分别的时候,孙乐抱着顾锦年哭得死去活来,她说顾锦年在她的生命里存在了二十几年,已经割舍不了了。
卓扬问顾锦年的意见,顾锦年看得出来,卓扬动了心。他也是个骄傲的男人,也有四海为家的壮志,窝在这里安稳是好,可是十几年后,当同学们聚到一起,顾锦年了解,卓扬不想做那个耳聋目盲卑微无趣的男人。
于是,顾锦年和卓扬一起从学校辞职,带上全部的积蓄、双方父母的不舍、家乡的温暖、一切熟悉的味道直奔北京而去。
火车在夜色中奔驰,顾锦年凝视着对面熟睡的卓扬,不管以后有多少未知的生活,只要卓扬是确定的,就好。
二十几年的姐妹,我不要了
顾锦年是个没有多大野心的女人。孙乐常说,我要是有你一半的姿色就好了。顾锦年就不好意思起来。在北京的住处是孙乐帮忙找的,卓扬第二天开始上班,月薪是过去的五倍之多。顾锦年也忙着找工作,她还想做老师。在顾锦年失业的那段日子里,卓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事,我养你。
顾锦年不想变成卓扬的负担,后来,她在一家私立培训学校试讲获得认可,就做了那里的语文老师。
手忙脚乱了两个月,他们总算又恢复了从前的日子,连梦想也开始睡醒了。要多赚钱,在三环以内买个五六十平方米小房子,北京那么堵,车子就算了,再生个白胖娃娃,周末一家人去后海划船,去798感受艺术气息,偶尔去王府井血拼。
孙乐常来家里蹭饭,偶尔带个陌生的男人来,在顾锦年的印象里,他们都和当年的刘正很像,不过没等顾锦年记住他们的名字,孙乐的身边就换了新面孔。
她似乎是个不安定的女人。
其实那条短信,是顾锦年无意中发现的。
短信里说,我爱你那么多年,你怎么能视而不见,你怎么忍心只对顾锦年一个人好,我比她更适合你。
短信是昨天发出来的。
就在前一天,孙乐还带了一个男人来家里吃饭。这下好像很多事都有了眉目,孙乐曾说过她要找个和卓扬一样的男人才肯结婚。当年,顾锦年只当玩笑来听的。
顾锦年的心颤抖着,他们这样多久了?她不停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颗心七零八落着。卓扬匆匆赶回来取手机,顾锦年把手机递给他,界面上还是那条打开的短信,卓扬怔怔地看着顾锦年,顾锦年脱口而出,我刚从沙发的垫子下面找出来,你就回来了,真巧。
只要他不说,她就不问。她后悔来北京了,顾锦年承认,她现在面对孙乐时,会有些许卑微感。她也感觉到现在她和卓扬越来越少的共同语言。她和主管申请调了课程,每天下午,都守在卓扬和孙乐的公司门口,她看见他们两人一起出去过几次。
那天中午,顾锦年跑到写字楼的十三层餐厅,孙乐和卓扬面对面坐着,顾锦年走过去把寿司的盒子放在桌上,她小声地对着孙乐说,吃吧,你最爱的金枪鱼口味,最后一次了,你这个二十几年的姐妹,我不要了。
说完,她和孙乐都哭了。
我去吧,你也跟着我去
顾锦年没有再提起这件事,也不想听卓扬多解释一句,依旧做着一个妻子该做的事。这段时间,刘正找过她,孙茂也找过她,她连一面都不肯见,她说,我老公很辛苦,我要多多照顾他。
这些事,卓扬都知道;孙乐比顾锦年更适合他,他也知道;他们的感情淡了,他更知道。可是,爱情是不能插队的是不是?他的怀抱里已住进了一个人,后来的人,应该去等后面赶上来的人,而不是去做前人感情世界里的后来人。
他们两人还是有了隔阂,很久不再做爱。顾锦年的身体总是冰冷,好多次卓扬抱着她,终还是放下去。那天卓扬和顾锦年说,公司要在他们部门里选一个人长期驻外,算来算去,也只能在他和孙乐之间选一个人。他说我们不能让孙乐一个女人孤零零地漂泊海外,所以我去吧,你也跟着我去,待遇挺好的,你不用出去找工作,我们最多待三年,就可以申请回调。
顾锦年说好。因为她一点都不喜欢北京。那时,她的学生已经很多了,她也成了学校里语文科目的招牌教员之一。但她还是忘我地,成全了自己的男人。
时间比较紧张,顾锦年没有来得及回家乡和父母见个面,电话里妈妈一直哭个不停,顾锦年安慰着,日本也不远,就算我们度蜜月了。
他繁茂了,她就枯萎了
他们到日本的时候,是秋天。日本的秋天和春天一样美,卓扬的工作一直很忙,但他还是抽出时间带着顾锦年去札幌看枫叶,去高台寺许愿,在国内,顾锦年最爱九寨,卓扬便带她去了忍野八海。卓扬忙时,顾锦年在家里等着盼着,她很少出去,因为语言不通,又一个朋友都没有。富士山的雪水清冽甘甜,磨坊咿呀沉吟的水车好像在唱歌,这一唱就是三年。
顾锦年来日本第二年开始生病,做梦都想回家。那时他们刚失去第一个孩子,顾锦年已瘦成一把骨头,总是沉沉睡着,卓扬一个人站在窗前难过着。他们来日本三年多了,其间只回过一回家,顾锦年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申请回调的报告呈了几次也没有批,公司的意思,是让他考虑再待三年。
床上的顾锦年翻了个身,薄薄的一小片儿,卓扬忽然觉得自己好自私。
他想起了当年顾锦年跳上他单车后座时的快乐与朝气蓬勃,谁能想到,那单车带着顾锦年奔去的竟是一条漂泊的不归路。顾锦年喜欢简单的生活,这么多年,她舍弃了一次幸福和另一次幸福的机会,认定了他;舍弃了当时的平静与美好,陪他去喧嚣的北京;舍弃了多年的姐妹情谊,保护着他们的家;舍弃了亲人、工作甚至故土,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她本是一棵生长在院落里的菩提树,安详美好,是他以爱情的名义,把她连根挖去,带去适合他的一方水土,他繁茂了,她却枯萎了。
卓扬给公司发了一封邮件:我们要回家,明天的飞机,辞职报告回国后呈交。
珍惜,顾锦年的岁月回暖
三步一叩首的顾锦年,用尽一切朝拜着属于自己的天荒地老,还好,爱情曾少她的,她已在老去之前都得到。
这世间,有太多个顾锦年,或者还有很多人的路比她更坎坷,只可惜卓扬日益奇货可居了。男人应懂得的是,无论她老了胖了瘦了还是丑了世俗了,她还是那个她,她丢失的风华,其实都转身生长在你的身上,两个人一起,才能让幸福能量守恒。
珍惜,顾锦年的岁月回暖。
编辑 / 杨世莹
最初的顾锦年,是一棵繁茂的树。
刘正是顾锦年的学长,儒雅温润,供职于上海一家知名外企,年薪七位数。他来学校表白的那天,开着顾锦年最喜欢的路虎揽胜,穿阿玛尼,戒指是卡地亚经典款,一大束蓝色妖姬,不知晃晕了多少女生的眼睛。
孙茂是顾锦年爸爸朋友家的儿子,自由职业者,天性浪漫富有情趣,摄影、美术、写字、行走都是他生活的方式。他来表白的那天,剪掉了顾锦年不喜欢的长发,穿棉布格子衬衫,李维斯501牛仔裤,背着帆布包,目光炯炯有神。他比刘正阳光帅气,浑身散发着一股诗人的气息,他带的行李是双人份,手里一直攥着两张去拉萨的火车票。他说,他要和顾锦年一起,一步一步,向天荒地老朝拜。
不是每个女生都有幸受爱神如此眷顾。顾锦年微微笑着,跳上了卓扬的单车后座,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食粮的夹缝中前行,并坚定地告诉全世界,我顾锦年想要的爱情不仅是现世安稳,也不仅是诗情画意,我只是个普通女子,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哪怕岁月再无情,哪怕世事多沧桑。
只要卓扬是确定的,就好
顾锦年和卓扬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他们设计好的未来。毕业后一起留在家乡做中学老师,一个教文科,一个教理科,假期出去补课赚些外快,在中心广场附近买套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努努力买个小车,将来生个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白胖娃娃,到时一家三口晚上吃过饭,就一起去散步,去广场上喂鸽子。要是老了呢?卓扬说,老了就跟着群众扭大秧歌。
平静的生活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就在卓扬开始为争取一个优秀教师名额烦恼的时候,北京一家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几天后,顾锦年才知道,那封简历是顾锦年的老友孙乐私下投递的,孙乐毕业后经表哥介绍进了这家公司,发展得很好,前途和钱途都不错,俨然一副女强人的做派。当年分别的时候,孙乐抱着顾锦年哭得死去活来,她说顾锦年在她的生命里存在了二十几年,已经割舍不了了。
卓扬问顾锦年的意见,顾锦年看得出来,卓扬动了心。他也是个骄傲的男人,也有四海为家的壮志,窝在这里安稳是好,可是十几年后,当同学们聚到一起,顾锦年了解,卓扬不想做那个耳聋目盲卑微无趣的男人。
于是,顾锦年和卓扬一起从学校辞职,带上全部的积蓄、双方父母的不舍、家乡的温暖、一切熟悉的味道直奔北京而去。
火车在夜色中奔驰,顾锦年凝视着对面熟睡的卓扬,不管以后有多少未知的生活,只要卓扬是确定的,就好。
二十几年的姐妹,我不要了
顾锦年是个没有多大野心的女人。孙乐常说,我要是有你一半的姿色就好了。顾锦年就不好意思起来。在北京的住处是孙乐帮忙找的,卓扬第二天开始上班,月薪是过去的五倍之多。顾锦年也忙着找工作,她还想做老师。在顾锦年失业的那段日子里,卓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事,我养你。
顾锦年不想变成卓扬的负担,后来,她在一家私立培训学校试讲获得认可,就做了那里的语文老师。
手忙脚乱了两个月,他们总算又恢复了从前的日子,连梦想也开始睡醒了。要多赚钱,在三环以内买个五六十平方米小房子,北京那么堵,车子就算了,再生个白胖娃娃,周末一家人去后海划船,去798感受艺术气息,偶尔去王府井血拼。
孙乐常来家里蹭饭,偶尔带个陌生的男人来,在顾锦年的印象里,他们都和当年的刘正很像,不过没等顾锦年记住他们的名字,孙乐的身边就换了新面孔。
她似乎是个不安定的女人。
其实那条短信,是顾锦年无意中发现的。
短信里说,我爱你那么多年,你怎么能视而不见,你怎么忍心只对顾锦年一个人好,我比她更适合你。
短信是昨天发出来的。
就在前一天,孙乐还带了一个男人来家里吃饭。这下好像很多事都有了眉目,孙乐曾说过她要找个和卓扬一样的男人才肯结婚。当年,顾锦年只当玩笑来听的。
顾锦年的心颤抖着,他们这样多久了?她不停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颗心七零八落着。卓扬匆匆赶回来取手机,顾锦年把手机递给他,界面上还是那条打开的短信,卓扬怔怔地看着顾锦年,顾锦年脱口而出,我刚从沙发的垫子下面找出来,你就回来了,真巧。
只要他不说,她就不问。她后悔来北京了,顾锦年承认,她现在面对孙乐时,会有些许卑微感。她也感觉到现在她和卓扬越来越少的共同语言。她和主管申请调了课程,每天下午,都守在卓扬和孙乐的公司门口,她看见他们两人一起出去过几次。
那天中午,顾锦年跑到写字楼的十三层餐厅,孙乐和卓扬面对面坐着,顾锦年走过去把寿司的盒子放在桌上,她小声地对着孙乐说,吃吧,你最爱的金枪鱼口味,最后一次了,你这个二十几年的姐妹,我不要了。
说完,她和孙乐都哭了。
我去吧,你也跟着我去
顾锦年没有再提起这件事,也不想听卓扬多解释一句,依旧做着一个妻子该做的事。这段时间,刘正找过她,孙茂也找过她,她连一面都不肯见,她说,我老公很辛苦,我要多多照顾他。
这些事,卓扬都知道;孙乐比顾锦年更适合他,他也知道;他们的感情淡了,他更知道。可是,爱情是不能插队的是不是?他的怀抱里已住进了一个人,后来的人,应该去等后面赶上来的人,而不是去做前人感情世界里的后来人。
他们两人还是有了隔阂,很久不再做爱。顾锦年的身体总是冰冷,好多次卓扬抱着她,终还是放下去。那天卓扬和顾锦年说,公司要在他们部门里选一个人长期驻外,算来算去,也只能在他和孙乐之间选一个人。他说我们不能让孙乐一个女人孤零零地漂泊海外,所以我去吧,你也跟着我去,待遇挺好的,你不用出去找工作,我们最多待三年,就可以申请回调。
顾锦年说好。因为她一点都不喜欢北京。那时,她的学生已经很多了,她也成了学校里语文科目的招牌教员之一。但她还是忘我地,成全了自己的男人。
时间比较紧张,顾锦年没有来得及回家乡和父母见个面,电话里妈妈一直哭个不停,顾锦年安慰着,日本也不远,就算我们度蜜月了。
他繁茂了,她就枯萎了
他们到日本的时候,是秋天。日本的秋天和春天一样美,卓扬的工作一直很忙,但他还是抽出时间带着顾锦年去札幌看枫叶,去高台寺许愿,在国内,顾锦年最爱九寨,卓扬便带她去了忍野八海。卓扬忙时,顾锦年在家里等着盼着,她很少出去,因为语言不通,又一个朋友都没有。富士山的雪水清冽甘甜,磨坊咿呀沉吟的水车好像在唱歌,这一唱就是三年。
顾锦年来日本第二年开始生病,做梦都想回家。那时他们刚失去第一个孩子,顾锦年已瘦成一把骨头,总是沉沉睡着,卓扬一个人站在窗前难过着。他们来日本三年多了,其间只回过一回家,顾锦年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申请回调的报告呈了几次也没有批,公司的意思,是让他考虑再待三年。
床上的顾锦年翻了个身,薄薄的一小片儿,卓扬忽然觉得自己好自私。
他想起了当年顾锦年跳上他单车后座时的快乐与朝气蓬勃,谁能想到,那单车带着顾锦年奔去的竟是一条漂泊的不归路。顾锦年喜欢简单的生活,这么多年,她舍弃了一次幸福和另一次幸福的机会,认定了他;舍弃了当时的平静与美好,陪他去喧嚣的北京;舍弃了多年的姐妹情谊,保护着他们的家;舍弃了亲人、工作甚至故土,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她本是一棵生长在院落里的菩提树,安详美好,是他以爱情的名义,把她连根挖去,带去适合他的一方水土,他繁茂了,她却枯萎了。
卓扬给公司发了一封邮件:我们要回家,明天的飞机,辞职报告回国后呈交。
珍惜,顾锦年的岁月回暖
三步一叩首的顾锦年,用尽一切朝拜着属于自己的天荒地老,还好,爱情曾少她的,她已在老去之前都得到。
这世间,有太多个顾锦年,或者还有很多人的路比她更坎坷,只可惜卓扬日益奇货可居了。男人应懂得的是,无论她老了胖了瘦了还是丑了世俗了,她还是那个她,她丢失的风华,其实都转身生长在你的身上,两个人一起,才能让幸福能量守恒。
珍惜,顾锦年的岁月回暖。
编辑 / 杨世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