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凡古典诗歌,都会有一些意象,诗人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总是撷起自然界中一些物象来抒发情怀,甚至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特定的意象上,久而久之这些物象就积淀了特定的人所共识的内涵。这些典型的意象的运用,不仅使诗歌表达简洁,且意味深长,真正达到了言约而意丰、语简而境生的效果。
  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典诗歌意象呈现有如下几种方式:
  1.纯自然色彩的意象。此层面的意象包括浅层的物象。一般来说,一首诗词意象取自客观自然,如果意象色彩明丽斑斓,表现的往往是一种轻快悠闲的情绪。如2010年高考湖南卷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蒴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作者借助“白蒴”“红蓼”“一蓑新绿”等自然之景之意象,描写出舟行途中所见。色彩明丽的“白蒴”和“红蓼”与绿草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相映、冷暖交融、色彩丰富的美景,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引人入胜,抒发了诗人旷达自适的情感。
  如果撷取的意象是衰败凋落凄冷的,表现的是往往是伤感悲凉的氛围。比如2010年江苏卷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作者借写“江风”、凉“雨”之意象,用凄凄风雨烘托出悲凉的心情。
  当然,诗词里的意象也有乐景传哀情,涉及到的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里不赘述。
  2.带情感色彩的意象。此层面的意象寄寓了作者特定的情感,比如意象里带“欢”“乐”“喜”“闹”等,往往是表现喜悦的。如宋祁《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借助“绿杨烟外”“红杏枝头”的意象,描绘出了绿杨翠柳茂密如烟,红杏枝头蜂飞蝶舞的美景意境,传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再比如“残”“冷”“寒”“病”等是表现愁苦伤感一类的。如柳永的《雨霖铃》,以“寒蝉”“长亭”“骤雨”意象起头,以“扬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人离情别绪的意象结尾,情寓景中,意象凄冷,构成了一幅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凄清画面。
  3.进行意象叠加,由此形成典型的意境。如周德清《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这首散曲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写景即兴之作。作者把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七种意象进行叠加,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组成了一幅秀美河山的秋光图,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文化积淀的特定意象。有些物象经过历代文人情感的浸染,积淀了特定的、人所共识的内涵,这些物象成了特定的意象,可以表意传情。于是,月代思乡、星可传恨、水能寄愁、花堪解语、柳引离愁、红豆相思、梧桐凄苦、芭蕉寄恨、梅兰竹菊性高洁、晓风残月最离情。真可谓一花一世界,意象有乾坤。借助这些特定的意象,就可触摸到诗人情感的脉搏。如2010年江西卷高考题,陈与义《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就要求考生指出本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如果我们明白了“子规”的这个意象特定含义,那么就能知道这里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诗歌鉴赏非常注重意象与情感的考查,如果把握了古典诗歌意象呈现的方式,我们就能借助诗歌里的意象未鉴赏。如2007年广东卷《溪亭》:“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未表现其情感?本诗用的意象比较多,根据试题要求是要选择反映时间的意象,说明它的作用。经过筛选,可以这样作答:本诗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本诗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砧声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凄清悲愁、离情乡思。这些意象的描写,起到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郁郁离情的作用。
  
  责任编校 彭琳
其他文献
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一大题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共四小题,每小题都是3分,共12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2009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今年广东卷第一大题能力层级有两个:A和E,即识记与表达应用。除第1题拼音属识记外,其余3题都是在表达运用的层级上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检测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与2008年比较,题量相同,考点大体稳定,字音辨识、成语使用、
楼建军教授《对历史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再认识》一文(刊载于《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12期,下简称楼文),对拙作《教学目标不应机械按核心素养五个方面进行表述》(刊载于《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4期,下简称《表述》)进行了质疑。《表述》一文的基本观点是教学目标不应机械按核心素养五个方面进行表述,建军教授表示完全赞同。其所质疑的是文章中的某些话语表述,笔者在此对楼老师的质疑做出回答。  一
历史不仅是线性的,也是立体的,任何历史事件都有着多棱“镜面”和多维“特征”。在研究历史事件时,我们要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考察,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发现真实的历史,才会得出创新的结论。历史教科书是从事历史教学的最主要媒介,但是,囿于编写者的特定考虑和选择,在介绍某一历史事件时,可能会着力凸显该事件的某一主导性侧面,而忽视或淡化了另外的辅助性侧面。但历史发展的结局往往可能是辅助侧面的特征
2010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于丹教授评价今年的作文题“很社会、很当下、很思维”,指出了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思辨性。但是笔者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往年相比,有了更喜人的进步,那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注重在诗意中张扬理性。    一、纵观真题     今年全国19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标题作文7套,话题作文1套,新材料作文11套。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发现,2009年高考题中的
“谢谢你们,我弟弟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心结也终于可以解开了。”近日,山东济南的王某海在村支部书记苏传茂等人的陪同下,将一面写有“怀利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锦旗送至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至此,王某海的弟弟王某岭积存10年的遗体火化了,一起长达10年的信访积案终于化解。10年积案彻底化解  事情要从10年前说起。2010年7月30日,在济南东环工贸有限公司工作的王某岭结束工作后,到食堂
阅读理解题始终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生分数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2008年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今年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一直是高三英语教师及考生关心的焦点。笔者对2009年高考英语试题阅理解读部分的总体看法是:顺应民意,降低难度,皆大欢喜。但美中不足的是矫枉有点过正。  2008年高考结束后,学生及高三英语教师对试题的难度均有一些看法,各地市的英语
2020年9月,部编高中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多省推进,该套教科书容量大,涉及的历史概念多,学生理解难。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进行教材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学习,是目前中学历史课堂亟需解决的难题。将布罗代尔的历史时段理论应用于教学,不失为一种解决路径。遵循这一思路,教师采用主题式教学,在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中时段等更宽泛的尺度内,从更高层面把握历史发展的
“无论是从科学研究角度,还是从人才培养角度,多学科合作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成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1]历史学科一向重视多学科融合,所谓文史不分家之说可见一斑。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融合对象通常为语文、地理、道德法制以及思想政治等传统文科科目。进入21世纪以来,财经素养逐渐成为公民管理个人财务、处理财经问题和维系个人生存的核心能力,财经素养教育问题也提上众多国家的议事日程,甚至上升为国家战略,不
【基本情况】  林某,女,高三学生。第一次见她,是她主动预约前来心理辅导室找我。小林有些清瘦,精神显得很疲惫,神情忧郁而焦虑,坐下后低着头不讲话。我在她旁边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微笑着亲切地说:“怎么啦?好像心情很沉重,谢谢你信任我来到这里,什么烦恼都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面对!”小林慢慢解除顾虑,和我聊起近来困扰她的问题。交流中发现,她性格偏内向,自尊心强,平时学习认真努力,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方面。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呢?笔者认为,问题链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问题链教学是指“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事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