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作为数学教师,也应该独具慧眼,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演绎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精彩。
一、调整预设,演绎精彩
学生的思维总是随机、丰富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课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用教学机智对课前预设做局部调整,以便激活课堂教学,巧妙地进行生成。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课时,刚出示课题,前面一位男生大声说:“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三角形面积=底×高÷2吗?”生:“我知道,只要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就分成了两个等底等高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这样,我原定让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变成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只见学生们有的剪,有的量,有的把剪下来的三角形进行对比,兴趣盎然。我的灵活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二、善用意外,演绎精彩
教学可以预设,但不可能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而“现场直播”的课堂最具有鲜活性、生命力。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课堂一定会因不可预测因素的出现而波澜起伏。也许,偶然的因素会使教师措手不及,但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如果我们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就可以把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化尴尬为精彩。课堂也会因此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抓住“添乱”,演绎精彩
在教学中随着新知引入,学生可能在一瞬间获得灵感而迸发创造性火花,教师也就遇到始料未及的“意外”。有次,我在上研讨课“认识倒数”时,我刚一揭示课题调皮大王戴人杰就插话“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我看了看全班学生将信将疑的眼神急中生智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我对他说:“你举几个例子我听听。”他神采飞扬地举了几个分数:“七分之二的倒数二分之七,三分之五的倒数五分之三……”我看其他学生也半信半疑地思索着,便说:“言之有理只要把分子、分母倒过来就是它的倒数,那8、18有倒数吗? 8、18的倒数——倒过来还是8、18吧!”他想了想坐下了,片刻后有部分学生举手:“8可以写成一分之八,它的倒数就是八分之一,18的倒数就是十八分之一。”我追问:“那0.8、1.2有倒数吗?”学生异口同声:“有!”于是我趁机激发道:“你们认为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这种说法正确吗?” 在这节课中,因为意外的“添乱”,触动了我的灵感,及时调整了思路,顺着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先说说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将错就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既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也因“添乱”达到了高潮。
四、巧用错误,演绎精彩
错误既是教学资源,又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可以抓住错误资源,将“错误”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化弊为利,知晓错误的原因,经历从错误认知到正确认识的转变,找出错误与正确之间的联系,把“错误”这一生成性资源巧妙地予以运用。这将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使数学课堂更加出彩。
一道应用题:“小河宾馆有15间双人间和3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以住多少人?”。我请学生板演并齐练。想不到他却这样列式“(15+35)×2×3”,这显然是不对的。我让全班同学判断。学生们当然一致反对,都认为正确的算式应该是“2×15+3×35”。出错的那个学生很不好意思。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当时的思路。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中和这个学生的回答中,发出了闪光点。“算式中(15+35)×2是把5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一石击起千层浪”,在他的启迪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和活动经验,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现。这节课我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使这个“节外生枝”变废为宝,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学生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它不是教师完全预设的,教师不可能完全牵着学生进入自己设计的轨道。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把它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它成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花,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小学)
一、调整预设,演绎精彩
学生的思维总是随机、丰富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直面真实的课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用教学机智对课前预设做局部调整,以便激活课堂教学,巧妙地进行生成。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课时,刚出示课题,前面一位男生大声说:“我知道,三角形面积=底×高÷2。”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三角形面积=底×高÷2吗?”生:“我知道,只要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就分成了两个等底等高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这样,我原定让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变成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教学。只见学生们有的剪,有的量,有的把剪下来的三角形进行对比,兴趣盎然。我的灵活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二、善用意外,演绎精彩
教学可以预设,但不可能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而“现场直播”的课堂最具有鲜活性、生命力。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课堂一定会因不可预测因素的出现而波澜起伏。也许,偶然的因素会使教师措手不及,但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如果我们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就可以把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化尴尬为精彩。课堂也会因此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抓住“添乱”,演绎精彩
在教学中随着新知引入,学生可能在一瞬间获得灵感而迸发创造性火花,教师也就遇到始料未及的“意外”。有次,我在上研讨课“认识倒数”时,我刚一揭示课题调皮大王戴人杰就插话“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我看了看全班学生将信将疑的眼神急中生智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我对他说:“你举几个例子我听听。”他神采飞扬地举了几个分数:“七分之二的倒数二分之七,三分之五的倒数五分之三……”我看其他学生也半信半疑地思索着,便说:“言之有理只要把分子、分母倒过来就是它的倒数,那8、18有倒数吗? 8、18的倒数——倒过来还是8、18吧!”他想了想坐下了,片刻后有部分学生举手:“8可以写成一分之八,它的倒数就是八分之一,18的倒数就是十八分之一。”我追问:“那0.8、1.2有倒数吗?”学生异口同声:“有!”于是我趁机激发道:“你们认为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这种说法正确吗?” 在这节课中,因为意外的“添乱”,触动了我的灵感,及时调整了思路,顺着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先说说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将错就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既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也因“添乱”达到了高潮。
四、巧用错误,演绎精彩
错误既是教学资源,又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可以抓住错误资源,将“错误”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化弊为利,知晓错误的原因,经历从错误认知到正确认识的转变,找出错误与正确之间的联系,把“错误”这一生成性资源巧妙地予以运用。这将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使数学课堂更加出彩。
一道应用题:“小河宾馆有15间双人间和3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以住多少人?”。我请学生板演并齐练。想不到他却这样列式“(15+35)×2×3”,这显然是不对的。我让全班同学判断。学生们当然一致反对,都认为正确的算式应该是“2×15+3×35”。出错的那个学生很不好意思。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当时的思路。嘿,居然在这个错误的算式中和这个学生的回答中,发出了闪光点。“算式中(15+35)×2是把5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一石击起千层浪”,在他的启迪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和活动经验,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现。这节课我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使这个“节外生枝”变废为宝,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学生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它不是教师完全预设的,教师不可能完全牵着学生进入自己设计的轨道。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把它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它成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花,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