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福西路小学以阅读经典诗文为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在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每个课堂教学活动都能发挥育人作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德育,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育人环境中熏陶感染,切实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学国学、读经典,已蔚然成风。将宣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向深入,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一、弘扬经典,融通教学
学校根据国学经典学习原则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分三个学段进行,一、二、三年级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0首优秀古诗以及《三字经》,四、五、六年级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0首优秀古诗以及完整诵读《弟子规》。各班由班主任负责组织,语文老师负责辅导,利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中午午读时间和每个星期国旗下的讲话五分钟进行集体诵读,同时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精粹书法赛、黑板报、手抄报、写读后感等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除此以外,每年都会开展“传承经典我爱诗词”“古诗配画”“书写中华经典书法比赛”“书信节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敏锐的嗅觉、知识的沉淀。“古诗配画”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古诗意境的想象,营造了读诗、画诗的良好氛围;书法比赛宣传栏展示优秀作品,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亦以汉字这一文字载体传播经典文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学校编写了《学经典写新诗》校本教材,并广泛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内容上,小学低年级段主要以浅近的古诗、童谣和《弟子规》为诵读内容;小学高年级段主要以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和《三字经》为诵读内容;小学低年级段以“玩”“趣”为主,让学生在玩耍中诵读经典,只求熟读,不求甚解;小学高年级段以“诵”“记”“写”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书写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积极性,并逐步对经典内容有所了解,规范日常行为。丰富的诵读内容不仅充实了学生的文学知识,而且诵读篇目中既包含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处事的原则和善恶的标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朗朗的诵读声传入了学生的心灵,为培育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诵读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活动成为学校的常规活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三读教学,精准同步
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在提升教学质量,追求内涵发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激发了教育教学活力。今年,学校又进一步凝练大语文教学改革精髓,构建更为成熟的“三读教学法”语文教学体系。
1.主题阅读。主要将课本教材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整合拓展,同时根据学情以项目式开展其他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以“藤”串“瓜”,实施整体教学,每月星期五下午第一节开设阅读指导课,每学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各班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
2.经典诵读。按照“知背景、通字词、懂大意、贵激趣、重诵读、时复习、有故事、有讨论、有体会、有活动”的系统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著诗词美文,不同学段、不同目标、不同选文。学段不同,学情有异,注重效率、務求实效。上课及诵读形式力求多术并举,灵活运用,始终把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3.智慧阅读。主要指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让经典走进课堂,还要借助智慧阅读平台引领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结合学校学情,系统规划各学段阅读量,小学低年段阅读量达到100万-300万字,中年段达到300万-500万字,高年段达到500万-800万字,力求经典阅读广博、厚实。智慧阅读平台根据年级阅读情况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名著(原著)名篇美文、科普类等各类型书籍,经过广泛教研研讨出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会选读、学会写读书笔记,利用各种形式发动家长,鼓励学生利用智慧阅读平台每天阅读30分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班级读书交流分享会”“亲子阅读交流分享会”。学校为了进一步推进智慧阅读,斥资几万元增补图书,同时各班张贴“惠爱阅读榜”,发挥班级图书角作用,班内学生相互传阅,还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共享阅读的快乐。
三、悦读乐写,幸福成长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校在广东省“阅读与运用”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引领下,将“悦读乐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兴趣培养、追求生动活泼、实现快乐学习,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文意,了解大意,熟读会背。“经典诵读”变“教”为“学”,以“读”“诵”“悟”为主,再辅以扎实的字、词、句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引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通,灵活运用朗诵、歌诀体、吟诵等各种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读义,读悟结合,明大意,引经据典,古为今用;读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日积月累,启智育人;书写,规范正确抄写默写经典,积极思考,写出感悟。几年来,学校积极创办惠爱诗社、美文诵读等社团,学校的经典诵读节目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多名学生的诗歌刊登在杂志上、在区青少年广府文化嘉年华上展演并获奖,被评为广东省诗歌示范校和全国阅读示范校。
学校以阅读经典诗文为抓手,读经典,诵经典,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统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实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践行学校“惠爱”教育的办学理念,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主要体现“三个受益”:一是学校受益,创新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内涵,夯实了惠爱教育品牌,经典传承、文化育人氛围更加深厚,促进了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二是学生受益,激发学生对经典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国学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传统文化内核“仁、义、礼、智、信”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家庭社会受益。如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带动亲子诵读、社区诵读,产生了溢出效应,对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对和谐家庭建设,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弘扬经典,融通教学
学校根据国学经典学习原则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分三个学段进行,一、二、三年级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0首优秀古诗以及《三字经》,四、五、六年级诵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小学生背诵的70首优秀古诗以及完整诵读《弟子规》。各班由班主任负责组织,语文老师负责辅导,利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中午午读时间和每个星期国旗下的讲话五分钟进行集体诵读,同时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精粹书法赛、黑板报、手抄报、写读后感等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除此以外,每年都会开展“传承经典我爱诗词”“古诗配画”“书写中华经典书法比赛”“书信节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敏锐的嗅觉、知识的沉淀。“古诗配画”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古诗意境的想象,营造了读诗、画诗的良好氛围;书法比赛宣传栏展示优秀作品,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亦以汉字这一文字载体传播经典文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学校编写了《学经典写新诗》校本教材,并广泛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内容上,小学低年级段主要以浅近的古诗、童谣和《弟子规》为诵读内容;小学高年级段主要以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和《三字经》为诵读内容;小学低年级段以“玩”“趣”为主,让学生在玩耍中诵读经典,只求熟读,不求甚解;小学高年级段以“诵”“记”“写”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书写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积极性,并逐步对经典内容有所了解,规范日常行为。丰富的诵读内容不仅充实了学生的文学知识,而且诵读篇目中既包含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处事的原则和善恶的标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朗朗的诵读声传入了学生的心灵,为培育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诵读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活动成为学校的常规活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三读教学,精准同步
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在提升教学质量,追求内涵发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激发了教育教学活力。今年,学校又进一步凝练大语文教学改革精髓,构建更为成熟的“三读教学法”语文教学体系。
1.主题阅读。主要将课本教材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整合拓展,同时根据学情以项目式开展其他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以“藤”串“瓜”,实施整体教学,每月星期五下午第一节开设阅读指导课,每学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各班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对话。
2.经典诵读。按照“知背景、通字词、懂大意、贵激趣、重诵读、时复习、有故事、有讨论、有体会、有活动”的系统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著诗词美文,不同学段、不同目标、不同选文。学段不同,学情有异,注重效率、務求实效。上课及诵读形式力求多术并举,灵活运用,始终把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3.智慧阅读。主要指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让经典走进课堂,还要借助智慧阅读平台引领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结合学校学情,系统规划各学段阅读量,小学低年段阅读量达到100万-300万字,中年段达到300万-500万字,高年段达到500万-800万字,力求经典阅读广博、厚实。智慧阅读平台根据年级阅读情况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名著(原著)名篇美文、科普类等各类型书籍,经过广泛教研研讨出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会选读、学会写读书笔记,利用各种形式发动家长,鼓励学生利用智慧阅读平台每天阅读30分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班级读书交流分享会”“亲子阅读交流分享会”。学校为了进一步推进智慧阅读,斥资几万元增补图书,同时各班张贴“惠爱阅读榜”,发挥班级图书角作用,班内学生相互传阅,还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共享阅读的快乐。
三、悦读乐写,幸福成长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校在广东省“阅读与运用”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引领下,将“悦读乐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兴趣培养、追求生动活泼、实现快乐学习,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文意,了解大意,熟读会背。“经典诵读”变“教”为“学”,以“读”“诵”“悟”为主,再辅以扎实的字、词、句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引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通,灵活运用朗诵、歌诀体、吟诵等各种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读义,读悟结合,明大意,引经据典,古为今用;读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日积月累,启智育人;书写,规范正确抄写默写经典,积极思考,写出感悟。几年来,学校积极创办惠爱诗社、美文诵读等社团,学校的经典诵读节目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多名学生的诗歌刊登在杂志上、在区青少年广府文化嘉年华上展演并获奖,被评为广东省诗歌示范校和全国阅读示范校。
学校以阅读经典诗文为抓手,读经典,诵经典,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统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实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践行学校“惠爱”教育的办学理念,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主要体现“三个受益”:一是学校受益,创新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内涵,夯实了惠爱教育品牌,经典传承、文化育人氛围更加深厚,促进了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二是学生受益,激发学生对经典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国学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传统文化内核“仁、义、礼、智、信”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家庭社会受益。如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带动亲子诵读、社区诵读,产生了溢出效应,对良好家教家风的形成,对和谐家庭建设,对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都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