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效益”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翟裕康这样向人介绍自己:“本人身高1.85米,体重60千克,到现在为止体温从没超过38℃。”数字和计量单位的规范使用,很有一些多年数学教师的“本色当行”。其实他的“数据库”里应该再加上这么几条:
  别人的小学是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这么读下来的,翟老师则是在上海从一年级跳三年级再跳五年级。然后换个地方——江都,考四年级再跳六年级,一三五四六:
  25岁,中师毕业两年,当上扬州师范附属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有可能是该校历史上任此职位最年轻的:
  1968年调任当时扬州有名的三类学校北河下小学,教3个毕业班数学,150多名学生。自1978年市里恢复统考后,凡考场内数学成绩百分较多的,不看便知出自北河下小学。1981年,这个学校小学毕业考数学均分91.7,居全市第一;
  1982年调扬州市梅岭小学,该校的六年级当时共有20多个留级生,翟裕康任教一年后,毕业率100%,34%的学生升入重点中学;
  1983年9月,全国第一届小学数学学术交流讨论会在西安召开,名不见经传的翟裕康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减轻课后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论文,共2000多字,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自此树起了三“不”四“了”的特色招牌(三“不”:不上课表以外的课,不让学生下课做作业,不布置回家作业;四“了”:课上教师该讲的要讲了,学生该练的要练了,练后还要评了,下课前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作业本收了):
  1990年3月11至13日,江苏省教委召开一个内部的小型座谈会,专门研讨如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两个人被点名要求与会,一个是连云港小学语文教师王元,一个是扬州小学数学教师翟裕康,他们都以不留家庭作业著称;4月26日,两人在南京各上了一堂示范课:年底省教委就颁发了一份在江苏教育史上意义重大的文件——《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意见(试行)》,俗称“45号文件”;
  40开外,开始学讲普通话;2007年,翟裕康70大寿,他用独特的方式给自己庆祝,为孩子们又上了一节数学课……
  看上去,翟裕康的教育人生,就和他的数学课一样,讲求“效益”,而且真的奏效。
  
  一
  
  一生养成追求“效益”这个特点,翟裕康认为,主要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解放前在上海码头开大吊车运煤,老板定额发工资,一小时内能吊几爪就发几块洋钱。别人一般吊70几爪,翟裕康父亲却能吊150几爪,是一般人的两倍。诀窍在于,别人都是把吊臂转到煤堆上再把吊爪打开抓煤,而父亲在空中就吊爪大开,刷的一下,下去起来,干脆利索。翟裕康小时耳闻目睹,自然印象深刻。
  所以初中毕业后,他一心一意想和父亲一样,到上海当个优秀的工人,哪里想到将来要做教师?但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尽管他以班级前三名的身份,可以保送扬州中学和江都县中,但家贫母寡(父亲过早地因病去世),无力负担,只能选择不花钱的师范。翟裕康只好挑着包袱别别扭扭去扬州师范学校报了到,迟了三天,差点被退学。
  抱着“一个大男子汉怎么能教好小学”想法的翟裕康,在师范里倒是表现优异,13门功课门门5分,这样的成绩全校共有两人,他居其一。艺体尤佳,天天下课打篮球,毕业时体委想留他,“一心不想当教师”的翟裕康很高兴,谁知师范校长唐春有意留贤,把他藏在招待所里一星期,体委找不到人,只能作罢。校长让他留校,一时也没有分配具体工作,翟裕康搬一张桌子坐在校长室,闲来自学高等数学。坐了两个月,扬州师范附属小学学制改革试点。缺少教师。跑到师范学校来要人,唐校长看翟裕康正好无事,手一挥把他派下去了。
  翟裕康只能“认命”,反而心一横,不信自己当不好小学教师。从没实习过的他,先是教语文,当班主任,不到一星期,喉咙就失声了。一学期后附小校长听说他数学好,就让他带毕业班,语数包班。当时一起住校的老师说学校要求晚上要学习,睡觉不能早,睡觉早校长要找谈话,所以有入睡觉时也把灯开着。翟裕康每天8点就睡觉,上床就关灯,校长果然找他谈话,但谈来谈去找不到毛病,就说你时间利用得很好,写个经验吧,发到校刊上,就谈怎么利用时间的。结果这个毕业班54个学生,27个考取扬州中学,在附小也是不得了的成绩。后来翟裕康就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自此一直任教毕业班。
  “文革”开始,翟裕康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自愿请调到扬州市北河下小学——人称“要得好,到附小;要打架,到北河下”。翟裕康在北河下14年,每天早上三堂毕业班数学课,百多号学生,根本没办法布置作业,布置了也改不完,翟老师就在课堂上想办法,三“不”四“了”有了雏形。
  在北河下干得好。一些单位就去局里要求抽调翟裕康,他都没去。直到1986年,才被硬调到梅岭小学任教导主任。当时梅岭是最低潮,翟裕康算临危受命。局长要求,两年之内,把梅岭的数学搞上来。第一次和梅岭的老师开会,校长说,翟主任,我们已经够意思了,7进7出(7点进校7点出校),这么弄都没弄出来,你可能没办法。翟裕康提了几点:第一,要狠抓课堂;第二,要减轻负担,作业量不能多;第三,不要各敲各的锣鼓——刻一张蜡纸印50张卷子自己班做一下再烧掉,这种事再不能有。学生的练习统一由他来复写、布置,如果最后成绩上不来,他来挨板子。下面反对声一片,翟裕康不管。抓课堂,他就邀请老师们听自己的课,连听了14节,老师们发现这样教是有效果,课后负担是轻一些,但不知考试行不行,结果毕业考梅岭打了翻身仗,老师们这才心服口服,全面贯彻翟裕康的做法。
  
  二
  
  三“不”四“了”名气响,但只归纳了外部的课堂特征,细细看来,体现翟裕康教学“高效益”真正关键的是两句话:“改革课堂结构”和“改进教学方法”。
  一堂典型的翟氏数学课的程序如下:1.重点复习(穿插练习),2.启发性讲评,3.针对性试练,4.独立性集中练习,5.扼要讲评,6.订正与收缴作业本,同时进行个别辅导(用甲乙两套本子轮流作业)。与普通数学课堂的最大不同是解决了“课头松垮”和“课尾留尾”的问题。普通课堂的课头,教师一般是先“总结”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再讲评作业,这种总结和讲评。往往发展为对学生的批评和斥责,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挤掉了学生必要的练习时间;课尾。课堂作业留到课外去完成,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而且课堂作业没有及时讲评,教学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到下一课去讲评,学生留在大脑中的错误痕迹就不能及时消除。课头和课尾其实是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课尾作业评了本子收了,才能保证下一节课头的顺利开展;课头精练,才能留出课尾练习讲评 的时间。
  其实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在梅岭,下课时翟裕康就候在办公室门口看数学老师有没有捧着本子回来,空着手的老师,就等着翟校长(翟裕康后来升任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找他吧。
  要圆满完成这样一套课堂结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内容选择。尤其是把握教材重、难点的突破。翟裕康认为,改革结构、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如果教师还是一例一题,学生还是以模仿代替思考,就谈不上高效率的问题。如果教师连教材都不熟悉,重点、难点都掌握不住,即使改革了结构,也是不能提高效率的。
  2.重视时间控制。翟裕康上课有个绝招,一块手表放在桌上基本不看,最后布置作业时看一下,大概33分钟左右,剩下5分钟学生做作业,2分钟讲评,老师收本子时正好下课打铃。多少次在外上课,这招都引得下面听课老师轰然叫好,他就是知道课上到什么时候,还有多少时间。翟裕康说,绝招不绝,平时就是这样,习惯成自然。四“了”是看时间的,我们应严肃地对待每一堂课,上课要有时间观念,不讲废话,不信口开河。有的老师随意性太强,这边磨蹭几分钟。那边耽搁几分钟,宝贵的课堂时间就浪费了,还能有效益吗?
  3.重视教学语言。不谈语言的艺术性、趣味性,就说“准确严谨”四个字,就不容易做到。翟裕康生性诙谐,喜学他人语,连音调、神情都拟个八九不离十。常惹得学生大笑,增加学习兴趣,看似很随意,但一堂课下来,你别想找到他语言上的问题。这也是长期锻炼的,一旦自己在课堂上说过什么不得体的话,他都要记下来,反复反省,时间长了,语言上绝不会有毛病。课堂语言的失误,有的是科学性错误,有的是逻辑性错误,有的是说得不当,对学生影响很不好。翟裕康举个听课的例子,一青年教师将“12只白兔和7只黑兔”的图形分两排顺序贴到黑板上,黑白两两对齐了之后,指着和黑兔数量相等的白兔,问:“这部分是什么样的白兔?”意即让学生明白两者的数量关系。谁知问得不妥,一生回答:“这部分是雪白雪白的白兔。”举座哗然,连提问老师本人也忍不住笑了场。“一堂课一句话说出来,引起全班的思维混乱,自己给自己惹麻烦,牵回头还要花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语言不可不慎重。”翟裕康说。
  他还曾归纳过两个教育公式——
  教育工程中的力学原理:
  教学内容×作业量=学生负担×教学方法:
  学习效率=教学内容×作业量÷学生负担。
  推论: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教学负担,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法翟氏秘笈之一:“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他的课上总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或练或演或议;尤其是议,一般数学老师不重视。认为浪费时间,其实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很好手段。实践,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由懂——会——熟的必经过程,也是缩短这一过程的重要方法。如果只是教师夸夸其谈,学生束手“静听”,其结果是,“听时似乎懂了,一做就会错了”。
  之二:“反复是学习的朋友。”讲授知识要新旧联系。翟裕康认为:“学生的旧知识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教学时,我尽量联系学生旧有知识。使他们温故而知新。例如,我讲解较容易的教材时,就有目的地联系与其有关的、但学生又掌握得不巩固的,或者出现次数较少的旧知识,从而达到补缺的目的。讲解较难理解的教材时,我就尽量联系与其有关而学生很熟悉的旧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讲解与旧知识容易混淆的教材时,我就尽量联系类似的旧知识,使学生有所比较,以便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在联系旧知识时,我还尽量注意不喧宾夺主,不搞形式主义。”翟裕康开玩笑说,不知道复习重要的老师就好像醉汉推车,车到站了东西都掉光了。比如他的教学手记中有一例:
  今天教“比”,紧紧抓住它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展开教学。效果甚佳。
  如,除法中规定除数不能为“0”,那么“比”和“分数”中应该有什么规定呢?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根据这一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怎样叙述呢?除法呢?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就可以用它来化简比。(1979.2.13)
  旧知应该反复到什么程度?翟裕康通过练习反馈来掌握情况,他的名言是: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要“清一色”,要“混一色”,既有效,也节省学生的精力。首先,课后习题都要经过筛选,根据需要选做;其次,自编习题,加强针对性,控制数量,一组练习一般4-5题,今天讲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就是让学生模仿,绝对不要;第三,评讲时注意记录做错人数和错误原因。而不能只是对对答案。如果某题错的人较多,说明这题所代表的知识点没有被熟练掌握,还需要反复;如果某题错的人较少,且错误主要集中在看错题、粗心、计算错、少写单位、格式问题等“非原则”方面,那么这个知识点就可以过关,犯错的学生留待课中个别辅导。翟裕康的自编习题册上,多是红笔写的数字,有时还有人名,那就是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人数和具体学生。
  之三:“上当教学法。”翟裕康认为,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错,不要处处不放心,老是抱着、扶着学生走。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冲击,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习题,不要在练习前去指导、提示或暗示,而是在练习后的讲评环节中让学生去分析和认识各种错误的原因。比如三年级的“观察物体”一课。翟老师在课件上先呈现一个方格布包裹的物体,让学生猜是什么形体,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叫了一气;然后一转,看第二个方格布包裹的面,再猜是什么形体,叫“长方体”的学生声音这次响了许多;转到第三个面,是个方格布沙发,“哦”——学生恍然大悟。猜得都不对。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体会到,“观察物体”要有三维概念,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翟裕康说,诱发出错误,实际上就显露了学生学习中的缺陷,再通过讲评纠正,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扎实了。另外,只讲知识的正面而不用反面的内容进行衬托比较,学生掌握知识往往是不全面、不巩固的。
  之四:“少则明,多则惑,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即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少而精,明确这一课要给学生什么,不要贪多求全,防止一节课的内容面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多而杂),要知道并非讲得越多越好。这方面翟老师有着深刻教训:
  ……接下来,就该“停车”了,但看到教学计划未能完成,加之想在上题讨论的基础上能带掉第二题,于是匆匆讲了第二例题(略加讨论)。临下课时才布置课堂作业,结果作业错误,集中在第10题(第二例题类型),有21人错,是本学期来课堂练习效果最差的一次,这就是贪多求全带来的后果。(1982.10.30)
  翟裕康说,犯教学中的急性病,要求所学新知的一次巩固或急速巩固是不行的,是违反学习规律的,碰壁也就理所当然。这一方面影响进度,同时也挫伤 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应该在以后的新授中,逐步地、有机地巩固以前的旧知,让学生有个逐步消化、吸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不至于纠缠一处,踏足不前。
  之五:“关心中下生。”搞三“不”四“了”,提高课堂效益,流程控制点在中下生,要在课堂教学中缩小而非扩大中下生与优生之间的差距。翟裕康说。首先,老师要讲得使学生很高兴,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最大可能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多课看上去轰轰烈烈的,那么热闹的场面也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参与,这就不行。第二,教学活动尽量减少个别活动。增加全体活动,那种指名答某题的做法其实不好。实的东西,就是能使全体学生学的东西,而不是少数学生学的东西。第三,教材的分量、练习的时间、讲解的方法……都要根据中下生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作业速度而定,讲评过程中多启发他们,多问他们还有什么不懂的,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补差要在课上真正地去关心,而不是放学留下来补课。“我一辈子怕做这个事情。第一,小孩自己不愿意留下来,第二,(老师)我自己也不情愿。有些老师不是补课而是惩罚,效果就更坏了。”
  之六:“讲究教学设计。”如果说,做到前面5点就能达到三“不”四“了”的基本要求,那么对教学设计的精益求精就能使数学课堂飞跃到艺术殿堂。“圆的认识”这篇教材常被选作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翟裕康也上过,不过他是拿着一柄大锅盖去上的。大锅盖从包里掏出来,课堂上就笑声一片,但慢慢地,听课的老师不笑了,代之以感叹声。有人拿了光盘回家,说“看一遍有一遍新的体会”。
  翟裕康说,“为什么要用大锅盖?不单为了好笑。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画圆,但是学生用圆规不惯,圆心会滑动。我就点拨要定个点。然后拿出大锅盖,我比着锅盖边画,画得很漂亮。但有个缺点,学生发现了,没有圆心!所以下面的活动就是找圆心,如何找?每人一张圆纸片,学生折啊弄啊,有了圆纸片上的折痕,再让学生讲半径直径的关系,弄起来就很顺。用锅盖我是要引起下面的过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提升教学设计的品位、层次非一目之功,听完翟裕康课的教师往往都会感叹:我怎么就想不到的呢?我们没有你聪明。翟老师眯着小眼睛笑,“我不是聪明,我是实践多了,想得多了。你们平时不爱想”。
  不管是“改革课堂结构”还是“改进教学方法”,其基本的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效益,而要真正地提高效益,必须从实际出发——求实,根据课堂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这样的课才能符合教学规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翟裕康说,“我这人就讲究实实在在,我反对空的东西,课改不管怎么变,我的宗旨就是朴实有效,学生能学到东西就行。有效我就做,无效我不做”。
  
  三
  
  翟裕康带着他的三“不”四“了”走遍全国,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惊叹,“粉丝”无数,被认为代表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他上了这么多公开课,一不试教,翟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很自信;二不提前见学生,要的就是那种新鲜感;三从未上过“砸锅课”,哪怕是有人故意考验他,把全年级的学困生集中到一个班让他开课,也被他及时调整教学要求而“化险为夷”。过硬的教学功夫背后,是自己多年的默默锤炼。
  翟裕康说自己教学起步是一张白纸,这样反而没了束缚。他把自己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教学上来。他上学的时候不了解的人都不知道他成绩好,只见他整天玩,他的本事就在于,课上45分钟注意力集中,一堂课下来,老师怎么说的他都能复述出来。有自己的求学经历,搞三“不”四“了”他就有信心。
  再者,翟裕康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而要做好,就要下一点工夫。40多岁翟老师开始学普通话,当时住在北河下小学,到梅岭小学上班骑自行车需15分钟,他就利用这段时间从说“一二三四”开始练普通话。上课坚持说,说得不行也说;晚上看电视,就学电视上的普通话,再别扭的音他憋半天也要憋出来。练了三四年,居然练出来了,虽然带点扬州味,但交流绝对没问题。
  第三,翟老师的专业成长也很有“效益”。比如写教学手记,这个流行于现在新课改阶段的教师研修手段,他50年前就开始做了,而且他还发现了其中“诀窍”:“最佳时期是上完了两个班,本子一改,发现了一些问题,我就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我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后来我写文章很快,因为素材很多,都是有血有肉的。如果第二天再记就不行了。”“虽然没人要求,但我觉得要做好工作,就要写一点。尽量把思考变成规律性的东西。要做个有心人。”手记上时有不同颜色的笔墨圈画增删,那是翟老师每教一轮的反复推敲。
  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提升效益出发,所以他的教学反思符合教学规律,历久弥新,他上的课,基本思路和结构几十年来也没有多少改变。
  第四,功夫在课外,功夫在平时。翟老师喜欢说,“这是我平时养成的习惯”。翟裕康教学的特点,是对教材的处理、设计与众不同,脑子为什么这么灵?是因为平时每一堂课都在想。“我总在考虑。如何教好教懂。教得学生高兴。”一个设计他总是想很多方案,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好的。比如他70岁的时候上“退位减法”。设计了买女装的情境,就在想如何巧妙地导入。一开始准备拉夫人上阵,以为老伴购衣作由头,可准备的服装不是给老太太穿的,不够自然巧妙。徒弟送他一根红领带,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课上和学生讲,女徒弟送了领带,应该回赠礼物,送什么好?学生果然提议买衣服,一下顺利导入。
  公开课前不见学生,但他进课堂。还是“红领带”那节课,课前他跑到教室,用尺子量黑板有多长,看两件服装挂起来占多大地方,四道算式写下来需多少位置,布置下来,黑板正好到头,服装又怎么一件件套起来……“不能等上课了又发现这里没弄好,那里没弄好。”有人说翟老师这么大年龄了还能做这么细,翟老师还是那句话,“这是我的习惯”。
  没上过砸锅课,是因为前面下的工夫大得狠了,过渡的语言怎么说,课上可能发生什么问题,补救的办法是什么,翟老师都事先想好。
  翟裕康一辈子上课没看过教案,教案有,都烂熟于心。开讲座准备了稿子但不看——事先都记清楚了。他说自己记性很好,靠平时练出来的。我们采访翟老师,他滔滔不绝说了一个下午带一个上午,几十年前的事情,日期、人名、话语、细节,一点不差;说到什么文章、材料,随手就能抽出来给我们看。事后发现,老人家居然还手写了满满一页信纸的采访提纲,要说的分门别类都列在上面——而我们自己都还没有这么多的准备!
  鲁迅说,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翟老师的经历说,人走的多了,也就有了路。
  
  四
  
  说起现在的青年教师和数学教学,翟老师的神色 顿时收敛起来,边说边叹气:
  “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下工夫,要练基本功。老师要把时间用在备课、研究教材上。我对现在的老师备课有看法,备课自己要有思考。集体备课一定要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不能照搬照抄。”
  “网络备课,网上查查,就能上课啦?这节课你来备,那节课我来备,难道这备的就是最佳的吗?就是最佳,是不是符合个人的特点、班级的实际?长期下去,老师不会备课了。”
  “现在的公开课,都是这个帮助那个帮助。赛课的时候我最忙了,这个来请那个来请。教学设计都是人家脑袋想出来的,不是自己的东西。磨一堂课出来,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但一定要把这种研究的习惯带到平时教学中去。如果到了研究课研究一下,不到研究课就浑水摸鱼,长此以往,谈什么基本功?我当几所学校的顾问。就听随堂课——我不要求你上到公开课的水平,但是一定要有对教材的设计、处理,要有自己的准备和思考。有一次我在某校,听了两个获大市一等奖的老师的随堂课。一个六年级,简直一塌糊涂,都不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另一个四年级,课上得不好不谈了,连教案都没有带。不能上了一堂好课,得了奖,就以为一步登天了,实际上差得远呢。”
  “有的老师搞新课程,是做表面文章。提倡学生活动探究了,不要探究的东西也要探究。比如一堂二年级的课,老师给这么两个判断题让学生探究:1.猪妈妈的年龄比猪宝宝的年龄大;2.昨天是星期三,今天是星期二。这不是玩学生吗?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掩盖着可怕的一窍不通,上课热热闹闹,下课什么也不知道。”
  “现在一些教师喜欢比待遇。比工资,还比家长。比家长送的东西,把学生当成资源来开发。我要是现在还是校长,就要在大会上好好地说这个事。社会上是有这种风气,但你是个教师,你这样做,还怎么教育小孩?教好学生是本职工作,不要指望教好学生然后家长回报你。”
  “教师职责不分,自己的责任不担起来。教不好就找借口,说学生水平低、基础差。实在找不到借口,就说家长素质差,没有文化。小孩的智力是有差异,但要通过你的教学让他在原有基础上有个提高。作为老师,要有一个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我看到学生发展了,长大了有了成绩,就是我最高兴的。”
  “我就是把教师当作终身的职业,去钻,去研究。我的最大特点是上好每一堂课,每节课都研究,都去想一下,一有收获,赶快写下来,不急于求成,不做表面文章,基本功是慢慢练出来的。古人有一个词,慎独。非常好。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你怎么做?你不要做了给人家看。一堂堂平常课积累起来,才有公开课。”
  正式非正式的。翟裕康名下的弟子有八九十个。他课徒严格,当年在梅岭当校长,图书馆的备课大全捆起来不许老师借——逼着老师自己备课自己思考。为了杜绝黑课(课表上没有的课),每天下午他到教室去转,看到数学老师就问他下午没有课怎么来的。有的老师说我们承认是黑课,但我们心是好的。翟校长说,不要你好心,就按课表上——逼着老师好好提高40分钟的质量。翟裕康认为带徒弟就要对他负责,对徒弟负责的表现就是不停地听他课,听课40分钟,听完要说40分钟,一般徒弟听个两三年,就能独立了。在梅岭,翟校长每天上午自己上一节课,听一节课,老师们都习惯了,上午上课,下午就夹着书主动来找他谈课。如果翟校长下午有事谈不了,还要事先和老师打招呼另约。
  退休后的翟裕康最高兴做的事还是听课,自言听课的时候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在家闲着40分钟很难过。听完了还一定要和老师交待,不然更难受。他现在担任了六所学校的教学顾问,周一到周五,一天去一校还排不过来;更不消说许多学校、活动邀请去指导、讲学。有的农村学校请到他一次不容易,“充分利用”,早上连续听4节课,下午就评课,翟裕康笑说,逮到我这个老头子就“kuǎ”(扬州方言,意为拼命地刮)哦。
  “我现在拼命去听课,就是想在死之前能够多给青年老师一点东西,年轻教师太多了。我有点经验有点东西,趁我活着的时候传给你,能学尽量学。每次课评过了我都有一段话交待,我年纪大了,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超过我,学校将来要交到你们手里的。”
  说着,翟裕康脸色凝重,甚至,还有一丝悲壮。
  
  五
  
  翟裕康生性好玩,效率提高“节省”出来的时间,他全用在“玩”上了。人家游泳,他就游泳;人家爬树,他也要学爬树。打篮球、踢足球……学校乒乓球比赛,他拿了第2名——第1名是蔡振华学生。退休后打扑克打麻将唱卡拉OK,怎么愉快怎么来。“推己及人”,“当老师时不要学生苦,当校长时不要老师苦”,所以有了三“不”四“了”。他说,老师最不好的心态,是看不得学生玩。学生玩得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老师最不高兴的时候。当年他和老师开会谈心,说,如果我布置你每天回家写一篇教学笔记,1000字以上,明天不交扣奖金,你愿意不愿意?大家怨声一片。那你看学生能愿意吗?要将心比心。虽然对老师要求严。但老师和他关系非常好,因为翟校长替老师着想。开会从来不在下班之后。
  翟裕康喜欢思考,别人的话。他要想想再接受。有一次局长说,现在要将音乐、美术引进数学课堂,放两个样板给你们看看。看了“样板”后。翟裕康在会上说,局长,我不能学。我布置作业的时候。无声还要看错题呢。学生要欣赏音乐,就别做作业了。书上用的圆,“样板”课上用大红花来代替,美不美?美。但现在我要平均分四份,有花瓣不好均分。对学生建立概念没好处,还不如一块饼好。有一位卸任的局长背后跟他讲,老翟啊,开会要是看到你坐在下面,什么话我都要想一想再说。
  翟裕康说,“我不想做的事,谁劝都不行”。他到梅岭当教导主任,看到开会就头疼,他对校长说,业务会可以叫我来开,不是业务会别找我。1984年当副校长,他又跑去找局长,说必须教一个毕业班数学,不然这副校长坚决不当。一次,局长要找他谈话,翟裕康抱歉说,我第一堂是数学课呢,有什么话请等我课上完了再说。退休了,多少赚钱的机会找上门来,翟裕康自有原则:我不参加编“练习册”,不开办小学数学“实验班”,不加入私人办学。
  因为这么个“不讨喜”的性格。翟裕康吃了不少“亏”。比如特级教师,他迟至1994年才评上。
  “评不上我也没意见,我在大家心目中是特级教师就行了,我不在乎。名利看得太重,就不得长寿了。”
  “我的身体不错,两个原因,一是我的心情比较开朗,一切看得很淡;二是学生给我带来了欢乐,进了课堂,你看我神采飞扬的样子!我生日会时给全体徒弟‘训话’:你们中当校长的不少,当教研员的不少,但要记住,你是凭什么出来的,就凭数学教得好,不要忘了本行。做一个教师,上课是他的天职,校长和教研员不但要上课,还要上好!今天我过70岁生日给你们上课。如果我活到80岁,我向你们承诺,过生日那天,我还要上课。”
  衷心地期待那一天,期待翟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更为出神入化。
  衷心地期待在我们的小学教育界,能有更多像翟裕康这样讲求“效益”的校长、追求“效益”的老师……
其他文献
南京市东庐中学坐落在百里秦淮源头的东庐山下,风光旖旎的中山湖畔。10年前,“讲学稿”使东庐中学声名鹊起;10年后。总体水平高、文化底蕴厚、特色鲜明的东庐中学已成为一所真正的江苏省“示范”中学。  东庐中学从1999年开始进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初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不断完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向教
《英语课程标准》这样要求我们:“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    一、同一话题语料的梯度整合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具有循环编排的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同心圆系统性”开展教学。所谓的同心圆系统性,指的是同一课题或同一对象被反复多次加以研究的排列方式。例如教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的轨迹,先是轰轰烈烈的教学法实验,继而掀起扎扎实实的教学模式改革。在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法,积淀出一系列受到人们竞相模仿的教学经验,产生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学流派。时至今日,当时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典型,一直坚持下来目前依然具有时代影响者已属鲜见。但邱学华同志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不仅经过
策划人语  评特级、当名师,这是众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梦想,很多人为此数十年坚持不懈执著追求,最终攀登至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名师”“特级”“教授级”,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和教学的专家”。但评上特级当上“名师”之后呢?一些人“突然茫然”了,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产生职业倦怠,专业成长遭遇“高原现象”。  应当说,每位名师身上都积蓄着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宝贵的人生阅历,但如何激活这个群体的能量
如果没有亲临现场,也没有亲自听一听徐斌老师的这节课,毋庸置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动画、故事、游戏……因为只有这些才是激发人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当“教海探航”的航船驶着我有幸坐进徐老师的课堂,与一年级的孩子面对面,共同倾听、领略徐老师的教学艺术时,所见的却是一路上波澜不惊,没有了课件,没有了热闹,没有了缺乏思维含量的口头表达。感触最深的是淡然之中暗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同时也是从理性到理性的同化迁移。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要变“重结果、轻过程”为“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为此,不能忽视学生思维的每一个环节。  1 让学生看,充分感知。感知是复杂认知过程的基础,是思维等认知过程的源泉。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和再认识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
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主张,办学追求,办学思想。我的办学主张是:“追求心心相印境界的情智教育。”“心心相印”是前任名校长袁浩先生提出的教育理想、教育追求,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情智共生”是基于校本传统、文化提出的达到“心心相印”境界的有效途径、策略。“情智教育”是一种办学主张,是我们对教育的个性化的解读,是基于新时代对教育的理解。  新课程三维目标,召唤我们的教育要有情有智:人文精神和科学
学校是求知的殿堂,育人的圣地。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文化,办一种氛围。  我校(江苏省江阴华士实验小学)地处钟灵毓秀、繁华富庶的江南古镇江阴市华士镇,自1911年留日博士徐炳成创办忠义堂起,学校已度过近百个春秋。百年的沧桑校史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也成就了华士实验小学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今,如何续写历史,再树形象,实现新的生长和超越,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华小人矢志不渝的文化诉求。    一、观
我得过许多奖,但是我觉得,在我得到的所有奖项中,有一项最高。那就是“学生的爱”。我也深切感受到所有的奖项都来之不易,而获得“学生的爱”,经历更不寻常。  做一名体育教师当我是学生时,实在没想过,因为我觉得整天和一大群孩子打交道实在不是我擅长的事情。虽然,小的时候我接受过正规系统的乒乓球训练,是个还算“地道”的运动员,但我的性格却从没有被体育的特质同化过,一直保持着文静、腼腆的一面。记得师范临毕业,
近年来。素质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为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果说第八次课程改革旨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的问题,那么最近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办学行为的举措就是为素质教育拨正了方向、找到了回家的路。但是教育的问题并不是靠出台一些刚性规定就能全部解决,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学校在操作层面还存在着不够规范、不够科学、不够正确的行为,因此。积极探索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