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降临,“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素养培养 教学 中学
  现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始于计算机教育。电子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1959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最先将计算机引入学校)。最初是作为一种辅助管理和辅助教学的工具,后来才作为课程进入课堂。
  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上海的小学作为校外活动启动了计算机教育。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指示的鼓舞下,全国掀起了“微机热”,计算机教育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0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随后又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在2010年以前,争取使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连上因特网,实现“校校通”,使得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这个时期以后,我国中小學计算机教育走向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新阶段。其意义,不仅仅是名词的变化,而且是计算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它标志着计算机教育的主要目的,已经由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不仅要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观念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选择、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传译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等工具处理、表达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在整个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动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直是整个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重点和中心。
  "信息素养"之说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了学生学习的9大标准,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另外,还包括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等等。
  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知识创新基础的建立有赖于认识技能、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紧密结合,这正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但信息素养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与自身努力获取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从小就接受正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认识版权标识到学会检索信息,从怎样解决问题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都可以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获得了解与训练。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及现实需要,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教基[2000]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定义信息素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意识。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 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4. 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把“学生为主”和“创新人才”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是否“手把手”、“一步步”地教,这种教学方法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照搬,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当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还要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而且还应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整合起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创设一个信息技术的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搞好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
  (一) 通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和教师都应该转变观念。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传授的内容,而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二)实现课程整合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加以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创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进程结构。
  (三) 实践练习是重点。
  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措施。首先,教学可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留出动手实践的时间,加强巡视指导。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多实践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四) 在社会活动的交流交往中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实用的知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群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的社会化。
  总之,全面发展的学生离不开信息素养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发展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息息相关。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的贫困"或"信息的贫困"将成为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国际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更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具备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我国西部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外资和技术,既是解决西部地区资金、技术缺乏的问题,又是西部大开发的迫切要求,也是培育西部地区长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内容提要:本文从实习的角度出发,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探讨论述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作用的一种实习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逐步进行实习研究方法的训练, 让学生接触研究、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及方法。以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设计实习 研究性实习 设计原则  正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青少年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接受能力不一样,若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多年一贯制的实习方法,那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其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诉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有人曾统计过,一个人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需要走出学校以后不断地自学获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适应社会,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语文是百科之母
期刊
我是一名民办小学教师,学校连续三年安排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当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不好做,当民办学校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更不好做。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文化基础和生活习惯差异都很大,怎么办?我知道我这个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工作,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健康成长,会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  班主任每天
期刊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成重中之重。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提倡大课堂观念,教学的知识量、信息量大大增加,課堂也更为开放。流行音乐以其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曲调和通俗易懂的歌词吸引着孩子们,音乐教师应当利用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认真研究它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利与弊,使之与音乐课堂教学相融合,在保证课内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把握尺度,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一、流行歌曲进课堂的意义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我认为,只要能培养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促使他们集中精力,主动探索,不断进击,加快达到学习目标的速度,从而能更加愉快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摸索了如下的途径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教以生为本。”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唯“读”才能较好地让学生欣赏语言的音韵美,感悟主题的情感美,欣赏语句的形式美,领悟人物的形象美,拓展想象的意境美,才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读’领风骚”是一个听来的词语,把它用到语文学习中,我觉得恰到好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