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忘却是一种自由的方式。
——纪伯伦
Chord 和弦
据说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其实都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走势,偶尔两人的生物电波频率相同才能有一段相遇相知,但仅仅是等不到永远的一小段而已。这样一想,本来被封入记忆灰色地带中的你们,都可以再次被回想,那些逝去就不再回来的过往,都不再那样令人遗憾感伤。既然本来注定单枪匹马的一生里有你们曾驻足,那么那些记忆便不再是伤口而是恩赐了。
如果把它们刻录进光盘,想来是伴着Am和弦的Wind song,反复梦回。
Breeze 如风
那一年我两岁。我大概是个反应迟钝的婴儿,所以直到你彻底退出我的生活,我也没有对你留下哪怕一丁点儿的鲜明印象。稍稍懂事之后,我便开始对你不声不响的放手心生怨愤。在幼儿园里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合唱折腾得荒腔走板,仰着脸冲老师抬杠:“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一直觉得我是个被抛弃被讨厌的小孩,而那些所有的不屑,所有与世界对抗的姿态,不过是为了保持仅剩的自尊。
直到初一那年暑假,你从上海寄来一封信,看见熟悉的称呼印在信纸开头,虽然我并未原谅,但那一刻我突然开始理解你。或许你并非讨厌那个只会哭闹的孩子,只是你的骨子里是住着风的,你不适合当一个贤妻良母,你只适合漂泊,那才是属于你的生活。你没有留地址,我无法回信,而你留下的那串数字我也从未拨打过,我们的缘分估计仅此而已。
但是如果风能将口信带到你的耳畔,我只想告訴你,我们现在过得很好,希望你也一样。
Serene 晴朗
那一年我七岁。小时候我从没喊过你一声哥,你的外号十个里有八个是我取的。你会教我用石子砸路灯的灯罩,也会跟我争吵《巴啦啦小魔仙》和《铠甲勇士》哪个好看;你曾被迫背着沉重的书包和我一起被押进英语培训班,也曾在画室昏暗的灯光下,面朝石膏体与我比谁画火柴人更快。
你扶着我教我玩滑板,在我第N次摔下来时冲我吼“你长没长小脑”的情景还宛若发生在昨日,但现实里我们早已很多年没再见过面、聊过天,即使有机会重逢,大概也只能礼貌地相视点头笑一笑。我们早已不是当年懵懂而肆无忌惮的孩童,这世界于我们而言,也不再是当年那条十分钟就能跑到头的街道,我们早已没有相交的圈子和可谈的话题。
但是如果时间允许,我想认真喊你一声“哥”,想给你寄一支已经找不到的五毛钱白糖棒冰,这是我们当年视若水晶的珍宝。当年的巷口仍然有风吹过,而我们的前程都显得无比美好。
Aurora 曙光
那一年我十一岁。明明在同一个琴行,我们却只在考级那天见过一面。夏季燥热的蝉鸣,文理学院前叽叽喳喳的人群与我的沉默对比鲜明。学吉他的人很多,但是你依然可以被任何人第一眼注意到,因为你长得实在太喜感。直到今天我仍然想不到除了你,还有哪个弹吉他的少年如同大白一样又白又圆。而你注意到我,想来是因为只有我背的是一把琵琶。
你凑上来好奇地问琵琶为什么是四根弦,“我们的吉他是六根弦的哎”,你一边讲一边抱了吉他上手就弹,骨节意外分明的手指在弦间灵活跳跃。忽略你呆萌的外表,你整个人显得认真而肃穆。我第一次觉得音乐竟是一种如此神圣的信仰。进考场前你在我身后说了一句“加油”,这是你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现在的你大概还不知道,你曾经让一个女孩爱上了音乐,而我们大概再也没有机会相识。
但是如果我们在未来擦肩而过,即便都不知情,我仍希望我们都还带着各自的乐器。风弹奏过尼龙弦,流淌出的信仰,给予了每个人面对世界的勇气。
Migrant 迁徙
那一年我十四岁。毕业典礼那一天我们都没有哭,每个人都笑得无比粲然,一如我们无比坚定地承诺不会忘记彼此时的神情。但是顾湘那句“我们以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掉了”依然一语成谶。我们慢慢无话可谈,慢慢失去联系,慢慢忘记过去。那个纯白如纸的女孩、那个神采飞扬的少年、那些侃侃而谈的老师、那些蓝白麻袋校服都逐渐被稀释淡化,成为学校那两棵银杏树扇形青黄的叶子上细小的缺口。
可每每想到曾与你们同校,我依然无比感激,哪怕我把所有的容颜与往事一并忘记,我也会记得我们曾有过的那么素白干净的少年时代,像雪山上的风,那么凛冽那么清澈那么纯粹地,经过,又离去。
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一场如过往岁月般纯净的雪落上眼睫,我想望向天空,像《情书》里的博子问藤井树那样,问一问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我们:“我很好,你好吗?”
Chanson 颂歌
我大概只是做了一场梦,而你们是梦里的风,途经我的盛放,又缺席我的以后。我于你们而言,亦无不同。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转瞬即逝的温暖如同火种,一星半点就足以点燃所有的孤寂。
某年某月某日,当我们的频率再次重合,所有的风都汇聚在天空尽头,带着一封遥远的信、一支晶莹的棒冰、一根颤抖的弦、一片阳光颜色的银杏叶,抑或别的音符,谱写出一首只有我们知晓的乐曲。它会以任何一种频率被歌唱,直至整个世界都充满欢乐的赞礼。
我只愿将双手合拢,轻轻地许愿:我们都挺好。
——纪伯伦
Chord 和弦
据说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其实都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走势,偶尔两人的生物电波频率相同才能有一段相遇相知,但仅仅是等不到永远的一小段而已。这样一想,本来被封入记忆灰色地带中的你们,都可以再次被回想,那些逝去就不再回来的过往,都不再那样令人遗憾感伤。既然本来注定单枪匹马的一生里有你们曾驻足,那么那些记忆便不再是伤口而是恩赐了。
如果把它们刻录进光盘,想来是伴着Am和弦的Wind song,反复梦回。
Breeze 如风
那一年我两岁。我大概是个反应迟钝的婴儿,所以直到你彻底退出我的生活,我也没有对你留下哪怕一丁点儿的鲜明印象。稍稍懂事之后,我便开始对你不声不响的放手心生怨愤。在幼儿园里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合唱折腾得荒腔走板,仰着脸冲老师抬杠:“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一直觉得我是个被抛弃被讨厌的小孩,而那些所有的不屑,所有与世界对抗的姿态,不过是为了保持仅剩的自尊。
直到初一那年暑假,你从上海寄来一封信,看见熟悉的称呼印在信纸开头,虽然我并未原谅,但那一刻我突然开始理解你。或许你并非讨厌那个只会哭闹的孩子,只是你的骨子里是住着风的,你不适合当一个贤妻良母,你只适合漂泊,那才是属于你的生活。你没有留地址,我无法回信,而你留下的那串数字我也从未拨打过,我们的缘分估计仅此而已。
但是如果风能将口信带到你的耳畔,我只想告訴你,我们现在过得很好,希望你也一样。
Serene 晴朗
那一年我七岁。小时候我从没喊过你一声哥,你的外号十个里有八个是我取的。你会教我用石子砸路灯的灯罩,也会跟我争吵《巴啦啦小魔仙》和《铠甲勇士》哪个好看;你曾被迫背着沉重的书包和我一起被押进英语培训班,也曾在画室昏暗的灯光下,面朝石膏体与我比谁画火柴人更快。
你扶着我教我玩滑板,在我第N次摔下来时冲我吼“你长没长小脑”的情景还宛若发生在昨日,但现实里我们早已很多年没再见过面、聊过天,即使有机会重逢,大概也只能礼貌地相视点头笑一笑。我们早已不是当年懵懂而肆无忌惮的孩童,这世界于我们而言,也不再是当年那条十分钟就能跑到头的街道,我们早已没有相交的圈子和可谈的话题。
但是如果时间允许,我想认真喊你一声“哥”,想给你寄一支已经找不到的五毛钱白糖棒冰,这是我们当年视若水晶的珍宝。当年的巷口仍然有风吹过,而我们的前程都显得无比美好。
Aurora 曙光
那一年我十一岁。明明在同一个琴行,我们却只在考级那天见过一面。夏季燥热的蝉鸣,文理学院前叽叽喳喳的人群与我的沉默对比鲜明。学吉他的人很多,但是你依然可以被任何人第一眼注意到,因为你长得实在太喜感。直到今天我仍然想不到除了你,还有哪个弹吉他的少年如同大白一样又白又圆。而你注意到我,想来是因为只有我背的是一把琵琶。
你凑上来好奇地问琵琶为什么是四根弦,“我们的吉他是六根弦的哎”,你一边讲一边抱了吉他上手就弹,骨节意外分明的手指在弦间灵活跳跃。忽略你呆萌的外表,你整个人显得认真而肃穆。我第一次觉得音乐竟是一种如此神圣的信仰。进考场前你在我身后说了一句“加油”,这是你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现在的你大概还不知道,你曾经让一个女孩爱上了音乐,而我们大概再也没有机会相识。
但是如果我们在未来擦肩而过,即便都不知情,我仍希望我们都还带着各自的乐器。风弹奏过尼龙弦,流淌出的信仰,给予了每个人面对世界的勇气。
Migrant 迁徙
那一年我十四岁。毕业典礼那一天我们都没有哭,每个人都笑得无比粲然,一如我们无比坚定地承诺不会忘记彼此时的神情。但是顾湘那句“我们以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掉了”依然一语成谶。我们慢慢无话可谈,慢慢失去联系,慢慢忘记过去。那个纯白如纸的女孩、那个神采飞扬的少年、那些侃侃而谈的老师、那些蓝白麻袋校服都逐渐被稀释淡化,成为学校那两棵银杏树扇形青黄的叶子上细小的缺口。
可每每想到曾与你们同校,我依然无比感激,哪怕我把所有的容颜与往事一并忘记,我也会记得我们曾有过的那么素白干净的少年时代,像雪山上的风,那么凛冽那么清澈那么纯粹地,经过,又离去。
但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一场如过往岁月般纯净的雪落上眼睫,我想望向天空,像《情书》里的博子问藤井树那样,问一问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我们:“我很好,你好吗?”
Chanson 颂歌
我大概只是做了一场梦,而你们是梦里的风,途经我的盛放,又缺席我的以后。我于你们而言,亦无不同。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转瞬即逝的温暖如同火种,一星半点就足以点燃所有的孤寂。
某年某月某日,当我们的频率再次重合,所有的风都汇聚在天空尽头,带着一封遥远的信、一支晶莹的棒冰、一根颤抖的弦、一片阳光颜色的银杏叶,抑或别的音符,谱写出一首只有我们知晓的乐曲。它会以任何一种频率被歌唱,直至整个世界都充满欢乐的赞礼。
我只愿将双手合拢,轻轻地许愿:我们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