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门神画形象的发展,体现出人们文明进步的过程。本文旨在加深人们对门神形象的理解,使其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
[关键词]形象 门神 演变
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时期,为适应节日的需要,在门上就装饰有辟邪的形象,以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门神画的出现和节日习俗及门神信仰有关。最早的门神大抵都是凶猛怪异的样子,足以对妖魔鬼怪形成威吓。魏晋佛教艺术繁荣,绘画风格也趋于精密,寺庙塑像的武装护法神像借鉴了生活中的武士形象,民间门神受此影响,神荼、郁垒逐渐演变为将军型的门神——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的武将,威武猛勇。门神画形象概括起来是这样的:
一、武门神
系供民间大门贴用,皆顶盔贯甲,两两相对,手执金瓜钺斧,作镇殿将军形象。此门神最早流行于宫廷,后来流行民间。《汉书·景十三王传》中亦有“广川惠于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成庆是古代勇士。后来代表性是秦琼、尉迟恭,他们手执鞭锏,或站或坐,有的涂绘脸谱,十分优美活泼。武门神形象一般取材人们比较熟悉和敬仰的形象,系供民间大门贴用。
二、文门神
是赐福天官形象,即道教中的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专司降福于人间,因此为人间祭祀,以祈求美好生活的降临。道教是中国内地自生的教派,原创思想者老子的安居乐业、南耕女织思想在人们心理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文门神形象也受老百姓喜爱。天官门神最早出现于宋代,多在家内二道门上贴饰。其形象为戴相貂穿蟒袍,手捧笏版,慈眉善目,端庄儒雅,身后有仙童相随。明代门神中又增加了福、禄、寿三星和各种类型的财神形象。文门神中有人的形象存在如三国的诸葛亮、北宋的梁颢、明代的徐延昭等人。门上图像从神到人,从辟邪祈福到对古人的歌颂,反映了时代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
三、钟馗
钟馗的形象起于唐宋时期,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来驱邪辟鬼。传说他才华横溢,但因容貌丑陋而被科举除名,愤而碰死于宫廷后宰门。由于他秉性正直嫉恶如仇而成为斩鬼大神。钟馗又兼有降福功能,门神画中他身穿大红吉服,手执宝剑,空中有蝙蝠暗飞来,谐意“福自天来”、“福在眼前”。这一形象是由人转化为神,是人们对公正的向往,也是境界的升华。
四、门童和仙姬
门童是以娃娃形象构成的门画,多贴于住室门上。娃娃形有单个的,也有多个人的,皆手执吉祥物,以象征寓意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如四季平安、桃献千年、麒麟送子等。门童反映了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其中也寓有对后代健康成长的期盼和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
仙姬是以美女构成门画。早期多为仙子形象,如天仙送子、天女散花、麻姑献寿,她们常赐予人们以美满爱情或子嗣,给人间带来幸福和欢乐。后来演绎成为世俗的美女门画,如渔家女、母子图、母女图等。
五、仙禽神兽
如虎、狮、鸡、鹿、喜鹊、龙、凤、麒麟、鲤鱼之类。虎是百兽之王,先秦时即流行画虎于门以除邪崇。鸡能驱走黑暗带来光明,汉魏时就有在门户上装饰鸡形的风俗。狮子来自异域,高大威猛,也用镇宅。 青龙白虎神,还是一种特殊的门神,专用于庙宇、道观、山门。道观本有以青龙白虎为护卫神的说法。这些所谓门神人物,都是小说《孙宠演义》、《三国演义》、《说唐》、《水浒传》、《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因而受到民间的崇信。由此也可以看到小说对于民众的心理影响。
六、民间风俗节令类题材
依据中国农历节令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庆祝活动而绘制应时的门画是门神画的升华表现题材。画中多以表达人丁兴旺、合家欢乐、生活富裕等内容。民间门画因风俗节日而降,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等祈福迎接、驱灾避邪的愿望。民间门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要具有一些文化历史之类的知识。它虽然岁末腊月才大量出现在乡村市集城镇街巷,平时喜庆节日、婚丧风俗中,仍可得见各种不同题材形式的“门画”。以往大凡岁时节日,和平日嫁女聚亲、生子弥月、入塾读书、考试中举、升官授职、拜师收徒、酬师谢神、养蚕获利、捕鱼丰收、出猎平安、安家迁居、谢医挂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动中,都有门画艺术形式点缀其盛。
门神画的演变是思想意识的感知与认识的过程,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有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社会带给人们的新境界。门神的演变由早期单纯的镇宅辟邪门神发展演变为具有吉祥含义的门画,反映了人们由早期对上天的崇拜到人神转化保佑祈福,最后升华到对生活环境的美化、对气氛的烘托。早期门神画是人们反应幸福的向往,后期是人们生活的写照。门神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人们进步的历史,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憧憬。
参考文献
[1] 钟茂兰.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薄松年.中国年画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
[关键词]形象 门神 演变
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先秦时期,为适应节日的需要,在门上就装饰有辟邪的形象,以渲染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门神画的出现和节日习俗及门神信仰有关。最早的门神大抵都是凶猛怪异的样子,足以对妖魔鬼怪形成威吓。魏晋佛教艺术繁荣,绘画风格也趋于精密,寺庙塑像的武装护法神像借鉴了生活中的武士形象,民间门神受此影响,神荼、郁垒逐渐演变为将军型的门神——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的武将,威武猛勇。门神画形象概括起来是这样的:
一、武门神
系供民间大门贴用,皆顶盔贯甲,两两相对,手执金瓜钺斧,作镇殿将军形象。此门神最早流行于宫廷,后来流行民间。《汉书·景十三王传》中亦有“广川惠于越,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成庆是古代勇士。后来代表性是秦琼、尉迟恭,他们手执鞭锏,或站或坐,有的涂绘脸谱,十分优美活泼。武门神形象一般取材人们比较熟悉和敬仰的形象,系供民间大门贴用。
二、文门神
是赐福天官形象,即道教中的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专司降福于人间,因此为人间祭祀,以祈求美好生活的降临。道教是中国内地自生的教派,原创思想者老子的安居乐业、南耕女织思想在人们心理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文门神形象也受老百姓喜爱。天官门神最早出现于宋代,多在家内二道门上贴饰。其形象为戴相貂穿蟒袍,手捧笏版,慈眉善目,端庄儒雅,身后有仙童相随。明代门神中又增加了福、禄、寿三星和各种类型的财神形象。文门神中有人的形象存在如三国的诸葛亮、北宋的梁颢、明代的徐延昭等人。门上图像从神到人,从辟邪祈福到对古人的歌颂,反映了时代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
三、钟馗
钟馗的形象起于唐宋时期,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用来驱邪辟鬼。传说他才华横溢,但因容貌丑陋而被科举除名,愤而碰死于宫廷后宰门。由于他秉性正直嫉恶如仇而成为斩鬼大神。钟馗又兼有降福功能,门神画中他身穿大红吉服,手执宝剑,空中有蝙蝠暗飞来,谐意“福自天来”、“福在眼前”。这一形象是由人转化为神,是人们对公正的向往,也是境界的升华。
四、门童和仙姬
门童是以娃娃形象构成的门画,多贴于住室门上。娃娃形有单个的,也有多个人的,皆手执吉祥物,以象征寓意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如四季平安、桃献千年、麒麟送子等。门童反映了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其中也寓有对后代健康成长的期盼和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
仙姬是以美女构成门画。早期多为仙子形象,如天仙送子、天女散花、麻姑献寿,她们常赐予人们以美满爱情或子嗣,给人间带来幸福和欢乐。后来演绎成为世俗的美女门画,如渔家女、母子图、母女图等。
五、仙禽神兽
如虎、狮、鸡、鹿、喜鹊、龙、凤、麒麟、鲤鱼之类。虎是百兽之王,先秦时即流行画虎于门以除邪崇。鸡能驱走黑暗带来光明,汉魏时就有在门户上装饰鸡形的风俗。狮子来自异域,高大威猛,也用镇宅。 青龙白虎神,还是一种特殊的门神,专用于庙宇、道观、山门。道观本有以青龙白虎为护卫神的说法。这些所谓门神人物,都是小说《孙宠演义》、《三国演义》、《说唐》、《水浒传》、《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因而受到民间的崇信。由此也可以看到小说对于民众的心理影响。
六、民间风俗节令类题材
依据中国农历节令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庆祝活动而绘制应时的门画是门神画的升华表现题材。画中多以表达人丁兴旺、合家欢乐、生活富裕等内容。民间门画因风俗节日而降,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等祈福迎接、驱灾避邪的愿望。民间门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要具有一些文化历史之类的知识。它虽然岁末腊月才大量出现在乡村市集城镇街巷,平时喜庆节日、婚丧风俗中,仍可得见各种不同题材形式的“门画”。以往大凡岁时节日,和平日嫁女聚亲、生子弥月、入塾读书、考试中举、升官授职、拜师收徒、酬师谢神、养蚕获利、捕鱼丰收、出猎平安、安家迁居、谢医挂匾、祭天酬神等等民俗活动中,都有门画艺术形式点缀其盛。
门神画的演变是思想意识的感知与认识的过程,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有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社会带给人们的新境界。门神的演变由早期单纯的镇宅辟邪门神发展演变为具有吉祥含义的门画,反映了人们由早期对上天的崇拜到人神转化保佑祈福,最后升华到对生活环境的美化、对气氛的烘托。早期门神画是人们反应幸福的向往,后期是人们生活的写照。门神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人们进步的历史,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的憧憬。
参考文献
[1] 钟茂兰.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薄松年.中国年画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