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与历史解释的融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历史课程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史料不仅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进行历史解释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环节,培养学生将史料与历史解释融合的素养,需要教师具有全面、客观的创新意识。文章从分析初三历史课本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入手,尝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史料与历史解释融合的教学手段探索。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初中历史
  一、 引言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课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学科有五项核心素质要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它们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将史料和历史解释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健全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 史料与历史解释的关系
  (一)历史学科中的史料与历史解释
  在历史学科研究中,求真既是历史研究的灵魂,更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史料”从本质上来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解释,它记录了历史,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中加以参考的东西。“历史解释”是在探究史料实证的基础上,结合事实对史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解释,这个解释和判断过程都是在尊重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和历史解释
  研究最近几年人教版地区中考试卷发现,初中历史考试试题越来越侧重考验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即考查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材料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梳理和证明史料真实性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三、 史料实证的训练和历史解释的练习
  (一)史料实证训练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锻炼学生自主搜集并进行史料实证研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对研究史料产生兴趣并在探究中掌握课程内容。
  1.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供多元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把握课堂这个主阵地,为学生创造锻炼史料实证意识的条件,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意识和能力。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历史课中可接触和利用的资源大都来自教材,虽然教材中的内容是经过学者探讨研究选出来的,能够直接证明历史的材料,但是这样做不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产生史料实证意识。
  2. 让学生自己搜集史料,在搜集过程中锻炼史料实证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和老师上课讲的史料资源,能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深度的剖析,然后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史料实证能力。但是,如果教师一直都在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材料,不能长时间地调动学生探究史料真实性的兴趣,因此,适当地给学生自主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并在学习和分析史料之后进行信息提取、事件解读从而形成对完整历史事件的认知、锻炼史料实证能力。
  (二)历史解释能力练习策略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时一般会脱离历史语境和时代背景,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重要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历史解释的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养成更高的历史素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应该初步掌握一些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在解释历史问题、评价历史现象时做到推论有理、言之有据。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与所学历史主题相关的材料,并设置与历史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查阅、分析史料的基础上锻炼历史解释的能力。
  四、 结合课文的史料和历史解释的融合策略探索
  (一)以史料定位时代背景,还原历史语境
  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由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决定的,对史料进行研究可以解释深度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历史事件放在其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中去解读,能够最客观地解释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有着特定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思想背景,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法国大革命巧妙而又必然地发生了。18世纪晚期的法国,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意识形态都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危机,为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也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教材中关于《法国大革民和拿破仑帝国》的史料包括:
  材料一 法语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启蒙运动是传播光明的运动。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许多启蒙思想家,而且启蒙运动的引导者主要都是知识分子。
  材料二 法国的封建等级制度: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则由工人、农民、城市平民以及资产阶级共同组成。
  材料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法律对于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人权宣言》
  这些材料能够为解释法国大革命事件提供史料支撑,帮助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了解,同时,在史料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历史解释,是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应该养成的历史素养。
  但是,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记忆教材中的内容,则不利于深度地锻炼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因此,在充分利用和解读教材资料的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史料,比如在透彻研究教材中信息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互联网上筛选多样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材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并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甄别史料的能力。比如将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相关的主题:《人权宣言》的颁布、巴黎人民起义、雅各賓派的统治、拿破仑的政治活动、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等各项内容做成专题PPT课件,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梳理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时间脉络,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意识。在分析重点事件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形式引入大量的能够证实当时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史料,让学生在了解多元史料的同时深化史料实证意识。   (二)根据史料探索因果关系,丰盈历史人物,从多维角度进行历史解释
  拿破仑一直都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历史人物,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由民众选出来的皇帝。他传播民主意识,颁布《拿破仑法典》,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为保护革命战争的胜利果实而东征西战,最终在滑铁卢失败之后流放。拿破仑和他帝国的建立、巩固与覆灭,人们往往归因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启蒙思想的崛起以及封建专制的覆灭。但是,这种历史解释往往容易因为忽视历史事件中的整体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个性而失去整体性。
  材料四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军队的中间。”——拿破仑在向埃及的远征中下达的命令。
  材料五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材料六 拿破仑发现了近现代国家的本质;他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基本体现,决定承认并保护这一基础。——马克思
  上边这些材料都是课本教材之外的史料,补充这些多元史料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增强历史解释的鲜活性和启发性,提高历史解释的科学性。材料四中,拿破仑是在远征过程中说的,其中学者代表知识,代指精英;而驴子则代表当时的粮草和后勤。在战争中,精英与后勤都是不可缺少而又最脆弱的存在,而他正是懂得抓住事物的关键,明白对战争来说精英和后勤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拿破仑大部分战争都能取得胜利的关键。而材料五则一方面证明了拿破仑的目标性强烈,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他个人野心比较大,在拿破仑建立拿破仑帝国初期,他领导人民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倒反法联盟,保护法国大革命成果,但是后来,随着他个人野心的增大,拿破仑最终走向了毁灭。材料六则肯定了拿破仑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法兰西银行,颁布《民法典》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实行征兵制,广泛征集农民当兵,等一系列行为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从纵向角度来说,拿破仑称帝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改善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颁布《拿破仑法典》具有典型的因果关系,从横向角度来说,《拿破仑法典》对其他国家民法的颁布有着推动作用。
  (三)根据史料延展时空,从宏观角度进行历史解释
  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产生的,这是由历史学科的“时空性”决定的。史料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认识到具体历史时空里历史事件的始末和影响,更在于通过对史料进行宏观的历史解释,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是发生在那个特定历史时代和历史地域的产物,可能拿破仑帝国在那个时代是覆灭了,但是如果将它放到更广阔的历史时空里进行评判,则会有更深远的影响和更重大的意义。
  材料七 “拿破仑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他使用的广大的武装群众的战略和战术……并且把它发展到了几乎完善的程度。”——恩格斯
  根据材料七可以看出,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巩固与覆灭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为了保卫遭到反法联盟侵犯的国家而多次征战。尤其是在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这两次战争都导致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流放,但这两次战役中他的战术和战略都非常完善,很难被后来的人超越。因为这两次战争都是在完全防御性的战局中以少数对战多数,不断主动攻击的出色例子。因此,从长远来看,这两次战役也是成功的。
  五、 总结
  總之,史料是历史学科中进行历史解释的根本依据,也是对历史事件、背景等的最直接证明,是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时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历史解释则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对史料进行深入、客观的评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将史料和历史解释融合的能力,更有利于科学、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20):89-90.
  [2]李寅滢.基于历史解释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以“法国大革命”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5):55-58.
  [3]李志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培养:以“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7):20-22.
  作者简介:韦月琴,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信息技術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革,导致现代社会对具有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高中学校也积极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以便让学生在现实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中,在智慧教室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革。本文将从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三个角度来分析在智慧教室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
摘要: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探索生活的学科,因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的知识。初中阶段的课业较为轻松,因此,初中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带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意义和具体的策略,以期望帮助初中物理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而帮助初中生提升物理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面对作文写作时经常会存在明显畏难情绪,长此以往则会对语文写作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发展。其实小学生的世界里从来不曾缺乏语文写作素材,但学生们却未能有效地发现和挖掘这些素材,素材积累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作文写作遭遇了诸多困难。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深入分析小学高年级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面临的三个难点,并积极探讨出小学高年级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五个策略,力促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独具匠心,而语文要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好语文要素的贯穿,结合各个单元要求的语文要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策略的安排。本文从把握各单元语文要素的联系、树立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聚焦课后思考习题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等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课文案例剖析语文要素落实的具体方法,指导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托部编版语文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深度和
摘 要:在历年高考中,区域地理考查频繁出现,但区域地理部分知识点繁杂、覆盖面广,学生掌握困难,教师备课难度较大。现实中各学校高二年级的区域地理教学往往各行其道,参差不齐,以至于在高二年级无法进行跨校区地理统一考试。更大的问题是许多学校仍然停留在碎片化且重复的“区域地理”教学层面,没有上升到“系统地理”的教学,使整个高二年级的地理教学变成是课余负担和无效教学。本文就以河流的水文特征为例,探究如何在高
摘 要: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阅读课,阅读课不仅仅局限于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一堂好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意识等的积累与培养,建立学生的写作基础,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  关键词:指向写作;写作知识;《记金华的双龙洞》     新课标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就不能上的千篇一律,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两条基准线。做好对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守法和道德意识,是当今时代老师的教育重点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困境;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所以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学生学习过
摘要: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心理上还不够成熟,抽象思维正在形成,如果用纯逻辑推理,他们会觉得很困难,所以在古诗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思维发展和古诗学习的特点,重视语文素养视域下小学第二学段古诗教学的策略运用,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第二学段;古诗教学;解决对策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理论的指导和应用,以科学的学习理论组织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古诗教学中,“以学生为
摘要:对于图形,除了它们的特征与性质,人们还会关注它们的大小。按维度层层递进,一维图形的大小是长度,二维图形的大小是面积,三维图形的大小是体积。这些图形的大小需要通过测量来确定,其中,长度的测量是面积、体积测量的基础。从课程标准来看,“测量”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学生需要从对物体的定性描述发展到对物体的定量刻画。学生对事物量化的把握程度,就是学生量感在“测量”内容中的表现形式。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变革,初中美术教学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直致力于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针对以往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滞后、教学理念僵化、评价系统单一的问题,总结出了将美术课堂教学向现代化、探究化、多元化转变的创新路径,其主旨在于美术课堂结构,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以此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对此,本文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