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人十有八九对赵易山评委留有深刻的印象。普通观众看到的是温文尔雅的形象,业内人士听到的是专业严谨的评点,参赛选手感受的是亲切温暖的激励。不必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易山先生以他的特有的语言魅力感染了许多人。听赵先生的评点,是一种享受,他为我们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提供了不少启示。
“你已经唱得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青歌赛央视面向全国现场直播,对于参赛选手而言,紧张是自然不过的事了,可听到这样的评点,想必选手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而且内心中满怀温暖与感激。赵易山先生是懂得选手心理的,而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是教师课堂语言富有魅力的最基本的追求。
求知是学生进入课堂的最低层次的心理诉求,一般的老师大都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基本要求。但仅仅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不够的。《六国论》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是需要学生辨析古今异义的重要词语,交代此处的意义,点明与现代汉语的不同,认知“再”的含义的教学任务固然完成了,但这样的教学没有意思,也就遑论“魅力”了。有一位教师这样设计问题:“李牧连却之”的“连”能否用“屡、数”代替呢?短暂地辨析涵泳后,一位同学发言道:“‘连’与上文‘后秦击赵者再’的‘再’是呼应的,‘再’是两次,‘屡’‘数’是多次,不止一次,但不一定是两次,它们不能与‘再’形成周密的呼应。”答案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这个过程中有比较、有分析、有综合、有概括,思维的深度与力度不是简单的识记所能比的,教师声东击西地提问却在不经意的引领中激活了思维、扩大了视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赢得了精神愉悦,心理诉求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这时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富有魅力的。
精神愉悦是学生心理诉求的最高要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看到处于平等首席中的教师的作用。除了恰当地引领曲径通幽外,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轮回动态的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在输出信息的同时,要及时接受反馈,并适时地控制调整信息,这样对话互动才能有效地进行。当学生接受信息后或以言语或以神情表达出困惑时,教师要有恰当的点拨与化解,此时的调整控制是非预设的,需要教师有察言观色的教学机智,而这种富有教学机智的调整控制性语言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拈花微笑也许可遇而不可求,但难点化解后学生的精神应该是愉悦的。平等的对话,不是面对错误的反馈无所作为,所谓尊重学生主体是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这样“首席”的地位方能凸显。
“祝贺你答得非常好,由于它里面有一些变化音,所以在调性上面听觉是有一点点障碍,但是你答得还是非常不错。”赵易山先生温暖人心的评点完全是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上的。除了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外,注重学科的教学诉求也是课堂教学语言魅力得以彰显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学科对于课堂教学语言会有不同的教学诉求,自然科学讲究清晰、严谨、逻辑性,人文学科重视情境、丰富、深刻性的同时也讲究逻辑性。“‘啊呀,我要打喷嚏了!’教师打了个假喷嚏,说‘哪有一个人老了,打喷嚏会忘记的?’学生大笑:‘打喷嚏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永久性的。’教师继续说:‘父亲会咳嗽,儿子也会咳嗽,孙子要学会咳嗽。’学生大笑说老师错了,咳嗽不需要学。教师适时点拨:‘咳嗽是不学就会的,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遗传性。’”这是一位生物老师的教学片断,讲述“高级神经活动”一节中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讲清概念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诉求,照本宣科是许多老师的选择,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先天遗传”、“永久性”之类的概念太抽象、太深奥。这位老师以通俗幽默的语言,配上略显夸张的肢体语言,化难为易,将抽象而深奥的概念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科教学诉求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愉悦也实现了,这样的高效在于这段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切合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这个例子对于语文老师是同样具有启发性的。
课堂教学语言满足学科教学诉求的最佳指向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符合”不只限于现阶段的“水平”,如果教师能够立足于“认知水平”,提高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更具魅力。上文《六国论》一课的例子,教师基于高中生已初步具备的探究能力,引领学生获得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文言词语的解释,而是在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学科思想,懂得了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这样的引领是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乃至终生发展的,也是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科教学诉求的。
其实,选择怎样的语言风格可以因人而异,因课而定,但能否彰显魅力则与教师的审美诉求密切相关。赵易山先生这样解释他的语言风格:“我承担的职责一是传播专业音乐领域的文化常识,二是考察选手音乐表现力。就考察功能而言,你可以很厉害也可以很平和,在我看来只有心态平和才更有利于能力的发挥,才能考出好成绩。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在这一环节的考核中我希望不要因为我的态度而影响到选手发挥。”这个态度关注的是“人”,尊重的也是人。赵先生对“态度”还有一个四字诠释,那就是:职业精神。这是赵先生的审美诉求。
同样,作为一个教师可以有诸多人生追求,但最核心的审美追求应该是“乐为人师,羞为经师”。照本宣科,解读“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是经师所为,直接交代“再”的语词义,不是人师的追求。乐为人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心理愉悦。羞为经师,则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学生开发智能,获得发展的潜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选择幽默诙谐的语言,也可以是冷静严肃的语言,或是无声的神态肢体语言,因为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才是具有恒久魅力的语言。
如果有人要问怎样才能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这里的回答是:做人师,不做经师。■
“你已经唱得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青歌赛央视面向全国现场直播,对于参赛选手而言,紧张是自然不过的事了,可听到这样的评点,想必选手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而且内心中满怀温暖与感激。赵易山先生是懂得选手心理的,而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是教师课堂语言富有魅力的最基本的追求。
求知是学生进入课堂的最低层次的心理诉求,一般的老师大都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基本要求。但仅仅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不够的。《六国论》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是需要学生辨析古今异义的重要词语,交代此处的意义,点明与现代汉语的不同,认知“再”的含义的教学任务固然完成了,但这样的教学没有意思,也就遑论“魅力”了。有一位教师这样设计问题:“李牧连却之”的“连”能否用“屡、数”代替呢?短暂地辨析涵泳后,一位同学发言道:“‘连’与上文‘后秦击赵者再’的‘再’是呼应的,‘再’是两次,‘屡’‘数’是多次,不止一次,但不一定是两次,它们不能与‘再’形成周密的呼应。”答案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这个过程中有比较、有分析、有综合、有概括,思维的深度与力度不是简单的识记所能比的,教师声东击西地提问却在不经意的引领中激活了思维、扩大了视界,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赢得了精神愉悦,心理诉求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这时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富有魅力的。
精神愉悦是学生心理诉求的最高要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看到处于平等首席中的教师的作用。除了恰当地引领曲径通幽外,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多轮回动态的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在输出信息的同时,要及时接受反馈,并适时地控制调整信息,这样对话互动才能有效地进行。当学生接受信息后或以言语或以神情表达出困惑时,教师要有恰当的点拨与化解,此时的调整控制是非预设的,需要教师有察言观色的教学机智,而这种富有教学机智的调整控制性语言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拈花微笑也许可遇而不可求,但难点化解后学生的精神应该是愉悦的。平等的对话,不是面对错误的反馈无所作为,所谓尊重学生主体是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这样“首席”的地位方能凸显。
“祝贺你答得非常好,由于它里面有一些变化音,所以在调性上面听觉是有一点点障碍,但是你答得还是非常不错。”赵易山先生温暖人心的评点完全是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上的。除了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外,注重学科的教学诉求也是课堂教学语言魅力得以彰显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学科对于课堂教学语言会有不同的教学诉求,自然科学讲究清晰、严谨、逻辑性,人文学科重视情境、丰富、深刻性的同时也讲究逻辑性。“‘啊呀,我要打喷嚏了!’教师打了个假喷嚏,说‘哪有一个人老了,打喷嚏会忘记的?’学生大笑:‘打喷嚏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永久性的。’教师继续说:‘父亲会咳嗽,儿子也会咳嗽,孙子要学会咳嗽。’学生大笑说老师错了,咳嗽不需要学。教师适时点拨:‘咳嗽是不学就会的,是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遗传性。’”这是一位生物老师的教学片断,讲述“高级神经活动”一节中的“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讲清概念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诉求,照本宣科是许多老师的选择,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先天遗传”、“永久性”之类的概念太抽象、太深奥。这位老师以通俗幽默的语言,配上略显夸张的肢体语言,化难为易,将抽象而深奥的概念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科教学诉求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愉悦也实现了,这样的高效在于这段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切合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这个例子对于语文老师是同样具有启发性的。
课堂教学语言满足学科教学诉求的最佳指向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符合”不只限于现阶段的“水平”,如果教师能够立足于“认知水平”,提高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更具魅力。上文《六国论》一课的例子,教师基于高中生已初步具备的探究能力,引领学生获得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文言词语的解释,而是在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学科思想,懂得了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这样的引领是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乃至终生发展的,也是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科教学诉求的。
其实,选择怎样的语言风格可以因人而异,因课而定,但能否彰显魅力则与教师的审美诉求密切相关。赵易山先生这样解释他的语言风格:“我承担的职责一是传播专业音乐领域的文化常识,二是考察选手音乐表现力。就考察功能而言,你可以很厉害也可以很平和,在我看来只有心态平和才更有利于能力的发挥,才能考出好成绩。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在这一环节的考核中我希望不要因为我的态度而影响到选手发挥。”这个态度关注的是“人”,尊重的也是人。赵先生对“态度”还有一个四字诠释,那就是:职业精神。这是赵先生的审美诉求。
同样,作为一个教师可以有诸多人生追求,但最核心的审美追求应该是“乐为人师,羞为经师”。照本宣科,解读“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是经师所为,直接交代“再”的语词义,不是人师的追求。乐为人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心理愉悦。羞为经师,则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学生开发智能,获得发展的潜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选择幽默诙谐的语言,也可以是冷静严肃的语言,或是无声的神态肢体语言,因为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才是具有恒久魅力的语言。
如果有人要问怎样才能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这里的回答是:做人师,不做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