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祸水话昔今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植赋云:“夫何美女之娴妖,红颜晔而流光。”(《静思赋》)南朝陈徐陵诗:“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其中的“红颜”二字都指美丽女子的容颜,后来逐渐成为美女的代称。
  “红颜祸水”论在我们这个国度由来已久,多少朝代的灭亡,无论什么原因,最后往往都要追究到“红颜”头上。白居易讽谕诗《李夫人》中有两句:“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在中国传统文化史观里,“红颜祸水”论的根深蒂固,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事实。它让所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红颜女子在历史兴衰和王朝更迭面前承担了过重的罪责,抹杀了“红颜”本有的艳丽色彩,唯剩下祸害的声名,儆示着历代宦途中的男人们。商纣王之所以暴虐,是因为身旁有个妲己,商朝亦因妲己祸乱而亡国;周幽王之所以丢了江山,是因为宠爱褒姒,如果不是周幽王为博她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不至于亡国;夫差之所以败于勾践,是因受了西施腐蚀,“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夫差的英名霸业由是付诸流水;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别姬自刎,隋炀帝以英勇之身死于非命,都与红颜女子紧密相连。还有李煜与小周后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花往事;李隆基后期因为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招惹祸端的荒唐;至于“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红颜”真的就是亡国的“祸水”和根源吗?非也。无论在今天还是在皇权夫权隆盛的封建社会,“红颜”们所谓亡国害命的能力,都是值得质疑的。然而,时至今日,在对那些东窗事发的贪官污吏进行清算时,也总要说到他们背后的女人。那语气仿佛表明,每一个坏男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坏女人。于是,无一例外地,当男人做错了什么事,刨根究底,总能从他的身后找出女人的纤纤素手。有报道某省委办公厅曾出台一个名为《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监督的暂行规定》和《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文件,其中一则引人注目的条文称:不得为男性领导干部配备女性身边工作人员。也就是说,男领导不准配女秘书。一言以蔽之:“女人”是干部行为不规范的“根源”。为了防止弱不禁风的男领导被“腐蚀”,必须建一道“挡风墙”,必须发通知、开大会、用红头文件将“难养”的女子们挡在墙外,方才安然无事。然而,问题在于,没有女人的男光棍是不是就坚如磐石百毒不侵了呢?不用女秘书,是否就会保证不再出现领导绯闻了呢?没有了女秘书,男领导能不能与其他异性朋友“暗渡陈仓”尚且不论,靠“红头文件”来束缚男人的“花心”,显然有作秀之嫌。我想起了鲁迅《阿Q正传》中那段颇具讽刺意味的话:“即此一端,我们便可以知道女人是害人的东西。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
  传统男权社会中的男人们努力维系着绝对的精神优越感,俨然是女人一生献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无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们不敢正视自身灭国丧家的失败,同时又无力拂逆对情欲的渴求。所以他们一方面乐此不疲地追逐美色,一方面则毫不犹豫地将失败诿过于女人。中国一向缺乏忏悔和反省的道德传统,凡事容易迁怒于人,诿过于人,以掩盖自身的无能,宽慰自尊心的失落。而诿过于女人是最简便易行的策略之一,因为男人们拥有独家话语权,女性在几千年封建社会里则是一个失语的部落,根本没有为自己辩驳的机会。
  西方的宗教提倡忏悔和反省,因此荷马史诗中那个引起两国血战十余年的绝色美女海伦,没有被当作“红颜祸水”,反而被当作美、爱与性的完美统一。那个让英国的爱德华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美国寡妇,也没有沦为千夫所指的“红颜祸水”,而是被看作爱情至上的现代灰姑娘。中国可就完全不同了:事成,归功于仁人志士;事败,归咎于红颜祸水。总体而言,西方人对美色是坦然无畏的,甚至是敬慕慑服的。中国人对美色同样充满欲望,但却惊恐于这种欲望,表现出一种欲拒还迎的虚伪和矫饰。
  其实,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涌现出不少女性英才,比如传说中的英雄女娲、教子三迁的孟母、上书救父的弱女缇萦、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女革命家秋瑾等等,不胜枚举。奈何中国历史一直是男人的历史,是性别歧视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女性倘要出场,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刻在贞节牌坊上,一是沉入红颜祸水中。比较例外的情况也只是“孟母三迁”的孟母,在儿子背上刺字的岳母,她们好歹沾了儿子的光,留下的也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连具体姓名都难以考证。就连自信满满的武则天,死后也只敢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武则天太清楚了,在一本男权当道的史书上,一个女人无论说什么都要惹事生非。
  “红颜祸水”论之所以流行至今,并成为一种固有的说辞,是与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有关的。它愚弄了历史,麻醉了社会,开脱了男人的罪责,诚为女性可悲地位的真实写照。在女人受到恩宠时,男人们恨不能量天下之物力,讨美人之欢心;可一旦影响到男人的权势和享乐,对待“红颜”的手段就可怕了:沉其江者有之,投其环者有之,赐其鸠者有之……世事如云,美人如水。在久远的年代里,美人们以绝世风华,演绎着长歌当哭的故事,然后香消玉殒;曾经的青春,美貌,恩爱,宠溺,到头来都化作水中明月、镜里荣华!
  唐朝的末代皇帝僖宗逃难时路过马嵬坡,有人在驿館题诗讽曰:“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历史悠悠,古往今来,人们面对“红颜”的话题,就这样充满着深沉的反诘。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十多年来,赵安东先生工作之余致力于新武侠小说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无敌神捕》系列、中篇小说《高手无败局》系列、《生死一诺》系列等。其作品气韵沉雄,圆熟融通,传统风格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武林盟主》是赵安东先生的新作,作品主要写“江南武林盟主”汤仁和从善向恶的经历。汤仁和拥有绝世武功,但参加几届盟主竞争,总是因为没有按“潜规则”行事,迟迟未能得志。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走向极端,
期刊
文学是一种独特的信仰。首先,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建构。虽然文学以现实为基本的表现对象,在文学观念和具体创作世界中也存在着写实与幻想、再现与表现等多方面的差异,但从根本上说,文学世界是人类借助想象形式对现实世界感悟和超越的结果。它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人类对现实的不满足。其基本内核是一种乌托邦想象。文学尽管只是一种文字虚拟形式,却能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描绘和对理想世界的想象,借助于作家情感和思想的媒
期刊
汪曾祺先生以小说、散文名于世,写诗,于他只能算偶一为之。新时期到来后,他于花甲之年重出文坛,以《受戒》、《大淖记事》等经典之作迅速为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喜爱,并很快确立了他在当代文坛不可替代的独具异禀的地位,但单独发表诗歌的情况屈指可数,其诗作所产生的影响似也不及他的小说、散文那样深入人心。正因如此,1993年9月,我在与江苏文艺出版社商定编辑出版《汪曾祺文集》时,金实秋就曾颇有远见地建议在
期刊
八个弟弟相继辍学,照顾高位截肢的哥哥。为了报答弟弟,哥哥汲取百家武术之长。创编了上乘武功。  弟弟学会了哥哥创编的武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金奖。 这事看似神话,却真实发生在“武术之乡”河北沧州。    截肢创编武术    1946年5月13日,韩志超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武术世家,其父是通臂劈挂大师韩俊元。  韩志超为长子,他在兄弟9人中武艺最精,14岁时考入沧州评剧团。做了一名武生演员。1963
期刊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本刊编委、新锐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担任该中心主任,中心主要成员包括马永波、黄梵、江雪、张叔宁等。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高校,多年来一直秉持“艺以赋质,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目前。该校拥有一批重要的诗歌创作和研究人员,如著名评论家、诗人张宗刚博士,著名诗人、翻译
期刊
人总是不想死的。  死是可怕而恐怖的。死,这是一个永远黑暗的深渊。死,这是一个毫无知觉冰冷的世界。人死了还能剩下什么?人死如灯灭,一切归于零。不过,也有例外。也有人视死如归,没有痛苦,没有留恋。没有遗憾。面对死亡会放声歌唱,面对死亡会威武不屈,面对死亡会冷眼蔑视,面对死亡会平静坦然。也有人活得生不能死不能,生不如死。举步艰难,半死不活,一念之下,寻了短见,命归黄泉。还有人英雄一世,雄才天下,人类精
期刊
在中华民族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情诗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即以爱情诗《关雎》作为首篇,彰显编选者对于爱情诗的重视。《诗经》“大序”云:“发乎情,民之性也。”“情”,作为“人性”的重要内涵,体现着人的心灵变化,联系着人类精神活动的过程。自古而今,爱情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诗则是这种精神活动的真实反映。试看《诗经·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
期刊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著名江苏籍作家汪曾祺于北京逝世,仿佛只是前几天的事,其实已距今十二年矣。为了写关于他的一本书,重读了他十二年前临去世前那半年的作品,我越读分外神伤,愈看感触尤深。1997年1月至5月的一百多天里,汪曾祺以七十七岁的体弱多病之躯,竟然还为我们留下了四五篇小说,十余篇散文,十余首诗联和数十帧书画……一次次“人间送小温”,展现了他生命最后的精彩和辉煌。    最后的
期刊
回首军旅生涯,正是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中,我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作风顽强的军人。我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一路走来,既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强盛。更体会到了个人的命运总是与祖国紧密相连。每当我回忆起军旅生涯中的七次遇险,心中总是感慨万千。前四次遇险发生在朝鲜战争期间,血与火的洗礼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灌开了胜利之花与和平之花。之后的三次遇险
期刊
“牛首幽幽曲径腾,漫山桃花伴春萌,嫩黄雏蕊飞千树,浓淡远芳香半城。”走进位于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区,就会让人顿生这种景色如诗如画的感觉。看着这碧天如洗、河渠清流、鸟语花香、人居优美的一派融和景象。但谁曾想到,有一群人一直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与群众人居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而早出晚归的奔走在烟幕尘埃、废水污渠、嘈杂喧嚣,甚至辐射区域之中呢?他们就是雨花环保人,一群立志于把保护生态环境的实事办实,把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