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终记得2014年秋天,我第一次打电话给施伟,金色的一片阳光穿过满陇桂雨的缝隙,铺在眼前。我激动地陈述读《穿越三坊七巷的时候》的感受:小说后半部分对远古时代“女性社会”的虚构:清净的女儿们有撒豆成兵、挥袖成雨的神通,却因为罹患了爱情的病症,一个个失了灵力,愿为所爱的人驱策。并有那么两个男子,一个老,一个少,不但杀伤了女孩们,还要从肢体的断面上研究她们神通的由来——由此产生了最初的神学、科学、文学、音乐、美术、哲学……
如此大胆的想象,若出自女作者的笔,难免会起人“自恋”的感觉——女生不是花做的骨肉,一样有人的欲望的种种挣扎,女性自身何必做出这么高不可攀的姿态呢?但这想象出自男生,便会让你想起《红楼梦》里那个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的贾宝玉,但贾宝玉还偶尔吃吃金钏儿嘴上的胭脂,稍带一些轻薄意味呢;施伟的小说却进了好大一步:他的小说里常常有一个鲜明的女孩儿形象,这个女孩儿完全出自天性地生气勃勃,她随意的一句话可以冲破世俗种种违背人性的桎梏,充满艺术灵感。我总感觉这个小姑娘像是从希腊神话里跑出来的神,不受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种种“这个世界不会好了”的影响,自由女神一般,具有人类社会始创期的元气淋漓。
施伟的作品里,《人海漂流瓶》《穿越三坊七巷的时候》《立体主义》等都是对这样不受世俗摆布、生气勃勃的小女孩的礼赞。与这样一个小女孩形象对应的,是一个或一群“异人”的形象。这个人其实是具有健康人性的常人,而若世俗昏乱,他便成了“异人”。这个人厌倦人世的种种世俗,因为天性不受压抑,因此充满才华,天马行空,自由不羁,有隐士的心性。看《人海漂流瓶》里那群只在荒废的公园中演奏的民间艺人和流浪者吧,他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那些在世俗社会中被忽视的感情:爱、友情、艺术灵感……
异人与女神从哪里来?读施伟更早的作品,从2005年的《卷心菜》、2006年的《壶养》到2008年的《我想当舅舅》,一句“情天情海幻情身”的诗横亘在心胸。小说里,男主人公每天送给情人一颗卷心菜,虽然情人样貌不好看,“一个黑肥女人,粗犷,孔武有力”,依然是“卷心菜,一叶一片都是爱”;两人情真意切,外界条件、金钱的变化于两人仿若浮云;小说结尾点出缘故,原来,他们小时候青梅竹马。还有虽与情人相恋多年、却因吃情人已逝的前男友的醋——“正因为是死人,却无法比较她到底更爱的是谁”而迟迟不能结婚,最后在情人于失望中随随便便另嫁的打击下吐血而亡——这样一往情深的故事是施伟小说的底里。
而从2008年的《车站》《爱她就让她恨我》到2012年《弟弟的女网友要来我们家》,施伟写车站里的小偷群体,写想混黑道而有原则的“大哥”,写反抗拆迁的“书呆子” 小混混的一家人……于是明白了,“情天情海幻情身”的异人与女神从江湖中来。施伟写出了小镇闾巷间人们身上的侠气和伟大的爱情。他们在体制之外活着,富有浪漫的情感,而平静淡泊,不为不义的富贵所动,正是这江湖中的生活给了施伟以及他的小说抵抗的力量。
在之后的《人海漂流瓶》《穿越三坊七巷的时候》《立体主义》中,施伟更加自信了,他為他的人物披上了神光,便是“异人”与女神们的诞生。这几篇小说以元气蓬勃的小女孩为叙述者,文字生气勃勃,小说人物的言语、行动充满幽默的隐喻和反讽,像小女孩一样充满灵感、无所顾忌,最具施伟特色。施伟的小说创作,在这几部小说中达到了一个高峰,就像两股力量的水流在激荡中合为一体,无论是对“异人”不同遭际的叙述,还是对神奇女性点化力量的摹写,最终统一于“穿越时空、追寻逝去的爱情”这一“发现”——“神”与“异人”(“英雄”)互相启发,在对爱的执着中筑成了人性教堂的拱顶。
在两者灿烂辉煌的激荡之后,施伟的小说进一步变化。早期小说写小镇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坚守,虽有各种各样的窘迫,而人物之间有真挚的情意呼应。中期便是小女孩般的兴致勃勃。到了现下的创作,某种悲哀的调子缓缓升起,是对“异人”或“女神”在人世缺少应和的忧伤。就像从“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一样,小说的叙述调子不再那么乐观。像《找灵感》里的小仙,同样是善良温柔的女性特质在闪光,人物却不再充满信心地有“我是飞翔的小天使,双腿中间夹着粉红色的小花;我有一颗粉红色的、明亮的心”这样冲决世俗的美与力量,只有“三个下巴”和一颗善良到“近愚”的心。小仙全心全意地爱着男友,把自己所有的一切,不论是金钱上的,还是爱,都给了男友,却被男友抛弃。她能想象到的解决之道,就是流着泪在房间里吃泡面,一碗又一碗地吃:因为父亲去世后,她有一个特殊的经验,但凡生病或受伤,吃泡面可以带来好运,抵挡悲伤。
《通灵术》亦是如此。施伟让异人脱去了护体的神光,有了很多在世俗社会中被刿、被磨的损伤:小说中,蒋逸代人娶之前并未恋爱过、怀孕的女人,在婚礼前被误认为偷看妻子洗澡的“下流胚”……他如他的名字一样“逸”了,愤而出走;之后回来一趟,又是一举解决了“我”堂哥、堂嫂(也是他前女友)的危难。然而他并非靠多么强大的力量击退了讨债人员,只是用自杀的假象吓退了他们——这让我想起施伟的另一篇小说《逃脱术》,那是一篇非常悲伤的小说——
善良的堂姐夫担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在当地权势人家办丧事的当口,他要求表演魔术“逃脱术”,在表演中被压路机压死,因此得到一笔大额赔偿——那些原本仿佛寄生在他身上、不停吮血的他的母亲、妻子、儿子,仿佛一夜长大,在人间有了可以挣扎生存下去的力量。
施伟在小说中,借堂姐夫的儿子之口,神神秘秘地说“我爸真的是逃脱了,是借仙人之术逃脱的”,制造了一个“潇洒的神仙逃离世间”的假象。这个结尾非常有力量。其实是一个善良卑微的人以自己的死换来周围人们的生。这是我读过的施伟小说中最悲哀的一篇,死,是“异人”逃脱世间的道路之一。
我想,施伟是苦苦思量这个问题的。执着美、真、善的“异人”在人世如何生存?以死来逃脱、由女神的神奇点化来逃脱、借美丽的小说来逃脱……我们便理解了,施伟小说中一段段生机勃勃、幽默讽刺的文字下面,无处不蕴藏着悲哀,对世界的失望;但在悲哀的底色里,即使是孤独地反抗,仍然鼓起所有的勇气。这是施伟小说最有力量的所在。
我也记得,在那一个最初的电话里,施伟激动地说,他读东西方各种思想、艺术作品的所得:东方的思想、佛学,西方的哲学、美学、科学……一切的思想所说明的道理都是可以相通的!那个时刻,我在秋天的阳光中,赞叹施伟获得的这一大领悟!而我自己,只是骤然得了他心得的结论而已;他的一个个具体领悟,我往他的小说中一一寻去,譬如在《通灵术》中:
然后他大谈起通灵,说到《红楼梦》和陶渊明。他说通灵即想象力,《红楼梦》想象出大观园那种女儿国的精神家园,其实是陶潜描述过的世外桃源。
“古代功臣名将才有谥号,陶渊明仅做过才不多久的彭泽县令,未曾建功立业,未曾开疆拓土,友人却私谥他为靖节先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蒋逸滔滔不绝。在座没人知道那是为什么,李铁大笑说,蒋逸又在大发谬论。
“他的《桃花源记》为世人在想象的世界打下一片江山!”
“心诚则灵嘛,懂不懂耶!”关于为什么有的见效、有的没有见效,李铁这么解释。然后,引经据典讲了一大堆科学原理,其中有个新名词我记得好像是“量子纠缠”。我还记得当时蒋逸说了句:“好啰唆,简单的一句你不说,李白诗云: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不就得了?”
这是施伟特有的“文字禅”。《红楼梦》到陶渊明,“量子纠缠”到李白诗,从西方跳跃到东方,从此处飞翔到彼处,艺术、宗教、文学、科学的精妙思想借助隐喻的相似性与暗示性联结。这是想象力,是“通灵”。“异人”正是在想象的世界里逃脱:“风吹过去,/风中有匹烈马四蹄腾起,/鬃毛飞扬……/暮色四合的时候,/神从天际降临,/流星划过,死魂灵从大地上冉冉升起……”这四蹄腾起、鬃毛飞扬的“烈马”形象,便是“异人”从世间遁走的形象之一:达到神与人、生与死的灵的统一。
《通灵术》中,蒋逸攀上高高的电线杆,在夕阳中感受着“神从天际降临”,我也仿佛在文字中达到了神人交感的境界,完成了想象力的飞翔和逃脱。
责任编辑 陈 健
如此大胆的想象,若出自女作者的笔,难免会起人“自恋”的感觉——女生不是花做的骨肉,一样有人的欲望的种种挣扎,女性自身何必做出这么高不可攀的姿态呢?但这想象出自男生,便会让你想起《红楼梦》里那个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的贾宝玉,但贾宝玉还偶尔吃吃金钏儿嘴上的胭脂,稍带一些轻薄意味呢;施伟的小说却进了好大一步:他的小说里常常有一个鲜明的女孩儿形象,这个女孩儿完全出自天性地生气勃勃,她随意的一句话可以冲破世俗种种违背人性的桎梏,充满艺术灵感。我总感觉这个小姑娘像是从希腊神话里跑出来的神,不受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种种“这个世界不会好了”的影响,自由女神一般,具有人类社会始创期的元气淋漓。
施伟的作品里,《人海漂流瓶》《穿越三坊七巷的时候》《立体主义》等都是对这样不受世俗摆布、生气勃勃的小女孩的礼赞。与这样一个小女孩形象对应的,是一个或一群“异人”的形象。这个人其实是具有健康人性的常人,而若世俗昏乱,他便成了“异人”。这个人厌倦人世的种种世俗,因为天性不受压抑,因此充满才华,天马行空,自由不羁,有隐士的心性。看《人海漂流瓶》里那群只在荒废的公园中演奏的民间艺人和流浪者吧,他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那些在世俗社会中被忽视的感情:爱、友情、艺术灵感……
异人与女神从哪里来?读施伟更早的作品,从2005年的《卷心菜》、2006年的《壶养》到2008年的《我想当舅舅》,一句“情天情海幻情身”的诗横亘在心胸。小说里,男主人公每天送给情人一颗卷心菜,虽然情人样貌不好看,“一个黑肥女人,粗犷,孔武有力”,依然是“卷心菜,一叶一片都是爱”;两人情真意切,外界条件、金钱的变化于两人仿若浮云;小说结尾点出缘故,原来,他们小时候青梅竹马。还有虽与情人相恋多年、却因吃情人已逝的前男友的醋——“正因为是死人,却无法比较她到底更爱的是谁”而迟迟不能结婚,最后在情人于失望中随随便便另嫁的打击下吐血而亡——这样一往情深的故事是施伟小说的底里。
而从2008年的《车站》《爱她就让她恨我》到2012年《弟弟的女网友要来我们家》,施伟写车站里的小偷群体,写想混黑道而有原则的“大哥”,写反抗拆迁的“书呆子” 小混混的一家人……于是明白了,“情天情海幻情身”的异人与女神从江湖中来。施伟写出了小镇闾巷间人们身上的侠气和伟大的爱情。他们在体制之外活着,富有浪漫的情感,而平静淡泊,不为不义的富贵所动,正是这江湖中的生活给了施伟以及他的小说抵抗的力量。
在之后的《人海漂流瓶》《穿越三坊七巷的时候》《立体主义》中,施伟更加自信了,他為他的人物披上了神光,便是“异人”与女神们的诞生。这几篇小说以元气蓬勃的小女孩为叙述者,文字生气勃勃,小说人物的言语、行动充满幽默的隐喻和反讽,像小女孩一样充满灵感、无所顾忌,最具施伟特色。施伟的小说创作,在这几部小说中达到了一个高峰,就像两股力量的水流在激荡中合为一体,无论是对“异人”不同遭际的叙述,还是对神奇女性点化力量的摹写,最终统一于“穿越时空、追寻逝去的爱情”这一“发现”——“神”与“异人”(“英雄”)互相启发,在对爱的执着中筑成了人性教堂的拱顶。
在两者灿烂辉煌的激荡之后,施伟的小说进一步变化。早期小说写小镇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坚守,虽有各种各样的窘迫,而人物之间有真挚的情意呼应。中期便是小女孩般的兴致勃勃。到了现下的创作,某种悲哀的调子缓缓升起,是对“异人”或“女神”在人世缺少应和的忧伤。就像从“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一样,小说的叙述调子不再那么乐观。像《找灵感》里的小仙,同样是善良温柔的女性特质在闪光,人物却不再充满信心地有“我是飞翔的小天使,双腿中间夹着粉红色的小花;我有一颗粉红色的、明亮的心”这样冲决世俗的美与力量,只有“三个下巴”和一颗善良到“近愚”的心。小仙全心全意地爱着男友,把自己所有的一切,不论是金钱上的,还是爱,都给了男友,却被男友抛弃。她能想象到的解决之道,就是流着泪在房间里吃泡面,一碗又一碗地吃:因为父亲去世后,她有一个特殊的经验,但凡生病或受伤,吃泡面可以带来好运,抵挡悲伤。
《通灵术》亦是如此。施伟让异人脱去了护体的神光,有了很多在世俗社会中被刿、被磨的损伤:小说中,蒋逸代人娶之前并未恋爱过、怀孕的女人,在婚礼前被误认为偷看妻子洗澡的“下流胚”……他如他的名字一样“逸”了,愤而出走;之后回来一趟,又是一举解决了“我”堂哥、堂嫂(也是他前女友)的危难。然而他并非靠多么强大的力量击退了讨债人员,只是用自杀的假象吓退了他们——这让我想起施伟的另一篇小说《逃脱术》,那是一篇非常悲伤的小说——
善良的堂姐夫担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在当地权势人家办丧事的当口,他要求表演魔术“逃脱术”,在表演中被压路机压死,因此得到一笔大额赔偿——那些原本仿佛寄生在他身上、不停吮血的他的母亲、妻子、儿子,仿佛一夜长大,在人间有了可以挣扎生存下去的力量。
施伟在小说中,借堂姐夫的儿子之口,神神秘秘地说“我爸真的是逃脱了,是借仙人之术逃脱的”,制造了一个“潇洒的神仙逃离世间”的假象。这个结尾非常有力量。其实是一个善良卑微的人以自己的死换来周围人们的生。这是我读过的施伟小说中最悲哀的一篇,死,是“异人”逃脱世间的道路之一。
我想,施伟是苦苦思量这个问题的。执着美、真、善的“异人”在人世如何生存?以死来逃脱、由女神的神奇点化来逃脱、借美丽的小说来逃脱……我们便理解了,施伟小说中一段段生机勃勃、幽默讽刺的文字下面,无处不蕴藏着悲哀,对世界的失望;但在悲哀的底色里,即使是孤独地反抗,仍然鼓起所有的勇气。这是施伟小说最有力量的所在。
我也记得,在那一个最初的电话里,施伟激动地说,他读东西方各种思想、艺术作品的所得:东方的思想、佛学,西方的哲学、美学、科学……一切的思想所说明的道理都是可以相通的!那个时刻,我在秋天的阳光中,赞叹施伟获得的这一大领悟!而我自己,只是骤然得了他心得的结论而已;他的一个个具体领悟,我往他的小说中一一寻去,譬如在《通灵术》中:
然后他大谈起通灵,说到《红楼梦》和陶渊明。他说通灵即想象力,《红楼梦》想象出大观园那种女儿国的精神家园,其实是陶潜描述过的世外桃源。
“古代功臣名将才有谥号,陶渊明仅做过才不多久的彭泽县令,未曾建功立业,未曾开疆拓土,友人却私谥他为靖节先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蒋逸滔滔不绝。在座没人知道那是为什么,李铁大笑说,蒋逸又在大发谬论。
“他的《桃花源记》为世人在想象的世界打下一片江山!”
“心诚则灵嘛,懂不懂耶!”关于为什么有的见效、有的没有见效,李铁这么解释。然后,引经据典讲了一大堆科学原理,其中有个新名词我记得好像是“量子纠缠”。我还记得当时蒋逸说了句:“好啰唆,简单的一句你不说,李白诗云: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不就得了?”
这是施伟特有的“文字禅”。《红楼梦》到陶渊明,“量子纠缠”到李白诗,从西方跳跃到东方,从此处飞翔到彼处,艺术、宗教、文学、科学的精妙思想借助隐喻的相似性与暗示性联结。这是想象力,是“通灵”。“异人”正是在想象的世界里逃脱:“风吹过去,/风中有匹烈马四蹄腾起,/鬃毛飞扬……/暮色四合的时候,/神从天际降临,/流星划过,死魂灵从大地上冉冉升起……”这四蹄腾起、鬃毛飞扬的“烈马”形象,便是“异人”从世间遁走的形象之一:达到神与人、生与死的灵的统一。
《通灵术》中,蒋逸攀上高高的电线杆,在夕阳中感受着“神从天际降临”,我也仿佛在文字中达到了神人交感的境界,完成了想象力的飞翔和逃脱。
责任编辑 陈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