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长久以来,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中心舞台,让所有的学生都在自己的指挥棒下团团转,满足于自己的酣畅淋漓、完美无缺的表演,导致学生机械地模仿学习,没有乐趣、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因此,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退居二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数学新课程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把学习数学的乐趣还给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新课程不再只注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而是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我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首先,通过观察大红的双喜字、美丽的蝴蝶等图案,让学生初步接触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折折剪剪,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画图、辨析、变式练习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的区别、联系、判定方法及灵活运用等;最后,我向学生们展示并介绍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建筑、艺术、雕塑诸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对称之美、和谐之美。
学生们能真正体悟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真正地感受到图形中蕴藏着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吗?他们对新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呢?是否应该使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有深层的体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以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呢?想到这儿,我趁热打铁:“同学们,我们何不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一点小小的创意呢?”
学生们立即响应,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十分活跃:有说设计商标的,有说剪纸的,有说为自己的姓名刻一枚私章的……最后,学生们一致同意这个周末每位同学刻一枚私章,下周一全班交流。接下来的时间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刻章的有关要领,我不时地在小组间巡视并参与讨论,同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周一上午上课时学生们纷纷把自己精心雕刻的私章摆上了课桌,等待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评判。我把准备好的印泥和白纸打开,让每位学生在白纸上留下印记。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醒目地出现在白纸上,同学们开心极了。意想不到的是平时数学考试成绩较差的几个同学刻得特别认真:从材料来看,有橡皮、香皂、玻璃等;从刻法来看,有阴刻、阳刻,甚至于一个名字用到了两种刻法;从字体来看,有隶书、楷书、宋体等。私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令同学们赞叹不已。我们由衷地报以热烈的鼓掌,并授予他们“最佳刻手”的称号。
通过刻私章活动,学生们感悟到了图形的几何性质(对称、重合),感悟到了数学之美(平衡、和谐)、汉字之魂、篆刻之韵;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们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有了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判断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丰富了学习方式。
二、把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绝对值》是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如果a<0,那么laI=一n”。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绝对值符号,通过提问、观察、理解总结出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后,我创设了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情景。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说服了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但从深层意义来说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这道题的答案,更多的收获是在鼓励声中,学生大胆发言,说出了自信;讨论声中,学生积极思考,突破了常规;赞叹声中,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把个性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同样,一个班级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新课程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其实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我们为什么舍不得还给他们,非要扼杀他们的灵感呢?师生互动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而且能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愉悦活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世纪教育必须追求的最优教学境界。这是教育自身的呼唤,也是学生内心的呼唤,更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呼唤,而数学教学则对它的呼唤更强烈。
一、把学习数学的乐趣还给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新课程不再只注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而是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我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来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首先,通过观察大红的双喜字、美丽的蝴蝶等图案,让学生初步接触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折折剪剪,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画图、辨析、变式练习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它们的区别、联系、判定方法及灵活运用等;最后,我向学生们展示并介绍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建筑、艺术、雕塑诸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对称之美、和谐之美。
学生们能真正体悟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真正地感受到图形中蕴藏着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吗?他们对新学知识能否灵活运用呢?是否应该使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有深层的体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以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呢?想到这儿,我趁热打铁:“同学们,我们何不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一点小小的创意呢?”
学生们立即响应,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十分活跃:有说设计商标的,有说剪纸的,有说为自己的姓名刻一枚私章的……最后,学生们一致同意这个周末每位同学刻一枚私章,下周一全班交流。接下来的时间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刻章的有关要领,我不时地在小组间巡视并参与讨论,同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周一上午上课时学生们纷纷把自己精心雕刻的私章摆上了课桌,等待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评判。我把准备好的印泥和白纸打开,让每位学生在白纸上留下印记。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醒目地出现在白纸上,同学们开心极了。意想不到的是平时数学考试成绩较差的几个同学刻得特别认真:从材料来看,有橡皮、香皂、玻璃等;从刻法来看,有阴刻、阳刻,甚至于一个名字用到了两种刻法;从字体来看,有隶书、楷书、宋体等。私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令同学们赞叹不已。我们由衷地报以热烈的鼓掌,并授予他们“最佳刻手”的称号。
通过刻私章活动,学生们感悟到了图形的几何性质(对称、重合),感悟到了数学之美(平衡、和谐)、汉字之魂、篆刻之韵;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们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有了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判断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丰富了学习方式。
二、把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绝对值》是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如果a<0,那么laI=一n”。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绝对值符号,通过提问、观察、理解总结出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后,我创设了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情景。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说服了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但从深层意义来说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这道题的答案,更多的收获是在鼓励声中,学生大胆发言,说出了自信;讨论声中,学生积极思考,突破了常规;赞叹声中,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把个性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同样,一个班级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新课程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其实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我们为什么舍不得还给他们,非要扼杀他们的灵感呢?师生互动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解放,而且能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愉悦活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世纪教育必须追求的最优教学境界。这是教育自身的呼唤,也是学生内心的呼唤,更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呼唤,而数学教学则对它的呼唤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