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问题会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在分析中认识概念,理解规律,提高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课堂问题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19-01
0
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通过主动体验和分析的方式来理解知识。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学生会主动地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建构答题模式,通过科学准确的计算和想象来得出正确的答案,解决问题。问题活跃了课堂探究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一、设置趣味形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探究中,教师要积极地设置问题,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活跃思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融入到课堂环境中,通过逻辑思考的方式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将其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會吸引学生的目光,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关注课堂。故事讲述中,学生会对诸葛亮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学生赞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知道三天后四更时会有大雾的出现呢?天气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是无法控制的。在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气象预报来预测天气,他为什么会猜到呢?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概率知识形成简单认识,进而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
二、设置难易适中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在提出课堂问题的时候,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探究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问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写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主动地建模,科学地运算,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学生通过学习会认识到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可以应用“SAS”“SSS”“AAS”“ASA”。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这些判定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问题,如图∠ABC=∠DEF,AB=DE,要说明ΔABC与ΔDEF全等,若以“SAS”为依据,还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若以“ASA”为依据,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问题难度不大,学生通过对刚刚学习过的判定定理的分析,通过简单的逻辑思考就会得出答案,形成结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AE与CE有什么关系?问题促进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来灵活地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设置的问题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有利于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达到通过解决问题来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三、设置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解掌握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由此可见,生活中充满了知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会给学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借助已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来理解知识,明确其中渗透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灵活解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四、设置动手活动问题,增加学生直接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探究中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活动,并在学生动手中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例如在学习《画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自主探究如何绘制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动手绘图的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探究动力,有利于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学生在课堂探究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分析和思考知识,促进了学生主动地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活动中活跃思维。在学生动手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是什么?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动手,积极总结,形成科学的认识。学生会认识到在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要寻找原图形中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后的对应点,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各对应点。动手活动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掌握数学本质。
总之,教师科学而合理地设置课堂问题,会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主动分析的方式来活跃思维,理解规律。学生会在探究中主动判断,进行逻辑思考,建立数学模型,学会科学判断和计算,在参与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丁鹏程.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年07期.
[2]周世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10期.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课堂问题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19-01
0
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通过主动体验和分析的方式来理解知识。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学生会主动地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建构答题模式,通过科学准确的计算和想象来得出正确的答案,解决问题。问题活跃了课堂探究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一、设置趣味形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探究中,教师要积极地设置问题,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活跃思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融入到课堂环境中,通过逻辑思考的方式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将其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會吸引学生的目光,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关注课堂。故事讲述中,学生会对诸葛亮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学生赞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知道三天后四更时会有大雾的出现呢?天气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是无法控制的。在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气象预报来预测天气,他为什么会猜到呢?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思考和分析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探究概率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概率知识形成简单认识,进而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
二、设置难易适中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在提出课堂问题的时候,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探究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问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写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主动地建模,科学地运算,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学生通过学习会认识到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可以应用“SAS”“SSS”“AAS”“ASA”。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这些判定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问题,如图∠ABC=∠DEF,AB=DE,要说明ΔABC与ΔDEF全等,若以“SAS”为依据,还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若以“ASA”为依据,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问题难度不大,学生通过对刚刚学习过的判定定理的分析,通过简单的逻辑思考就会得出答案,形成结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AE与CE有什么关系?问题促进学生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来灵活地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设置的问题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有利于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达到通过解决问题来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三、设置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理解掌握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由此可见,生活中充满了知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会给学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借助已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来理解知识,明确其中渗透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促进学生灵活解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四、设置动手活动问题,增加学生直接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探究中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活动,并在学生动手中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例如在学习《画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自主探究如何绘制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动手绘图的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探究动力,有利于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学生在课堂探究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分析和思考知识,促进了学生主动地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活动中活跃思维。在学生动手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是什么?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动手,积极总结,形成科学的认识。学生会认识到在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首先要寻找原图形中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后的对应点,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各对应点。动手活动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掌握数学本质。
总之,教师科学而合理地设置课堂问题,会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主动分析的方式来活跃思维,理解规律。学生会在探究中主动判断,进行逻辑思考,建立数学模型,学会科学判断和计算,在参与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丁鹏程.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年07期.
[2]周世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