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悟”是一种品格,“悟”是一种境界,教人“意悟”却是品格之上的品格,境界之上的境界。没有冬的历练、春的孕育、夏的洗礼、秋的风霜,哪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坦荡与伟岸!
【关键词】感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47-02
关于“感悟”的界说和演绎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因此,人们对“感悟”的把握难免有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喟。就眼下人们对“感悟”的理解看,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如下:
1、对真,善,美人性的呼唤与歌颂
爱丁堡、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我们的孩子该是多么遥远!遥远的国度、遥远的时空、遥远的生活。可是,当我们读了课文《小珊迪》以后,突然之间,我们又感觉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它让我们一下子浮现出我们曾经被融入火车站的一刹那,还有走出酒店的一瞬间!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神,那一双双无助的小手……像幻灯片一样掠过我们的记忆!是啊,读者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产生和感悟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钱钟书指出:“夫‘悟’而日‘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王崧舟老师执教《小珊迪》一课时,他没有直接揭示课题进行课文的教学,而是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尽管学业成绩十分优异,但是档案里的一些诸如逃票等“小事”的记录,却让他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屡遭碰壁的故事。故事中,对于“逃票”这个原因,王老师没有随着事情发展的顺序给予揭示,而是让学生在“成绩优异”与“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冲突中凭着自己的想象合理猜测,以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调取原有的生活经验,参与故事的情节构想,并且使故事的发展呈现扑溯迷离的状态,学生的“愤”、“悱”之态油然而生。正当学生为寻求最终答案而绞尽脑汁的时候,王老师适时地将答案公布,在座学生无不目瞪口呆,“德国老板竟然把逃一两次车票看得比优异的学习成绩还重要”!但是,片刻之后仿佛学生若有所悟,此时王老师便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吸引到了课文文本:“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很好地为同学们解释了你们头脑当中的那个疑惑。你们想解开心里的这个疑惑吗?”同学们欣然接受了王老师的建议,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琅琅地读起书来。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课堂里始终洋溢着对真、善、美人性的呼唤与歌颂。学生对于“小珊迪”的认识渐渐丰满和立体,对于“诚信”的理解和渴望更是节节攀升!可见,融入了学生生活体验的阅读教学,其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力该有多么巨大!
2、感悟教学法对“潜心涵泳”的淋漓尽致
一般而言,潜心涵泳指的是当事人能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去揣摩、感悟所面对的各类语言文字,从这些语言文字中获得更多真理。从语文课堂层面讲,潜心涵泳意为学生和教师认真阅读、揣摩、感悟语文教材文本,准确理解、全面挖掘语文教材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并从中获取相应的感悟。其中实现对小学语文教材文本的潜心涵泳主要分为下述几大步骤进行:(1)明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课标要求,为教师与学生解读语文教材文本提供依据与方向;(2)重视起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想实际;(4)紧抓主干,深入细节;(5)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借助科学观点,紧密联系现实;(6)科学合理整合教材文本内容。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学生能够感觉到、体会到教材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但不知如何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亦属于潜心涵泳。
本文将以《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与鲁肃的一段对话详细论述“潜心涵泳”:鲁肃满脸吃惊日:“若草宾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答:“今日雾如此大,吾料定曹操那厮定不敢派兵迎战,所以汝与吾尽管饮酒取乐,天亮之时便可回营。”
实际上,诸葛亮的“笑”恰到好处的应正了“潜心涵泳”真正意义上的含义,这种“笑”是集胸有成竹、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等一系列气度、胸襟的结晶。关于诸葛亮的“笑”的潜心涵泳,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感悟,其中部分学生认为,曹操是诸葛亮“笑”的对象,即笑曹操生性多疑,即将战败;部分学生认为,诸葛亮“笑”的是自己,即笑自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部分学生认为,鲁肃是诸葛亮“笑”的对象,即笑鲁肃愚昧无知、忠厚老实;还有的学生认为,周瑜、孙权是诸葛亮“笑”的对象,即笑二人智力不足,自不量力。由此可见,诸葛亮一个简单的“笑”却引出了千百中感悟。除此之外,西方一位著名学者在评价《蒙娜丽莎》时说道:“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蒙娜丽莎。”这一句至理名言也进一步验证了“潜心涵泳”的真正内涵与意蕴。
3、思之深又深,悟之切亦切
千百年来,中国始终将“熟读精思”作为阅读教学精髓。关于这一精髓,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日:“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朱子读书法》中记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清代人唐彪日:“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实疑之难也。”管子日:““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通之。”可见,多位名贤一致认为,疑是形成感悟的基础与关键,人只有先出现疑,之后才能够产生解决疑的想法与行为,最后从疑中获取到感悟。
以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江雪》为例,感悟人生: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通过阅读《江雪》,学生提出疑问:“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为何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呢?
如果从常理的视角去评析,多数人会认为,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精神有问题,然而,若能够从反向的视角上去评析这一问题,或许便能够得到新的认识及更深刻的感悟。我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某年某月,我置于某一小学某班级内听教师讲述《江雪》这首诗,其中便有多位小学生向教师提出“天这么冷,老翁为什么还要去钓鱼呢?”聪明的教师思考了片刻对答:“你们真的觉得老翁是在钓鱼么?”,一时间整个教室里讨论声哗然一片。我“竖起”耳朵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讨论:
有的小学生认为:天气如此寒冷,老翁还在钓鱼,可见老翁的意识是多么顽强,所以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锻炼自身的意志。
有的小学生指出,将《江雪》的四句诗的第一个字相连起来一一千万孤独,所以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展现自身的孤独情怀。
其实《江雪》正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所做,此时的柳宗元空有报国的崇高理想却不受朝廷的重视,其内心既悲愤,又孤独。为此他只得借山水景物抒发自身悲愤孤独情感。此时,我不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思想感悟产生几分敬佩之情。
有的小学生认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雪景,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被美丽的北国风光深深吸引,一时间忘记的寒冷。
还有的小学生认为,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春天。实际上,柳宗元在《江雪》中抒发自身悲愤孤独情怀的同时,也寄托了一个希望,即盼望自身政治上春天的到来,从而使自身的一腔热血得以充分发挥,以此为国、为民奉献自身的力量。到此我对小学生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小学生在很多的方面的感悟远远超过我们成人所想象的,所以我们成人要尊重小学生的思想。
【关键词】感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47-02
关于“感悟”的界说和演绎可谓百花齐放、众说纷纭,因此,人们对“感悟”的把握难免有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喟。就眼下人们对“感悟”的理解看,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如下:
1、对真,善,美人性的呼唤与歌颂
爱丁堡、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我们的孩子该是多么遥远!遥远的国度、遥远的时空、遥远的生活。可是,当我们读了课文《小珊迪》以后,突然之间,我们又感觉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它让我们一下子浮现出我们曾经被融入火车站的一刹那,还有走出酒店的一瞬间!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神,那一双双无助的小手……像幻灯片一样掠过我们的记忆!是啊,读者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产生和感悟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钱钟书指出:“夫‘悟’而日‘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王崧舟老师执教《小珊迪》一课时,他没有直接揭示课题进行课文的教学,而是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尽管学业成绩十分优异,但是档案里的一些诸如逃票等“小事”的记录,却让他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屡遭碰壁的故事。故事中,对于“逃票”这个原因,王老师没有随着事情发展的顺序给予揭示,而是让学生在“成绩优异”与“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冲突中凭着自己的想象合理猜测,以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调取原有的生活经验,参与故事的情节构想,并且使故事的发展呈现扑溯迷离的状态,学生的“愤”、“悱”之态油然而生。正当学生为寻求最终答案而绞尽脑汁的时候,王老师适时地将答案公布,在座学生无不目瞪口呆,“德国老板竟然把逃一两次车票看得比优异的学习成绩还重要”!但是,片刻之后仿佛学生若有所悟,此时王老师便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吸引到了课文文本:“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很好地为同学们解释了你们头脑当中的那个疑惑。你们想解开心里的这个疑惑吗?”同学们欣然接受了王老师的建议,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琅琅地读起书来。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课堂里始终洋溢着对真、善、美人性的呼唤与歌颂。学生对于“小珊迪”的认识渐渐丰满和立体,对于“诚信”的理解和渴望更是节节攀升!可见,融入了学生生活体验的阅读教学,其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力该有多么巨大!
2、感悟教学法对“潜心涵泳”的淋漓尽致
一般而言,潜心涵泳指的是当事人能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去揣摩、感悟所面对的各类语言文字,从这些语言文字中获得更多真理。从语文课堂层面讲,潜心涵泳意为学生和教师认真阅读、揣摩、感悟语文教材文本,准确理解、全面挖掘语文教材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并从中获取相应的感悟。其中实现对小学语文教材文本的潜心涵泳主要分为下述几大步骤进行:(1)明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课标要求,为教师与学生解读语文教材文本提供依据与方向;(2)重视起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想实际;(4)紧抓主干,深入细节;(5)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借助科学观点,紧密联系现实;(6)科学合理整合教材文本内容。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学生能够感觉到、体会到教材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但不知如何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亦属于潜心涵泳。
本文将以《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与鲁肃的一段对话详细论述“潜心涵泳”:鲁肃满脸吃惊日:“若草宾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答:“今日雾如此大,吾料定曹操那厮定不敢派兵迎战,所以汝与吾尽管饮酒取乐,天亮之时便可回营。”
实际上,诸葛亮的“笑”恰到好处的应正了“潜心涵泳”真正意义上的含义,这种“笑”是集胸有成竹、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等一系列气度、胸襟的结晶。关于诸葛亮的“笑”的潜心涵泳,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感悟,其中部分学生认为,曹操是诸葛亮“笑”的对象,即笑曹操生性多疑,即将战败;部分学生认为,诸葛亮“笑”的是自己,即笑自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部分学生认为,鲁肃是诸葛亮“笑”的对象,即笑鲁肃愚昧无知、忠厚老实;还有的学生认为,周瑜、孙权是诸葛亮“笑”的对象,即笑二人智力不足,自不量力。由此可见,诸葛亮一个简单的“笑”却引出了千百中感悟。除此之外,西方一位著名学者在评价《蒙娜丽莎》时说道:“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蒙娜丽莎。”这一句至理名言也进一步验证了“潜心涵泳”的真正内涵与意蕴。
3、思之深又深,悟之切亦切
千百年来,中国始终将“熟读精思”作为阅读教学精髓。关于这一精髓,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日:“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朱子读书法》中记载:“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清代人唐彪日:“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实疑之难也。”管子日:““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通之。”可见,多位名贤一致认为,疑是形成感悟的基础与关键,人只有先出现疑,之后才能够产生解决疑的想法与行为,最后从疑中获取到感悟。
以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江雪》为例,感悟人生: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通过阅读《江雪》,学生提出疑问:“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为何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呢?
如果从常理的视角去评析,多数人会认为,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精神有问题,然而,若能够从反向的视角上去评析这一问题,或许便能够得到新的认识及更深刻的感悟。我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某年某月,我置于某一小学某班级内听教师讲述《江雪》这首诗,其中便有多位小学生向教师提出“天这么冷,老翁为什么还要去钓鱼呢?”聪明的教师思考了片刻对答:“你们真的觉得老翁是在钓鱼么?”,一时间整个教室里讨论声哗然一片。我“竖起”耳朵认真倾听学生们的讨论:
有的小学生认为:天气如此寒冷,老翁还在钓鱼,可见老翁的意识是多么顽强,所以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锻炼自身的意志。
有的小学生指出,将《江雪》的四句诗的第一个字相连起来一一千万孤独,所以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展现自身的孤独情怀。
其实《江雪》正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所做,此时的柳宗元空有报国的崇高理想却不受朝廷的重视,其内心既悲愤,又孤独。为此他只得借山水景物抒发自身悲愤孤独情感。此时,我不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思想感悟产生几分敬佩之情。
有的小学生认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一幅美妙绝伦的雪景,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被美丽的北国风光深深吸引,一时间忘记的寒冷。
还有的小学生认为,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的老翁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春天。实际上,柳宗元在《江雪》中抒发自身悲愤孤独情怀的同时,也寄托了一个希望,即盼望自身政治上春天的到来,从而使自身的一腔热血得以充分发挥,以此为国、为民奉献自身的力量。到此我对小学生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小学生在很多的方面的感悟远远超过我们成人所想象的,所以我们成人要尊重小学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