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这便是批改。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消除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恶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作文教学质的飞跃。
一、学习实践,从根本上确立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观。
1.扎实学习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理论
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是崭新的素质教育,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陈旧因素,吸纳了传统教育的精髓,引入了新时代的多种理念。我们的教育又面临一个新的春天。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从中吸纳精华,充实自己的实质,建构“大作文教学观”。
2.努力实践素质教育的作文理念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和“改”两部分,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这是为师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方向。“全程开放,个性张扬”才能得以更好地体现,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二、运用心理学规律,激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从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许多障碍。有的要改,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有的改一点就算完成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40%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十分轻率,不想修改;80%的学生对修改缺乏正确的动机,是教师要求的,不改不行。因此,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自改的动机、培养学生自改的意识做起,并将其贯穿于作文教学工作的始终。
通过多种活动内容进行作文自改目的教育。在班里进行“优秀文章选登”、“优秀文章大比拼”、“我为病文把把脉”活动,点燃学生渴求修改作文的迫切愿望,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动机,真正体会到“三分文章七分改”的道理。
三、改变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1.从比较中感知
有比较才有差距,有比较才能使人有前进的动力。为学生提供可以作为参照的范文,让学生在对比中读、对比中思考,而后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范文相当于学生作文的榜样,给学生以鞭策:为什么别人的作文会如此之棒——正因为他们修改。我可以通过修改达到他们的水平,从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从自读中体会
学生的作文完稿后,我让学生反复默读,养成作后自读的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文非改不可。首先,从文章的内容上、审题立意上发现问题;其次从文章的写作顺序、详略安排上是否恰当;再次,让学生从读中检查语言文字方面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况,语法是否有毛病,有无错别字;最后让学生全面朗读,通过朗读深入发掘体会。
3.从互评中升华
心理学认为:对他人的作品批判的思想更为深刻。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之间的交换更能发现问题。一方面改进了同学的作文,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的水平,对自己的作文更能体现批判的思想。
合作的精神在互评中也得到升华。个人发表意见,集体进行讨论,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同学的情谊、合作的意识得到体现。
四、运用教育学规律,提高作文自改能力。
1.授予学生自改的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因此,在学生对自改作文产生了修改的兴趣,会发现作文中的问题,要及时授予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1)修改的一般过程。修改的一般过程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引导学生先从文章的立意、事例的选择,再到间架结构、详略安排,最后到语句的连贯通畅、词语的适当运用,体现螺旋上升的模式。这要求教师努力去引导,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原因,进而形成自觉的行为。
(2)修改的符号。一般有:①“增”,即增加字、词、句、段。②“删”,即删去多余的部分。③“调”,即调换词句章节的位置。④“换”,即把用得不适当的词句换掉。正确地运用修改符号也是自改作文中的重要部分。让学生明确应该统一符号的运用。這是对作文认识程度的体现。
2.实文演练,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1)自改作文与认识能力提高相结合。认识事物包含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因此,认识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到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之中。
第一,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以积累、贮存写作的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写的内容,又解决了修改的材料。
第二,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客观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生活也是发展变化的。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仅仅停留在观察事物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材料加以分析比较。通过联想,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小学生生活的实践有限,还需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课内外的阅读,从阅读材料中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的方法。
(2)自改作文与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小学生作文要反映自己的生活实践、真情实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实写出来。在作文自改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真实的感受向同学表达,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人、对事,实事求是,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自改作文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相结合。小学生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心理学指出:思维和语言是处于统一之中的。在自改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把观察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对生活、社会、客观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形成新感受,表达有新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学习实践,从根本上确立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观。
1.扎实学习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理论
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是崭新的素质教育,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陈旧因素,吸纳了传统教育的精髓,引入了新时代的多种理念。我们的教育又面临一个新的春天。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从中吸纳精华,充实自己的实质,建构“大作文教学观”。
2.努力实践素质教育的作文理念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和“改”两部分,学生学习自改作文就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这是为师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方向。“全程开放,个性张扬”才能得以更好地体现,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二、运用心理学规律,激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从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对于自改作文,心理上有许多障碍。有的要改,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有的改一点就算完成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40%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十分轻率,不想修改;80%的学生对修改缺乏正确的动机,是教师要求的,不改不行。因此,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自改的动机、培养学生自改的意识做起,并将其贯穿于作文教学工作的始终。
通过多种活动内容进行作文自改目的教育。在班里进行“优秀文章选登”、“优秀文章大比拼”、“我为病文把把脉”活动,点燃学生渴求修改作文的迫切愿望,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动机,真正体会到“三分文章七分改”的道理。
三、改变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1.从比较中感知
有比较才有差距,有比较才能使人有前进的动力。为学生提供可以作为参照的范文,让学生在对比中读、对比中思考,而后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范文相当于学生作文的榜样,给学生以鞭策:为什么别人的作文会如此之棒——正因为他们修改。我可以通过修改达到他们的水平,从而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从自读中体会
学生的作文完稿后,我让学生反复默读,养成作后自读的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文非改不可。首先,从文章的内容上、审题立意上发现问题;其次从文章的写作顺序、详略安排上是否恰当;再次,让学生从读中检查语言文字方面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况,语法是否有毛病,有无错别字;最后让学生全面朗读,通过朗读深入发掘体会。
3.从互评中升华
心理学认为:对他人的作品批判的思想更为深刻。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之间的交换更能发现问题。一方面改进了同学的作文,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的水平,对自己的作文更能体现批判的思想。
合作的精神在互评中也得到升华。个人发表意见,集体进行讨论,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同学的情谊、合作的意识得到体现。
四、运用教育学规律,提高作文自改能力。
1.授予学生自改的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因此,在学生对自改作文产生了修改的兴趣,会发现作文中的问题,要及时授予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1)修改的一般过程。修改的一般过程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引导学生先从文章的立意、事例的选择,再到间架结构、详略安排,最后到语句的连贯通畅、词语的适当运用,体现螺旋上升的模式。这要求教师努力去引导,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原因,进而形成自觉的行为。
(2)修改的符号。一般有:①“增”,即增加字、词、句、段。②“删”,即删去多余的部分。③“调”,即调换词句章节的位置。④“换”,即把用得不适当的词句换掉。正确地运用修改符号也是自改作文中的重要部分。让学生明确应该统一符号的运用。這是对作文认识程度的体现。
2.实文演练,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1)自改作文与认识能力提高相结合。认识事物包含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因此,认识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到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之中。
第一,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以积累、贮存写作的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写的内容,又解决了修改的材料。
第二,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客观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生活也是发展变化的。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仅仅停留在观察事物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材料加以分析比较。通过联想,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小学生生活的实践有限,还需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课内外的阅读,从阅读材料中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的方法。
(2)自改作文与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小学生作文要反映自己的生活实践、真情实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实写出来。在作文自改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真实的感受向同学表达,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人、对事,实事求是,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自改作文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相结合。小学生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心理学指出:思维和语言是处于统一之中的。在自改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把观察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对生活、社会、客观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形成新感受,表达有新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