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对“一核四层四翼”的表述,给高中教学明确了方向。本文基于其中“四翼”的考查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任务设计进行探讨。举例说明“文学阅读与写作”“当代文化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中情境任务的设计要求,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设计的重要意義。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境 任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1月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做了明确说明。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基于“四翼”的要求,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高考怎么考,我们就应该怎么教。本文旨在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和任务驱动做出探讨,以期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开关,实现语文学习的飞跃。
一、教学情境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高考命题建议”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这都与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一致。
怎样把新《课标》和高考要求落实到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体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体验的发生离不开具体情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下,基于任务,依托活动,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核心
素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任务设计主要是结合语文任务群的学习,整合教学内容,设置任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核心素养。
教学情境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中的情境任务
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中,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的学习。诗歌是学生普遍喜欢的内容,但却因为高考考得少,常常被弱化,这不利于学生审美、鉴赏等学科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沁园春·长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再别康桥》《相信未来》四首诗词及四首拓展阅读的诗歌放在一个单元,有利于学习的整体性、连贯性。首先用诗化的语言进行单元导入,再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和任务:青春,恰是一首诗。因为青春,所以我们满腹激情;因为青春,所以我们肩负使命。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我校高一年级将要举行“吟诵青春,致敬祖国”诗歌朗诵会,现面向高一新生召集参赛选手。年级拟选拔10位优秀选手参加,每班将推选1—2名同学竞争参赛名额。选拔分为朗读、答辩、拉票、原创诗歌四个环节,希望同学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
基于学习情境和任务设计各项学习活动,学生从诵读到理解鉴赏,再到写作交流,环环相扣,充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情境二:“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学习中的情境任务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最利于培养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态度。
在“家乡的变迁”专题中设计这样的情境任务:谁不说咱家乡好!说起家乡,所有美好情愫自然从心底升起。伴随着成长,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发展图景都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时空的经纬看,家乡都有些什么变化?哪些因子赋予了它变化的色彩?你能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些变化吗? 请你为家乡编制文化册页,打造文化名片。在这一过程中,你将对家乡的变迁有文化上的理解。如果能把最感兴趣的乡土文化特点展现出来,并探究出变迁的原因,一定会增强你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见闻、感受中描摹家乡的变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素材,探究家乡变化的原因。通过展示交流,实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教学情境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中的情境任务
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主要原因是年代久远,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生活,无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在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我以《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词专题学习》为标题,整合苏轼的几首著名诗词进行专题学习。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任务:苏轼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艺全才”。为了纪念苏轼这位伟大的文豪,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州拟筹建“苏东坡纪念馆”,请你参与到纪念馆的建设中,为纪念馆设计展板内容,参加“金牌设计师”的评选。
这样的情境任务设计,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某位诗人作品的深度学习,提高诗歌阅读鉴赏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古今的文化穿越,很好地落实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高考命题的情境化要求必然促进语文教学的情境化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尽量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朱涛,女,1970年生,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从教三十年,多次在市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曾获“语文报杯”和“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境 任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1月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做了明确说明。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基于“四翼”的要求,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高考怎么考,我们就应该怎么教。本文旨在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和任务驱动做出探讨,以期打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开关,实现语文学习的飞跃。
一、教学情境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高考命题建议”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这都与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一致。
怎样把新《课标》和高考要求落实到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体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体验的发生离不开具体情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下,基于任务,依托活动,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发展技能,形成核心
素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任务设计主要是结合语文任务群的学习,整合教学内容,设置任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核心素养。
教学情境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学习中的情境任务
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中,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的学习。诗歌是学生普遍喜欢的内容,但却因为高考考得少,常常被弱化,这不利于学生审美、鉴赏等学科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沁园春·长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再别康桥》《相信未来》四首诗词及四首拓展阅读的诗歌放在一个单元,有利于学习的整体性、连贯性。首先用诗化的语言进行单元导入,再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和任务:青春,恰是一首诗。因为青春,所以我们满腹激情;因为青春,所以我们肩负使命。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我校高一年级将要举行“吟诵青春,致敬祖国”诗歌朗诵会,现面向高一新生召集参赛选手。年级拟选拔10位优秀选手参加,每班将推选1—2名同学竞争参赛名额。选拔分为朗读、答辩、拉票、原创诗歌四个环节,希望同学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
基于学习情境和任务设计各项学习活动,学生从诵读到理解鉴赏,再到写作交流,环环相扣,充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情境二:“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学习中的情境任务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最利于培养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态度。
在“家乡的变迁”专题中设计这样的情境任务:谁不说咱家乡好!说起家乡,所有美好情愫自然从心底升起。伴随着成长,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发展图景都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从时空的经纬看,家乡都有些什么变化?哪些因子赋予了它变化的色彩?你能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些变化吗? 请你为家乡编制文化册页,打造文化名片。在这一过程中,你将对家乡的变迁有文化上的理解。如果能把最感兴趣的乡土文化特点展现出来,并探究出变迁的原因,一定会增强你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见闻、感受中描摹家乡的变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素材,探究家乡变化的原因。通过展示交流,实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教学情境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中的情境任务
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主要原因是年代久远,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生活,无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在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我以《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词专题学习》为标题,整合苏轼的几首著名诗词进行专题学习。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任务:苏轼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艺全才”。为了纪念苏轼这位伟大的文豪,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州拟筹建“苏东坡纪念馆”,请你参与到纪念馆的建设中,为纪念馆设计展板内容,参加“金牌设计师”的评选。
这样的情境任务设计,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某位诗人作品的深度学习,提高诗歌阅读鉴赏能力,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古今的文化穿越,很好地落实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高考命题的情境化要求必然促进语文教学的情境化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尽量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朱涛,女,1970年生,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从教三十年,多次在市区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曾获“语文报杯”和“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