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育素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的教学方式。准确而又及时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注意中心的转变、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内化、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善于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个体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提问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56-02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种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相应回答的语言刺激。任何一位教师,任何一个学科,任何年级阶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提问技术以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此外,提问还有下列功用:提供学生表达的机会,增进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增进战胜困难的动机。因此,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提什么问题,怎样提出,在什么时候提出,以及如何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需要教师认真探究的。下面结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问应有明确目标
提问应紧扣教学目标,以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达要清晰、准确,涉及的范围要有限制,要避免由于指向不明、限制不严而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设计提问时,要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予以充分估计,并准备相应的对策,提出一些预备性、过渡性的问题,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上的偏差。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
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而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问应抓住好时机
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之前,一般的做法是先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诸如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某些重要段落的理解等。
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学生只倾向于学习与预先提问有关的内容,由于缺乏对全篇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对预先提问的问题的理解也很难全面、透彻。另一种做法是先让学生随意阅读,教师先不提什么问题,这样做学生反而可能学得全面一些,记得多一些,思考得周密一些,他们没有被老师的问题所约束,更注意对全篇文章宏观上的把握,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对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最好放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并在了解了学生对文章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这样效果更佳。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这个时机主要是: 一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一般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再就是在研究探讨新知识的时候,在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设计教学环节的突破点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得要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三是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侯。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启发。四是每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课堂提问应公平、公正
如果一味地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堂问题设计的难易要有层次,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恰当,也就是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每个提问之后,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再是要适度,就是问题提得要准,要富有启发性,要根据具体内容提出,难易要适度,要有针对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提问的对象要明确:基础知识提问就要面对中等生和差生,而知识难点的提问应面向优等生和良好学生。每堂课的问题设计都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位教育家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轻易答出。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取得成功就能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五、提问时应让学生掌握主动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一般应坚持让学生自己回答。如果提问了几个学生,学生的回答不得要领,就急于“越俎代疱”,那就失去了这个问题的提问价值。当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得很不全面,或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准确地判断学生认识的误区,帮学生理清思维,诱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并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最后做到由“点”达“悟”。当遇到学生固执己见、偏执一端时,更要循循善诱,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帮学生找出认识上的误区,排除障碍,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充当导演角色,戏还要由学生主演。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期间可以做一些“煽风点火”的工作,以激活争论,使问题在争论中越来越明晰,最后让学生得结论,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
六、提问应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
课堂提问不只是教师提问学生的单向活动,也应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这不仅仅指学生请教老师,更重要的是要提倡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向老师质疑问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问题就会有思考,就会主动探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必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理解得以深入、认识得以升华。学生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终身受益。
七、提问要有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孔乙己穷酸迂腐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读过书,一心想向上爬,但他却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上,封建教育不但与劳动相脱离,弄得人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还教育人们轻视劳动,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然越过越穷,弄得将要讨饭的地步。但讨饭太不光彩,孔乙己自然不愿意干,所以就只好偷。这种人在社会上已经沦落到非常可怜的地步,可是他还是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还觉得读书人无论如何应该比普遍人高一等的复杂心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 孔乙己为什么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孔乙己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孔乙己为什么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了解了孔乙己是这个没落社会里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的身份在咸亨酒店显得很特殊。他和那些做工的短衣帮们同样站着喝酒,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竟一直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感到颓唐不安,意识到自己的沦落和低微。在封建社会受科举制的影响,“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在这样封建教育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令他不耻。“君子固穷”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沦落社会的“挡箭牌”。他虽写得一笔好字,但好吃懒做,不会营生,以至讨饭。不得已去做些偷窃的事,遭人嘲笑,被人毒打,却偏偏要涨红了脸去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 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当学生为寻求答案而努力研究获得成功后,他们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振奋和愉悦。
八、提问要富有创新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要是开放式的问题,答案不能唯一。问题要带有一定得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研究,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言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创造性问题是挖掘无价知识矿藏的向导,是新理论的种子。提出创造性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前期耕耘。如果创造性问题提得好,切中要害,就会少走弯路,加快成功步伐。努力变未知为可知,变已知为新知,可以从创造性提问开始。创造性问题不是从天而降。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它是知识积累、现实反映、自由联想、深刻思考等思维活动集聚而形成的思想火花的迸发。创造性问题的提出,既像新生命的诞生那样不可逆转,又像江水奔流那样蓄势而发。就创造性提问而言,“如何思考”比“思考什么”更重要。“如何思考”是达成创造性提问的关键,因为这关系到将获得什么样的新知识的回报。在教学《珍珠鸟》这个故事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爱鸟之心的理解,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直接问学生“作者对鸟的爱深吗?”那么学生肯定会一下就回答 “深。”这样设计问题就没有一点意义了。我启发学生道:“ 如果我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大动声色,小家伙会怎么样”这下学生的思维就像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了。有的说:“会吓跑的。”有的说:“它一定会非常害怕,心里一定会对我产生恐惧,说不定它再也不会钻出笼子,和我和睦相处了。”有的说:“小家伙一定会躲着我。”有的说:“它心里可能会说,这个人,真吓人,太恐怖了!”大家讨论各种情况,答案不唯一。这样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在生活的细节中表现出来的爱鸟之心。达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
总之,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精心设计一堂语文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 “是”或 “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课堂的环境是个变数,随时都在变化。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提问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56-02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种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相应回答的语言刺激。任何一位教师,任何一个学科,任何年级阶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提问技术以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此外,提问还有下列功用:提供学生表达的机会,增进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增进战胜困难的动机。因此,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提什么问题,怎样提出,在什么时候提出,以及如何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需要教师认真探究的。下面结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问应有明确目标
提问应紧扣教学目标,以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达要清晰、准确,涉及的范围要有限制,要避免由于指向不明、限制不严而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设计提问时,要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予以充分估计,并准备相应的对策,提出一些预备性、过渡性的问题,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上的偏差。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
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而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问应抓住好时机
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之前,一般的做法是先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诸如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某些重要段落的理解等。
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学生只倾向于学习与预先提问有关的内容,由于缺乏对全篇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对预先提问的问题的理解也很难全面、透彻。另一种做法是先让学生随意阅读,教师先不提什么问题,这样做学生反而可能学得全面一些,记得多一些,思考得周密一些,他们没有被老师的问题所约束,更注意对全篇文章宏观上的把握,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对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最好放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并在了解了学生对文章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这样效果更佳。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这个时机主要是: 一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一般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再就是在研究探讨新知识的时候,在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设计教学环节的突破点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得要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三是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侯。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启发。四是每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课堂提问应公平、公正
如果一味地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堂问题设计的难易要有层次,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恰当,也就是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每个提问之后,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再是要适度,就是问题提得要准,要富有启发性,要根据具体内容提出,难易要适度,要有针对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提问的对象要明确:基础知识提问就要面对中等生和差生,而知识难点的提问应面向优等生和良好学生。每堂课的问题设计都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位教育家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轻易答出。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取得成功就能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五、提问时应让学生掌握主动
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一般应坚持让学生自己回答。如果提问了几个学生,学生的回答不得要领,就急于“越俎代疱”,那就失去了这个问题的提问价值。当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得很不全面,或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准确地判断学生认识的误区,帮学生理清思维,诱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并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最后做到由“点”达“悟”。当遇到学生固执己见、偏执一端时,更要循循善诱,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帮学生找出认识上的误区,排除障碍,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充当导演角色,戏还要由学生主演。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期间可以做一些“煽风点火”的工作,以激活争论,使问题在争论中越来越明晰,最后让学生得结论,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心。
六、提问应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
课堂提问不只是教师提问学生的单向活动,也应包括学生向教师提问。这不仅仅指学生请教老师,更重要的是要提倡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向老师质疑问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问题就会有思考,就会主动探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必将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理解得以深入、认识得以升华。学生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终身受益。
七、提问要有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孔乙己穷酸迂腐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读过书,一心想向上爬,但他却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上,封建教育不但与劳动相脱离,弄得人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还教育人们轻视劳动,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然越过越穷,弄得将要讨饭的地步。但讨饭太不光彩,孔乙己自然不愿意干,所以就只好偷。这种人在社会上已经沦落到非常可怜的地步,可是他还是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还觉得读书人无论如何应该比普遍人高一等的复杂心理,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 孔乙己为什么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孔乙己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孔乙己为什么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了解了孔乙己是这个没落社会里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的身份在咸亨酒店显得很特殊。他和那些做工的短衣帮们同样站着喝酒,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竟一直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感到颓唐不安,意识到自己的沦落和低微。在封建社会受科举制的影响,“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在这样封建教育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令他不耻。“君子固穷”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沦落社会的“挡箭牌”。他虽写得一笔好字,但好吃懒做,不会营生,以至讨饭。不得已去做些偷窃的事,遭人嘲笑,被人毒打,却偏偏要涨红了脸去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 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当学生为寻求答案而努力研究获得成功后,他们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振奋和愉悦。
八、提问要富有创新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要是开放式的问题,答案不能唯一。问题要带有一定得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研究,使其产生多向联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言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创造性问题是挖掘无价知识矿藏的向导,是新理论的种子。提出创造性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前期耕耘。如果创造性问题提得好,切中要害,就会少走弯路,加快成功步伐。努力变未知为可知,变已知为新知,可以从创造性提问开始。创造性问题不是从天而降。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的结果,它是知识积累、现实反映、自由联想、深刻思考等思维活动集聚而形成的思想火花的迸发。创造性问题的提出,既像新生命的诞生那样不可逆转,又像江水奔流那样蓄势而发。就创造性提问而言,“如何思考”比“思考什么”更重要。“如何思考”是达成创造性提问的关键,因为这关系到将获得什么样的新知识的回报。在教学《珍珠鸟》这个故事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爱鸟之心的理解,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直接问学生“作者对鸟的爱深吗?”那么学生肯定会一下就回答 “深。”这样设计问题就没有一点意义了。我启发学生道:“ 如果我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大动声色,小家伙会怎么样”这下学生的思维就像决堤的洪水一发而不可收了。有的说:“会吓跑的。”有的说:“它一定会非常害怕,心里一定会对我产生恐惧,说不定它再也不会钻出笼子,和我和睦相处了。”有的说:“小家伙一定会躲着我。”有的说:“它心里可能会说,这个人,真吓人,太恐怖了!”大家讨论各种情况,答案不唯一。这样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在生活的细节中表现出来的爱鸟之心。达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
总之,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精心设计一堂语文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 “是”或 “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课堂的环境是个变数,随时都在变化。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