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一、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一)根据作品自身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
比如鲁迅的名篇《药》,文中点油灯、用洋钱、士兵衣服上的大白圈、上坟摆菜饭和化纸钱等,都渲染了特有的时代气息,由此可推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如《祝福》开头及结尾关于“祝福”情景的描写,揭示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民的思想意识依旧,即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从而展示出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为她悲剧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二)了解社会环境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环境决定、影响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人物性格也对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统一。比如贾平凹的小小说《遗璞》,从作品看,遗璞村人环境闭塞,生活贫穷,思想意识被笼罩在遗璞的“光环”之下,迷信“遗璞”并以此自豪。他们辛苦劳动,无端笑话山外的人;眼界狭窄,始终视当官的为大人物,对官员充满莫名的期待,以与之有联系为骄傲。他们纯朴善良,不在意别人的政治错误,还不相信别人会说与自己认识不符的话;虽有和外界联络的愿望,但又很隔膜,没有主动精神,处于半明半暗的懵懂状态。又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恐惧变革,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与心灵,他本身是沙皇统治的受害者;同时,他的所作所为又对环境产生影响——长期辖制着整个中学乃至全城,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二、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一)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形式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
(1)集中描写。不少小小说起笔就是或长或短的景色描写,以展现特定的地域风光。
(2)穿插描写。可用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命运和心理。
(3)与事件、人物言行糅合着写。许多事情是在美好或恶劣的地域和气候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它与人物、情节密不可分。
例如亚美尼亚作家埃·格林的《晚秋》,作品第二、第三段中写道:“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这里的景物描写,既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金黄的叶子……飘落”等照应标题“晚秋”,又渲染氛围,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主人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又如在小说《峡谷》中,“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作家对“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同时,对“峡谷”的描写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当然,阅读作品时不要以为每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都有深层意义。比如《药》开篇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等,说它们渲染了冷峭、阴森的气氛完全正确,说象征社会的黑暗,就非常牵强了。
(二)明确自然环境描写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比如沈从文先生的大部分小说,以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作家汪曾祺在《读〈边城〉》中有这样一段评价:
“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湘行集·泊缆子湾》)。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使人如同目遇。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且不说沈从文如何善于写景,只举一例,说明他如何善于写声音、气味:“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有哪一个诗人曾经写过甲虫的气味?
请你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酒 婆
文/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一、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一)根据作品自身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
比如鲁迅的名篇《药》,文中点油灯、用洋钱、士兵衣服上的大白圈、上坟摆菜饭和化纸钱等,都渲染了特有的时代气息,由此可推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如《祝福》开头及结尾关于“祝福”情景的描写,揭示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民的思想意识依旧,即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从而展示出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为她悲剧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二)了解社会环境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环境决定、影响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人物性格也对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统一。比如贾平凹的小小说《遗璞》,从作品看,遗璞村人环境闭塞,生活贫穷,思想意识被笼罩在遗璞的“光环”之下,迷信“遗璞”并以此自豪。他们辛苦劳动,无端笑话山外的人;眼界狭窄,始终视当官的为大人物,对官员充满莫名的期待,以与之有联系为骄傲。他们纯朴善良,不在意别人的政治错误,还不相信别人会说与自己认识不符的话;虽有和外界联络的愿望,但又很隔膜,没有主动精神,处于半明半暗的懵懂状态。又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恐惧变革,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与心灵,他本身是沙皇统治的受害者;同时,他的所作所为又对环境产生影响——长期辖制着整个中学乃至全城,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二、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一)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形式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
(1)集中描写。不少小小说起笔就是或长或短的景色描写,以展现特定的地域风光。
(2)穿插描写。可用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命运和心理。
(3)与事件、人物言行糅合着写。许多事情是在美好或恶劣的地域和气候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它与人物、情节密不可分。
例如亚美尼亚作家埃·格林的《晚秋》,作品第二、第三段中写道:“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这里的景物描写,既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金黄的叶子……飘落”等照应标题“晚秋”,又渲染氛围,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主人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又如在小说《峡谷》中,“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作家对“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同时,对“峡谷”的描写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当然,阅读作品时不要以为每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都有深层意义。比如《药》开篇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等,说它们渲染了冷峭、阴森的气氛完全正确,说象征社会的黑暗,就非常牵强了。
(二)明确自然环境描写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比如沈从文先生的大部分小说,以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作家汪曾祺在《读〈边城〉》中有这样一段评价:
“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湘行集·泊缆子湾》)。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使人如同目遇。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且不说沈从文如何善于写景,只举一例,说明他如何善于写声音、气味:“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有哪一个诗人曾经写过甲虫的气味?
请你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酒 婆
文/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