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小就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50-01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有问题要学,诱发他们去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尽量创设直观、生动、有启发性,便于应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的问题情境。
一、改变传统,成就精彩课堂
在三年级“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了“摸面积”的活动。在学生摸了课本、文具盒、桌子表面的面积后,教师让一位学生上來摸一摸黑板的面积。学生走到讲台前却不摸,而是伸出手,指着黑板说:“这就是黑板的面积。”教师点头,手掌朝着黑板在黑板前方悬空做涂抹的动作,让全班注意这就是黑板的面积。
课后的交流中,有老师追问,是否有必要安排“摸面积”的活动。“摸面积”活动的“摸”,其目的不在于摸本身,而在于让摸的活动支撑面积表象的建立。“面积”是摸不到的,我们能摸的只是物体的表面,从表面到面积还要学生进行抽象。从感官的感觉上,摸物体的表面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物体“有”表面,表面是“平”的,表面有“大小”。但这几点,不用手摸,用眼看,学生也能理解,那为什么还要摸?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摸”的动作和学生对面积的表征结合起来?学生用手指“指”黑板的行为,为提升“摸”的思维含量提供了契机。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处理:教师手持粉笔,顺着学生指尖延伸的方向,在黑板上“啪”地一声重重地点上一个点。然后指着粉笔点的点,对学生说:“哦!这就你说的黑板面积。”学生肯定不同意,教师进一步追问:“那你比划给我看!”此时,学生可能会比划黑板的边框,划出一个范围。这时,教师就根据学生的比划在黑板的边沿画线,比如画一个直角,指着角说:“哦!这就是你说的黑板面积。”此时,学生就会出来摸的动作,更会解释:“要把黑板整个都涂满的!”学生也可能直接跳到涂抹的动作,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现在不‘指’了呢?”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个细小的动作,“归谬”处理,步步紧逼,不就能成就课堂的精彩了吗?在把这个细节放大处理后,教师再让全班学生把课本、桌面的面积“指”给同桌看,此时,学生就能发现“指”的不足,而选择“摸”。而全班获得这种提升,正得益于那个手指黑板的学生,此时“把掌声送给他”,学生们是会同意的。
二、利用错误,成就精彩课堂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由于我们一时的疏忽,也会引发一些“错误”,当学生欣喜地说出自己“别出心裁”的解法时,教师没能及时捕捉学生灵感的小火花。课堂上,教师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轻描淡写”“不屑一顾”......会泯灭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讲长方形的周长时,出示了一个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两个学生分别用“3×2+2×2”、“(3+2)×2”的方法算出周长后,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的方法和他们的都不一样:3×4]12(分米),再减去长方形的宽12-2]10(分米)也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我当时的反应不太积极,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哦,是吗,也可以吧!”就把学生给打发了,等学生带着失望的神情离开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点欠缺了。课堂上如此的“意外”多了,随之而来的缺憾也就多了。其实,教师不是“神”,偶尔犯错在所难免,但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我们必须多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逐渐达到“少错”的境界。
三、风趣的语言,成就精彩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邓龙芬.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
[2]李正莲.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3]汪润玲.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6(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50-01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如何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有问题要学,诱发他们去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尽量创设直观、生动、有启发性,便于应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的问题情境。
一、改变传统,成就精彩课堂
在三年级“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了“摸面积”的活动。在学生摸了课本、文具盒、桌子表面的面积后,教师让一位学生上來摸一摸黑板的面积。学生走到讲台前却不摸,而是伸出手,指着黑板说:“这就是黑板的面积。”教师点头,手掌朝着黑板在黑板前方悬空做涂抹的动作,让全班注意这就是黑板的面积。
课后的交流中,有老师追问,是否有必要安排“摸面积”的活动。“摸面积”活动的“摸”,其目的不在于摸本身,而在于让摸的活动支撑面积表象的建立。“面积”是摸不到的,我们能摸的只是物体的表面,从表面到面积还要学生进行抽象。从感官的感觉上,摸物体的表面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物体“有”表面,表面是“平”的,表面有“大小”。但这几点,不用手摸,用眼看,学生也能理解,那为什么还要摸?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摸”的动作和学生对面积的表征结合起来?学生用手指“指”黑板的行为,为提升“摸”的思维含量提供了契机。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处理:教师手持粉笔,顺着学生指尖延伸的方向,在黑板上“啪”地一声重重地点上一个点。然后指着粉笔点的点,对学生说:“哦!这就你说的黑板面积。”学生肯定不同意,教师进一步追问:“那你比划给我看!”此时,学生可能会比划黑板的边框,划出一个范围。这时,教师就根据学生的比划在黑板的边沿画线,比如画一个直角,指着角说:“哦!这就是你说的黑板面积。”此时,学生就会出来摸的动作,更会解释:“要把黑板整个都涂满的!”学生也可能直接跳到涂抹的动作,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现在不‘指’了呢?”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个细小的动作,“归谬”处理,步步紧逼,不就能成就课堂的精彩了吗?在把这个细节放大处理后,教师再让全班学生把课本、桌面的面积“指”给同桌看,此时,学生就能发现“指”的不足,而选择“摸”。而全班获得这种提升,正得益于那个手指黑板的学生,此时“把掌声送给他”,学生们是会同意的。
二、利用错误,成就精彩课堂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由于我们一时的疏忽,也会引发一些“错误”,当学生欣喜地说出自己“别出心裁”的解法时,教师没能及时捕捉学生灵感的小火花。课堂上,教师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轻描淡写”“不屑一顾”......会泯灭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讲长方形的周长时,出示了一个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两个学生分别用“3×2+2×2”、“(3+2)×2”的方法算出周长后,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的方法和他们的都不一样:3×4]12(分米),再减去长方形的宽12-2]10(分米)也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我当时的反应不太积极,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哦,是吗,也可以吧!”就把学生给打发了,等学生带着失望的神情离开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点欠缺了。课堂上如此的“意外”多了,随之而来的缺憾也就多了。其实,教师不是“神”,偶尔犯错在所难免,但为了孩子们的明天,我们必须多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逐渐达到“少错”的境界。
三、风趣的语言,成就精彩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邓龙芬.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
[2]李正莲.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3]汪润玲.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上,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