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各种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参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一、创设质疑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我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肯定并提倡学生建设性质疑。有时候,学生提出的质疑非常合理,极具建设性,符合社会需要。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很感兴趣。我鼓励学生质疑的时候,非常肯定地鼓励了一位学生提出的质疑:两只铁牛的价值和动用这么庞大的人力物力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这样捞起两只铁牛的花费和危险性(有几次派人潜到水流湍急的黄河底下)与重新铸造两个铁牛究竟哪种方法更合算?学生这种懂得权衡利弊的思维不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具体体现吗?
此外,我们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探究性质疑,让学生不断生疑,敢于发问,处处闪烁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交流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们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一处时,学生对这项工程设计不甚了解。我通过让学生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画示意图,一起试着用小火车在“人”字路上运行,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融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而学生合作解决“中间凿井法”挖掘隧道时更体现创造性。十七、八位学生同时画图示演示挖掘隧道:两人在“山”两头挖,“山”中打了好几口“井”,每口“井”两人,可同时从十多个点施工,工作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学生善于吸取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思维方式等,取长补短,再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更多的活动情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共同完成同一个项目,解决同一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思维,在共同完成的过程中进行能力互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创设想象情景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我教《凡卡》这篇课文时,学生都对凡卡的悲惨遭遇寄以无限的同情,尤其在知道了凡卡的信永远寄不到爷手上的时候,无一不感到命运的不公。这时,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以接故事的形式谈凡卡新生活。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善良而美好的愿望。有的说,凡卡最后忍受不了老板的虐待,天气转暖后终于跑回了乡下,与爷爷过上了清苦但自由快乐的日子;有的说凡卡虽然在老板家吃尽了苦头,但掌握了做鞋的技术,长大后当了老板,把爷爷接到莫斯科;更有的说凡卡在苦难的学徒生活中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参加了俄国十月苦命,推翻了沙皇统治,让广大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多么有创造性的想象!再造想象,不仅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创设质疑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我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肯定并提倡学生建设性质疑。有时候,学生提出的质疑非常合理,极具建设性,符合社会需要。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很感兴趣。我鼓励学生质疑的时候,非常肯定地鼓励了一位学生提出的质疑:两只铁牛的价值和动用这么庞大的人力物力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这样捞起两只铁牛的花费和危险性(有几次派人潜到水流湍急的黄河底下)与重新铸造两个铁牛究竟哪种方法更合算?学生这种懂得权衡利弊的思维不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具体体现吗?
此外,我们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探究性质疑,让学生不断生疑,敢于发问,处处闪烁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交流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们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一处时,学生对这项工程设计不甚了解。我通过让学生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画示意图,一起试着用小火车在“人”字路上运行,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融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而学生合作解决“中间凿井法”挖掘隧道时更体现创造性。十七、八位学生同时画图示演示挖掘隧道:两人在“山”两头挖,“山”中打了好几口“井”,每口“井”两人,可同时从十多个点施工,工作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学生善于吸取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思维方式等,取长补短,再形成自己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更多的活动情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共同完成同一个项目,解决同一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思维,在共同完成的过程中进行能力互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三、创设想象情景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我教《凡卡》这篇课文时,学生都对凡卡的悲惨遭遇寄以无限的同情,尤其在知道了凡卡的信永远寄不到爷手上的时候,无一不感到命运的不公。这时,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以接故事的形式谈凡卡新生活。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善良而美好的愿望。有的说,凡卡最后忍受不了老板的虐待,天气转暖后终于跑回了乡下,与爷爷过上了清苦但自由快乐的日子;有的说凡卡虽然在老板家吃尽了苦头,但掌握了做鞋的技术,长大后当了老板,把爷爷接到莫斯科;更有的说凡卡在苦难的学徒生活中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参加了俄国十月苦命,推翻了沙皇统治,让广大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多么有创造性的想象!再造想象,不仅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可以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好习惯。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