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斩不断理还乱”,因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皆具有音响性质,都触及人类听觉器官,并能通过人的大脑反映,达到思想与情感融合,表达主体想要表达的情绪与理念,所以有关联,但二者又有独特的音调体系以及音响个性,故二者有相似性亦有相异性。笔者借陕北民歌《绣金匾》这首家喻户晓的声乐作品为例,浅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音调;语言音调;《绣金匾》
音乐音调是通过音乐活动中所谓“音乐语言”等表现手段来体现的,也就是通过旋律型、节奏型、时值、音色、速度、音强、演奏法、音阶、调式、和声、复调(织体)等来表现。语言音调在中国主要是指汉语的语音(汉语中的四声)与语调(语言的声调)。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音调是语言音调的升华,语言音调是音乐音调的基础勾勒,“字正腔圆”更直接说明了语言音调跟音乐音调在音响性质上的某种关联。乐曲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诸如一首歌曲里的歌词声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乐曲情感上的变化,因为语言音调中语调的高低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本身也携带了信息,是一种心理表现形式,对人们的认知和认同产生影响,起着文化纽带的作用。
一、歌词
陕北民歌《绣金匾》作曲者汪庭有原籍陕西商南,借一首陕西关中传统民歌《绣荷包》这首歌曲填词改编成了《绣金匾》,以表达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八路军的热爱与拥护之情。
当未听旋律先读这首乐曲歌词时,就能体味到亲切坚定的语言声调,其“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通过歌词即可一览无遗。语言音调的升降变化及字词的组合,直接影响音乐作品旋律的发展以及音乐情绪的宣泄,因为语言是从表达情感的自然发声演变而来的。诸如:“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们怀念你”,极为通俗朴实的言语,表达了最真切的思念之情,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感人,未听其曲先感其情。歌曲的歌词语言是语言音调中说白跟表情达意的自然语言,只不过是由音乐音调中的旋律作为修饰润色以及使情感表达的更透彻,用歌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用节奏的强弱等手段加以刻画,且语言音调在语言中主要是通过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质音色的变化来实现的,《绣金匾》基本上是一字一音,这样在旋律上就会体现为舒展、平稳的特点,在演唱这首声乐作品时才会朗朗上口。再审视其歌词用语,基本是群众口头语言,通俗、明快、富有生活气息。比如:“领导的主意高”“革命的老英雄”等都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语汇,朴实无华,言简意赅,这与陕北关中地区民众的用语语系与用语环境亦有关系,大量的信天游以及民间音乐充分展示着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特点。由于歌唱与语言密不可分,没有语言,歌唱就无从谈起,诸如《诗经》、唐诗、宋词等在古代都是配以音乐语调吟诵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有不同音乐音调的产生,正如各民族的音乐都有所不同,正是语言音调直接影响音乐音调的特殊性所在,且语言音调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及艺术形象的塑造有导向性,因为任何语音都是同意义紧密结合的,不能传达语义的语音就失去了交流的价值,故直接影响乐曲音乐音调的表情达意,诸如:《绣金匾》歌词“我们怀念你”,从“怀念”一词即可知道旋律部分要表达的何种情绪。再者,语言音调是通过不同字调的高低快慢、轻重变化的组合而形成的语句音调变化来表达其感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歌词吐字清晰,注重语言腔调的强弱变化,同时也要配合旋律的起伏,音乐音调在语言音调中作为一种声音形式因素得到了高度发展。
二、旋律
一首好歌的旋律总是把歌词中蕴含的音乐性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它既体现了歌词语言音调的特点,又是对歌词语言音调的升华和超越。一般有经验的作曲家在创作时,总是在深刻理解歌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歌词音调中的音乐性、情感性。但是,音乐音调若只是一般地把歌词的音调转换成音乐音调,这样的音乐音调就会平铺直叙,不能引人入胜。李焕之先生说:“一首歌词朗读起来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感情,现在要把它唱出来,要唱得比朗诵还要能够激动人心。”我们在音乐会上欣赏外国歌剧咏叹调,虽然听不懂,还是可以和演唱者的感情体验发生共鸣。当然,如果懂得歌词将会理解得更深,所以一首好歌的旋律应该是能够充分运用音乐音调(旋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各种进行,其中或者是徐缓婉转,或者是高亢紧张,或者是轻快跳跃等各种音调形态把歌词中蕴含的情感性、音乐性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是音乐本身对于语言的超越性,即音乐中包含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内容;亦是音乐中具有比语言表达更多的可以提供想象的因素。门德尔松所感到的“千百种美好的事物”不仅是指那些只可意会的精神内容,也包括由于音乐的激发使他产生的对于现实生活丰富的想象,也就是那些有具体内容、具体情节的类似于文学内容的想象,正如:当听着优美的《绣金匾》,眼前仿佛浮现一群妇女围坐在硷畔上仔仔细细、一针一线地绣着红底黄字的绣品。因此,音乐的韵律也伴随着妇女们一针一线的动作,一上一下,自然地展开了,音乐意境淳朴、生动,情意真挚而感人,艺术形象油然而生。
通过乐曲谱面可以看出所用的音乐语音言如歌词语言一样不无朴实,不花哨,力求用最简单的音乐语言表达最深的思念缅怀赞美之情,音乐音调和语言音调都是用声音传递的信息,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三、审美
陕北民歌《绣金匾》虽是我国声乐作品代表作之冰山一角,乐曲优美、音乐思想直抒心意,语言歌词朴实真挚,是即为“阳春”又为“巴人”的经典之作,但对其从不侧面的审美解析,可透射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的关系,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范畴。南京艺术学院范晓峰教授的《声乐美学初探》一文从声乐艺术总体框架的宏观角度对声乐艺术进行了美学探索,其中对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有着独到的认知与理解,作者认为:客观存在的歌词(语言音调)经由曲作者主观化的情感表现而形成为客观化的声乐作品,由演唱者的主观作用演唱产生一个音响化的客观的审美客体,最终完成声乐艺术的實践过程,且强调“声乐艺术既不是音乐加文学,也不是文学加音乐,而是一个有着独立意义和表现的、有着整体结构和框架的、有着自身规律和原则的、具有独立品格的小型综合艺术”。撇开演唱的独立过程,可知语言音调是音乐音调发展创作的支点,音乐音调是“抽象的具象”,较之语言音调更为难以把握,只有二者协和了,调和了之间的矛盾,才能创作出好的声乐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绣金匾》结合了当地的语音音调特点,谱以音乐音调塑造了崇高的艺术形象,旋律优美,展现了陕北民歌醇厚宽广的歌唱特点,如泣如诉,地方音乐艺术色彩一展无遗,给人以优美动听的感受。
四、结束语
通过对陕北民歌《绣金匾》的艺术构架解析,对音乐音调跟语言音调的关系浅述,可以知道二者的关系正如阿萨菲耶夫所说,词曲关系是既“隔离”又“还没有分开”。不同的语言音调会产生不同的音乐音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样音乐音调反过来也会影响语言音调,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归结二者关系是为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徐升(1984—),男,皖霍山人,党员,讲师,三亚学院音乐学院竹笛教师,南京艺术学院竹笛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音乐音调;语言音调;《绣金匾》
音乐音调是通过音乐活动中所谓“音乐语言”等表现手段来体现的,也就是通过旋律型、节奏型、时值、音色、速度、音强、演奏法、音阶、调式、和声、复调(织体)等来表现。语言音调在中国主要是指汉语的语音(汉语中的四声)与语调(语言的声调)。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音调是语言音调的升华,语言音调是音乐音调的基础勾勒,“字正腔圆”更直接说明了语言音调跟音乐音调在音响性质上的某种关联。乐曲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诸如一首歌曲里的歌词声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乐曲情感上的变化,因为语言音调中语调的高低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本身也携带了信息,是一种心理表现形式,对人们的认知和认同产生影响,起着文化纽带的作用。
一、歌词
陕北民歌《绣金匾》作曲者汪庭有原籍陕西商南,借一首陕西关中传统民歌《绣荷包》这首歌曲填词改编成了《绣金匾》,以表达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八路军的热爱与拥护之情。
当未听旋律先读这首乐曲歌词时,就能体味到亲切坚定的语言声调,其“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通过歌词即可一览无遗。语言音调的升降变化及字词的组合,直接影响音乐作品旋律的发展以及音乐情绪的宣泄,因为语言是从表达情感的自然发声演变而来的。诸如:“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们怀念你”,极为通俗朴实的言语,表达了最真切的思念之情,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感人,未听其曲先感其情。歌曲的歌词语言是语言音调中说白跟表情达意的自然语言,只不过是由音乐音调中的旋律作为修饰润色以及使情感表达的更透彻,用歌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用节奏的强弱等手段加以刻画,且语言音调在语言中主要是通过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质音色的变化来实现的,《绣金匾》基本上是一字一音,这样在旋律上就会体现为舒展、平稳的特点,在演唱这首声乐作品时才会朗朗上口。再审视其歌词用语,基本是群众口头语言,通俗、明快、富有生活气息。比如:“领导的主意高”“革命的老英雄”等都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语汇,朴实无华,言简意赅,这与陕北关中地区民众的用语语系与用语环境亦有关系,大量的信天游以及民间音乐充分展示着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特点。由于歌唱与语言密不可分,没有语言,歌唱就无从谈起,诸如《诗经》、唐诗、宋词等在古代都是配以音乐语调吟诵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有不同音乐音调的产生,正如各民族的音乐都有所不同,正是语言音调直接影响音乐音调的特殊性所在,且语言音调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及艺术形象的塑造有导向性,因为任何语音都是同意义紧密结合的,不能传达语义的语音就失去了交流的价值,故直接影响乐曲音乐音调的表情达意,诸如:《绣金匾》歌词“我们怀念你”,从“怀念”一词即可知道旋律部分要表达的何种情绪。再者,语言音调是通过不同字调的高低快慢、轻重变化的组合而形成的语句音调变化来表达其感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歌词吐字清晰,注重语言腔调的强弱变化,同时也要配合旋律的起伏,音乐音调在语言音调中作为一种声音形式因素得到了高度发展。
二、旋律
一首好歌的旋律总是把歌词中蕴含的音乐性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它既体现了歌词语言音调的特点,又是对歌词语言音调的升华和超越。一般有经验的作曲家在创作时,总是在深刻理解歌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歌词音调中的音乐性、情感性。但是,音乐音调若只是一般地把歌词的音调转换成音乐音调,这样的音乐音调就会平铺直叙,不能引人入胜。李焕之先生说:“一首歌词朗读起来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感情,现在要把它唱出来,要唱得比朗诵还要能够激动人心。”我们在音乐会上欣赏外国歌剧咏叹调,虽然听不懂,还是可以和演唱者的感情体验发生共鸣。当然,如果懂得歌词将会理解得更深,所以一首好歌的旋律应该是能够充分运用音乐音调(旋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各种进行,其中或者是徐缓婉转,或者是高亢紧张,或者是轻快跳跃等各种音调形态把歌词中蕴含的情感性、音乐性充分地挖掘表现出来,是音乐本身对于语言的超越性,即音乐中包含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内容;亦是音乐中具有比语言表达更多的可以提供想象的因素。门德尔松所感到的“千百种美好的事物”不仅是指那些只可意会的精神内容,也包括由于音乐的激发使他产生的对于现实生活丰富的想象,也就是那些有具体内容、具体情节的类似于文学内容的想象,正如:当听着优美的《绣金匾》,眼前仿佛浮现一群妇女围坐在硷畔上仔仔细细、一针一线地绣着红底黄字的绣品。因此,音乐的韵律也伴随着妇女们一针一线的动作,一上一下,自然地展开了,音乐意境淳朴、生动,情意真挚而感人,艺术形象油然而生。
通过乐曲谱面可以看出所用的音乐语音言如歌词语言一样不无朴实,不花哨,力求用最简单的音乐语言表达最深的思念缅怀赞美之情,音乐音调和语言音调都是用声音传递的信息,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三、审美
陕北民歌《绣金匾》虽是我国声乐作品代表作之冰山一角,乐曲优美、音乐思想直抒心意,语言歌词朴实真挚,是即为“阳春”又为“巴人”的经典之作,但对其从不侧面的审美解析,可透射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的关系,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范畴。南京艺术学院范晓峰教授的《声乐美学初探》一文从声乐艺术总体框架的宏观角度对声乐艺术进行了美学探索,其中对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有着独到的认知与理解,作者认为:客观存在的歌词(语言音调)经由曲作者主观化的情感表现而形成为客观化的声乐作品,由演唱者的主观作用演唱产生一个音响化的客观的审美客体,最终完成声乐艺术的實践过程,且强调“声乐艺术既不是音乐加文学,也不是文学加音乐,而是一个有着独立意义和表现的、有着整体结构和框架的、有着自身规律和原则的、具有独立品格的小型综合艺术”。撇开演唱的独立过程,可知语言音调是音乐音调发展创作的支点,音乐音调是“抽象的具象”,较之语言音调更为难以把握,只有二者协和了,调和了之间的矛盾,才能创作出好的声乐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绣金匾》结合了当地的语音音调特点,谱以音乐音调塑造了崇高的艺术形象,旋律优美,展现了陕北民歌醇厚宽广的歌唱特点,如泣如诉,地方音乐艺术色彩一展无遗,给人以优美动听的感受。
四、结束语
通过对陕北民歌《绣金匾》的艺术构架解析,对音乐音调跟语言音调的关系浅述,可以知道二者的关系正如阿萨菲耶夫所说,词曲关系是既“隔离”又“还没有分开”。不同的语言音调会产生不同的音乐音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样音乐音调反过来也会影响语言音调,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归结二者关系是为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徐升(1984—),男,皖霍山人,党员,讲师,三亚学院音乐学院竹笛教师,南京艺术学院竹笛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