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学校里面有很多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不但节省很多学校很多资金,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一个真实的舞台,让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科学,并为学生以后学好科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植物,校内资源方面,除教室和图书馆之外,有三个地方可以充分利用:1.校园绿地2.实验室3.校园空地。
一、校园绿地
校园内的植物很多的,像平时常见的雪松、法国梧桐、桃树、紫薇、柳树、侧柏、银杏、毛白杨、海棠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乔木树种。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夹竹桃、黄檗、月季、芍药、小草这样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也不少見。合理利用这些植物来进行教学,会引起学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1.校园內的植物为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校园内的植物最适合儿童用来观察研究。如柳树什么时候发芽,桃花什么时候开花,紫薇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大叶黄杨真的冬天不落叶吗?月季扦插容易成活吗?。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罗列一下教材上的几片叶子,学生们肯定不感兴趣。为此,我带领学生到校园内亲自来观察叶子。我们先观察了柳树的叶子,然后又观察女贞的叶子。很多同学得出结论:柳树的叶子柔软,是披针形的;而女贞的叶子硬,大,表面有油脂。我们接着观察了悬铃木和刺槐的叶子。同学们发现:悬铃木的叶子很大,背面有毛;刺槐的叶子像羽毛一样,两边排列(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什么是羽状复叶)。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玉兰的叶子很硬,像打了一层蜡;雪松的叶子像针一样;柏树的叶子有香味……通过观察,学生们不但将所看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且养成了勤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的好习惯。
2.校园内的植物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环境。皮亚杰曾指出:让孩子动手去做,动手做就要给他材料,让他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他认识科学的规律,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学校里有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海棠树,一个学生一次问我:老师,海棠树上能结苹果吗?这样,两棵树结苹果,我们也多吃点。我在笑骂学生是个小馋猫的同时,也惊异于学生的奇思妙想。好吧,我们动手试试不就行了吗。我们先请教了果农,然后选择夏季的一天,自己带了嫁接用的小刀,把苹果树上的带皮芽嫁接到海棠树上。真没想到,嫁接了十个芽,竟成活了两个。我们的兴奋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教学相长,这次试验,是由学生的一句话引起的,实验的过程和成功,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弥补了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局限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 实验室
一些实验,在外部环境下没法完成,或不容易完成,因此,实验室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当然,小学的实验室与大学的实验室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还是能应付得了。
室外嫁接的让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对嫁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是这个学生,他观察到,土豆在地下生长,上面不结果实;而西红柿上面长果实,地下却只有根;并且他通过查资料知道土豆和西红柿都属于茄科,生物学亲缘关系方面很近。他又产生奇思妙想:能不能把西红柿嫁接到土豆上,这样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因此,他缠着我和他做这个实验。不能抹杀一个爱好科学的少年的好奇心,我答应了。
但这个实验在室外不容易进行,一是因为春天天气冷,两种幼苗在室外不易成活;另外,一些实验数据的观测记录也不方便。因此我们选择在实验室内进行。
我们先买了几个花盆,把西红柿种子和土豆的块根按一定的顺序种在花盆的土里,并尽量使它们同时发芽。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后,把西红柿的芽苗嫁接到土豆的上面,并按时浇水、保温、松土、施肥和记录。
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两年,虽没成功,但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我们,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校园空地
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空地。教师可有意识地在这些空地上建些“植物角”“百花园”之类的场所,供学生使用。在我们学校的“植物角”里,我让学生种些植物,让感兴趣的同学从选种、播种、发芽、浇水、生长、开花、结果、收获方面,仔细观察记录,看有什么收获。有的学生真的发现了不少问题。一个同学拿着新开的南瓜花和油菜花问我:为什么南瓜花的花瓣是五个,而油菜的花瓣是四个。还有个同学问我:草莓有没有种子,若有,种子在哪里。有个同学三年级时种了一棵竹子,上五年级时,发现竹子还是那么粗,就问我:老师,我们种的泡桐一年就长得很粗,为什么竹子不见长啊!有的同学不相信花里能产生蜜,亲自摘下花来尝一下。有的学生亲自尝试扦插与嫁接。有个同学甚至把家里的牡丹花也移植到“植物角”来。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知道的,老师详细解答;不知道的,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栽培的辛苦、探索的乐趣,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同时,也培养了师生的感情,使老师也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带来的乐趣。
总之,校园内的课程资源是很多的,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勤于发现,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使我们的科学课上得兴趣盎然,我们自己当一回真正的“园丁”又何妨。
【作者单位: 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山东】
学校里面有很多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不但节省很多学校很多资金,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一个真实的舞台,让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科学,并为学生以后学好科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植物,校内资源方面,除教室和图书馆之外,有三个地方可以充分利用:1.校园绿地2.实验室3.校园空地。
一、校园绿地
校园内的植物很多的,像平时常见的雪松、法国梧桐、桃树、紫薇、柳树、侧柏、银杏、毛白杨、海棠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乔木树种。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夹竹桃、黄檗、月季、芍药、小草这样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也不少見。合理利用这些植物来进行教学,会引起学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1.校园內的植物为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校园内的植物最适合儿童用来观察研究。如柳树什么时候发芽,桃花什么时候开花,紫薇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大叶黄杨真的冬天不落叶吗?月季扦插容易成活吗?。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罗列一下教材上的几片叶子,学生们肯定不感兴趣。为此,我带领学生到校园内亲自来观察叶子。我们先观察了柳树的叶子,然后又观察女贞的叶子。很多同学得出结论:柳树的叶子柔软,是披针形的;而女贞的叶子硬,大,表面有油脂。我们接着观察了悬铃木和刺槐的叶子。同学们发现:悬铃木的叶子很大,背面有毛;刺槐的叶子像羽毛一样,两边排列(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什么是羽状复叶)。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玉兰的叶子很硬,像打了一层蜡;雪松的叶子像针一样;柏树的叶子有香味……通过观察,学生们不但将所看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且养成了勤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的好习惯。
2.校园内的植物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环境。皮亚杰曾指出:让孩子动手去做,动手做就要给他材料,让他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他认识科学的规律,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学校里有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海棠树,一个学生一次问我:老师,海棠树上能结苹果吗?这样,两棵树结苹果,我们也多吃点。我在笑骂学生是个小馋猫的同时,也惊异于学生的奇思妙想。好吧,我们动手试试不就行了吗。我们先请教了果农,然后选择夏季的一天,自己带了嫁接用的小刀,把苹果树上的带皮芽嫁接到海棠树上。真没想到,嫁接了十个芽,竟成活了两个。我们的兴奋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教学相长,这次试验,是由学生的一句话引起的,实验的过程和成功,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弥补了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局限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 实验室
一些实验,在外部环境下没法完成,或不容易完成,因此,实验室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当然,小学的实验室与大学的实验室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还是能应付得了。
室外嫁接的让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对嫁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是这个学生,他观察到,土豆在地下生长,上面不结果实;而西红柿上面长果实,地下却只有根;并且他通过查资料知道土豆和西红柿都属于茄科,生物学亲缘关系方面很近。他又产生奇思妙想:能不能把西红柿嫁接到土豆上,这样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因此,他缠着我和他做这个实验。不能抹杀一个爱好科学的少年的好奇心,我答应了。
但这个实验在室外不容易进行,一是因为春天天气冷,两种幼苗在室外不易成活;另外,一些实验数据的观测记录也不方便。因此我们选择在实验室内进行。
我们先买了几个花盆,把西红柿种子和土豆的块根按一定的顺序种在花盆的土里,并尽量使它们同时发芽。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后,把西红柿的芽苗嫁接到土豆的上面,并按时浇水、保温、松土、施肥和记录。
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两年,虽没成功,但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我们,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校园空地
每个学校都有一部分空地。教师可有意识地在这些空地上建些“植物角”“百花园”之类的场所,供学生使用。在我们学校的“植物角”里,我让学生种些植物,让感兴趣的同学从选种、播种、发芽、浇水、生长、开花、结果、收获方面,仔细观察记录,看有什么收获。有的学生真的发现了不少问题。一个同学拿着新开的南瓜花和油菜花问我:为什么南瓜花的花瓣是五个,而油菜的花瓣是四个。还有个同学问我:草莓有没有种子,若有,种子在哪里。有个同学三年级时种了一棵竹子,上五年级时,发现竹子还是那么粗,就问我:老师,我们种的泡桐一年就长得很粗,为什么竹子不见长啊!有的同学不相信花里能产生蜜,亲自摘下花来尝一下。有的学生亲自尝试扦插与嫁接。有个同学甚至把家里的牡丹花也移植到“植物角”来。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知道的,老师详细解答;不知道的,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栽培的辛苦、探索的乐趣,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同时,也培养了师生的感情,使老师也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带来的乐趣。
总之,校园内的课程资源是很多的,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勤于发现,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使我们的科学课上得兴趣盎然,我们自己当一回真正的“园丁”又何妨。
【作者单位: 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