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23-0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红斑上出现成群的丘疹、水疱,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损害常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根据病毒侵犯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继发症状[1],当脊髓后根神经元受侵犯,进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內脏神经纤维受侵犯后,传导冲动功能丧失,排尿反射不能形成,致膀胱逼尿肌不能收缩、尿道括约肌不能松弛,尿液潴留于膀胱内不能排出[2]。现将7例骶髓部带状疱疹合并排尿障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4年8月~2010年2月,我科共收治了7例带状疱疹合并排尿障碍患者,均表现为单侧外阴至臀部出现群集性分布的皮疹,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皮肤感觉异常及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占同期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1.47%。其中男5例,女2例,年齡58~81岁,平均64.57岁,病程3~17天。患者入院时间为7~28天,平均15.5天。7例中3例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1~2次,平时没有明显的排尿困难,但出现皮疹后相继出现明显的排尿费力等排尿障碍,疑似为骶尾部带状疱疹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排尿障碍。任何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3]。4例起带状疱疹同时首先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及排便异常等,此后相继出现急性尿潴留,为骶尾部带状疱疹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急性尿潴留。尿常规检查只见少量白细胞。肾功能及其他血液生化检查均无明显的异常。
1.2 治疗方法:在抗病毒、增强免疫、营养神经药物、红外线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坦索罗辛胶囊(哈乐)0.2mg/次,2次/d口服,加用喹诺酮类抗菌素左氧氟沙星0.3g/次,1~2次/d静脉输液,预防感染。 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予以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1周后间歇性导尿配合加压排尿或板机点排尿,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并进行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
1.3 结果:治疗7天左右出现尿意感时拔除留置导尿管或经药物治疗、留置导尿和间断导尿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后,残余尿量渐渐减少,每次排尿量达到了300 ml左右,尿线粗而有力,4周后恢复到了发病前的状态,均治愈出院。随访3~6个月,除了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尿等待以外,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正常排尿。
2 护理
2.1 心里护理:治疗初期带状疱疹可有进展趋势,尤其骶尾部带状疱疹,由于病程较长、持续疼痛、排尿及排便的障碍,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对治疗效果还产生怀疑,甚至有抵触情绪,而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损害肾脏功能的副作用,会使患者犹豫不决,对治疗不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去关心,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做好疏导,向患者讲解带状疱疹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情况和预期结果,使病人要有耐心,并解释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疼痛、排尿排便障碍会逐渐减弱或消失,最终恢复正常,以此来解除病人的不良心理,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2 皮肤护理:早期皮损渗液多时,用依呀沙叮持续湿敷使局部温度下降,减轻炎性充血及水肿,清除渗出物,达到收敛、消炎之目的;皮损处渗液减少时停止湿敷;每次排便后注意清洗外阴,可涂抹更昔洛韦或百多帮软膏;皮损处红外线照射每次每个部位20min,2次/d,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炎症消退,加速组织修复,促进皮疹愈合,预防皮损面的感染和扩散,从而缩短病程;指导病人内衣以棉质、松软、宽大为宜,防止衣服过小摩擦患处增加疼痛;体位可采取健侧卧位,减少对创面摩擦,减轻疼痛;勤洗手、剪指甲,避免抓挠或磨破局部,以防皮损面感染。
2.3 尿路感染的预防:导尿管选择对尿道粘膜损伤及刺激反应小的双腔气囊导尿管(F12~14),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导尿管使用丁卡因胶浆充分润滑,使尿道局部润滑止痛、减少其粘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感染几率;夹闭尿管,2~4h放一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尿管弯曲受压,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要低于膀胱;留置尿管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饮水量2500~3000ml/d,以达到自身冲洗膀胱,预防泌尿系感染的作用[4];1~2次/d以碘伏消毒尿道口、导尿管及会阴。不要经常倒空尿袋中的尿液,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隔日更换一次引流袋。
2.4 膀胱功能再训练
2.4.1 明确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后,留置导尿1周左右,1周后间歇性导尿配合加压排尿或扳机点排尿,在间歇导尿期间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并进行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手法训练,具体做法是: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摩膨隆的下腹部膀胱区,促使逼尿肌收缩,帮助排尿,注意一定要用力适当,由轻而重,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膀胱破裂。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要托住膀胱底,另一手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压一次,力求排尽;也可设法寻找刺激排尿反射的扳机点,如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牵拉阴毛等,以诱发逼尿肌收缩,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2.4.2 肌肉力量的锻炼:骨盆底部肌肉的力量对排尿也有很大作用。在病情允许时,应指导患者进行这部分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根据病情可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紧盆底肌肉,再缓缓放松,每次10 s左右,连续10遍,每日数次,以不觉疲乏为宜。病情许可时,还可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
2.5 出院指导:部分病人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痛、排尿不畅感,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疑虑。继续保持多饮水的习惯,保持会阴部清洁,适当做好肌肉力量的锻炼。有病情变化随诊。
参考文献
[1] 吴欣娟.实用皮肤性病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8:75
[2] 李美洲,丁政云,高顺强,等.带状疱疹伴尿潴留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2):764
[3] 武玉东,赵亚冰.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1):704~705
[4] 杨梅.留置尿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41-4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红斑上出现成群的丘疹、水疱,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损害常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根据病毒侵犯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继发症状[1],当脊髓后根神经元受侵犯,进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內脏神经纤维受侵犯后,传导冲动功能丧失,排尿反射不能形成,致膀胱逼尿肌不能收缩、尿道括约肌不能松弛,尿液潴留于膀胱内不能排出[2]。现将7例骶髓部带状疱疹合并排尿障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4年8月~2010年2月,我科共收治了7例带状疱疹合并排尿障碍患者,均表现为单侧外阴至臀部出现群集性分布的皮疹,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皮肤感觉异常及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占同期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1.47%。其中男5例,女2例,年齡58~81岁,平均64.57岁,病程3~17天。患者入院时间为7~28天,平均15.5天。7例中3例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1~2次,平时没有明显的排尿困难,但出现皮疹后相继出现明显的排尿费力等排尿障碍,疑似为骶尾部带状疱疹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排尿障碍。任何与排尿有关的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3]。4例起带状疱疹同时首先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及排便异常等,此后相继出现急性尿潴留,为骶尾部带状疱疹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急性尿潴留。尿常规检查只见少量白细胞。肾功能及其他血液生化检查均无明显的异常。
1.2 治疗方法:在抗病毒、增强免疫、营养神经药物、红外线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坦索罗辛胶囊(哈乐)0.2mg/次,2次/d口服,加用喹诺酮类抗菌素左氧氟沙星0.3g/次,1~2次/d静脉输液,预防感染。 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予以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1周后间歇性导尿配合加压排尿或板机点排尿,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并进行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
1.3 结果:治疗7天左右出现尿意感时拔除留置导尿管或经药物治疗、留置导尿和间断导尿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后,残余尿量渐渐减少,每次排尿量达到了300 ml左右,尿线粗而有力,4周后恢复到了发病前的状态,均治愈出院。随访3~6个月,除了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尿等待以外,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正常排尿。
2 护理
2.1 心里护理:治疗初期带状疱疹可有进展趋势,尤其骶尾部带状疱疹,由于病程较长、持续疼痛、排尿及排便的障碍,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对治疗效果还产生怀疑,甚至有抵触情绪,而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损害肾脏功能的副作用,会使患者犹豫不决,对治疗不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去关心,倾听患者主诉,评估患者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同的心理,做好疏导,向患者讲解带状疱疹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情况和预期结果,使病人要有耐心,并解释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疼痛、排尿排便障碍会逐渐减弱或消失,最终恢复正常,以此来解除病人的不良心理,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2 皮肤护理:早期皮损渗液多时,用依呀沙叮持续湿敷使局部温度下降,减轻炎性充血及水肿,清除渗出物,达到收敛、消炎之目的;皮损处渗液减少时停止湿敷;每次排便后注意清洗外阴,可涂抹更昔洛韦或百多帮软膏;皮损处红外线照射每次每个部位20min,2次/d,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炎症消退,加速组织修复,促进皮疹愈合,预防皮损面的感染和扩散,从而缩短病程;指导病人内衣以棉质、松软、宽大为宜,防止衣服过小摩擦患处增加疼痛;体位可采取健侧卧位,减少对创面摩擦,减轻疼痛;勤洗手、剪指甲,避免抓挠或磨破局部,以防皮损面感染。
2.3 尿路感染的预防:导尿管选择对尿道粘膜损伤及刺激反应小的双腔气囊导尿管(F12~14),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导尿管使用丁卡因胶浆充分润滑,使尿道局部润滑止痛、减少其粘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感染几率;夹闭尿管,2~4h放一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尿管弯曲受压,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要低于膀胱;留置尿管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饮水量2500~3000ml/d,以达到自身冲洗膀胱,预防泌尿系感染的作用[4];1~2次/d以碘伏消毒尿道口、导尿管及会阴。不要经常倒空尿袋中的尿液,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隔日更换一次引流袋。
2.4 膀胱功能再训练
2.4.1 明确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后,留置导尿1周左右,1周后间歇性导尿配合加压排尿或扳机点排尿,在间歇导尿期间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并进行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手法训练,具体做法是: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摩膨隆的下腹部膀胱区,促使逼尿肌收缩,帮助排尿,注意一定要用力适当,由轻而重,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膀胱破裂。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要托住膀胱底,另一手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压一次,力求排尽;也可设法寻找刺激排尿反射的扳机点,如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牵拉阴毛等,以诱发逼尿肌收缩,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2.4.2 肌肉力量的锻炼:骨盆底部肌肉的力量对排尿也有很大作用。在病情允许时,应指导患者进行这部分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根据病情可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紧盆底肌肉,再缓缓放松,每次10 s左右,连续10遍,每日数次,以不觉疲乏为宜。病情许可时,还可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
2.5 出院指导:部分病人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痛、排尿不畅感,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疑虑。继续保持多饮水的习惯,保持会阴部清洁,适当做好肌肉力量的锻炼。有病情变化随诊。
参考文献
[1] 吴欣娟.实用皮肤性病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8:75
[2] 李美洲,丁政云,高顺强,等.带状疱疹伴尿潴留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2):764
[3] 武玉东,赵亚冰.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1):704~705
[4] 杨梅.留置尿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