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高考试题考查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对地理过程类的地理试题从依时过程、预估过程、耦合过程三个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出答题规律,最后通过模拟题实践,层层深入,逐步提升,为高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解法;地理;过程类;规律
高考地理过程类试题是指考查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1],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这类试题属于动态考查地理事物或现象,理论性强,答案严谨、递进性强,一般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角度有三个:一是依时过程,即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发展、变化规律;二是预估过程,即根据某地理事物或现象过去、现在的特点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三是耦合过程,即某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空间上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试题呈现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题第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1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二、解题技巧
第(1)题,属于依时过程类,可分解成以下阶段进行分析:一是玄武岩台地形成后的特征——地形平坦、相对完整;二是外力流水侵蚀,开始侵蚀较小,随时间推移,侵蚀面越来越大,台地面积越来越小,才有了尖顶山、平顶山等地貌。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第(2)题,属于耦合过程類,该题打破常规认知,难度很大,一般认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先内力、再外力,一是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故内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塑造者”;二是在外力作用(如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下发生破碎、搬运、堆积等变化,使地表趋于平坦,故外力作用被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但本题问的是“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可分解成两个阶段:一是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地形单元,由于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地形单元比较平坦;二是外力侵蚀下的玄武岩地理单元,形成的时间越早越容易被外力侵蚀得支离破碎、面积小,相反,形成的玄武岩地形单元越晚越完整,地形越平坦。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因此,根据侵蚀程度可判断,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得最早,其次是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最后形成的是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第(3)题,既有依时过程,又有耦合过程。可分解成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台地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地(平顶山、尖顶山);二是后期岩浆形成的玄武岩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平顶山、尖顶山),形成新的台地。也就是说,玄武岩台地和其上的平顶山、尖顶山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参考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关键词:分解法;地理;过程类;规律
高考地理过程类试题是指考查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1],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这类试题属于动态考查地理事物或现象,理论性强,答案严谨、递进性强,一般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角度有三个:一是依时过程,即某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发展、变化规律;二是预估过程,即根据某地理事物或现象过去、现在的特点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三是耦合过程,即某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空间上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试题呈现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题第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1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二、解题技巧
第(1)题,属于依时过程类,可分解成以下阶段进行分析:一是玄武岩台地形成后的特征——地形平坦、相对完整;二是外力流水侵蚀,开始侵蚀较小,随时间推移,侵蚀面越来越大,台地面积越来越小,才有了尖顶山、平顶山等地貌。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第(2)题,属于耦合过程類,该题打破常规认知,难度很大,一般认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先内力、再外力,一是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故内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塑造者”;二是在外力作用(如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下发生破碎、搬运、堆积等变化,使地表趋于平坦,故外力作用被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但本题问的是“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可分解成两个阶段:一是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地形单元,由于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地形单元比较平坦;二是外力侵蚀下的玄武岩地理单元,形成的时间越早越容易被外力侵蚀得支离破碎、面积小,相反,形成的玄武岩地形单元越晚越完整,地形越平坦。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因此,根据侵蚀程度可判断,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得最早,其次是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最后形成的是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第(3)题,既有依时过程,又有耦合过程。可分解成两个阶段,一是早期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台地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地(平顶山、尖顶山);二是后期岩浆形成的玄武岩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平顶山、尖顶山),形成新的台地。也就是说,玄武岩台地和其上的平顶山、尖顶山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参考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