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疑”巧“问”架“梯”拓“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焕发出探究活力,可以通过激“疑”、“巧”问、架“梯”、拓“思”四大方法。如此才能切实构建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汲取知识主题的活跃课堂。
  【关键词】 探究 课堂活力 激“疑” “巧”问 架“梯” 拓“思”
  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做练习,是目前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彰显了教学的方向,却每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费力而不讨好。那么,如何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汲取知识主体的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中焕发出探究活力,是关键一环。
  一、激“疑”——一“石”可激千层“浪”。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并掌握的知识,去举一反三,通过及时发问释疑,养成探究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良好习惯,如此才能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引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质疑:“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呀。”课堂上大家立刻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是因为石子有长度,还有的说因为有面积、有厚度等。这样,学生各抒己见,原有的知识储备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信息一块被激活,为及时导入新课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再讲新知识就水到渠成、非常顺畅了。
  “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情绪由此呈现出高昂、饱满的最佳状态。
  二、“巧”问——“火花”一闪,思维点燃。
  问得巧,可以宕开新局; 促使学生开动思维,去探究未知的世界。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大多数表示同意,反对的寥寥无几。这时候,我没有急于给出最后的标准答案,而是让两拨学生各自选派代表争辩,并现场拿了一张白纸,一边撕成一半一边问:这是不是二分之一?刚才表示同意的似有所悟,说“不是,大小不一样啊。”反对的,则高兴地说是两份,但不是二分之一,概念不一样。这时我进而启发大家,“这题错在哪里啊,加上哪两个字就对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平均”。这样的巧问妙引,让学生们在绷紧思维之际,通过交流,增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架“梯”——拾“级”而上,登攀知识巅峰。
  授课是一种单向而机械的传输,但如果变成互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学生就会觉得饶有兴趣而记得牢,教学效果也必然得到极大提升。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坡度”,架设必要“桥梁”,帮助学生跨过障碍,去获取新知呢?
  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先报任意自然数,然后启发设问,“有的自然数能被3整除,而有的自然数不能被3整除,这个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体现在数的个位上呢?还是其它地方呢?”我排出 “13、33、26、36”等数,学生们观察到:“13和33个位相同,但33能被3整除,而13却不能”,这说明规律并不在个位上。接着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间有什么特征呢?启发学生试着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看和有什么特点,是不是能被3整除。
  通过这样一番循序渐进的探究交流,学生们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快乐。如此步步深入,不仅使教学活动顺畅进行,而且还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潜力。
  四、拓“思”,打开思路天地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每出现与预期相左的解法和思路,这标志着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取了尚不完善的“成果”,因此无论正确与否,都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借助课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其再认识、再讨论,进而指出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只有注重对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角度、有层次的演绎和引导,学生通过逐步“触摸”到此类教学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才会使探究兴趣盎然,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如在学习除法“平均分”时,有这样一个题:古代有一天,齐国国王赐给三个武士两个桃子,要他们分着吃,这三个武士都不愿意多吃,但又没有办法分得合理,结果都举剑自杀了。这就是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我的问题是:如果要让三士不自杀,你有什么办法? 在自由讨论中,学生们思维活跃,纷纷出“招”。有的说:国王再赐一个桃子,分给他们每人一个,这样他们都不会自杀了;有的说:再去摘4个桃子,每个人分两个;有的说:把每个桃子分成两半,他们一人吃一半,剩下的一半给国王吃……说到这,有的学生就指出:只说分成两半,如果分得不均匀,他们也会自杀的,必须要分成相等的两份,这就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意思;这个思路一打开,学生们更积极了,把每个桃子平均分成各个等份的意见都有,这样不仅感受了“平均分”的意思,甚至连有余数的除法都体会到了,这样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予以重视和培养,提供充足丰富的实践载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落实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合作—互动式”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探讨等形式,进行知识内容教学、问题案例解析的活动过程。它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团
【摘要】教师重视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是加强情感教育,诱导兴趣;二是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三是利用竞争比赛,培养兴趣。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对英语比较陌生,语感又较差,所以学习英语难度非常大。俗话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农村初中学生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师教学得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农村初中要取得这样的良好效
电视剧《宫》特别流行的时候,刚刚从校园毕业的我,怀抱一颗年轻莽撞的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坚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事实上,年轻自信的我也的确被很多学生喜欢和崇拜着,也正因为如此,与他们一起学习的日子里,当我遭受到无理、挑衅和埋怨的时候,我依然百般热爱我的工作,依旧打心里喜欢我的学生,在我的世界里,学生与老师何来的仇和恨呢?于是,虽然遭受到无数次打击,我仍在感动于《宫》里那首四爷写给晴川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问题,运用给学生真诚的关心、无条件尊重学生、适当自我开放、与学生“共情”、假装糊涂、巧借外力演“双簧”等方法,有效地化解了中职生的心理阴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培养人人成才的“职教梦”尽了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职学校的生源越来越紧张。加之中职学生同时面临着求学与就业的双重竞争压力、社会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要赏识学生。”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赏识教育强调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鼓励,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激发求知欲望,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悟到: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一、赏识学生,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应学会宽容鼓励,善待学生,活跃氛围。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教研工作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而自主学习则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具体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
语文教学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的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与美育训练密切相关,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文内容的艺术力量的感染,熏陶,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正确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训练呢?
语文阅读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怎么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呢?本人觉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说,人就是指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动物。可在现代定义里,人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且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而且这个动物是世界上唯一。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修炼的方式,或者说修炼的重要渠道是什么呢?就是阅读。阅读可以使我们成为大写的人
【摘要】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很多,那么如何导入新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以图片导入为例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建构主义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主流派,其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学生学习的获得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建构内化的过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