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李健是“差异感”的存在。不以高音见长,没有抓人眼球的绯闻,风格相对单一,然而他却凭借“走心”的演唱,为整个节目带来了新鲜感,也将我们的审美观重新颠覆。
我们不再觉得猫系文艺男是一种“直男癌”,相反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完美男人的图腾。他认真做音乐,像个浪漫的诗人,高冷无表情的样子,又十足像个学霸。乍一看,他还有些“老派”,就连借来的演出服,都会透露着一股书生气。可再细看,胸口的欢乐图案以及袖口处的手表,都能一扫沉闷,将他的气质展露无遗。
由此可见,李健能成为少女心的收割机,真不是靠颜值,反倒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他不像其他艺人,灿烂如烟火,而是更像每天头顶的月亮,温婉又皎洁。至于他的性格,亦不是矫揉造作,更多是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约莫10岁,李健曾跟随父亲学过京剧,还练过武术。他一度是文化局大院里的“大王”,到处惹是生非,付笛生、孙悦等著名歌手都曾受到过他的“折磨”。可突然有一天,他就变得沉默了,因为他的嗓子哑了,一开口说话就很吓人。他不能再唱京剧,也不愿再打打闹闹,更不愿与人交流。
他开始变成孤单的“异数”,活在自我的世界。一直到升入初中,一部电影才拯救了他。那部电影叫作《路边吉他队》。李健在看完后,便疯狂地喜欢上了弹吉他。很庆幸,母亲也很支持他的爱好,花两个月的工资为李健买了一把红棉吉他。 这把吉他不仅让李健重新回到有声世界,还为他带来了更奇妙的经历。他几乎每天都会花四块钱去吉他社学习,还买来了很多磁带,模仿着当时最红的歌手齐秦和谭咏麟唱歌。
李健越弹越自信。高考时,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举办冬令营,他便报了名。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说句心里话》,获得了第一名,赢得了50分的高考加分。加之他本来就是学霸,所以便顺理成章地被清华录取,真正成为一名理工男。
只是,他从未放弃音乐。后来,他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便组了个乐队,唱了一首经典情歌《一生有你》;他看见宿舍旁有一大片金色的麦田,随风摇曳很是好看,便写了《风吹麦浪》这首歌;他还为了音乐,辞去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工作,一门心思全都扑在了写歌上。
组合解散后,他依然不紧不慢地看书、旅行、生活,再把这些感受融进歌曲。
不得不承认,他的每首歌里都有故事,都是带着灵魂。
倘若每个人都有这份情怀,能让思考的渔线深深沉人人生这条溪流中去,那么我们都会是诗人,都能对生活多些热爱。然而,我们都太急功近利,忘了世界那么大,真的应该去看看。所以,公子世无双,李健只此一人。
2
在李健的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橱,上面摆满了他所珍藏的CD和图书。细心的网友透过蛛丝马迹,整理出了他的书单。与那些烂大街的快餐书相比,他读的更像是智慧集锦。
《文学回忆录》《1984》《风景与记忆》<哈扎尔词典》……李健偏爱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他说,文学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一本书可能写于17世纪,或者更久远,但人性是没有多少进化的。读史使人明智,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不仅如此,在演唱万晓利的《陀螺》时,他还带着偶像的诗集上台。如此的举动,本该觉得矫情,放置他的身上却并不突兀。这本书是菜昂纳德·科恩的诗集《渴望之书》,那句“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的歌词,正是来源于此书。
后来,李健在调侃中,漫不经心地读出了冯唐所写的诗“十里春风不如你”。怎么说?明明这句话,早已被那些自喻为文艺的小资青年用烂,可从李健的嘴里说出来,却好像又重新回到了诗歌的本意,因为李健从不是为了卖弄学问而读书。他觉得,永远保持学生的状态,那么人生就不会枯燥。他信奉梁文道曾说过的,读一些让自己稍微费些力的书才会有长进。
除却读书,李健还很喜欢健身。平均一周,他会健身四次,有时为了健身,还会翘掉开会。对健身,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健身能够释放很多不良情绪,精神的、物质的都可以。他说,身体就像机器,时间久了就应该重新保养。
李健走红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叫作“李健现象”。文化批评学者朱大可更是将李健比作“奇迹”,认为他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文化圈的一个新现象,带动了一种全新的时尚流行。这种时尚,与喧嚣的快餐文化、功利的创作目的背道而驰。人们亦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吟唱李健的《贝加尔湖》,去读他推荐的《哈扎尔词典》,跟着他一起有氧运动……
这么看来,李健确实是当下公众审美的最大公约数。我们爱慕的,也不仅仅是他年轻的容颜,应该还有,他折射出的另一个自己。这样的自己,贴近纯真,远离复杂;这样的自己,我们经久不见,又在慢慢寻回。
这是李健带来的改变,十里春风不如李。
3
有人曾问过李健,为什么不去一些歌唱比赛担任评委?他是这么回答的:有些小孩唱得特油滑,太花哨,就像一个学画画的,素描还不会,直接就画油画了,看到这样的我想批评,又不忍心。
果然,他真的没有娱乐精神,不懂迎合大众讲话。有时,他活得一点都不像男神,很多行为就像承认穿了秋裤那么坦然。他也很喜欢看韩剧,最喜欢的明星是全智贤和孙艺珍,凡是她们拍的作品,他都看过。
这么看来,李健确实很接地气,还带着一点冷幽默。当记者问他去参加《我是歌手》的初衷是什么时,他会一本正经地说,没有初中,只有高中.问他觉得胡彦斌发挥得好吗,他又一语惊人地讲,胡彦斌发挥得都快挥发了。
关键是,每次讲这些段子时,李健都会眨着他无瑕的眼睛,看起来很是无辜。以至于,很多人觉得他就像是《驯龙高手》里的那只龙,相当呆萌,尽管这画风明显不对。
事实上李健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曾在父亲患了肠癌后,特别的难过,却又那样的无能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当父亲行动不便时,他就背着爸爸。后来,爸爸离世前,对李健说“原谅我”,这句话让他难过了很久。所以,在参加《鲁豫有约》时,李健曾自弹自唱《父亲》,几度哽咽,红了眼眶。
一个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会对这个世界格外的宽容和温柔。李健的温柔,就像是石缝里萌蘖的花,他唱的歌,又像是在山涧中流淌的水。
好的偶像就是如此,心如清雨,润物细无声。
《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李健是“差异感”的存在。不以高音见长,没有抓人眼球的绯闻,风格相对单一,然而他却凭借“走心”的演唱,为整个节目带来了新鲜感,也将我们的审美观重新颠覆。
我们不再觉得猫系文艺男是一种“直男癌”,相反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完美男人的图腾。他认真做音乐,像个浪漫的诗人,高冷无表情的样子,又十足像个学霸。乍一看,他还有些“老派”,就连借来的演出服,都会透露着一股书生气。可再细看,胸口的欢乐图案以及袖口处的手表,都能一扫沉闷,将他的气质展露无遗。
由此可见,李健能成为少女心的收割机,真不是靠颜值,反倒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他不像其他艺人,灿烂如烟火,而是更像每天头顶的月亮,温婉又皎洁。至于他的性格,亦不是矫揉造作,更多是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约莫10岁,李健曾跟随父亲学过京剧,还练过武术。他一度是文化局大院里的“大王”,到处惹是生非,付笛生、孙悦等著名歌手都曾受到过他的“折磨”。可突然有一天,他就变得沉默了,因为他的嗓子哑了,一开口说话就很吓人。他不能再唱京剧,也不愿再打打闹闹,更不愿与人交流。
他开始变成孤单的“异数”,活在自我的世界。一直到升入初中,一部电影才拯救了他。那部电影叫作《路边吉他队》。李健在看完后,便疯狂地喜欢上了弹吉他。很庆幸,母亲也很支持他的爱好,花两个月的工资为李健买了一把红棉吉他。 这把吉他不仅让李健重新回到有声世界,还为他带来了更奇妙的经历。他几乎每天都会花四块钱去吉他社学习,还买来了很多磁带,模仿着当时最红的歌手齐秦和谭咏麟唱歌。
李健越弹越自信。高考时,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举办冬令营,他便报了名。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说句心里话》,获得了第一名,赢得了50分的高考加分。加之他本来就是学霸,所以便顺理成章地被清华录取,真正成为一名理工男。
只是,他从未放弃音乐。后来,他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便组了个乐队,唱了一首经典情歌《一生有你》;他看见宿舍旁有一大片金色的麦田,随风摇曳很是好看,便写了《风吹麦浪》这首歌;他还为了音乐,辞去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工作,一门心思全都扑在了写歌上。
组合解散后,他依然不紧不慢地看书、旅行、生活,再把这些感受融进歌曲。
不得不承认,他的每首歌里都有故事,都是带着灵魂。
倘若每个人都有这份情怀,能让思考的渔线深深沉人人生这条溪流中去,那么我们都会是诗人,都能对生活多些热爱。然而,我们都太急功近利,忘了世界那么大,真的应该去看看。所以,公子世无双,李健只此一人。
2
在李健的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橱,上面摆满了他所珍藏的CD和图书。细心的网友透过蛛丝马迹,整理出了他的书单。与那些烂大街的快餐书相比,他读的更像是智慧集锦。
《文学回忆录》《1984》《风景与记忆》<哈扎尔词典》……李健偏爱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他说,文学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一本书可能写于17世纪,或者更久远,但人性是没有多少进化的。读史使人明智,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不仅如此,在演唱万晓利的《陀螺》时,他还带着偶像的诗集上台。如此的举动,本该觉得矫情,放置他的身上却并不突兀。这本书是菜昂纳德·科恩的诗集《渴望之书》,那句“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的歌词,正是来源于此书。
后来,李健在调侃中,漫不经心地读出了冯唐所写的诗“十里春风不如你”。怎么说?明明这句话,早已被那些自喻为文艺的小资青年用烂,可从李健的嘴里说出来,却好像又重新回到了诗歌的本意,因为李健从不是为了卖弄学问而读书。他觉得,永远保持学生的状态,那么人生就不会枯燥。他信奉梁文道曾说过的,读一些让自己稍微费些力的书才会有长进。
除却读书,李健还很喜欢健身。平均一周,他会健身四次,有时为了健身,还会翘掉开会。对健身,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健身能够释放很多不良情绪,精神的、物质的都可以。他说,身体就像机器,时间久了就应该重新保养。
李健走红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叫作“李健现象”。文化批评学者朱大可更是将李健比作“奇迹”,认为他从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文化圈的一个新现象,带动了一种全新的时尚流行。这种时尚,与喧嚣的快餐文化、功利的创作目的背道而驰。人们亦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吟唱李健的《贝加尔湖》,去读他推荐的《哈扎尔词典》,跟着他一起有氧运动……
这么看来,李健确实是当下公众审美的最大公约数。我们爱慕的,也不仅仅是他年轻的容颜,应该还有,他折射出的另一个自己。这样的自己,贴近纯真,远离复杂;这样的自己,我们经久不见,又在慢慢寻回。
这是李健带来的改变,十里春风不如李。
3
有人曾问过李健,为什么不去一些歌唱比赛担任评委?他是这么回答的:有些小孩唱得特油滑,太花哨,就像一个学画画的,素描还不会,直接就画油画了,看到这样的我想批评,又不忍心。
果然,他真的没有娱乐精神,不懂迎合大众讲话。有时,他活得一点都不像男神,很多行为就像承认穿了秋裤那么坦然。他也很喜欢看韩剧,最喜欢的明星是全智贤和孙艺珍,凡是她们拍的作品,他都看过。
这么看来,李健确实很接地气,还带着一点冷幽默。当记者问他去参加《我是歌手》的初衷是什么时,他会一本正经地说,没有初中,只有高中.问他觉得胡彦斌发挥得好吗,他又一语惊人地讲,胡彦斌发挥得都快挥发了。
关键是,每次讲这些段子时,李健都会眨着他无瑕的眼睛,看起来很是无辜。以至于,很多人觉得他就像是《驯龙高手》里的那只龙,相当呆萌,尽管这画风明显不对。
事实上李健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曾在父亲患了肠癌后,特别的难过,却又那样的无能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当父亲行动不便时,他就背着爸爸。后来,爸爸离世前,对李健说“原谅我”,这句话让他难过了很久。所以,在参加《鲁豫有约》时,李健曾自弹自唱《父亲》,几度哽咽,红了眼眶。
一个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会对这个世界格外的宽容和温柔。李健的温柔,就像是石缝里萌蘖的花,他唱的歌,又像是在山涧中流淌的水。
好的偶像就是如此,心如清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