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竖笛以其结构简洁、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易教易学等特点,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如何抓好竖笛教学中优美音色的展示,一直是教师探究的新问题。就如何抓好竖笛教学中优美音色的获得,通过注重基础训练,注重演奏形式,正确运用各种相对应的表现手法,来练就一批竖笛“好声音”。
关键词:竖笛;音色;训练;步骤
学生爱器乐,老师授器乐,我为学生选择了竖笛。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竖笛演奏的水平,很多从事器乐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有各种各样的见解。但不论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法如何,其根本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让学生完美地演奏好每一首乐(歌)曲,并通过竖笛既丰富又特殊的音色,去表现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因素。
在竖笛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搞“齐步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演奏出音色优美的乐(歌)曲?我认为要注重基础训练,注重演奏形式,正确运用各种相对应的表现手法,来练就一批竖笛“好声音”。
一、基础训练是练就竖笛“好声音”的必要前提
在本校的竖笛教学中,学生在吹奏竖笛中也呈现了参差不齐的现状:
现状一:不会按孔,只求好玩;
现状二:按孔不严,嘴巴漏气;
现状三:节奏不合,吐气不匀。
由此我通过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指法与视奏,并以指法训练及视谱训练来达到演奏自如的目的。
(一)指法训练
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持笛的感觉就像手握鸡蛋一样,用力過大容易碎,用力过少容易掉,一定要平稳持笛,有种像萧山人说的“宽篍篍抓泥鳅”的感觉。
在音阶练习时,一般采用三分法,首先进行“1,2,3”三个音的学习,再进行长音练习,并反复上行,下行练习,待这三个音音准基本稳定后,就指导学生用“1、2、3”这三个音吹奏歌曲《小宝宝要睡觉》,在老师的提示和指导下,不断注意按孔方式,纠正吹奏方法,使气息更为流畅,音色更加优美,指法渐渐灵活。再指导学生用“5、6、7”这三个音吹奏歌曲《樱花》,其次,注重学生的指法切换,这也是一个教学重点,首先要让学生放慢速度训练“7,1,2”的切换。
让学生先练:
再练:
在练习过程中,不时对按孔、抬指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每个笛孔必须用手指心按好,不能用手指尖,用力也不能够太大或太小,用力过大会造成手指僵硬,甚至手腕部分不能够持久,影响了手指的运动与发挥;用力过小,就会按不住笛孔,造成漏气或出现“泛音”等现象。
(二)节奏训练
良好的节奏感和审美意识,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改变不按节奏乱吹的坏习惯,对提高音色的准确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
如:歌曲中的以下三种节奏型:
1.4/4 XX XX XX X丨XX XX X X :‖
2.4/4 X X X X丨X X X -:‖
3.4/4 XX XX X -丨X X XX X :‖
首先让学生唱出这三种节奏,然后用手拍出节奏,在拍节奏的时候,要求学生相互间拍肩膀或跺跺脚,以此来培养学生相互间的监督能力,待学生能拍出整齐划一的节奏后,就让学生在竖笛上用“sol”吹出,使他们有了新鲜感,而且也让学生感觉到舌头总比手灵活,用竖笛吹的话更容易整齐、准确。对于已能熟练拍出以上三种节奏的学生,我又添加了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如“×O O× ×.×”“×.× ×××”等,让他们提前完成演奏内容,来指导其他学生的演奏。
二、气息运用是练就竖笛“好声音”的动力源泉
竖笛的演奏,主要音色来源于正确的气息运用。
(一)“口型”和“嘴劲”是音色效果的源头
训练中,采用了“Tu”这个音节来训练“口型”和“嘴劲”,让学生玩吹气球,自行控制气球重心,既不能落偏,也不能落地。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玩玩学学,不断地掌握“口型”和“嘴劲”的变化要领。也不失时机提醒学生,嘴劲力度不同,往往造成吹出气息和气流不同,产生的音色效果也不同。吹奏高音时气流急、嘴劲要强,叫“急吹”;吹奏中音时气流要自然,叫“平吹”;吹奏低音时气流要缓、嘴劲要松,叫“缓吹”等。
(二)“换气”和“呼吸”是音色美化的表达
教学中,让学生用吸管对着一杯水吹气,而且要保持连续的呼、吸,但不能把水吸进嘴里,结果好多学生不是吸进水了,就是产生的气泡时大时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的学生已能让气泡不间断地产生了。然后,有选择地让学生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歌)曲,如《小猫圆舞曲》等,先根据音乐的需要,再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出必须换气及呼吸的乐句,让学生感受因呼吸或换气不正常或正常环境下,对音乐音色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在吹奏时,注意把每个音乐结构彼此分离开,即音乐之中的停顿。有学生问我:老师,我能一口气演奏完一句,用不着换气,你为什么还要我停顿?我告诉他:一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你虽然能朗读下来,但你知道一旦读了破句,你能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吗。因此,我就吹奏了节奏鲜明的乐曲《游击队歌》,告诉学生不重新吸气也可停顿,这是一种非常短促的休止,以强调这段旋律的表现力。
(三)演奏姿势也是直接影响竖笛表现“好声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在课堂音乐教学中学生大多采取坐的姿势,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要求学生“胸”部自然挺起,呼吸控制自如;要正视前方,因为眼前“有”一幅美丽的画正等你去欣赏;身体要“成”熊猫在吃“竹”叶那样,两肩自然放松,胳膊不要紧贴在身上,稍微张开些并与竖笛保持45度俯角为宜。按孔时,要告诉学生,小指不能像天线一样往上翘,要像小女孩的辫子一样搭在笛子上,这样的吹奏姿势才美,同时要求学生在吹奏时,嘴唇两角如微笑状,不要鼓腮,这对提高竖笛的演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发挥正常的竖笛音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现了正确的口型和嘴劲、正确的运用呼吸气息和良好的姿势,才能为今后的正确演奏打下良好的动力来源基础。
三、表现手法是练就竖笛“好声音”的重要体现
在演奏过程中,表现手法有多种形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力度变化、速度锻炼和合奏协调是提高优美音色的重要手段。
(一)用力度来强调音色
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吹竖笛要“有力”就是力度,结果在吹奏时过分用力、用气,就发出刺耳的“尖叫音”或老黄牛的“叹息声”。我就请4-5位学生用强的力度齐吹奏几个音,请另外4-5位以很弱的力度也齐吹奏这几个音进行对比,感觉有不同的韵味,就像回声效果,我又请学生分成二组,齐奏《小蜜蜂》:
1=C 4/4
5-4-丨3 - - - 丨2 3 4 2丨1 - - -丨3 4 5 3丨2 3 4 2丨3 4 5 3丨2 3 4 2丨5-4-丨
3 - - - 丨2 3 4 2丨1 - - -||
音乐揭示了小蜜蜂在花丛中自由地飞翔,俨然像一个小天使,在播撒温暖,我告诉学生,这样的吹奏一定要强中有弱,在弱中逐渐增强。强中附和弱声,音乐才有生命力,作品才有内容,不同的音乐色调变化有助于揭示出作品内容的手段。
(二)用速度来表现音色
一部作品必须按照作曲家所指的速度来演奏,因为速度的改变不仅使演奏失去表现力,甚至使作品面目全非。像《划船歌》:
1=C 4/4 5 3 3 -丨4 2 2 -丨1 2 3 4丨5 5 5-丨……如果让学生吹奏成5-3-丨3-4-丨2-2-丨1- 2-丨这就成了《游船歌》。
为此,要十分注意为学生选择作品,尽量注意速度的表现,在演奏作品时,要求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而加快或减慢速度,也同時特别强调:一个音或休止符上的停止,也属于速度的一种音色表现手段。
(三)用倾听来感受音色
在欣赏《樱花》时,老师用竖笛娴熟地吹出了乐曲《樱花》,那优美的旋律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欣赏上来。霎时,学生个个都蠢蠢欲动了,手拿竖笛就吹了起来│6 6 7—│6 6 7—│6 7 i 7│6 76 4—│……这些简单的乐谱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樱花》那浓郁的诗情画意吹出来,于是我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倾听一次老师的范奏,跟他们吹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老师吹出来的音乐是有内容的,而不是空洞的、单纯的那几个音,紧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边想象边吹奏《樱花》。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吹奏时想象到了什么?有的说:“夕阳西下,我坐在田埂边吹奏《樱花》”,有的说:“晴空万里,我漫步在樱花林里,嗅着樱花的香味吹奏《樱花》”。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意境吧。
于是,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倾听感受完第一段表现苗族山寨早晨鸟儿悦耳动听,竞相争鸣的情景后,再让学生运用竖笛,自由探索模仿各种鸟儿的叫声。一些同学用“3 1 │3 1│”表现布谷鸟叫声,一些同学用“3 3 3 1 0│ 3 3 3 1 0│”表现八哥鸟的叫声,通过倾听,既让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笛积极性,同时又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用合奏来协调音色
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变化合奏形式与内容,首先进行分组合奏;同时也不断变换曲目(歌曲),让学生体验在合奏中每个曲调都能表现自己,都能积极地与其他同学配合,力求完美和谐。协调统一的合奏,使吹得好的学生学会了控制;而吹得不好的学生,因为有“随众”效应,克服了自卑心理,大胆吹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又起到了“提优补差”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竖笛的感觉变了,从“被动应付”走向了“主动找乐”,有时,还会围着我讨教某个音是怎么吹的,某些音节是怎么控制的;有时,他们会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昨天我回家吹奏了,妈妈说我吹得很好听,好让我感动。把器乐进课堂与寓教于“乐”结合起来,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参考文献:
丁明霞.浅谈竖笛教学的技巧[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竖笛;音色;训练;步骤
学生爱器乐,老师授器乐,我为学生选择了竖笛。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竖笛演奏的水平,很多从事器乐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有各种各样的见解。但不论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法如何,其根本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让学生完美地演奏好每一首乐(歌)曲,并通过竖笛既丰富又特殊的音色,去表现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因素。
在竖笛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搞“齐步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演奏出音色优美的乐(歌)曲?我认为要注重基础训练,注重演奏形式,正确运用各种相对应的表现手法,来练就一批竖笛“好声音”。
一、基础训练是练就竖笛“好声音”的必要前提
在本校的竖笛教学中,学生在吹奏竖笛中也呈现了参差不齐的现状:
现状一:不会按孔,只求好玩;
现状二:按孔不严,嘴巴漏气;
现状三:节奏不合,吐气不匀。
由此我通过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指法与视奏,并以指法训练及视谱训练来达到演奏自如的目的。
(一)指法训练
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持笛的感觉就像手握鸡蛋一样,用力過大容易碎,用力过少容易掉,一定要平稳持笛,有种像萧山人说的“宽篍篍抓泥鳅”的感觉。
在音阶练习时,一般采用三分法,首先进行“1,2,3”三个音的学习,再进行长音练习,并反复上行,下行练习,待这三个音音准基本稳定后,就指导学生用“1、2、3”这三个音吹奏歌曲《小宝宝要睡觉》,在老师的提示和指导下,不断注意按孔方式,纠正吹奏方法,使气息更为流畅,音色更加优美,指法渐渐灵活。再指导学生用“5、6、7”这三个音吹奏歌曲《樱花》,其次,注重学生的指法切换,这也是一个教学重点,首先要让学生放慢速度训练“7,1,2”的切换。
让学生先练:
再练:
在练习过程中,不时对按孔、抬指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每个笛孔必须用手指心按好,不能用手指尖,用力也不能够太大或太小,用力过大会造成手指僵硬,甚至手腕部分不能够持久,影响了手指的运动与发挥;用力过小,就会按不住笛孔,造成漏气或出现“泛音”等现象。
(二)节奏训练
良好的节奏感和审美意识,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改变不按节奏乱吹的坏习惯,对提高音色的准确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让他们喜欢节奏练习。
如:歌曲中的以下三种节奏型:
1.4/4 XX XX XX X丨XX XX X X :‖
2.4/4 X X X X丨X X X -:‖
3.4/4 XX XX X -丨X X XX X :‖
首先让学生唱出这三种节奏,然后用手拍出节奏,在拍节奏的时候,要求学生相互间拍肩膀或跺跺脚,以此来培养学生相互间的监督能力,待学生能拍出整齐划一的节奏后,就让学生在竖笛上用“sol”吹出,使他们有了新鲜感,而且也让学生感觉到舌头总比手灵活,用竖笛吹的话更容易整齐、准确。对于已能熟练拍出以上三种节奏的学生,我又添加了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如“×O O× ×.×”“×.× ×××”等,让他们提前完成演奏内容,来指导其他学生的演奏。
二、气息运用是练就竖笛“好声音”的动力源泉
竖笛的演奏,主要音色来源于正确的气息运用。
(一)“口型”和“嘴劲”是音色效果的源头
训练中,采用了“Tu”这个音节来训练“口型”和“嘴劲”,让学生玩吹气球,自行控制气球重心,既不能落偏,也不能落地。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玩玩学学,不断地掌握“口型”和“嘴劲”的变化要领。也不失时机提醒学生,嘴劲力度不同,往往造成吹出气息和气流不同,产生的音色效果也不同。吹奏高音时气流急、嘴劲要强,叫“急吹”;吹奏中音时气流要自然,叫“平吹”;吹奏低音时气流要缓、嘴劲要松,叫“缓吹”等。
(二)“换气”和“呼吸”是音色美化的表达
教学中,让学生用吸管对着一杯水吹气,而且要保持连续的呼、吸,但不能把水吸进嘴里,结果好多学生不是吸进水了,就是产生的气泡时大时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的学生已能让气泡不间断地产生了。然后,有选择地让学生吹奏一些简单的乐(歌)曲,如《小猫圆舞曲》等,先根据音乐的需要,再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出必须换气及呼吸的乐句,让学生感受因呼吸或换气不正常或正常环境下,对音乐音色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在吹奏时,注意把每个音乐结构彼此分离开,即音乐之中的停顿。有学生问我:老师,我能一口气演奏完一句,用不着换气,你为什么还要我停顿?我告诉他:一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你虽然能朗读下来,但你知道一旦读了破句,你能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吗。因此,我就吹奏了节奏鲜明的乐曲《游击队歌》,告诉学生不重新吸气也可停顿,这是一种非常短促的休止,以强调这段旋律的表现力。
(三)演奏姿势也是直接影响竖笛表现“好声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在课堂音乐教学中学生大多采取坐的姿势,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要求学生“胸”部自然挺起,呼吸控制自如;要正视前方,因为眼前“有”一幅美丽的画正等你去欣赏;身体要“成”熊猫在吃“竹”叶那样,两肩自然放松,胳膊不要紧贴在身上,稍微张开些并与竖笛保持45度俯角为宜。按孔时,要告诉学生,小指不能像天线一样往上翘,要像小女孩的辫子一样搭在笛子上,这样的吹奏姿势才美,同时要求学生在吹奏时,嘴唇两角如微笑状,不要鼓腮,这对提高竖笛的演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发挥正常的竖笛音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现了正确的口型和嘴劲、正确的运用呼吸气息和良好的姿势,才能为今后的正确演奏打下良好的动力来源基础。
三、表现手法是练就竖笛“好声音”的重要体现
在演奏过程中,表现手法有多种形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力度变化、速度锻炼和合奏协调是提高优美音色的重要手段。
(一)用力度来强调音色
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吹竖笛要“有力”就是力度,结果在吹奏时过分用力、用气,就发出刺耳的“尖叫音”或老黄牛的“叹息声”。我就请4-5位学生用强的力度齐吹奏几个音,请另外4-5位以很弱的力度也齐吹奏这几个音进行对比,感觉有不同的韵味,就像回声效果,我又请学生分成二组,齐奏《小蜜蜂》:
1=C 4/4
5-4-丨3 - - - 丨2 3 4 2丨1 - - -丨3 4 5 3丨2 3 4 2丨3 4 5 3丨2 3 4 2丨5-4-丨
3 - - - 丨2 3 4 2丨1 - - -||
音乐揭示了小蜜蜂在花丛中自由地飞翔,俨然像一个小天使,在播撒温暖,我告诉学生,这样的吹奏一定要强中有弱,在弱中逐渐增强。强中附和弱声,音乐才有生命力,作品才有内容,不同的音乐色调变化有助于揭示出作品内容的手段。
(二)用速度来表现音色
一部作品必须按照作曲家所指的速度来演奏,因为速度的改变不仅使演奏失去表现力,甚至使作品面目全非。像《划船歌》:
1=C 4/4 5 3 3 -丨4 2 2 -丨1 2 3 4丨5 5 5-丨……如果让学生吹奏成5-3-丨3-4-丨2-2-丨1- 2-丨这就成了《游船歌》。
为此,要十分注意为学生选择作品,尽量注意速度的表现,在演奏作品时,要求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而加快或减慢速度,也同時特别强调:一个音或休止符上的停止,也属于速度的一种音色表现手段。
(三)用倾听来感受音色
在欣赏《樱花》时,老师用竖笛娴熟地吹出了乐曲《樱花》,那优美的旋律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欣赏上来。霎时,学生个个都蠢蠢欲动了,手拿竖笛就吹了起来│6 6 7—│6 6 7—│6 7 i 7│6 76 4—│……这些简单的乐谱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樱花》那浓郁的诗情画意吹出来,于是我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倾听一次老师的范奏,跟他们吹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老师吹出来的音乐是有内容的,而不是空洞的、单纯的那几个音,紧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边想象边吹奏《樱花》。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吹奏时想象到了什么?有的说:“夕阳西下,我坐在田埂边吹奏《樱花》”,有的说:“晴空万里,我漫步在樱花林里,嗅着樱花的香味吹奏《樱花》”。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意境吧。
于是,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欣赏《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倾听感受完第一段表现苗族山寨早晨鸟儿悦耳动听,竞相争鸣的情景后,再让学生运用竖笛,自由探索模仿各种鸟儿的叫声。一些同学用“3 1 │3 1│”表现布谷鸟叫声,一些同学用“3 3 3 1 0│ 3 3 3 1 0│”表现八哥鸟的叫声,通过倾听,既让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笛积极性,同时又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用合奏来协调音色
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变化合奏形式与内容,首先进行分组合奏;同时也不断变换曲目(歌曲),让学生体验在合奏中每个曲调都能表现自己,都能积极地与其他同学配合,力求完美和谐。协调统一的合奏,使吹得好的学生学会了控制;而吹得不好的学生,因为有“随众”效应,克服了自卑心理,大胆吹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又起到了“提优补差”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竖笛的感觉变了,从“被动应付”走向了“主动找乐”,有时,还会围着我讨教某个音是怎么吹的,某些音节是怎么控制的;有时,他们会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昨天我回家吹奏了,妈妈说我吹得很好听,好让我感动。把器乐进课堂与寓教于“乐”结合起来,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参考文献:
丁明霞.浅谈竖笛教学的技巧[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
编辑 李建军