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引导“给力”个性阅读教学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luoyanyu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人民教育》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印象颇为深刻:“摆在‘前面’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看见的东西,却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处在‘外面’的东西很难进入人的视野,但可能是关键性的东西;在‘后面’的东西,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把它摆上‘台面’”。每想起这段话,就让我想起我们当下的个性阅读教学。
  一、个性阅读的“前面”是个什么样子
  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感知、理解、欣赏等能力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个性阅读教学。前段时间,听一位女教师教学《三个儿子》(人教版四册),其中一个教学环节引起我对个性阅读教学的深思。在此,先从这一教学环节细微处的优劣转换谈起,力争抓住个性阅读教学最显眼的一些特征,发现现存的问题,从而推动个性阅读教学改革。
  [片断回放一]
  师:想一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生1:我可以肯定的告诉老师,老爷爷看到的是那个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因为他有孝心。
  生2:是第三位妈妈的那个儿子,因为他非常关心妈妈。
  生3:是第三位妈妈的儿子,他体贴妈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提示:这种力求开放的阅读教学,不同学生有不同体验、感受的阅读教学,就是个性阅读。有学生对教材的准确感知、理解,才会有“关心妈妈”“体贴妈妈”“有孝心”等短语的陈述;有学生对文本的欣赏,才会有“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感悟。)
  此时,另有一个孩子手举得老高,教师不得不听听他的见解。
  生4:老师,我认为老爷爷可能看到的是第一个儿子,因为他聪明,而且有力气,他长大了能当运动员,为国争光。
  (提示:生4的回答,是“个性闪失”所至吗?将教学引到“拐点”处,需要教师的必要引导“活教”,后面也许才能“教活”,让教学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
  师:同学们,老爷爷到底看到的是哪个儿子呢?我们再把书读读,相互讨论后再告诉我。
  (提示:此时教师将必要的引导指向了教材,意在让学生再读教材,从中找到答案。这一指向教材的引导让人思考:必要的引导,就是恰当的引导吗?)
  经过了再一次重读教材和三五个同学讨论的教学流程后,生4再次被点名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生4:应该说老爷爷看到的是帮妈妈提水的那一个儿子。因为在三位妈妈提水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只有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第三个妈妈的儿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什么?
   生:关心妈妈、孝敬妈妈、体贴妈妈……
  (点评:《三个儿子》一文,讲述了在妈妈眼中的三个孩子各有特点,一个聪明有力,一个唱歌出色,第三个妈妈认为孩子没什么特别。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
  本文的主题词是“孝敬妈妈”,“教”与“学”虽然不能将老爷爷的本意曲解,但试问肯定了一个,就非得要否定另一个吗?学生的回答也许真还不是“个性闪失”,那一刻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果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去“二度”开发问题:“是啊,也许三个儿子都成了妈妈的好孩子,都因为听了老爷爷的话,改好了。请猜猜看,那两个儿子是如何才变成了妈妈的好儿子呢?”教材中那孩子命运就会不同,他就会变成一个既有孝心又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不是更好吗?
  此时,借这一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作探讨,其价值还不在于内容上,而是教师为何非得要引向课前的预定答案:前两个孩子没有帮助妈妈提水,就是不关心妈妈,第三个孩子帮着妈妈提水,就是有孝心呢?其实,这种答案只是停留在教材的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中。如果教师在导向时,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许那爱唱歌的孩子长大了也能成为一位音乐家呢,同样有一片赤子之心啦!
  所以说个性阅读关键在教师的“导”,教师的导要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导出学生面对暂时的不懂事而有错就改。这些是课文中所没有的,是课堂中能生成的,才真可以说成是教师导出了学生的个性! )
  通过大量的个性阅读教学案例对比,发现当前的个性阅读教学整体水平良莠不齐,显现出优劣之分。成功的个性阅读教学,有个最大的显性特征:在师、生和文本三者的相互交叉中,在个性阅读、对话交流、反馈评价、课堂延伸的教学流程中,组成了3×3=9和3×4=12个交结点,从而建构了个性阅读教学开放、动态的体系。其间,对学生而言,个性阅读的生成和感知、理解和欣赏,富有鲜明的个性化,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展现等;对教师而言,“教”的过程蕴藏着生命成长的意义,师总在聆听、感受生的心跳,总能激发对健康人生的追求,从而优化整个“学”的过程。在个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的导向作用,牵引着学生个性阅读的走向和水平。“学什么”根植于“教什么”,“如何学”深受“怎样教”的制约。学生个性阅读教学全浓缩在“学”中,教师必要的引导全浓缩在“教”中。最终“教”影响了个性阅读教学中“学” 的深度,“学”同时也决定了个性阅读教学中“教”的高度。
  二、个性阅读的“外面”教师在做什么
  个性阅读教学发展到今天,现存的问题在哪?除了在课堂上找原因,真还得走到“外面”去。因为处在“外面”的东西是个很难进入人的视野,但可能是关键性的东西。
  在此,笔者另出示2个教学片断中关于《三个儿子》这一篇课文,处理同一教材内容时的设计和流程。如下:
  [片断回放二]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由读第八段。
  师(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听你们这么说,我知道这水不是一般的重,而是很重。
  师(范读):用耳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用眼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水很重,妈妈很累,请你再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师(结合实际生活):你平时有拎东西胳膊痛、腰酸的经历吗?那时,你有什么想法?
  师:你猜想三个妈妈心里怎么想的?
  学习第9—11自然段。
  师:三个儿子看见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齐读第9—11自然段。
  师(出示插图、给出句式):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另一个儿子——(同桌说、抽生说)。
  师:妈妈拎水要走走停停……你觉得连妈妈都不太拎得动的水桶,这个儿子能轻松地拎走吗?想象孩子拎水时是怎么样的?(表情、动作、语言)可以说一说,也可以表演一下。
  师:既然这么累,这个儿子为什么要帮妈妈?
  师:现在你弄明白了吗?(再次出示老爷爷的话)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四人小组交流想法、集体交流)
  师(小结):想着妈妈,帮妈妈做事,老爷爷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儿子。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那么其他两个儿子是不是就真的一点都不好呢?
  师:那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再帮帮他们,好吗?
  师:在我们的帮助下,两个儿子也知道帮妈妈做事了。现在,你再问问老爷爷,他会怎么说?
  师(小结):聪明、力气大、具有一些才能是很好的,但作为子女应该每天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爸妈的负担。老师很高兴,有很多小朋友都在这么做了,其他小朋友可要加油啊!我们要评一评谁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那就让我们仔细地读读课文吧!
  这一教学片断,与前述教师的教学,是大同小异的,可说是众教师教学的代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往往受到预设的影响和牵制。从这一预设中看出,教师本想跳出教材,结果因受教材或教参的限制,又回到了课改前的原点。这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怪现象:10位教师,教100个学生,能让他们说出同一句话来。这其实也代表着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类,痛苦着的一个大类。
  现阶段个性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再不是新旧观念间的障碍,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教师对新理念的实践还需要一个适应期,需要教师遇到“个性意外”时处变不惊,驾驭得当。如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的文本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等,如果没有新观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也许教师的教学在言行举止上不再有强权,但因思维定势骨子里的“操纵欲”还会根深蒂固,还会不由自主地“暗箱操作”,从而阻碍个性阅读。
  [片断回放三]
  学习第9、10、11自然段。
  师: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师: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
  [教学反馈]: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得腰酸背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那时那刻,我只好作了调整。
  师: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
  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当然,孝敬父母也是应当的。
  这一位教师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却在课堂中出现了,这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现象。并不能代表这样的课,就是标准的个性阅读之课。想想,如果将这位教师的那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稍稍作一下调整,问:“小朋友,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为什么?”也许课堂的气氛就会真的不同了。从中可以看出,个性阅读是教师阅读教学观的综合体现,并且是可在课前充分预设的。
  必然因素往往通过偶然起作用。我认为个性阅读重点不是理解时有个性,主要是理解是否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富有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是否有个性化的引导和点评,是否富有挑战性,教师间的差异和个性阅读教学的差距主要就表现在这里。可惜,大量的课堂中,因为教师引导时导向的偏离,个性阅读早早的流产。其实,教师必要的引导是前提,恰当的引导才是关键。当前个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教学不得法,也不是教师缺少教学机智,而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所致。教师指导学生个性阅读,其实在走进课堂前,就存在观念、思维、习惯的定势,如唯教材为上,不敢越轨半步。真正有学生出现个性阅读时,特别是有不同观点时,就会被文明地掐死。结局是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依旧是一句空话,个性阅读教学的大门刚刚敞开又被关闭。
  三、撑起个性阅读教学的“后台”
  个性阅读教学,其“后面”的东西多指关于“教”与“学”间的策略,即如何确定“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策略。在个性阅读教学中,阅读过程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多具随意性。个性阅读不能没有教师的引导,但这引导得是恰当的引导才行。为了两者间更加和谐统一,从而促进教学,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教师的必要引导,依附正确的教材观,是个性阅读之“根”,根深叶才茂。只有处理好这一点,阅读教学才会摆脱老是牵着鼻子走的困境。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语文学习就是通过教材来指导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发散点,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我们应该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应多从教材、教师、学生中挖掘出语文教学的资源。
  (2)给学生个性自由,体现正确的学生观,为个性阅读教学建造一个“氧吧”。很长时间以来,语文课中学生缺乏个性自由,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而与自己无关,以致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学生的参与多成了投师所好。对此,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我们的个性阅读教学真正是为“学”服务。
  (3)激活学习动力,重塑正确的阅读观,努力构建个性阅读的“运输线”。在阅读教学中,应“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教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如: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问题解决”的主人;创设问题情境,诱发主动提问;重视动态评价,提高问题质量;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求解策略;强化“阅读反思”,鼓励不断超越等。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从而延长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
  
其他文献
亲和力是个人的形体上所具备有一种力量,能让周围的人感觉你很和蔼和亲,不受到职位、权威的约束所真挚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力量,是无障碍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是促成合作的起因。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就越有共同语言,越利于领导。据有关资料统计,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这就说明善于沟通,掌握至诚的沟通技巧,提升领导者的亲和力,对提高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百年前,一位来自南海的书生——康有为先生,因领导推动了“戊戌变法”而名垂青史,给南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敢为天下先的有为精神成为今天南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于2004年的石门实验中学,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出了“开展有为教育,培养有为少年”的学校发展目标,精心打造“有为教育”品牌。  如果把“有为教育”看作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只有
初一新生刚入学,几个高大活跃的男生,就在爱好篮球运动的小伟倡议下,自发组建班级篮球队。星期五课外活动,与兄弟班赛球一场,结果败兴而归。  接下来,年级组织学生篮球友谊赛。比赛那天下午,小伟要我动员全班同学当啦啦队,为他们鼓劲加油。赛场上,班里几个高出对手一头的球员,横冲直闯,小伟还打了对手一个前锋,被提前罚下赛场,结果还是输了。  上晚自习前,“明天同5班打,拼命都要赢!”小伟正在吼着。大家也都在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过两次学生干部来找我辞职的情形。  一次是中途接班不久,重建班委,我采纳学生的建议,在不确定候选人、先拟定一个班干部的标准的前提下,由全体学生投票产生班干部。结果,不善言辞、性情温顺、学习勤奋的莹被选为学习委员。没想到当天下午,她就找到我要辞职。  我问她:“为什么要辞职?”  “我以前只当过科代表,当学习委员,我恐怕带不上头去。一旦拖了集体的后腿,多丢人呀。”她说的也
导读rn何谓个性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
目的 比较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0例择期行足踝部皮肤缺损修复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业队伍的不断壮大,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抓好当前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一、统一思想,形成
自省,学会自我认知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经常地、冷静地回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学期初,我们通过“端本之声”广播电台向学生宣讲了宋朝文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使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对其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对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他们由于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判断标准的差异,对于文本的理解往往有自己独有的思想见解和个性特点。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照顾学生的身心发展、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视学生独特的主观感受、体验与理解,从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个性化阅读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华对文本的理解,也能使课堂真正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