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葡萄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发展粗放、附加值低等问题。国内外葡萄酒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葡萄酒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国内八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发展迅速,在全国葡萄酒产区中具有代表性,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分析,结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联系互联网背景下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宁夏生态移民、美丽乡村建設的实际情况,以中国葡萄酒镇——红寺堡区为例,探讨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葡萄酒产业;模式;问题;贺兰山东麓;红寺堡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281-0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win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low added value.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win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we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wine industry,and formed a distinc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Ningxia Helan mountain east region is one of the eight wine areas in China,nature ar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al condition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in the national wine region,but in the new market environment,new demands and challenges have been put forwar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wi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wine industry in Helan mountain east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immigrant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Ningxia,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wine town(Hongsibu),the new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industr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industry.
Key words wine industry;mode;problem;eastern Helan Mountain;Hongsibu District
我国是葡萄种植、酿造较早的国家,早在唐代就有葡萄酒种植和酿造的记录。近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也有1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1],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主要的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销售和消费大国,同时,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和完善,早期主要介绍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经验[2-3]、后期主要将我国葡萄酒与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进行对比研究[4],目前更多的研究国内葡萄酒产业的条件与现状[5-8]、竞争力[9]、存在的问题[10-12]、发展动力与模式[13-14]、产业集群[4,15]及特定葡萄酒企业[16-17]等。近年来,对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地域性的研究较多[18-21],但研究的视角较为狭窄,对特定地域的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综合研究较少。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我国八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2]使其成为世界上优质葡萄的种植基地和高品质葡萄酒的生产基地,尤其是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对葡萄酒产业大力扶持,种植条件不断改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葡萄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在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在供给侧改革的新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创新葡萄酒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概况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的优质葡萄酿造,该产地葡萄酒凭借优质的葡萄和先进的酿造技术而口感醇厚、广受好评,多次在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上斩获大奖,并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洽谈投资,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
1.1 发展条件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东经105°45′~106°27′,北纬37°43′~39°5′,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为山前扇形冲积平原,土质为砂砾土质,昼夜温差10~15 ℃,日照时数2 851~3 106 h,年平均≥10 ℃有效积温1 534.9 ℃,7—9月有效积温961.6℃,降水量193.4 mm,在葡萄成熟期降雨量更少。 1.2 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SWOT分析最早应用于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决策等方面,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存在的威胁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将SWOT分析用于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分析,具体如表1、2所示。
2 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
2.1 发展现状
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图1)。2007年起,红寺堡区就开始尝试种植酿酒葡萄,葡萄种植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广;红寺堡区刚好位于北纬38°,該地带被誉为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世界许多优质葡萄产地也大多集中于这一地带附近,葡萄种植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红寺堡区移民群众积极种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累计种植酿酒葡萄达7 066 hm2,葡萄产业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
红寺堡区葡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小酒庄、大产业的基本思路,预计到2020年,红寺堡区种植酿酒葡萄将超过1.33万hm2,占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面积的50%,将建成葡萄酒国际商贸城1座、酒堡酒庄达到20多座,实现年加工葡萄10万t,届时将形成围绕罗山的集葡萄种植、酿造、销售、游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示范园区。
2.2 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尤其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红寺堡区的葡萄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展,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认可度逐年提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认识这些挑战与不足能更好地促进该区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1 市场开拓不够,对外影响不足。目前,生产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葡萄酒品质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拓,市场占有率低,消费者认可度不高,好酒尚未取得好的效益,销售和品牌创建成为目前红寺堡葡萄酒产区的最大短板。另外,由于酒庄前期投入较大,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宣传推广,各个酒庄资金压力普遍较大,推广投入不足,由于势单力薄,不能进行有效宣传,对外影响力不足。
2.2.2 基地建设迟缓,配套服务滞后。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较大,但产量较低;现有种植基地内的苗木品种比较混杂,纯度不够,不利于高端精品葡萄酒的酿造;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管理较为粗放,水肥使用不合理,用量不规范,机械化程度不高,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控果措施不到位。另外,葡萄酒酒庄大多比较分散、偏僻,交通不便,制约了酒庄的发展推广;上下游配套服务发展滞后,产业链不完善。
2.2.3 缺乏专业人才,生产技术落后。目前,红寺堡葡萄酒酒庄发展很快,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人才缺乏的情况在各酒庄普遍存在。缺乏的人才主要包括葡萄种植、酿造、营销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种植又懂酿造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更加缺乏,导致生产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4 价格竞争严重,资金压力加大。目前,酒厂酒的产量高且销售价格低,由于酒庄酒还未完全被消费者所认可,酒庄酒在价格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依靠价格而不是品质进行竞争,不利于高端精品酒的良性发展。另外,酒庄建设前期投入大,基地建设周期长,加工及储存设备需要进口且成本较大。因此,资金积压较大,如果销售未能及时跟进,酒庄资金压力将越来越大,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2.5 雷同发展明显,特色优势欠缺。目前,尚没有对红寺堡葡萄酒产区进行细分,对特色品种、加工技术、个性产品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同时,许多葡萄品种只限于从欧洲引进,品种大致雷同,缺乏特色,没有本土品种,这不利于酒庄酿造差异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发展。尽管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但还带着很强的西方文化的烙印,各产区大多借助西方的葡萄酒专家来宣传本产区的品牌,使消费者有意无意间感到不亲近感和距离感,无法触动消费者的深层情感。
2.3 发展模式选择
葡萄产业作为红寺堡区的主导产业,关系着红寺堡区富民强区和精准脱贫的顺利进行,也关系着20多万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愿望。
2.3.1 小酒庄,大产业。推广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小酒庄,大产业”。在葡萄主产区积极发展葡萄酒庄,通过小酒庄的集聚形成大产业。借鉴“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结合区域实际和葡萄酒产业的自身特点,以家庭为主体,以酒庄为依托,从事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充分发挥“酒庄 农户”生产特色优质产品、传播旅游、休闲、娱乐和相关文化的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同时,酒庄 农户的集群发展可共享基础设施,通过集群效应,扩大知名度,提升整体竞争力,便于引进技术人才,从而节约成本。其次,积极发挥葡萄酒庄传播酒文化和游、休、娱等功能。在酒庄,葡萄种植和酿酒不是主要的经营目的,它已成为包括种植、酿造、销售过程的一个小环节,同时也是传播酒文化和体验酒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免费让游客品尝葡萄酒、播放制作酒及酒庄的历史,使游客对葡萄酒的历史和产品特点都有详细的了解,并对生产酿造的过程实现全景监控,这也符合现代绿色消费的理念,给游客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使其充分享受葡萄酒文化的熏陶;在葡萄生长和成熟采摘季节,依托葡萄酒庄,建立休闲疗养基地,适时举办葡萄文化节或酒庄免费开放日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到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体验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良好的娱乐体验。
2.3.2 “互联网 葡萄酒”产业。“互联网 ”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本身并不能直接影响传统产业,但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实时性、高效性等特点,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便能使其形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看起来与互联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互联网 葡萄酒产业”的潜力却很巨大。葡萄酒产业拥有很长的产业链,它既包含酿酒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加工酿造以及产品的销售,是一个融合了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但3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滞后,3种产业之间独立发展,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将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葡萄种植中,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分析种植的土、肥、气、水等条件,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的管理,据此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种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农户和酒庄通过互联网可以实时了解葡萄酒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并获取最先进、最合理的葡萄酒种植经验和技术,及时反馈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互联网掌握产品价格走势;电商将推动葡萄酒产业的市场化水平,拓展交易渠道和市场,减少中间环节,从而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另外,互联网与葡萄酒产业的结合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降低了宣传成本,提升了产品价格的透明度,能更好地避免价格竞争,有利于树立品牌效应。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方便向知名葡萄酒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技术和管理的交流互动,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应该抓住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拓展线上线下市场,抢占产业新高地,为优质、精品酒的发展不断努力。 2.3.3 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精准扶贫是对过去大水漫灌式扶贫的改进和创新,是根据不同的贫困特点和成因,精准施策,有效识别、帮扶和管理贫困人口的一种扶贫措施。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人口全部来自“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这里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还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易地扶贫搬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贫困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长期的扶持与发展,经济发展和贫困现实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当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结合地区实际,应该把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根据当地特色与优势,积极发展葡萄酒的种植、加工、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紧紧抓住旅游扶贫的机遇,努力发展第六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从而带动更多的移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顺利脱贫奔小康。
2.3.4 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中国梦。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随后“美丽乡村”的理念也应运而生,许多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已获得很大成效。“美丽乡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实施农业产业规模化,建设“美丽乡村”要实现生态、规划、文化及管理的统一,力求达到村庄建设的整体推进。红寺堡区在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同时,可结合酒庄特色和当地实际,将葡萄酒庄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精品小镇,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酒庄”“一村一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探索,实现就地城镇化、市民化,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根据自治区政府规划,到“十三五”末,贺兰山东麓将会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届时,酿酒葡萄的种植总规模逾6.67万hm2。另外,还将建设1个有国际影响到的葡萄酒文化发展中心、3个在国内有广泛知名度的葡萄酒城、10个各具特色的葡萄主题小镇和100个以上的葡萄酒庄,政府的重视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会为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3 参考文献
[1] 李华,李甲贵,杨和财.改革开放30年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回顾[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4):341-347.
[2] 李甲贵,贾金荣.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发展政策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0(6):106-109.
[3] 李记明,樊玺,梁冬梅.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2):55-59.
[4] 李育华,梁进社,张芸.国内外葡萄酒产业集群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683-689.
[5] 杨荣斌,高海林.宁夏红寺堡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101-102.
[6] 王素艳,郑广芬,李欣.气候变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热量资源及冷冻害的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16,37(11):1-11.
[7] 张红梅,曹晶晶.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和趋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2):183-187.
[8] 王春梅.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SWOT分析[J].酿酒科技,2015,258(12):134-137.
[9] 李双奎,袁洁,孙旖彤.钻石模型视角下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106-112.
[10] 李文超,王振平.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192-195.
[11] 安冬梅,马建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5(12):174-177.
[12] 丁婕.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3):45-46.
[13] 杨和财,房玉林.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动力、潜在风险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究,2008(3):30-33.
[14] 周穎,郭淑敏,王秀芬,等.北京市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与模式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技,2015,43(26):286-290.
[15] 马秀蕊,乔娟.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现状、测度与评价[J].技术经济,2009,28(5):41-46.
[16] 齐鹏,陈强强,王晓娇.基于生态理念的张掖国风葡萄酒产业生态系统建设[J].甘肃农业,2014,402(24):25-27.
[17] 达海莉,张治华.宁夏贺兰山东麓高端精品酒庄葡萄酒发展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5,56(6):41-45.
[18] 梁勇.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廊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2):203-208.
[19] 王银龙,钟大辉.吉林省葡萄酒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6 (1):173-176.
[20] 江海清,杨和财.新疆葡萄酒产业规划的新视角[J].北方园艺,2016(20):182-186.
[21] 李双奎,袁洁,孙旖彤.钻石模型视角下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106-112.
[22] 陈清华,王朝良.创新宁夏葡萄酒产业市场营销的建议[J].甘肃农业,2006,245(12):62-63.
关键词 葡萄酒产业;模式;问题;贺兰山东麓;红寺堡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281-0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win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low added value.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win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we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wine industry,and formed a distinct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Ningxia Helan mountain east region is one of the eight wine areas in China,nature ar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al condition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in the national wine region,but in the new market environment,new demands and challenges have been put forwar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wi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wine industry in Helan mountain east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immigrant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Ningxia,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wine town(Hongsibu),the new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industr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industry.
Key words wine industry;mode;problem;eastern Helan Mountain;Hongsibu District
我国是葡萄种植、酿造较早的国家,早在唐代就有葡萄酒种植和酿造的记录。近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也有1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1],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主要的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销售和消费大国,同时,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和完善,早期主要介绍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经验[2-3]、后期主要将我国葡萄酒与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进行对比研究[4],目前更多的研究国内葡萄酒产业的条件与现状[5-8]、竞争力[9]、存在的问题[10-12]、发展动力与模式[13-14]、产业集群[4,15]及特定葡萄酒企业[16-17]等。近年来,对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地域性的研究较多[18-21],但研究的视角较为狭窄,对特定地域的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综合研究较少。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我国八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2]使其成为世界上优质葡萄的种植基地和高品质葡萄酒的生产基地,尤其是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对葡萄酒产业大力扶持,种植条件不断改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葡萄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在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在供给侧改革的新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创新葡萄酒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概况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的优质葡萄酿造,该产地葡萄酒凭借优质的葡萄和先进的酿造技术而口感醇厚、广受好评,多次在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上斩获大奖,并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洽谈投资,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
1.1 发展条件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东经105°45′~106°27′,北纬37°43′~39°5′,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为山前扇形冲积平原,土质为砂砾土质,昼夜温差10~15 ℃,日照时数2 851~3 106 h,年平均≥10 ℃有效积温1 534.9 ℃,7—9月有效积温961.6℃,降水量193.4 mm,在葡萄成熟期降雨量更少。 1.2 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SWOT分析最早应用于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决策等方面,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存在的威胁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将SWOT分析用于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分析,具体如表1、2所示。
2 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
2.1 发展现状
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图1)。2007年起,红寺堡区就开始尝试种植酿酒葡萄,葡萄种植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广;红寺堡区刚好位于北纬38°,該地带被誉为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世界许多优质葡萄产地也大多集中于这一地带附近,葡萄种植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红寺堡区移民群众积极种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累计种植酿酒葡萄达7 066 hm2,葡萄产业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
红寺堡区葡萄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小酒庄、大产业的基本思路,预计到2020年,红寺堡区种植酿酒葡萄将超过1.33万hm2,占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面积的50%,将建成葡萄酒国际商贸城1座、酒堡酒庄达到20多座,实现年加工葡萄10万t,届时将形成围绕罗山的集葡萄种植、酿造、销售、游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示范园区。
2.2 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尤其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红寺堡区的葡萄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展,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认可度逐年提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认识这些挑战与不足能更好地促进该区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1 市场开拓不够,对外影响不足。目前,生产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葡萄酒品质已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拓,市场占有率低,消费者认可度不高,好酒尚未取得好的效益,销售和品牌创建成为目前红寺堡葡萄酒产区的最大短板。另外,由于酒庄前期投入较大,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宣传推广,各个酒庄资金压力普遍较大,推广投入不足,由于势单力薄,不能进行有效宣传,对外影响力不足。
2.2.2 基地建设迟缓,配套服务滞后。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较大,但产量较低;现有种植基地内的苗木品种比较混杂,纯度不够,不利于高端精品葡萄酒的酿造;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管理较为粗放,水肥使用不合理,用量不规范,机械化程度不高,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控果措施不到位。另外,葡萄酒酒庄大多比较分散、偏僻,交通不便,制约了酒庄的发展推广;上下游配套服务发展滞后,产业链不完善。
2.2.3 缺乏专业人才,生产技术落后。目前,红寺堡葡萄酒酒庄发展很快,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人才缺乏的情况在各酒庄普遍存在。缺乏的人才主要包括葡萄种植、酿造、营销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种植又懂酿造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和高端人才更加缺乏,导致生产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4 价格竞争严重,资金压力加大。目前,酒厂酒的产量高且销售价格低,由于酒庄酒还未完全被消费者所认可,酒庄酒在价格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依靠价格而不是品质进行竞争,不利于高端精品酒的良性发展。另外,酒庄建设前期投入大,基地建设周期长,加工及储存设备需要进口且成本较大。因此,资金积压较大,如果销售未能及时跟进,酒庄资金压力将越来越大,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2.5 雷同发展明显,特色优势欠缺。目前,尚没有对红寺堡葡萄酒产区进行细分,对特色品种、加工技术、个性产品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同时,许多葡萄品种只限于从欧洲引进,品种大致雷同,缺乏特色,没有本土品种,这不利于酒庄酿造差异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发展。尽管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但还带着很强的西方文化的烙印,各产区大多借助西方的葡萄酒专家来宣传本产区的品牌,使消费者有意无意间感到不亲近感和距离感,无法触动消费者的深层情感。
2.3 发展模式选择
葡萄产业作为红寺堡区的主导产业,关系着红寺堡区富民强区和精准脱贫的顺利进行,也关系着20多万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愿望。
2.3.1 小酒庄,大产业。推广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小酒庄,大产业”。在葡萄主产区积极发展葡萄酒庄,通过小酒庄的集聚形成大产业。借鉴“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结合区域实际和葡萄酒产业的自身特点,以家庭为主体,以酒庄为依托,从事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充分发挥“酒庄 农户”生产特色优质产品、传播旅游、休闲、娱乐和相关文化的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同时,酒庄 农户的集群发展可共享基础设施,通过集群效应,扩大知名度,提升整体竞争力,便于引进技术人才,从而节约成本。其次,积极发挥葡萄酒庄传播酒文化和游、休、娱等功能。在酒庄,葡萄种植和酿酒不是主要的经营目的,它已成为包括种植、酿造、销售过程的一个小环节,同时也是传播酒文化和体验酒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免费让游客品尝葡萄酒、播放制作酒及酒庄的历史,使游客对葡萄酒的历史和产品特点都有详细的了解,并对生产酿造的过程实现全景监控,这也符合现代绿色消费的理念,给游客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使其充分享受葡萄酒文化的熏陶;在葡萄生长和成熟采摘季节,依托葡萄酒庄,建立休闲疗养基地,适时举办葡萄文化节或酒庄免费开放日等活动,让游客参与到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体验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良好的娱乐体验。
2.3.2 “互联网 葡萄酒”产业。“互联网 ”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本身并不能直接影响传统产业,但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实时性、高效性等特点,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便能使其形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看起来与互联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互联网 葡萄酒产业”的潜力却很巨大。葡萄酒产业拥有很长的产业链,它既包含酿酒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加工酿造以及产品的销售,是一个融合了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但3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滞后,3种产业之间独立发展,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将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葡萄种植中,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分析种植的土、肥、气、水等条件,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的管理,据此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种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农户和酒庄通过互联网可以实时了解葡萄酒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并获取最先进、最合理的葡萄酒种植经验和技术,及时反馈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互联网掌握产品价格走势;电商将推动葡萄酒产业的市场化水平,拓展交易渠道和市场,减少中间环节,从而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另外,互联网与葡萄酒产业的结合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降低了宣传成本,提升了产品价格的透明度,能更好地避免价格竞争,有利于树立品牌效应。同时,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方便向知名葡萄酒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技术和管理的交流互动,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应该抓住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拓展线上线下市场,抢占产业新高地,为优质、精品酒的发展不断努力。 2.3.3 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精准扶贫是对过去大水漫灌式扶贫的改进和创新,是根据不同的贫困特点和成因,精准施策,有效识别、帮扶和管理贫困人口的一种扶贫措施。红寺堡区是中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搬迁人口全部来自“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这里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还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易地扶贫搬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贫困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长期的扶持与发展,经济发展和贫困现实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当地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必须注重结合地区实际,应该把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根据当地特色与优势,积极发展葡萄酒的种植、加工、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紧紧抓住旅游扶贫的机遇,努力发展第六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从而带动更多的移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顺利脱贫奔小康。
2.3.4 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中国梦。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随后“美丽乡村”的理念也应运而生,许多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已获得很大成效。“美丽乡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实施农业产业规模化,建设“美丽乡村”要实现生态、规划、文化及管理的统一,力求达到村庄建设的整体推进。红寺堡区在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同时,可结合酒庄特色和当地实际,将葡萄酒庄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精品小镇,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酒庄”“一村一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探索,实现就地城镇化、市民化,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根据自治区政府规划,到“十三五”末,贺兰山东麓将会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届时,酿酒葡萄的种植总规模逾6.67万hm2。另外,还将建设1个有国际影响到的葡萄酒文化发展中心、3个在国内有广泛知名度的葡萄酒城、10个各具特色的葡萄主题小镇和100个以上的葡萄酒庄,政府的重视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会为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3 参考文献
[1] 李华,李甲贵,杨和财.改革开放30年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回顾[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4):341-347.
[2] 李甲贵,贾金荣.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发展政策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0(6):106-109.
[3] 李记明,樊玺,梁冬梅.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2):55-59.
[4] 李育华,梁进社,张芸.国内外葡萄酒产业集群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683-689.
[5] 杨荣斌,高海林.宁夏红寺堡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101-102.
[6] 王素艳,郑广芬,李欣.气候变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热量资源及冷冻害的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16,37(11):1-11.
[7] 张红梅,曹晶晶.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现状和趋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2):183-187.
[8] 王春梅.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SWOT分析[J].酿酒科技,2015,258(12):134-137.
[9] 李双奎,袁洁,孙旖彤.钻石模型视角下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106-112.
[10] 李文超,王振平.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192-195.
[11] 安冬梅,马建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5(12):174-177.
[12] 丁婕.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3):45-46.
[13] 杨和财,房玉林.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动力、潜在风险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究,2008(3):30-33.
[14] 周穎,郭淑敏,王秀芬,等.北京市房山区酒庄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与模式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技,2015,43(26):286-290.
[15] 马秀蕊,乔娟.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现状、测度与评价[J].技术经济,2009,28(5):41-46.
[16] 齐鹏,陈强强,王晓娇.基于生态理念的张掖国风葡萄酒产业生态系统建设[J].甘肃农业,2014,402(24):25-27.
[17] 达海莉,张治华.宁夏贺兰山东麓高端精品酒庄葡萄酒发展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5,56(6):41-45.
[18] 梁勇.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廊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2):203-208.
[19] 王银龙,钟大辉.吉林省葡萄酒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6 (1):173-176.
[20] 江海清,杨和财.新疆葡萄酒产业规划的新视角[J].北方园艺,2016(20):182-186.
[21] 李双奎,袁洁,孙旖彤.钻石模型视角下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106-112.
[22] 陈清华,王朝良.创新宁夏葡萄酒产业市场营销的建议[J].甘肃农业,2006,245(1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