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走自学的道路成才的。我们教师在学校里不可能把人类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最根本的是要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他们会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去获得知识。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将来不管科学技术怎样发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新问题,都能自己去学习、去钻研、去解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4-01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显著意义。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培养阅读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第一学习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当一种客观事物对人们从事某个方面富有吸引力并对人给予一种满足时,人们就对它产生积极态度。兴趣的本质就是需要,对外界需要与否,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兴趣的有无和浓淡程度。如果学生一旦丧失了阅读兴趣,等于破坏了了语文学习的根基;培植了阅读的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激发学生语文兴趣需要美,首先课堂语言要美。语言美具有这样的特点:幽默、风趣、优美,要引人发笑,形象生动,使人振奋。
1.导语要美,导语美能先声夺人。如一位教师在进行《观潮》一课教学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的祖国有许多著名的自然风景,钱塘江大潮就是我国著名的景观之一,它气势雄伟、磅礴、举世无双。今天我们就来观赏这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以这样的导语把学生带入雄壮天地,学生学习文章时就会带有浓厚的兴趣,想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2.讲出文章的内在美,在语文课上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展出一种美的意境。例如:《海滨小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赏析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优美形象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体会到体会到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桂林山水》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讲完课文之后,一位授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找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老师相机说:“看到这样优美的景色你是否想吟一首小诗呢?”老师做了一首小诗: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绿如翠平如镜。
山奇多姿秀又险,
碧波行船入仙境。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做起诗来,其中有一名同学是这样做的:
桂林山水
石垂入江心,
山拔穿云霄。
江清可见底,
小舟逐水流。
二、改善教学思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代教育中,需要教师将教学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将自身转变为配角,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掌握课堂节奏,为学生营造一个创造课堂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課堂中更加活跃。对此,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以往的服务性“教”转变为主体地位“学”。在教学时,以了解、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总结处理学习困难的方式为主,通过课堂上观察学生各方面表现和课下与学生进行亲切、随和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积极、快乐地成长。
例如,在教学《矛与盾的合集》时,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拓展课堂的教学范围,除了重视生字词的教育以外,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教会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理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只是从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精神理念,从而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精神理念。
三、优化教学结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许多教师与学生都形成了一种“默契”,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显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呈现出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对此,有必要对课堂的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无法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自身在教学当中的教育权威性自居,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建议不予理睬或是直接否定,甚至还会出现责备、嘲讽等情况。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教师便成为了课堂的独裁者和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完全无法发挥应有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有热情,有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是实现民主性课堂的根本。没有真情教师就无法真正投入到教育当中。在教学当中,教师不仅需要关心学生,更应当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教师在平常的教育中,需要杜绝急躁、呵斥以及责备等行为。其次,教师应杜绝在教学时释放自身负面情绪的习惯。情绪具备一定的传播性,教师在生活当中遭遇到的不满,坚决不能带到课堂当中。如果教师感觉到伤心、痛苦,在教学中不能加以克制,必然会导致课堂氛围受到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学会健忘,在学生面前抑制负面情绪,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优化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要前提是教师足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借助适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借助“强化学习趣味性”“改善教学思维”“优化教学结构”等方式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小梅.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
[2]王妍.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21).
[3]康建华.刍议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4-01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显著意义。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培养阅读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第一学习动力”。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当一种客观事物对人们从事某个方面富有吸引力并对人给予一种满足时,人们就对它产生积极态度。兴趣的本质就是需要,对外界需要与否,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兴趣的有无和浓淡程度。如果学生一旦丧失了阅读兴趣,等于破坏了了语文学习的根基;培植了阅读的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激发学生语文兴趣需要美,首先课堂语言要美。语言美具有这样的特点:幽默、风趣、优美,要引人发笑,形象生动,使人振奋。
1.导语要美,导语美能先声夺人。如一位教师在进行《观潮》一课教学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的祖国有许多著名的自然风景,钱塘江大潮就是我国著名的景观之一,它气势雄伟、磅礴、举世无双。今天我们就来观赏这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以这样的导语把学生带入雄壮天地,学生学习文章时就会带有浓厚的兴趣,想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2.讲出文章的内在美,在语文课上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展出一种美的意境。例如:《海滨小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赏析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优美形象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体会到体会到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桂林山水》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讲完课文之后,一位授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找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老师相机说:“看到这样优美的景色你是否想吟一首小诗呢?”老师做了一首小诗: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绿如翠平如镜。
山奇多姿秀又险,
碧波行船入仙境。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做起诗来,其中有一名同学是这样做的:
桂林山水
石垂入江心,
山拔穿云霄。
江清可见底,
小舟逐水流。
二、改善教学思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代教育中,需要教师将教学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将自身转变为配角,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掌握课堂节奏,为学生营造一个创造课堂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課堂中更加活跃。对此,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从以往的服务性“教”转变为主体地位“学”。在教学时,以了解、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总结处理学习困难的方式为主,通过课堂上观察学生各方面表现和课下与学生进行亲切、随和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积极、快乐地成长。
例如,在教学《矛与盾的合集》时,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拓展课堂的教学范围,除了重视生字词的教育以外,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教会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理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只是从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精神理念,从而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精神理念。
三、优化教学结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许多教师与学生都形成了一种“默契”,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显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呈现出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对此,有必要对课堂的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无法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自身在教学当中的教育权威性自居,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建议不予理睬或是直接否定,甚至还会出现责备、嘲讽等情况。在这样的课堂当中,教师便成为了课堂的独裁者和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完全无法发挥应有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有热情,有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是实现民主性课堂的根本。没有真情教师就无法真正投入到教育当中。在教学当中,教师不仅需要关心学生,更应当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教师在平常的教育中,需要杜绝急躁、呵斥以及责备等行为。其次,教师应杜绝在教学时释放自身负面情绪的习惯。情绪具备一定的传播性,教师在生活当中遭遇到的不满,坚决不能带到课堂当中。如果教师感觉到伤心、痛苦,在教学中不能加以克制,必然会导致课堂氛围受到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学会健忘,在学生面前抑制负面情绪,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优化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要前提是教师足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借助适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借助“强化学习趣味性”“改善教学思维”“优化教学结构”等方式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小梅.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
[2]王妍.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21).
[3]康建华.刍议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