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首善教育生态体系,让学生享受有品质教育。本文结合天津市环湖中学的历史与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切入点,提出学校品质提升的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教师专业性日益受到重视
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考验学校育人品质和育人能力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首要方面。教育体系内对学校评判首先着眼于该校是否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过硬、成绩显著的教师团队,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同样将学校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設状况作为关键衡量指标之一。
(二)教育设施的价值不可忽视
教育设施是教育事业顺利进行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教育行为开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学校品质的外显因素在于硬件配置水平,教育设施能够体现出学校教学实力和能力。学校的教学空间不同、教学工具配置不同,都会造成教育成果的显著差异。充分发挥教育设施的价值,让学生在舒适、温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学校提升自身品质不可忽视的方面之一。
(三)资源整合成为现实需要
适合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育人品质的直观表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是学校维系课程资源的硬性要求,也是学校倾尽全力培育学生的重要体现。校际之间课程形式没有显著差异,但内在品质,如课程的规范性、创新性、时效性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和育人成果的显现则千差万别。社会教育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学校育人品质的内涵。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社区教育资源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家庭教育背景、社区人文素养等因素构成牵制学校发展的客观因素。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在课程质量的提升程度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跨地区、跨学区、跨校区的课程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是高品质学校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案例分析
(一)教育基础问题发展现状
在教师团队方面,目前我校教师具备较高教学实践技能,而在承担多元责任方面,如恰当应对不确定教学情境、塑造学生和自我发展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为此,学校构建“阳光教师—骨干教师—领航教师—智慧教师”四级梯队,实施培养方案,促进共同成长;加大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实施教师全员高端培训三年质量工程,通过“走出去”——赴上海、苏州学习,开拓教育视野,激发创造力;通过“请进来”——请领域专家授课培训,规范教学行为,培养创新力;通过“坐下来”——多方面、多层级进行听评课交流座谈,了解教师们的思想动态,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教育设施方面,国办初中学校硬件差距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和活动空间上。目前,环湖中学存在建筑规模小,可用空间小,教室、场馆、报告厅、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尚不能满足生源激增之后的正常需求等问题。
(二)课程资源发展现状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依据“自主、健康发展”的科学育人目标,学校开设了“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阳光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涵盖了体育与健康、行为与礼仪、生活与科学、民俗与民粹、语言与文化、艺术与修养、自然与发现七大类几十余门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强化课程开发要求,建立“参与度—互动度—幸福感—成就感”的思维评价体系,提升课程质量和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整合提炼、学习借鉴、推行学案教学,意在规范课程目标,缩减教学差异,固化优质课程资源,使之发挥持久效力。
三、提升策略
(一)教育基础问题提升策略
首先,教师校级交流、援派交流、跨省协议帮扶、学习互访中,广大教师通过教研备课、资源共享、同课异构等都在重构自身教学能力结构,丰富师资内涵,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在现有硬件基础上,转型开发其他功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预增设储物柜,预算文化宣传墙;整合教室、修缮平房、改造储物间、改善办公和学习环境;升级心理导航中心,改造阳光书吧、一楼大厅、文化连廊,使之从直观上更具有现代校园气息;经过考察论证,结合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将创新实验室项目调整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心,助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硬件体系服务能力,把有限资金用在最关键的位置,在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上不断提升设计与管理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问题提升策略
采取家校协作策略,发掘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教育辅助作用,在日益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让家长和社区资源走进课堂的“开放模式”是学校一种重要的创新课堂模式之一,是拓展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利用好综合实践课程的机会,邀请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家长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家长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特色,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其能力素养,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学校通过“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融入生活、参与社会,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解孩子、了解学校的窗口,加深了家校互信和理解。走出校园,到自然博物馆、科技馆、气象局,到纪念馆、学军学农基地,深入社区,获取全新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认知,激发了自主发展热情。
四、管理启示
(一)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学校的教育制度体系是不断提升育人品质的重要保障。在依规办学、依法执教的政策指导下,高品质学校需要逐次建立各个层面的制度和规定,形成完善、切实的制度体系。在规范学校管理发展,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根本作用。在制度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新问题、新现象,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制度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学校将干部研讨会主题确定为“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推动阳光校园制度立校”。通过梳理、规范、明确学校各部门规章制度,构建现代化校园制度管理体系,继续推进“阳光校园”建设,推动制度立校进程。
通过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大力培养青年干部,让有干劲、有热情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在工作中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年级组长负责制,适度放权,释放基层活力和创造力;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适合新招考制度改革下的绩效分配方案,激发工作热情。
教育改革无止境,制度建设在路上。现代教育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制度还有很多,如教师终身发展制度,教师的准入、退出制度,师德失范的惩戒制度,岗位多级聘任和待岗制度,还有区管校聘、校管级聘制度等。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塑造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并为之付出的优秀教师群体,教师才会成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内化文化体系,实施文化育人
学校文化是学校育人品质的深层次积淀。校园长期形成的文化体系规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可以引领和制约着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加深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越来越成为衡量学校优劣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由于建校历史较短和发展历程中承载的教育功能不同,学校教育成果不够显著,文化沿袭不够厚重,学校文化浸润作用有待开发。
在环湖中学多年深植人心的“松竹精神”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阳光校园”为核心的特色办学目标,抓住内涵发展中的教师、学生、课堂、课程、管理、文化六个关键要素,延伸学校传统优势活动和项目,将视角转移到特色德育、高效课堂和课程开发上来,使“阳光校园”朝着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方向发展。
着眼于特色发展,品牌塑造,将环湖中学体育传统特色校优势与精品校园、阳光校园创建作为学校文化的生长点和创新点,培养优势意识,树立发展信心,把学校文化内化到师生心灵深处,沉淀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育人品质的自我提升。
总之,学校品质提升是一个艰苦且漫长的过程,唯有真正愿意为教育悉心思考并积极实践的教育工作者携手努力,方可激发出学校教育高品质育人的能量。我们愿意在这个艰苦卓绝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奋斗、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
一、研究背景
(一)教师专业性日益受到重视
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考验学校育人品质和育人能力的重要标准,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首要方面。教育体系内对学校评判首先着眼于该校是否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过硬、成绩显著的教师团队,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同样将学校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設状况作为关键衡量指标之一。
(二)教育设施的价值不可忽视
教育设施是教育事业顺利进行必备的条件之一,是教育行为开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学校品质的外显因素在于硬件配置水平,教育设施能够体现出学校教学实力和能力。学校的教学空间不同、教学工具配置不同,都会造成教育成果的显著差异。充分发挥教育设施的价值,让学生在舒适、温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学校提升自身品质不可忽视的方面之一。
(三)资源整合成为现实需要
适合的课程体系是学校育人品质的直观表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是学校维系课程资源的硬性要求,也是学校倾尽全力培育学生的重要体现。校际之间课程形式没有显著差异,但内在品质,如课程的规范性、创新性、时效性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和育人成果的显现则千差万别。社会教育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学校育人品质的内涵。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社区教育资源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家庭教育背景、社区人文素养等因素构成牵制学校发展的客观因素。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在课程质量的提升程度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跨地区、跨学区、跨校区的课程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是高品质学校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案例分析
(一)教育基础问题发展现状
在教师团队方面,目前我校教师具备较高教学实践技能,而在承担多元责任方面,如恰当应对不确定教学情境、塑造学生和自我发展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为此,学校构建“阳光教师—骨干教师—领航教师—智慧教师”四级梯队,实施培养方案,促进共同成长;加大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实施教师全员高端培训三年质量工程,通过“走出去”——赴上海、苏州学习,开拓教育视野,激发创造力;通过“请进来”——请领域专家授课培训,规范教学行为,培养创新力;通过“坐下来”——多方面、多层级进行听评课交流座谈,了解教师们的思想动态,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教育设施方面,国办初中学校硬件差距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和活动空间上。目前,环湖中学存在建筑规模小,可用空间小,教室、场馆、报告厅、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尚不能满足生源激增之后的正常需求等问题。
(二)课程资源发展现状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依据“自主、健康发展”的科学育人目标,学校开设了“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阳光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涵盖了体育与健康、行为与礼仪、生活与科学、民俗与民粹、语言与文化、艺术与修养、自然与发现七大类几十余门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强化课程开发要求,建立“参与度—互动度—幸福感—成就感”的思维评价体系,提升课程质量和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整合提炼、学习借鉴、推行学案教学,意在规范课程目标,缩减教学差异,固化优质课程资源,使之发挥持久效力。
三、提升策略
(一)教育基础问题提升策略
首先,教师校级交流、援派交流、跨省协议帮扶、学习互访中,广大教师通过教研备课、资源共享、同课异构等都在重构自身教学能力结构,丰富师资内涵,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在现有硬件基础上,转型开发其他功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预增设储物柜,预算文化宣传墙;整合教室、修缮平房、改造储物间、改善办公和学习环境;升级心理导航中心,改造阳光书吧、一楼大厅、文化连廊,使之从直观上更具有现代校园气息;经过考察论证,结合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将创新实验室项目调整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心,助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硬件体系服务能力,把有限资金用在最关键的位置,在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上不断提升设计与管理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问题提升策略
采取家校协作策略,发掘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教育辅助作用,在日益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让家长和社区资源走进课堂的“开放模式”是学校一种重要的创新课堂模式之一,是拓展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利用好综合实践课程的机会,邀请不同职业、不同阅历的家长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家长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特色,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其能力素养,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学校通过“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融入生活、参与社会,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解孩子、了解学校的窗口,加深了家校互信和理解。走出校园,到自然博物馆、科技馆、气象局,到纪念馆、学军学农基地,深入社区,获取全新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认知,激发了自主发展热情。
四、管理启示
(一)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水平
学校的教育制度体系是不断提升育人品质的重要保障。在依规办学、依法执教的政策指导下,高品质学校需要逐次建立各个层面的制度和规定,形成完善、切实的制度体系。在规范学校管理发展,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根本作用。在制度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新问题、新现象,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制度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学校将干部研讨会主题确定为“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推动阳光校园制度立校”。通过梳理、规范、明确学校各部门规章制度,构建现代化校园制度管理体系,继续推进“阳光校园”建设,推动制度立校进程。
通过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大力培养青年干部,让有干劲、有热情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在工作中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年级组长负责制,适度放权,释放基层活力和创造力;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适合新招考制度改革下的绩效分配方案,激发工作热情。
教育改革无止境,制度建设在路上。现代教育需要建立和完善的制度还有很多,如教师终身发展制度,教师的准入、退出制度,师德失范的惩戒制度,岗位多级聘任和待岗制度,还有区管校聘、校管级聘制度等。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塑造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并为之付出的优秀教师群体,教师才会成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内化文化体系,实施文化育人
学校文化是学校育人品质的深层次积淀。校园长期形成的文化体系规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可以引领和制约着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加深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越来越成为衡量学校优劣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由于建校历史较短和发展历程中承载的教育功能不同,学校教育成果不够显著,文化沿袭不够厚重,学校文化浸润作用有待开发。
在环湖中学多年深植人心的“松竹精神”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阳光校园”为核心的特色办学目标,抓住内涵发展中的教师、学生、课堂、课程、管理、文化六个关键要素,延伸学校传统优势活动和项目,将视角转移到特色德育、高效课堂和课程开发上来,使“阳光校园”朝着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方向发展。
着眼于特色发展,品牌塑造,将环湖中学体育传统特色校优势与精品校园、阳光校园创建作为学校文化的生长点和创新点,培养优势意识,树立发展信心,把学校文化内化到师生心灵深处,沉淀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育人品质的自我提升。
总之,学校品质提升是一个艰苦且漫长的过程,唯有真正愿意为教育悉心思考并积极实践的教育工作者携手努力,方可激发出学校教育高品质育人的能量。我们愿意在这个艰苦卓绝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奋斗、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