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何去何从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雅图42岁自称是“生态怪人”的Karin Landsberg对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从她家垃圾箱里提取的12件垃圾非常好奇,其中有一罐豆子、一个小巧的荧光灯,这些垃圾被贴上了微型电子追踪设备,如今这些垃圾踏上了消亡或重生之旅。
  两周前,纽约建筑联盟将办公室从曼哈顿中城搬到苏豪区时也发生了同样的事,将垃圾装上标签进行追踪,包括一个咖啡杯、一个文件柜、一个书架、一个破酒杯和一个空的洗手液塑料瓶。“目前我所知道的是,这些垃圾中的一部分已经穿过了林肯隧道,它们处于移动状态,我们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联盟负责数字程序和展览的Gregory Wessener说道。
  这个项目由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监控,通过垃圾处理系统追踪3000件主要来自西雅图的普通垃圾在未来三个月的动向。研究者将在网上实时展示垃圾途经路径,并将在纽约建筑联盟和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进行公开展示。
  根据实验室负责人Carlo Ratti介绍,试验的目的之一是让人们感受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以一种具体的方式引导人们改变生活习惯。“如果你看到了一个塑料瓶最终去向是在几英里外的垃圾场里,你可能会考虑改用自来水或其它容器盛水,”Carlo Ratti说道。
  收集、转移、存放和处理垃圾的费用高昂,对城市而言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美国一家名为“垃圾管理公司”经营的垃圾填埋和循环利用中心遍布全国,它对该项目出资30万美元予以资助。来自该公司的女发言人Lynn Brown介绍,垃圾是通过众多分包商分管的庞大网络系统来实现转移的,所以找到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极具挑战性。这也意味着“垃圾之旅”有上百种可能性。Lynn说:“从物流的角度看,情况非常复杂。如果你看到不同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那就像雪花一样,每一片都不一样。”
  其它因素同样影响着可循环垃圾的命运。对于钢铁和塑料,价格波动可能使一家公司丢弃它们的成本比再利用还便宜;罐头和纸张若被污染会变得毫无价值,垃圾分类和运输的过程也会有人为的错误。
  哪怕一件垃圾正运往它该去的地方,“它会不会从船上或卡车上掉下来,或者出现其它情况?”华盛顿州的运输策划人Landsberg说,“这些垃圾真的在美国转化成有用的东西了吗?还是被肢解运到了中国,在那儿谁也不知道它们怎么样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用上了基于手机技术的靠电池运转的标签。
  研究者表示需要花数月时间分析手机信号产生的数据,但他们注意到,一些垃圾数天后就抵达目的地,而另一些垃圾可能用了四到五周才到达填埋厂或回收处理厂。
  在西雅图,研究者对500件垃圾装上了标签,其中一个铝罐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从被丢弃的住家来到回收厂,历程2.5英里。在纽约,据麻省理工实验室副负责人Assaf Biderman说,在被建筑联盟装置标签的50件垃圾中,一个在麦迪逊大道和51街交汇处拾得的可回收塑料洗手液瓶旅行了18.3英里,不到五天之后到达新泽西州Kearny,并将继续上路。
  如此追踪有其局限性。尽管标签的电池能持续2到6个月,也能从海外发回信号,但在运输过程中经过垃圾车和处理设施时,电池也会轻而易举地被压碎。Biderman说一个从西雅图住户提取的纸杯发送了7天信号,而后便再无声息,估计是被毁了。
  但研究者说大部分标签能坚持到很远的地方,足以反馈哪些垃圾到了什么地方、其中花了多长时间,进而透露出垃圾处理系统运转低效的信息。
  Biderman称,未来的几周中,随着伦敦的50件垃圾被装上标签,该项目将带上国际色彩。
  “垃圾管理公司”的Brown称,公司希望试验最终能帮助缩短其下属的24000辆垃圾车的运输路程,或者避免运输路径重叠,并找到转运和处理垃圾的最佳中心地点。“总而言之,我们正在寻找更有效的、能循环利用更多垃圾的路子。”
  西雅图公共事业局每天收集21000吨垃圾和可回收物资,其资深规划和发展专家Brett Stay说该试验不仅对物流有所帮助,还有“巨大的教育意义”。“一方面是隐藏的垃圾世界,另一方面是人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只是把垃圾放到路边,而后就忘了,不会想到处理这些垃圾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西雅图的Landsberg对此非常赞同,她的环保理念甚至让她利用食物垃圾做了一个堆肥池。“如果我发现垃圾并非到了我认为它应当到的地方,或者循环利用率比我期待的低,我也许会考虑少买或不买这件东西。问题也许在于少用,而不是再利用。”
  ——译自《纽约时报》
其他文献
邹涛,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工学博士,博士后出站,现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型与指标体系、城市生态规划、GIS城市规划应用以及绿色住区和建筑等。主持及参与国内国际合作城市生态规划、低碳规划等实践项目及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相关期刊论文20篇,专著1部,译著3部。  一 快速城市化下的地表水环境问题  近几十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持
期刊
近2个月内,李克强总理3次提及地下管道网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大投资,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城市的地下管线又被称为“城市毛细血管”,是城市建设發展的重要载体和血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地下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仅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地下管线约174万公里,其中城市地下管线约148万公里,
期刊
城市里,道路常常因施工单位埋设修理地下管线,而被“开膛破肚”,开开合合就像拉链一样。近年来,这种现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四处可见,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慎志近日在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提出,城市可建设综合管线共同沟,以破解“马路拉链”的难题。  会上,戴慎志指出,综合管线共同沟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条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
期刊
摘要:以贵安新区为例,讨论了如何落实新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考虑水源保护、污染防治、污水再生利用、初期雨水污染治理、雨水资源化利用、排水排涝安全等各方面,提出了水系湿地网络建设、大分散小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基于排涝安全的蓝绿空间建设等规划方案。  关键词:水系统规划 水系湿地 蓝绿空间  引言  人类文明都与河流相伴而生,城市的发展与水系密切相关。城市水系的形成、发展、演化遵循着自然生态规律,同
期刊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既是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的必要手段,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建设与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地下管线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各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及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 城市地下管线特征与现状  1.1基本特征  1.1.1管线种类繁多  城市地下管线常见的有供水、排水(雨排水和污排水)、燃气
期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同时,日益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给传统农耕方式带来了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方面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则在物流运输、技术进步和产业群整合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
期刊
在我国,建筑业一直是高耗能大户。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建筑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如此庞大的建筑耗能总量,无疑潜伏着巨大的能源危机。为解决建筑的高能耗问题,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融为一体,是促进建筑节能的关键手段。同时,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也是未来太阳能发展和利用的趋势。随着国家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政府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市场将迎来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摘要: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保障城市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给城市运行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单位和地下管线单位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介绍了北京市创新服务方式搭建挖掘工程地下管线信息沟通服务平台情况。在当前地下管线管理情况复杂的局面下,为预防施工外力破坏地下管线事故发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新思路。  关键词:信息互通 挖掘工程
期刊
1993年6月,我国启动了金卡工程,拉开了中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序幕,使得我国在新一轮的竞争与发展中能与发达国家同步。金卡工程20年的实践和探索,见证了我国信息化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金卡工程始终注意与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相结合、与改善民生惠及广大百姓的重点应用相结合。不仅促进了银行卡、智能IC卡、物联网的RFID技术在各行业各地方的广泛应用,自主创建了中国的智能卡和RFID产业,而且提
期刊
摘要: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正逐步成为国际共识。进入2013年以来,北京市持续的雾霾天气、严重的空气污染使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紧迫。建筑是耗能大户,也是污染大户,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响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要求,研究日本在公共建筑领域成功应用的节能减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