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必须具备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物理的情感,直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 物理情景的突出 实验教学效能的发挥
对于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必须具备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这同时,我们教师又要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直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能真正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一、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所要求达到的某种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从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教学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学生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影响着教师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实现。若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用单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往往会令太多富有潜能的学生失去后天发展的机会,甚至失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作为我们教师,又该怎样来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呢?
《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未来公民在与物理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物理课堂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因此,在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时,必须将《物理课程标准》的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另外,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种分层目标。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差异,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目标怎样分层,:(1)基础性,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2)跳跃性,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水平之上的“最近”发展水平;(3)创造性,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讲究独特新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收集课堂和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时代特点,突出素质教育的主方向。
二、设置符合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只要不是按教师的“标准”答案回答,就常常被教师打断,另外找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放手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甚至于错误的认识都显现出来,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宽松民主。
我在教学比较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又具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动量”一节时,首先就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璃杯不小心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时,容易摔碎;而落在松软的沙上却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做出解释却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注意,不可以启发性、点拨性的讲授“点到即止”,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有效地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和发展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偏差,通过负反馈,引导学生补救;对优势,通过正反馈,引导学生扬长,以保证教学能按预设的目标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特长,保证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自己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因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互动性,要给学生留有进行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也就是课堂中学生忙一些,教师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并强化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为主体。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突出物理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协作交流有用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景、协作、交流、意义的建构四个部分。意义的建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这一最终目标。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者的促进者、辅助者、引导者,他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要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多地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例如,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件,多媒体课恰恰就能够很好地创设这种环境,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一个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选择适合用多媒体表现的内容,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惯性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磁感线等,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有时一组简洁、明了的动画更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在课程导入、知识的重难点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师的讲授,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如笔者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内容时,尽管演示了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别在毛巾、纸板、木板和玻璃上运动的实验,推理出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会不断地运动下去的结论,但由于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真正光滑的桌面,无法成功演示小车在光滑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因此一些推理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或未能深刻理解实验的推理结论,此时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转折处。通过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让小车在没有摩擦的桌面上一直运动下去,有利于学生在认识上的升华。
五、有效发挥实验教学的效能
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我们教师本身的观念问题,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呈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这一层面上,把实验教学仅仅看作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手段,使得实验的功效:启发、验证、激发兴趣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物理实验要求设计新颖,即理念新、设计新、实验新,并体现三个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最为重要。在利用实验真实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失败的实验这一难得的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除了从实验本身进行改进之外,同等重要的是要从发挥实验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方面去考虑,特别是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架设的桥梁等探究情景,让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在主动探究中得以提高。如“楞次定律”一节教学,教师采用随堂实验的教学方式,课前公布准备的课题:感应电流的产生及其磁场方向与原磁场间有何联系呢?由学生按照对已有知识(电磁感应定律等)的认识,自行拟定实验方案,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获得新知的探究过程。作为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条件,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实验教学,更好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
总之,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物理情感充分体现、各种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2] 孟进.张鹏.《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3] 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 物理情景的突出 实验教学效能的发挥
对于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必须具备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这同时,我们教师又要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的培养列入教学目标,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直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能真正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一、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所要求达到的某种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从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教学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学生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影响着教师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实现。若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用单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往往会令太多富有潜能的学生失去后天发展的机会,甚至失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作为我们教师,又该怎样来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呢?
《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未来公民在与物理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物理课堂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因此,在制定和把握教学目标时,必须将《物理课程标准》的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另外,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种分层目标。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差异,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目标怎样分层,:(1)基础性,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2)跳跃性,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水平之上的“最近”发展水平;(3)创造性,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讲究独特新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收集课堂和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时代特点,突出素质教育的主方向。
二、设置符合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只要不是按教师的“标准”答案回答,就常常被教师打断,另外找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放手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甚至于错误的认识都显现出来,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宽松民主。
我在教学比较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又具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动量”一节时,首先就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璃杯不小心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时,容易摔碎;而落在松软的沙上却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做出解释却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注意,不可以启发性、点拨性的讲授“点到即止”,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地、有效地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和发展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偏差,通过负反馈,引导学生补救;对优势,通过正反馈,引导学生扬长,以保证教学能按预设的目标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特长,保证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自己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因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互动性,要给学生留有进行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加强,也就是课堂中学生忙一些,教师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并强化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为主体。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突出物理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协作交流有用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景、协作、交流、意义的建构四个部分。意义的建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这一最终目标。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者的促进者、辅助者、引导者,他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要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多地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例如,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件,多媒体课恰恰就能够很好地创设这种环境,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一个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选择适合用多媒体表现的内容,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惯性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磁感线等,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有时一组简洁、明了的动画更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在课程导入、知识的重难点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师的讲授,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如笔者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内容时,尽管演示了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别在毛巾、纸板、木板和玻璃上运动的实验,推理出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会不断地运动下去的结论,但由于现实世界中并没有真正光滑的桌面,无法成功演示小车在光滑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因此一些推理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或未能深刻理解实验的推理结论,此时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转折处。通过课件模拟这一实验,让小车在没有摩擦的桌面上一直运动下去,有利于学生在认识上的升华。
五、有效发挥实验教学的效能
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我们教师本身的观念问题,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呈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这一层面上,把实验教学仅仅看作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手段,使得实验的功效:启发、验证、激发兴趣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物理实验要求设计新颖,即理念新、设计新、实验新,并体现三个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最为重要。在利用实验真实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失败的实验这一难得的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除了从实验本身进行改进之外,同等重要的是要从发挥实验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方面去考虑,特别是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架设的桥梁等探究情景,让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在主动探究中得以提高。如“楞次定律”一节教学,教师采用随堂实验的教学方式,课前公布准备的课题:感应电流的产生及其磁场方向与原磁场间有何联系呢?由学生按照对已有知识(电磁感应定律等)的认识,自行拟定实验方案,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获得新知的探究过程。作为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条件,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实验教学,更好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
总之,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物理情感充分体现、各种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2] 孟进.张鹏.《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3] 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