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老师学一点心理学,掌握一点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现在不少学生语文水平低下,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语文不感兴趣。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掌握、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促进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三:一是要有明确而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二是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三是有赖于认识与情感联系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创造这几个基本条件,做了一些努力,例如:每讲一课,都把目的、任务交代清楚,激发学生完成这一任务的强烈愿望,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所谓间接兴趣,就是对活动最后结果的兴趣);运用生动的语言,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引起思考;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接受新事物,并且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学习结果的反馈,是指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以强化有益的动机)。由于我做了这些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普遍有了提高。
  指导学生去记忆语文知识,也需要学一点心理学。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离开了记忆,便谈不上知识的获取、巩固和转化为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以文言文的背诵为例,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原则,我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曾采取过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要求学生边读边试着背诵。除了篇幅较短的诗文外,一般均要求学生学一段试背一段,学完全篇再全文背诵。由于提出了明确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学过一段课文之后,便大大提高了识记的效率。这样做,还能排除记忆中的干扰,有利于消除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以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而倒摄抑制则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学生在背诵一篇较长的文言文时,总是首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难以记住,这就是因为开始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干扰,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而中间部分却同时受到这两种抑制的干扰。采用学一段试背一段的方法便可减少这两种抑制的干扰,提高识记的效率和正确性。第二是把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有机地结合起来,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得越深刻,识记就越迅速,保持得也越牢固。因此,在讲读过程中我总是力求让学生字字落实,进入情境;而在试背的时候,则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使“学思结合”、“手脑并用”,从而让背诵材料在学生大脑皮层中建立更多的通道。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机械识记在背诵中便不起作用。因为学生在初学一段或一篇课文后不可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某些虚字或不常见的字是更一时难以掌握。这时便只好先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识记下来,通过背诵或知识的积累再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种方式是回背课文,也就是定期检查已经背诵过的课文。记忆过程主要是在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不断回背课文,就是不断强化这种暂时联系,从而避免遗忘,巩固记忆。至于回背的先后次序,我是采用由近及远的办法,即每检查一篇新背诵的课文后都要让学生回背上一篇背诵过的课文,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再检查以前背过的课文。这是因为遗忘的发生和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遗忘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暂时间内,遗忘比较多而快,过了较长时间的间隔后,遗忘的速度便比较慢。由近及远的回背方法由于符合心理学的这种规律,因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合理恰当地组织课堂教学,也需要学一点心理学。例如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注意,前者主要是由间接兴趣引起的,后者主要是由直接兴趣或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它们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在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一节课上,单凭有意注意,学生很难坚持,只靠无意注意,又不能掌握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知识,因而必须运用二者相互转换的办法来组织教学,特别是要把学生的有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一种虽不需要意志努力却已有自觉目的的特殊形式的无意注意。我教《孔乙己》,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本文人物描写十分成功,学习本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接着,我便提出一个问题:“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学生纷纷跃跃欲试,一下子就对本课学习产生了直接兴趣。此后,我又提出“作者是怎样描写孔乙己的”,并且要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精读课文的4-9段。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我又提出了一连串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如:“课文1-3段的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再如课文第11段开头几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等,不断引起学生的思考。在一些关键之处,我力求自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然后,又因势利导通过学生饶有兴味的阅读、讨论,把这种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这样,便使学生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到本文中肖像、言行、性格描写对表现人物感情的重要作用。在这节课的最后,课文用猜想作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余韵悠长的悲剧意味,再次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而加以注意,使学生为寻求新知识而一步一步地追寻下去。由于我学习运用了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方法,尽量把课堂教学组织得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因而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222069江苏省连云港市猴嘴中学)
其他文献
为探索普及教育的道路,实现教“一切人”的理想,“近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先进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实现了一个革命性的创举。班级授课制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学生的数量,从而使普及教育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对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的探讨,也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试对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初步的探讨。  现阶段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典型的如“马加爵事件”,令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前沿阵地。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不能用老办法对付有个性、有特长、有自尊的学生,必须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出发,从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爱好的兴趣、学生特长的发展等方面,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这样,方能把班级管理得更出色,成为学校的先进集体。那么,如何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在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期刊
班级文化是指在一个班级集体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其全体成员认可遵守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准则和共有的集体舆论,学习风气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就其内容看,十分广泛,如学生共同理想的基本取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班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氛围,责任感和集体感。又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安全、纪律、卫生、环保等意识。从这些广泛的内容可以看出,班级文化建设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怎样抓好班
期刊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管理。针对班级工作,结合自己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要根据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才能;同时,对孩子的优缺点,艺术地运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让孩子自我反省,不断调整自我发展的方向,少走弯路,健康成长。笔者认为教育学生也应如此。    二、需要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是学困生,更应是优秀生  优秀生整日在各位教师的和风
期刊
关爱学生是一种责任,对好的学生多关心和鼓励,可以促使其更上一层楼,而对后进学生就更应当多给他帮助和鼓励。这时,师爱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他们内心黑暗的世界,让他们感到温暖。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平等关心每一个学生  关心是师爱的起点。教师应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爱护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困惑。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们总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基础,影响着学校所有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日后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管理实践,就学校校园文化的组织和建设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物质形态和活动形式,包括学校的教育目
期刊
笔者主持与参与的江西省重点课题——《“学生说课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与实践》,自2006年11月开题至今,历时已逾一年,经过一年多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我们课题组创立了“学生说课教学法”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并将“学生说课教学法” 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让“思想火花智慧火花创新火花”闪耀课堂,在师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广受赞誉。    一、让“思想的火花”闪耀课堂    所谓“学生说课教学法”,
期刊
新课标教材的特点,就是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与发展数学。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变静为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变静为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的不同情境    教学时,利用课件变教材中某些静态的主题画为动
期刊
“经历过程”、关注“过程性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学生只有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从中构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创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课前实践,自主构建知识  数学教学应建
期刊
“为培养创造性人才而教”,已是为了当今新课改的主题词之一,尽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通过教育来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提高。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做到:1、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