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更是越发淡薄。一个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现状,初步提出感恩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感恩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情感,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少年对给予其恩惠的或对其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集体、社会的一种心理活动。感恩教育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一、认知方面,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受到的恩惠是他人非必要给予的馈赠,并发自内心的认可并所受恩惠;二、情感方面,在感恩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幸福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感恩、感激和感动意识;三、实践方面,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一种实践行为,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给予的恩惠。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训言。我国向来十分重视道德文明,一直激励国人不忘知恩图报。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通讯方式越来越便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感恩意识日益淡薄。媒体曝光青少年不懂恩,不知感激、忘恩的事件屡见不鲜,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健全过程中,只索取,不奉献,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更有甚者无视父母的哺育、老师的培养、朋友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等等,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毫无感恩意识。这些问题不但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关系青少年成长的最密切的因素,是青少年从小到大的生活圈子。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两个方面。首先,在家庭氛围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孩子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与团结,他便学会了爱与感恩。反之,家庭成员之间冷漠无情、距离疏远、亲人之间不团结、气氛凝重,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甚至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对良好品质形成有着极大的消极意义。其次,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还有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如何进行教育,都将影响着子女的心理成长。要时常教育孩子知恩图报,教导孩子牢记恩情,逐渐拥有知恩感恩的优良品德。
(二)学校环境因素
除了家庭环境外,对孩子心理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二大因素是学校环境。在学校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因素,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其师德、品德更是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同学、朋友的因素,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青少年时期的同学、朋友多半是由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的人组成的小群体。和什么类型的人成为朋友,必将影响他们的心理与言行举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在品德高尚的群体,在品德高尚的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必将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意义。相反,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当今学校对感恩的情感教育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今,分数依然排在衡量学校实力标准的首位,学习缺乏“教书先育人”的教育理念,青少年感恩之心缺乏便成为了普遍现象。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宏观因素,包括社会制度不健全、社会群体复杂、社会交往不清、道德规范不标准、国家法律不健全等等。由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各个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扭曲,人际情感淡漠,感恩意识弱化等,都是对感恩教育的不利因素影响。
三、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青少年是人的个性迅速发展并趋于稳定的时期,在学校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差异性的稳定个性。因此,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征,进行适当的感恩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积极合作。
(1)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启蒙作用。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以自己的感恩行为作为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同时,父母要时常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要让孩子学会感谢他人、集体、社会给予的帮助和恩惠,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知道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非理所应当,要懂得知恩图报,珍惜他人的劳动和情谊。通过家庭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尊敬师长、感谢他人的生活习惯。
(2)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做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次,学校教育应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以德为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完善奖惩机制,对品德优良的学生进行鼓励,对行为不良的学生加以惩罚,使其改正。最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如何交友,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社会: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社会大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社会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和社会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纯净的环境。要大力宣传人与人之间知恩感恩,懂得真情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让青少年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培养优良品质。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一定能有所成效,人与人之间必将更加团结,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蔡丹丹.感恩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J].科技教育.2009(8):159-160.
[2].朱颖.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J].社会经纬.2010(206):32-33.
[3].刘慧.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健康进行体育教学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0:46-48.
[4].张长水,李化树.青少年感恩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6):39-40.
关键词: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感恩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情感,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少年对给予其恩惠的或对其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集体、社会的一种心理活动。感恩教育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一、认知方面,让青少年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受到的恩惠是他人非必要给予的馈赠,并发自内心的认可并所受恩惠;二、情感方面,在感恩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幸福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感恩、感激和感动意识;三、实践方面,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一种实践行为,以实际行动报答他人和社会给予的恩惠。
一、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等训言。我国向来十分重视道德文明,一直激励国人不忘知恩图报。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通讯方式越来越便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发疏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感恩意识日益淡薄。媒体曝光青少年不懂恩,不知感激、忘恩的事件屡见不鲜,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健全过程中,只索取,不奉献,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更有甚者无视父母的哺育、老师的培养、朋友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等等,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毫无感恩意识。这些问题不但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代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关系青少年成长的最密切的因素,是青少年从小到大的生活圈子。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两个方面。首先,在家庭氛围中,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孩子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与团结,他便学会了爱与感恩。反之,家庭成员之间冷漠无情、距离疏远、亲人之间不团结、气氛凝重,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甚至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对良好品质形成有着极大的消极意义。其次,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还有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如何进行教育,都将影响着子女的心理成长。要时常教育孩子知恩图报,教导孩子牢记恩情,逐渐拥有知恩感恩的优良品德。
(二)学校环境因素
除了家庭环境外,对孩子心理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二大因素是学校环境。在学校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因素,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其师德、品德更是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同学、朋友的因素,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青少年时期的同学、朋友多半是由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的人组成的小群体。和什么类型的人成为朋友,必将影响他们的心理与言行举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在品德高尚的群体,在品德高尚的氛围中学习与生活,必将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意义。相反,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当今学校对感恩的情感教育不足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今,分数依然排在衡量学校实力标准的首位,学习缺乏“教书先育人”的教育理念,青少年感恩之心缺乏便成为了普遍现象。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宏观因素,包括社会制度不健全、社会群体复杂、社会交往不清、道德规范不标准、国家法律不健全等等。由于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各个方面都发生巨大变化,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扭曲,人际情感淡漠,感恩意识弱化等,都是对感恩教育的不利因素影响。
三、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青少年是人的个性迅速发展并趋于稳定的时期,在学校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差异性的稳定个性。因此,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征,进行适当的感恩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积极合作。
(1)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启蒙作用。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以自己的感恩行为作为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同时,父母要时常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要让孩子学会感谢他人、集体、社会给予的帮助和恩惠,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知道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非理所应当,要懂得知恩图报,珍惜他人的劳动和情谊。通过家庭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形成尊敬师长、感谢他人的生活习惯。
(2)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做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次,学校教育应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以德为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完善奖惩机制,对品德优良的学生进行鼓励,对行为不良的学生加以惩罚,使其改正。最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如何交友,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社会: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社会大环境起着重大的作用。社会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和社会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纯净的环境。要大力宣传人与人之间知恩感恩,懂得真情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让青少年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培养优良品质。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一定能有所成效,人与人之间必将更加团结,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蔡丹丹.感恩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J].科技教育.2009(8):159-160.
[2].朱颖.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途径[J].社会经纬.2010(206):32-33.
[3].刘慧.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健康进行体育教学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0:46-48.
[4].张长水,李化树.青少年感恩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