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有效的提问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即教师缺乏对自身提问行为的认识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地把握提问的主动权。本文立足于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结合相关研究与名师经验给出一些改进策略。
关键词:提问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提问,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常常是低效的,严重影响教学成果。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缺乏对自我提问行为的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提问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对提问的认识缺乏,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提问是一种专业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回答是不是符合教师的答案,如果不符合就将学生的答案引导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上,不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提问。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从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在实际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很多是无用的,没有基于学生的学情而精心设计问题。例如,我们经常在语文课堂中听见“你们认为对不对?”“谁能读得比他还好?”等,这些问题属于知识型、事实性或回忆型。这与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违背,这些低认知、低水平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阻碍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学生将会变得越来越不爱动脑思考问题。
3.教师在课堂中过度地把握提问的主动权。目前在语文课堂中,提倡师生民主关系。然而在实际课堂中,教师是权威主宰者,学生的答案由教师主观进行判断。当学生的答案不符合教师预设的答案时,就立刻给出“终审判决”。教师很多时候一意孤行,不能客观辩证地对待学生的创新答案。小学生思想活跃,经常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而教师将这些新奇的答案视为学生瞎想,看不到学生答案中的亮点。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有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情境性、启发性、指向性的特征,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知识进行恰当地提问,才会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1.理解提问含义,认识提问的重要性。虽然很多教师多次在课堂上使用提问,但他们并不会提前认真准备,因而造成课堂中出现太多无效提问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提问观念,明白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反映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是包含教师、学生在内的完整的过程性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情境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教学行为。小学语文教师拥有正确的提问观念,才会以小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提问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提问,不仅要转变提问观念,还要精通语文专业知识。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研究课标、教材,在研读过程中才能找到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超越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语文课的提问内容。此外,设计问题要具有梯度性,争取让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把握问题的情境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3.创建民主和谐课堂,耐心等待学生答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反思式提问,让学生澄清观点;鼓励学生对观点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提供判断的机会;让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阐述观点,让学生考虑问题发生的情境等。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构思答案,这样小学生才会更喜欢投入课堂学习中,才会有更精彩的回答与表现。
三、结束语
教师课堂提问和教学流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提问渗透于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流程。教师要借助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提问的水平和语文教学质量。通过评价观念的转变,重视提问的作用,课前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提问内容。长此以往,教师在一次次用心提问的过程中必定会升华自己的教学智慧,学生在一次次用心思考中必会开出智慧与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Vanzee,E&Minstrell,J. Using Questioning to Guide Student Thinking[J].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997,6(2):229-271.
关键词:提问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提问,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常常是低效的,严重影响教学成果。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缺乏对自我提问行为的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提问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对提问的认识缺乏,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提问是一种专业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回答是不是符合教师的答案,如果不符合就将学生的答案引导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上,不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提问。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从以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在实际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很多是无用的,没有基于学生的学情而精心设计问题。例如,我们经常在语文课堂中听见“你们认为对不对?”“谁能读得比他还好?”等,这些问题属于知识型、事实性或回忆型。这与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违背,这些低认知、低水平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阻碍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学生将会变得越来越不爱动脑思考问题。
3.教师在课堂中过度地把握提问的主动权。目前在语文课堂中,提倡师生民主关系。然而在实际课堂中,教师是权威主宰者,学生的答案由教师主观进行判断。当学生的答案不符合教师预设的答案时,就立刻给出“终审判决”。教师很多时候一意孤行,不能客观辩证地对待学生的创新答案。小学生思想活跃,经常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而教师将这些新奇的答案视为学生瞎想,看不到学生答案中的亮点。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有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情境性、启发性、指向性的特征,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知识进行恰当地提问,才会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1.理解提问含义,认识提问的重要性。虽然很多教师多次在课堂上使用提问,但他们并不会提前认真准备,因而造成课堂中出现太多无效提问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提问观念,明白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是反映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是包含教师、学生在内的完整的过程性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情境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教学行为。小学语文教师拥有正确的提问观念,才会以小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提问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提问,不仅要转变提问观念,还要精通语文专业知识。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研究课标、教材,在研读过程中才能找到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超越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语文课的提问内容。此外,设计问题要具有梯度性,争取让班级内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把握问题的情境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3.创建民主和谐课堂,耐心等待学生答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反思式提问,让学生澄清观点;鼓励学生对观点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提供判断的机会;让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阐述观点,让学生考虑问题发生的情境等。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构思答案,这样小学生才会更喜欢投入课堂学习中,才会有更精彩的回答与表现。
三、结束语
教师课堂提问和教学流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提问渗透于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流程。教师要借助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提问的水平和语文教学质量。通过评价观念的转变,重视提问的作用,课前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提问内容。长此以往,教师在一次次用心提问的过程中必定会升华自己的教学智慧,学生在一次次用心思考中必会开出智慧与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Vanzee,E&Minstrell,J. Using Questioning to Guide Student Thinking[J].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997,6(2):22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